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概论教学表格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5311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个代表概论教学表格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三个代表概论教学表格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三个代表概论教学表格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三个代表概论教学表格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三个代表概论教学表格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个代表概论教学表格集.docx

《三个代表概论教学表格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个代表概论教学表格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个代表概论教学表格集.docx

三个代表概论教学表格集

表1—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150年的较量对比

阶段

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力量对比

1848~1900年资、无两大阶级自然边界清楚

(一国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与帝国主义垄断。

资产阶级取得了全面的统治地位,无产阶级政党开始建立。

1864年第一国际创立,1871年巴黎公社诞生。

 

资产阶级政治力量强大,无产阶级政党处在萌芽状态。

 

1900~1950年

战争/革命

国界清楚

(国与国)国家与民族存亡的矛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苏联社会主义建立,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发动二战,战后形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战争给无产阶级发展以机会,苏美发展到势均力敌

 

1950~2000年对峙/斗争/合作,阶级、国家、民族界限不清楚

(跨国界的利益共同体)科学技术引起生产力发展超越国家,导致世界分工体系强化

从对峙冷战到资本主义调整和社会主义改革,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导致合作与相互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

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到了空前巩固,中国以自己取得的辉煌成就向全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一球两制长期共存,资本主义还有发展空间,在世界上占优势;社会主义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还不成熟,还要探索

表1—2社会主义实践发生的重大变化

 

项目

经典或传统做法

实践与发展

制度建立

在西方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建立

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单个建立。

执政党从0到15个再到5个,参政的

20个。

1998年102个国家中有149个

党组织,党员总数7171万,党员人数

过万的36个

发展模式

单一模式

各具特色

生产关系

强调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辨证统一

阶段估计

看作过渡的短暂阶段

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十几代、几十代人的努力过程

制度估计

看作一个完善的制度

本身需要不断认识、改革、调整、完善

分配模式

单一的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经济制度

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主体力量

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生产方式

建立国内分工体系为主

加入全球分工体系,利用比较优势

表1—3政治经济社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项目

原来

现在

社会形态

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全球殖民体系

19世纪末,殖民体系占世界土地面积的70%,人口的76%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1945~1990年有100多个国家相继独立

全球分工体系与调节制度化

社会经济之间、国家之间缺少合作,局部利益冲突,最终靠战争解决政治经济问题

跨国公司6万家,占世界生产的45%,有联合国、WTO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合作组织100多个

大国排序发生变化

1820年,中、印、法、英、美分别占世界GDP约29%、16%、5.4%、5%、2%

2001年占世界GDP美32.6%,日13.6%,中3.7%

财富分布

主要是金字塔分布模型

橄榄型,形成中等收入的中间层

社会保障制度

没有形成

在141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

城市化水平

1850~19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从11%~26%,发展中国家为6%

1997年全球的城市化率47%,2000年全球的城市化率50%

表1—4跨国公司四大市场功能主宰的分工体系

四大功能

分工体系(比较优势作用/以商业利益

为重)

资本大规模

跨国界流动

全球投资体系形成/前100强在母国投资

46%,海外投资54%,与母国利益关系减

弱;

全球收购兼并;

把跨国公司和主权国家按产值排序,前50

名中有10位是跨国公司,前100名中有40

位的跨国公司

商品大规模

跨国界流动

全球市场体系形成/跨国公司6万家,占世

界贸易总量的60%,中国外贸依存度25%,

有些国家外贸依存度高达60%

技术/研发能

力大规模跨

国界流动

技术进入全球分工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阶段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占世界跨国技术转移

的82%,跨国公司技术研发投资占世界研发

投资总量的90%

生产要素大

规模跨国界

流动

全球生产体系已经形成/占世界总产值的

45%

表1—5跨国公司向中国技术转移速度

技术水平

1997年(%)

2001年(%)

备注

在母公司属先进(使用不到3年)

 

13

41

对117个跨国公司在7个城市的技术跟踪。

跨国公司破于竞争的压力,有不少关掉母国的研发中心。

谁不给中国最好的技术,谁就会被淘汰出局

 

在母公司属比较先进(母公司还在使用)

 

54

45

在母公司一般(接近不使用)

 

33

14

表1—6世界经济形态整体布局

全球总共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60多个已经实现第一次现代化

20多个已经实现第二次现代化

第二次现代化

第一次现代化

经济形态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知识经济

备注

中国处在工业化加速的阶段

 

表1—7世界产业结构梯次传递规律

调整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中国

大致时间

1950年左右

1960~1970年

1970~1980年

2002~2015年

输出国流向

美国向日德

日德向亚洲四小龙

四小龙向中国沿海、东盟

中国沿海向中西部、第三世界

输出主要产业

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

劳动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和一般技术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和一般技术密集型

输出地/国

集中力量发展

半导体、通信、电子计算机

集成电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电器、汽车

美日欧发展知识密集型;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技术密集型

中国沿海11个省市响应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中高端产品

中国是否抓住调整机遇

没有抓住

没有抓住

抓住了外围、低层、初级产品

巩固扩大了低中端产品,抓住中高端产品和服务

表1—8世界三次机遇期非梯次传递规律

大致时间

20世纪初

20世纪中

20世纪末

源技术

美国电器化和内燃机技术

美国汽车、半导体、

家用电器

美国信息技术IT和网络

转移机遇

欧洲抓住

日本抓住

中国希望能抓住

机遇抓住的结果

欧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日本成为世界制造基地

中国希望成为世界制造基地

转移的特点

技术

技术

市场

(二合一转移)

技术

市场

金融

(三合一转移)

 

表1—9中国历史上坐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

次别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大致时间

15世纪中叶

明朝

19世纪末期

清朝

20实际中期

中国可以抓住而没有抓住的机遇

郑和七下西洋,说明有比欧洲更强的航海能力,但是没有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沉迷于封建王朝

中国已经意识到落后于西方,必须向西方学习,打算清政府变法失败,没有全面更新政治经济制度

二战后冷战,我们比较好地利用了美苏对峙,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没有抓住发展

其他国家抓住机遇的原因

西方各国抓住哥伦布“地理大发现”后迅速扩张。

欧洲进入了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

日本的明治维新,抓住西方工业革命机遇,超过中国、俄罗斯,成为与西方平起平坐的大国

许多国家都比较好地利用二战后冷战的局面,壮大自己,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

表1-10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主要内容

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劳动与劳动价值

今天社会主义的劳动与劳动价值

年代

19世纪中叶

21世纪

研究对象

英国

中国

时代

蒸汽机时代

信息网络时代

阶级界限

明显

不明显

研究对象

物质生产部门

物质生产部门

/非物质生产部门

国际环境

国际市场初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

资本形态

土地——资本

土地——资本——知本

工人的

自由度

工人只能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

劳动成果和劳动都可以在市场上交换

人与人的关系

阶级关系

合同关系

/生产要素纽带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常生产

/社会劳动总量

正常生产/社会劳动总量/国际水平

衡量标准

时间

时间/科技/效率

表1—11政治经济引进对比分析

时间

20世纪初(政治)

21世纪初(经济)

前期探索

鸦片战争后,把各种

各样的政治主张和思

想主义都大来试过,

却无一成功

自1949年建国后,多

种建设社会主义的实

践,确实起到一定的

作用,但是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在计划经济体

制桎梏下发展

探索

在民主革命的

探索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探索中

引进

马克思主义

WTO的规则

目标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融入

世界分工体系

难度

创业难

创新亦难,用传统的

办法守业更难

任务

确立执政党地位

巩固执政党地位

使命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原理同中国革

命的实践相结合,解

决中国革命问题

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解决发展生产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问题

表1—12加入WTO的深度影响分析

 

观察层面

行为范畴

约束对象与效率

表面上看

经济行为

对经济行为的约束

2000多项文件被废除,

19万项地方法规被废除

实质上看

政府行为

对政府行为的约束

公开、公正、公平、廉政

深层次看

政治行为

对执政党行为的约束

主要是在、思想和组织

领导、依法执政

 

表1—13我国党员职业结构(单位:

万人)

职业

分布

工人、农牧、渔民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机关

干部

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

其它

备注

人数

3166

776.3

592.5

618.2

1298

占全国党员

49.1%

12%

9.2%

9.6%

20.1%

表1—14我国党员学历结构(单位:

万人)

学历

状况

研究生

大学

本专科

中专

高中

初中

小学

文盲

备注

人数

41.1

1319.3

755.3

1121.7

1769.4

1280.5

164.4

占比例

0.6%

20.5%

11.7%

17.4%

27.4%

19.9%

2.5%

表1—15我国党员年龄结构(单位:

万人)

年龄分布

35岁以下

36~45岁

45岁以上

人数

1439.2

1543.7

3468.9

所占比例

22.3%

23.9%

53.8%

注:

数据来自《共产党员》杂志2001年第7期,截止时间2000年12月31日

表1-16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同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关系

区间

项目

1952~1956

1966~1978

1979~1992

1989~2002年

∑GDP(元)

1.6万亿

3.3万亿

16万亿

81万亿

年均GDP(元)

1143亿

2538亿

11429亿

57857亿

年均从事经济活动人数/年均人口

2.3亿/

6.4亿

34%

4.1亿/

8.6亿

48%

5.6亿/

11亿

51%

7.1亿/

12亿

59%

党员年均人数

1131万

2393万

4000万

5166万

党员平均带动GDP值(元)

10106元

10605元

28573元

111996元

带动人数(从事经济活动人数)

20人

17人

14人

14人

年均城镇人口(人)

0.8亿

1.3亿

2亿

3亿

党员占人口

比例

1.8%

2.8%

3.6%

4.3%

注:

表1—16中的数据是根据2000年版《中国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2001年、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共产党员》杂志2001年第7期中所列数字处理得到的。

表1-17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的变化

产业

区间(年)

年均从业人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分析

年均

产值

从业

比例

年均

产值

从业

比例

年均

]产值

从业

比例

1952~1965

2.3亿

441亿

82.3%

384亿

8.1%

340亿

9.6%

第一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员占主要比重

1966~1978

4.1亿

851亿

77.5%

1067亿

12.4%

600亿

10.1%

第二产业产值超过第一产业产值时,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提升作用明显,但没有创新

1979~1992

5.6亿

3061亿

61.1%

5035亿

21.3%

3445亿

17.6%

第三产业产值超过第一产业产值时,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提升作用明显,邓小平理论产生

1989~2002

7.1亿

9612亿

51.9%

23000亿

23.1%

15222亿(其中IT行业2002年过万亿)

25%

信息产业产值超过第一产业产值时,信息产业对第一、二、三产业的提升作用显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

2002~2020

8.5亿

30000亿

40%

60000亿

20%

70000亿

40%

信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然后从理论上有效地代表先进生产力

表2-1价值观念的发展

项目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服从姿态

党叫干啥就干啥

(被动接受)

党需要干啥就干啥

(主动创新)

价值取向

甘当螺丝钉

人尽其才,自我价值得到发挥

集体主义

一大二公

集体主义

(三维)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创造就业机会,带

动共同富裕(四维)也是集体主义

先进性

无私奉献,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

代表先进性

增加了充分利用和

掌握更多的生产要

素及科技知识,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做出贡献,也代表先进性

 

表2-2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创新中完善

集中体现

功能内涵

表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

坚持党的领导(执政)

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维持社会稳态发展

党员代表大会

理论不断创新

人大

人民当家作主(立法)

当人民意志集中之家

做人民意志立法之主

人民代表大会

法律体系完善

政府

依法治国(执法行政)

执凝结人民意志之法

行国家司法行政之事

政府职能部门

执法行政从严

政协

政治协商(参政议政)

把民主决策和监督建立

在更广泛的基础上

政治协商会议

广泛征求意见

表2-3执政水平向高级发展

党政关系

党政分工以党代政

党政分工经常以党代政

党政分工出现以党代政

党政分工

法治+德治

执政特点

军事化

执政党本身作为一个行政的组织活动,直接代表和掌握社会公共权利

执政党居于国家政权之上,直接要求和命令国家政权机关做出和不做出一定行为

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对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具体表现

执政党不通过国家政权,而是直接行使本应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的职能

政党决策政府执行模式,国家政权机关实际上是执政党的一个庞大的、不可缺少的、有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的强制机构

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利机关的职能,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政

执政背景

战争期间

战后恢复

经济转型

经济全球化

执政水平

初级

中级

高级

表2-4六次修宪四种所有制的变化

1954年

立宪

全民

所有制

集体

所有制

个体

所有制

资本家

所有制

发展

政策

优先

发展

鼓励指导帮助

指导

帮助

利用限制

改造

1975年

修宪

两种公有制

禁止

1978年

修宪

允许并引导

1982年

修宪

有权经营

1988年

修宪

私营经济是补充,土地使用权可转让

1993年

修宪

主导力量

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

修宪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表2-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间表

年代

设想指标

人均GDP

完成指标

世界银行

标准

2000~2010年

1600美元

中等水平小康

中等收入国家756~9265美元

2010~2020年

3200美元

全面小康

2020~2050年

6400美元

初步现代化

 

表2-6-1全国小康基本标准

指标

小康社会标准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

(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相当于900美元)

2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2400¥

3

农民人均纯收入

1200¥

4

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

12平方米

5

农村钢木结构住房

人均使用面积

15平方米

6

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

75克

7

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

8平方米

8

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

85%

9

恩格尔系数

40%~49%

10

成人识字率

85%

11

人均预期寿命

70岁

12

婴儿死亡率

3.1%

13

教育娱乐支出比重

11%

14

电视普及率

100%

15

森林覆盖率

15%

16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

基本合格县比重

100%

表2-6-2英格尔斯提出的关于现代化社会的一般标准

指标

现代化

一般标准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000美元

2

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12%~15%

3

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45%

4

非农业就业者占全部就业者的比例

70%

5

平均预期寿命

60岁

6

成人识字率

80%

7

同年龄青年中

受高等教育的比重

10%~15%

8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50%

9

平均每800人中医生人数

1人

10

每三人

日拥有报纸量

1份

表2-6-3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

指标

小康标准

1

人均纯收入

1200元(1990年价格,下同)

2

钢木结构住房面积占全部住房面积的比重

80%以上

3

人均年衣着支出

70元以上

4

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

75克以上

5

恩格尔系数

低于50%

6

人均预期寿命

70岁

7

电视普及率

70%以上

8

文化生活服务支出的比重

10%以上

9

农村劳动力的平均

受教育年限

8年

10

基尼系数

0.3~0.4

11

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

85%以上

12

安全卫生水普及率

超过90%

 

表2-6-4全国城镇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

指标

小康标准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5000¥(1990年价格,下同)

2

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40%

3

人均可支配收入

2400¥

4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12平方米(3口人,住上两居室)

5

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

75克

6

恩格尔系数

50%

7

人均预期寿命

70岁

8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中学入学率

90%

9

电视普及率

100%

10

文化娱乐教育支出比重

13%

11

人均园林绿地面积

9平方米

12

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

20件

 

表2-6-5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

关于小康生活水平的指标体系

组成要素

指标

现代化标准

营养(植物摄取)

热量摄取

定额的100%以上

蛋白质摄取

定额的100%以上

用淀粉生产的热卡数

所占的百分比

40%及以上

居住

(住房占有)

住房服务

适合传统的居住

居住密度

每人1~1.5间

住房独立使用

每户一住房单元

健康

(获得保健服务情况)

医院医疗机构

较好的医疗机会

非医院医疗护理

较好的医疗服务

预防疾病服务程度

获得基本防病服务

教育

(受教育情况)

学校入学比例

全部入学

学校毕业率

无辍学(学完一年)

教师/学生比

高于定额但低于最佳定额

闲暇(闲暇享受)

闲暇时间

不过劳每年闲暇6400~6816小时

安全

(安全保证)

人身安全

较好地维持了法律和秩序

生活安全

有失业及疾病保险、退休金或足够维持最低生活的存款

环境

(物质、

社会交际和

娱乐)

交通

国内交通(报纸、无线电、电视、电话、信件)

旅行

经常在国内旅行

体育活动

有系统地参加一项活动

文体活动

有限地接触文学艺术、音乐会、戏剧、电影、博物馆及阅读

衣着

满意

物质环境(空气、道路、照明、绿化、建筑、风景)

较好

注:

表2-6-1到表2-6-5摘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红旗出版社,2002年版

 

表2-8美中日三次产业就业比重比较表单位:

%

年代

产业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1999

第一产业

40

33

28

23

19

13

8

4

4

2

70

53

50

44

50

32

18

10

7

84

82

81

69

60

50

第二产业

22

29

32

30

31

33

35

33

29

25

12

21

20

26

23

28

35

35

33

7

8

1

18

21

23

第三产业

38

38

40

47

50

54

57

63

67

73

18

26

30

30

27

40

47

55

60

9

10

9

13

19

27

注:

美国数据来源: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日本数据来源:

赵军山,《战后日本经济社会统计》航空工业出版社。

中国数据来源:

2000年版《中国统计年鉴》。

表2-9中国与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

(亿美元)

年份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加拿大

1997

9020

80799

39020

20346

13573

13009

110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