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4687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1.docx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1.docx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1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

(1)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列宁曾经说过: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请回答:

(1)文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

它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2)从列宁的话中分析,这场战争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性质

(2)①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是对政治文明的创新;②现代化史观:

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③全球史观:

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④革命史观: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战争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是对政治文明的创新;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言之有理即可。

2.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1)十月革命爆发于俄国的哪个城市?

其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

并结合所学分析一下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概括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苦果”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

(1)城市:

彼得格勒。

性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趋势:

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下降。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变化趋势:

逐步增加(上升)。

主要原因:

实行新经济政策。

(4)苏联模式(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爆发于俄国的彼得格勒。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

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

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据材料二“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可知,1913-1921年俄国9(苏俄)粮食产量下降。

1913~1921年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

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

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苏维埃政权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包括:

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这些措施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据材料二“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可知,l921~1925年苏俄粮食产量逐步上升。

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4)据材料“…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可知“苦果”的根源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为此,苏联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是1991年底苏联解体。

【点睛】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

甘地写道:

“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武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任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

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

”“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不合作”的纲领包括:

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泛滥。

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

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领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

(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两点即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第一个、第二个阶段的斗争形式分别有什么特点,并各举一例措施进行说明。

(3)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案】

(1)甘地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

印度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使用武力难以对抗经济、军事力量强大的英国;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的失败。

(2)第一阶段:

不合作,如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

第二阶段:

不服从,如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

(3)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的理由,依据材料一“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可以得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

第二小问的实际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印度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使用武力难以对抗经济、军事力量强大的英国;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的失败。

(2)根据材料二“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可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第一个阶段的斗争形式的特点是不合作,根据“‘不合作’的纲领包括:

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泛滥。

”可知,例子有如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

根据“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

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领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可知,第二个阶段的斗争形式的特点是不服从,如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

(3)本小问的评价,结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可知,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4.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和比较)

【答案】评分说明: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给分要点:

自拟题目,比较的角度(学生能从历史图片、历史影响等任一角度进行比较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比较角度也可)史实正确,表述完整。

若小短文不足80字,可酌情扣分。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指的是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

消耗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财力、士气,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图二“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因此题目可以拟定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学生可联系选取此角度进行论述答题。

【点睛】

本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能判断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解题的关键,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找准其中的联系和共同点。

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拟定好标题,在进行合理的论述,答案并不唯一,需运用好关键词,做到观点和史实之间联系紧密,语句通顺即可。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新的经济模式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材料一表明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它“新”在哪里?

“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

材料二 1933—1937年,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它的内容包含:

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2)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中“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

【答案】

(1)“新”:

国家政权干预经济。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范例。

(2)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这就是罗斯福新政“新”的方面;通过“新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范例。

(2)从材料“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和“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它的内容包含:

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可知,“新政”体现了关注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6.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

(1)下图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

请对应图形写出军事集团名称。

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后果是什么

(2)导致两大集团发生世界大战的事件是什么?

这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哪次战役?

这次战役被称为什么?

【答案】

(1)同盟国,协约国。

造成严重的后果,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示,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国”和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组成的三国同盟。

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两大集团发生世界大战的事件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这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伤亡最重,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一战的背景。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一战中的关键性战役。

7.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是民族的出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工业生产所占比重

排名(

对外贸易总额

殖民地占有万平方千米

美国

23%-38%

1

8%-11%

30

德国

13%-16%

2

9.7%-13%

290

英国

32%-14%

3

22%-15%

3350

法国

10%-6%

4

10%-8%

1060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代表团来到凡尔赛,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度除不平等条约。

但是,他们热情澎湃的乐观情绪迅速转变为沮丧,国为他们被冷淡地告知,和会并不是为了调整昔日所有的国际间的恩怨而召开…为了拉拢日本参加国际联盟,威尔逊牺牲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图片中的对话内容判断这是一战后的哪一次国际会议?

主宰会议的三巨头是哪三个国家?

该会议后确立的体系是什么?

从德国人的话语中简析该体系。

(3)根据材料三思考中国代表团为什么不能取得外交成功?

你认为今后我国应该怎么办?

【答案】

(1)帝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巴黎和会;英法美;凡尔赛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所以它具有不稳定性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是民族的出路

【解析】

【详解】

(1)结合材料一,依据所学可知,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并导致这些国家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增强,一举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原有的“均势”遭到破坏,于是他们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这势必危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即得利益,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形成和激化,最终酿成战争。

故第

(1)问的答案是:

帝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可知,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了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是个大国操纵的分赃会议,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会上他们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激烈的明争暗斗。

最后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所以它不能维持长久。

故第

(2)问的答案是:

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所以它具有不稳定性

(3)结合材料三,依据所学可知,明清以来,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远远地落后于世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近代的大门,从此屡遭列强的侵略,这都是国力贫弱造成的。

因此我们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故第(3)问的答案是: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是民族的出路

【点睛】

解答本题时需要对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国之间的矛盾有个大体的了解,才能比较自如地解答这一类的题目。

巴黎和会矛盾斗争的焦点是是否过分削弱德国。

英国为了保住自己在欧洲的霸权,联合美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又联合法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美国为了达到自己控制欧洲的目的,插手欧洲事务,联合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法国为了获得自己在欧洲的霸权,坚决过分削弱德国的意见,联合英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正如材料二中漫画所描述的一样,英法美德各怀鬼胎,最后虽然签订了和和约,但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根本上消除矛盾,反而增添了新的矛盾。

8.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地点、内容、

(2)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3)意义

【答案】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①地点:

斯莫尔尼宫

②内容:

A.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起来。

B.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C.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①政治: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②军事: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③经济: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外交: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3)意义: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俄。

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地点是斯莫尔尼宫;会议内容包括:

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起来;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包括,政治上: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军事上: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经济上: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外交上: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俄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9.(思维导图填充)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一战后的新秩序”的知识结构示意图。

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B.C.(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答案】A.巴黎和会;B.《九国公约》;C.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关知识。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新秩序”。

1919年6月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和其他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确立了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和其它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0.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

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以上材料——整理自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

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

一位战地记者写道: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整理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四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材料二、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

请用材料三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答案】

(1)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不同:

材料二:

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

(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

材料四:

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

(答出其中一点态度即可)

因素:

一战持久而残酷;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3)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战争的影响,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需答出两点)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依据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

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是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

依据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