中国公共政策案例中国公共政策案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554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中国公共政策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中国公共政策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中国公共政策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中国公共政策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中国公共政策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中国公共政策案例.docx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中国公共政策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公共政策案例中国公共政策案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中国公共政策案例.docx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中国公共政策案例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中国公共政策案例

 中国公共政策案例案例一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委员:

中国医改“三破”才能“三立”医患关系紧张、“以药养医”导致大药方和药价虚高、基层医疗体系建设亟待完善……针对社会关心的医疗改革热点,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三个转变”。

 医患矛盾升级导致的纠纷近年来屡屡发生,去年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徐文的遭遇更是给全社会敲响警钟。

 黄洁夫说:

“关键问题出在现行医疗服务体制的缺陷上。

现有的医疗投入、资源、人才配备都极不均衡,百姓有个大灾小病都愿意往大医院跑,很多地方都存在‘大医院挤破头、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

让一个医生每天面对一百多个病人,水都不敢喝、卫生间也不敢上,他态度能好吗?

他巴不得少说话。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矛盾越来越紧张,已经影响到我国医改的顺利进行,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黄洁夫说,体制改变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医务人员要先从自身做起,恪守医德,把病人当亲人,这是解决医患关系最重要的起点。

 近年来,医疗系统“怪相”频出:

廉价的传统药品大多销声匿迹,高价药进口药大肆圈占市场;一个心脏放7个支架,过度医疗屡见不鲜;抗生素卷土重来、大行其道。

这些现象的根子都出在“以药养医”上。

 “医院运行开支巨大,但现在公立医院的运转经费只有10%来自政府,也就是说另外90%都要从患者那里创收。

科室收入与医生医疗收费密切联系,他不完成任务,科主任就要责怪他,他自己也拿不到钱,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

”黄洁夫说,“要破解这个老大难问题,必须改进制度,既要明确医疗卫生的公益事业性质,又要让医疗行业真正与市场竞争接轨。

”他建议,公立医院改革可以推进一个“211”工程,即国家保障支持有限的公立医院,形成一支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院体系,包括农村的2000多家县医院、城市的代表国家和地区水平的约1000家医院、100家左右国家级临床医疗科研中心。

其他医院应按地区经济社会实际情况,在政府主导下分批、合理地进行改革。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向社会资本开放医疗服务市场,让民营医院获得发展,从而形成一张竞争的网络。

他们的探索很有意义。

”他说。

 近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积极进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但其量大面广、面向基层的特性却又导致其成为医疗体系相对的“短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黄洁夫认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在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方面取得重大成绩,近三年农村和城镇的基本设备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这是医改的重大成绩,也为进一步推进完善基层医疗系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他指出:

“当前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最大瓶颈是缺乏基层医疗人才。

不是说社区医院都是小医生,大型医院才是大医生。

我最反对讲‘社区小医生、医院大医生’,没有哪个医学院的毕业生不想做大医生的。

医生就应以治病救人的成绩‘论英雄’,根扎在哪里,就服务到哪里。

”“资金需到位、人才要培养、机制要改革。

只有‘三破’才能‘三立’。

”他说。

来自《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刘敏周劼人南辰)》发布于2012年3月7日星期三案例二“十二五”北京三环内不新增住宅供地“三环以内原则上不再新增供应住宅用地和大型公建用地,四环以内原则上不再新增供应集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以及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用地。

”北京5日公布《2011-201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计划》显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将控制在28000公顷左右,其中,交通运输、水域和水利设施及特殊用地550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5400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600公顷;住宅用地9300公顷;商服用地2200公顷。

而在9300公顷的住宅用地中,保障性住宅用地为4800公顷。

在保障性住房用地中,有包括900公顷公租房和廉租房用地,1100公顷限价房及经适房用地(含中央单位),2800公顷定向安置房用地。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院长陈亮认为,北京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极为有限,在当前楼市宏观调控的格局之下,“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建设用地供应占住宅用地比例超过50%,符合政策基调。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北京将重点推动城乡接合部、城市南部和西部等薄弱地区发展,引导重点新城和小城镇建设。

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土地供应主要集中在朝阳温榆河和垡头地区、海淀产业园、丰台丽泽商务区和河西地区、石景山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土地供应主要分布在大兴、通州、顺义、房山、昌平等新城范围内。

严格执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控制标准,住宅用地的容积率不得低于1。

 在供地节奏上,“十二五”前期北京土地供应规模仍将维持平稳平,后期随着土地集约利用和投资强度提高,城市发展将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质量提高转变,建设用地供应将逐渐趋缓。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由于过去两年北京纯商品住宅土地供应量均不足900公顷,今后每年900公顷的数量基本可满足土地市场需求。

目前北京楼市库存量依然处于历史高位,新房供应量集中的近郊区项目降价依然是主基调,但三环以内楼盘、在售的低密度别墅楼盘,由于资源稀缺项目价格下调幅度可能不会太大。

来自《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刘德炳)》发布于2012年3月7日星期三案例三个人住房房产税可能重新复征曾一度引起大争论9月29日新华社报道,国家有关部委近日再次出台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其中明确提到“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

”9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商品房市场日益活跃,改革和完善房产税制度,对个人所有的住房恢复征收房产税是必要的。

 备受关注的房产税改革,大体方向可以说已经基本定调。

在此,我们不妨通过回望前半年的新闻,来对房产税政策的出台进行一次梳理。

 本期执笔王富房产税一度引起大争论毫无疑问,“房地产调控”是今年当仁不让的一大热点话题。

从4月份启动的“国十条”新政,到后来各地陆续收紧开发商拿地政策,再到国家对公租房建设的持续政策支持,一系列动作让和房子有关的一切人士集体注视。

 而这其中,一项游离在“新”与“不新”、“有”或“没有”之间的税收政策,尤为瞩目——那就是房产税。

 “新不新”,指的是今年三四月份开始传出重庆上海等地或将征房产税的消息后,一些业界人士就“房产税政策是否最新,是否以前就有政策仅是未执行”,进行了一番争论(据报道,1986年9月15日,国务院就正式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从当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有没有”,指的则是房产税改革试点消息传出后,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业界专家们有的否认,有的承认,有的说快实行了,有的说还得几年。

 实际上,《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早已明确提出,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

 改革试点将逐步扩到全国房产税改革试点的一只靴子已经落地。

 就在前天,9月29日,权威通讯社新华社的一则报道推翻了房产税的“游离”定位。

报道中称,国家有关部委近日分别出台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这次调控措施第三条中说,“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

”其实,1986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征收对象仅限于经营性物业,对个人所有非营业用房产免税。

之前这一切有关房产税的争论和热议,实际针对的是“是否要扩大房产税征收范围,将普通住宅纳入征税的范围。

”征收范围确定扩大到住房9月30日新华社报道,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就房地产市场税收政策调整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从国际经验及公平、规范的角度看,房产税应对个人所有的住房普遍征收。

 该负责人提到的“必要性”是:

既有利于调节居民收入和财富分配,也有利于健全地方税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有专家在分析客观条件后,对房产税改革试点存有不同意见。

报道显示,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一直支持物业税出台,他认为,将房产税征收范围扩大到住宅,与开征物业税没有太大区别。

刘桓认为,目前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不久,尚未得到完全落实,如果政策效果显著,并不急于推行房产税试点。

他称,在很多地方,推行房产税试点的基础条件还不具备。

 试点先对部分城市和个人《第一财经日报》曾刊登了一个观点:

中国社科院一位嘉宾在电视节目中,强调房产税应先向拥有豪宅或几套房子的人征收,而不应全面开征。

他甚至打了一个比喻:

这就好像公安人员在追歹徒,歹徒跑到人群里去了,还叫喊着,你凭什么打我,要打一起打好了。

该报评论说,“歹徒论”暗含着思维上的一种倾向,即有些人几乎是本能地戴着有色眼镜在审视富裕人群。

 但现在对于如何推进房地产税改革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已经做出明确表态。

该负责人表示,考虑到这项改革情况复杂,拟先在部分城市对部分个人拥有的住房进行试点,恢复征收房产税,积累经验后逐步扩大到全国。

 这个部分城市指的是哪些?

部分个人又是哪些?

目前并没有详细消息。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1日《经济参考报》报道,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分析认为,上海极有可能先对增量住宅征税,绝大部分自住性住宅(比如规定人均70平方米以内免征,就可以保护原有一套小二房,现新购一套大三房的改善性需求者),暂且都会免征,而且税率也会比较低,6%。

左右比较合适。

 至于改革试点具体推进时间,之前有报道称“将于2012年开始推行”。

但不知此次有关部委调控措施中的“加快推进”一词,指的是不是2012年?

房产税的“虚”与“实”3月24日重庆市长黄奇帆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上称,重庆已上报国务院申请施行“特别房产消费税”等抑制高房价思路。

 4月8日重庆地税局和国税局对之前坊间流传的诸如“房产消费税”、“物业税在重庆试点”,均称“不清楚”。

 同时有消息称,上海也将开征住房保有税。

针对房产征税的试点地区可能定在京、沪、深、渝四个城市。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在官方网站回应称,住房保有环节征税将由国家定。

 5月17日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助理黄汉权对《华夏时报》记者明确表态:

“三年之内免谈房产税。

”与这一说法互相验证的则是国家税务总局公开表态:

地方对房产税征收范围没有解释权。

 5月24日发改委称“三年免谈房产税”言论严重失实。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三年之内免谈房产税”一说表示:

“三年不谈,那是研究人员说的,并不能代表官方。

”国外房产税怎么收?

美国:

政府一般按1%到3%的税率征收房地产税(各州的征收率不尽相同),税基是房地产评估值的一定比例。

不过,美国对拥有个人住房的人,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有优惠,比如给予一定额度的减免税额。

 而对从银行贷款购买自用房屋的,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允许抵扣贷款的利息支出。

 荷兰:

房地产税征税对象包括个人住宅和营业用房,对营业用房及低收入者有减免规定,但对个人住宅没有。

这种税收政策可以说是在鼓励房屋出租,尤其是鼓励低收入者出租房屋。

 加拿大:

以土地和房屋评估总值的0.5%—15%、结合房屋的用途征收房地产税,对拥有第二套住宅的人还以高税率征收。

 法国:

按土地出租价值征税,包括“未建成区的地产税”、“建成区土地税”和“住宅税”。

 物业税与房产税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升高而提高。

从理论上说,物业税是一种财产税,是针对国民的财产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房产税属于财产税中的个别财产税,其征税对象只是房屋。

按照之前范围,房产税征收限于城镇的经营性房屋;对于只用的按房产计税余值征收,对于出租、出典的房屋按租金收入征税。

 来自《新华社》发布于:

2010年10月1日案例四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保持今年物价基本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21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和审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稿。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十二五”规划要集思广益 会议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重点、重大举措等进行了讨论研究。

会议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要求,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讨论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以利于切实把规划纲要制定好、实施好。

 2011年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会议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

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

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来自《新华网》发布于:

2011-2-22案例五我国五年内将实现三网融合在日前北京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透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几易其稿,目前已经完稿,准备上交国务院。

 据工信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

 “在目前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我国三网融合将得以实现。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自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工作以来,工信部、广电总局以及其他相关部分部门都在积极努力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并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

 他表示,目前各方相关企业加强协作配合,大力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推动了ITP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的发展。

同时还加强了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研究提出了三网融合标准体系建议。

 “物联网应用从公共服务、公共管理渗透到传统重点工业以及农业领域,现在产业规模达到上千亿元。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表示。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电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单个市场。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制定和推广应用中国自主编码体系,突破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初步形成从感测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

 同时,重点推动以物联网为特征的智能物流产业的发展,2013至2015年逐步形成物流信息化的体系,2015年初步建立起与国家现代物流体系相适应的协调发展的物流信息化体系。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为实现《规划》中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高端化要求,中国政府将在未来五年向芯片行业投资250亿美元,其中包括投资50亿美元建立苏州创投与Elpida之间的合资企业,以及向山东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投资50亿美元,到2013年,中国半导体加工厂能够满足1/3的中国集成电路需求。

 在云计算方面,工信部有关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规划》出台后,国内云计算标准化预计年底将出台政策,6月份首先会出台云计算标准化初稿。

 他进一步说,国内云计算标准化主要涉及到标准主体、切入点、运营、建设等方面。

其中重点是互联网数据中心(简称IDC)的管理,将从IDC的能量、安全、用户体验等衡量,划分四等级。

由各大运营商和设备商等考取认证证书,证书等级决定IDC建设等级。

这将使IDC建设更加正规化。

 据权威机构预计,从2009年底到2013年底,云计算将为全球带来8000亿美元的新业务收入,其中为中国带来超过11050亿元(约合1590亿美元)的新净业务收入。

 业内人士预期,云计算具有低成本、低能耗的多重特点,因此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未来几年国内“云计算”应用将出现井喷态势。

 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称,云计算是未来3至5年信息技术革命的重点,目前北京、上海、无锡等地提出了云计算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

其中上海市发布3年规划31亿推进13个项目等。

 《规划》指出,全球信息技术产业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即将来临。

计算体系结构面临深刻变革;网络技术向宽带、无线、智能以及超高速系统、超大容量方向发展;软件技术加快向网络化、体系化、服务化、高可信方向发展;感知技术向智能化突破,产业价值链得到整合和延伸。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将面临的历史使命,即要抢占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支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中科院院士邬贺铨对记者表示。

来自《经济参考报》作者:

方家喜 发布于:

2011-5-6案例六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经济聚焦)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宣布:

从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可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600多亿元。

上调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0.5%的历史高位。

 专家认为,4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较多,加上一季度信贷增速回落态势不太明显,货币增速更是出现了反弹,这些因素导致市场流动性仍较充裕。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对冲过多的流动性,引导银行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博鳌表示,尽管存款准备金率已位于历史高位,但上调没有上限要求,当前货币政策已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即货币政策要适当收紧,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人民网 作者:

田俊荣 发布于:

2011-4-18案例七我国将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中国将探索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收费制度,到203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则要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昨天,国务院批转了住建部等16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直面一些城市面临的“垃圾围城”困境。

 包装材料过度使用将受限制《意见》规划了生活垃圾的处理目标。

即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到203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则要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在这份《意见》中,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的首要之处是确定在源头的减量上。

一些产品的过度包装,是产生生活垃圾的一个重要源头。

16个部委强调,将在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促进生活垃圾减量。

限制包装材料过度使用,减少包装性废物产生,探索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促进包装物回收再利用。

同时,在宾馆、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

垃圾处理设施未过考核要整改一些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对空气的污染,一直是周边居民投诉的重点。

《意见》要求,填埋设施运营单位要实行分区域逐层填埋作业,缩小作业面,控制设施周边的垃圾异味,防止废液渗漏和填埋气体无序排放。

焚烧设施运营单位要足额使用石灰、活性炭等辅助材料,去除烟气中的酸性物质、重金属离子、二英等污染物,保证达标排放。

同时,已运行垃圾处理设施将来还要针对运营状况和处理效果,进行年度考核评价,公开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未通过考核评价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要责成运营单位限期整改。

 此外,16个部委还表示,将健全收费制度,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垃圾处理费,具体收费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新京报 作者:

马力杨华云 发布于:

2011-4-26 案例八公车改革成治堵深水区数据敏感折射消费黑洞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

但对于网民“北京究竟有多少公车?

”这样的疑问,相关部门均表示“不便”或“无法单方披露”,并透露“这个问题很敏感”。

 网民说,“不便”公布数据的背后是说不清的公车消费账目,是特权阶层的利益。

公车改革成功与否是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的试金石。

 “数据敏感”折射公车消费黑洞 署名“盛大林”的博客文章说,“很敏感”倒像是句大实话。

可是,公开公车数量为什么会“很敏感”?

是不是因为公车的数量太多了或者消费中的黑洞太大了?

近年来,全国及各地“三公消费”的支出不断攀升,而要预防和治理“三公消费”中的腐败,首先就应该公开“三公消费”的账目,这当然应该包括公车的数量。

 署名“亢振洲”的博客文章说,北京究竟有多少公车,按说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企事业单位的公车不说,大家承认也不好统计,但党政部门、在政府管辖下、由财政供养的车辆说到哪里都应该是十分清楚的。

北京的公车数量,这既非保密事项,更非国家机密,为什么就“不便”公开呢?

是怕群众知道了有多少公车对特权阶层不利吗?

 署名“张贵峰”的网络文章说,回答公车数量问题之所以“不便”“敏感”,并不是技术问题(如不便统计、无法准确计算),而主要是一个利益问题。

 博主“刘仰”说,限制公车涉及的本质问题是官员待遇、公车私用、社会管理成本问题,或者说是官僚阶层队伍庞大的问题。

 公车改革是治堵“深水区” 署名“魏英杰”的博客文章说,可以说,公务车改革是城市治堵的“深水区”。

只有当改革大胆走进“深水区”,公众才会更加认可相关治堵方案,各项治堵措施也才有望顺利、有效地推进。

治理交通拥堵最难的地方在于,政府部门有没有决心拿自己开刀,坚决推行公务车改革,切实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只要政府能够客观对待城市拥堵问题,科学平衡机动车辆的路权,那么无论公务车数量多少,这样做不仅可以体现政府治堵的诚意和决心,也会大大有利于治堵方案的顺利推行。

 博主“遗君明珠”说,有关部门对公车数量表示“不便回应”,从另一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回应。

这样的回应让我们知道,治理交通拥堵,公车是啃不动的一块硬骨头,公车改革,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老百姓连公车数量的知情权都没有,治理交通拥堵拿公车开刀更无异于痴人说梦。

 博主“翰烽”说,这些年来,我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数量与日俱增,档次也越来越高,每年关于公车的消费也是水涨船高,车轮上的腐败问题越来越突出。

公车不仅仅是数量问题,更是一个特权问题。

然而,公车问题已经不只是给城市添堵,更是给政府的公信与廉洁添堵。

如此之结果,必然会让治堵新政的效果大打折扣。

 保障公民权利是攻坚战 署名“杨涛”的网络文章说,如果公车数量不准确、定期地公布,那么控制公车增长就成为一句空话。

“治堵”的核心和难点仍然在于“治权”,就是要治理公共权力,关键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并从知情公车数量成长为知情公共财政的开支,从知情公共财政的开支到参与决定公共财政的开支,我们不仅为“治堵”做出贡献,更在民主财政上大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