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4310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docx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docx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

教育的艺术怎样做个好老师

第一讲 师范的意义与教育的境界

裴纯礼

一、“师范”的意义

㈠“Normal”与“师范”的由来

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师范作为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最早起源于17、18世纪的法国和德国

⒈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文理科顶尖人才而闻名于世,其宗旨是“优秀的思维方式”与“优秀的教育机制”有机结合且相得益彰,为国家培养教师、研究人员和较高科学素养的行政人才

总校分3处,分别坐落于花都的于勒姆大街,朱丹大道和蒙突奇区,还在外省郎寨和富尔于夫设有分校(占地3000亩)

学生一入学就自动获得“实习公务员”身份,4年学习期间可享受两年的停薪假期,可出国深造或深入研究专业;毕业后,必须为国家企事业单位服务6年

⒉“Normal”与“师范”在中国

“Normale”最先被翻译成日文,用的中文字符“师范”。

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师范最早出现于汉朝扬雄编著的《扬子法言》:

“师者,人之模范也。

㈡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与校名的由来

戊戌变法前夕,梁启超起草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就提出设立“师范斋”的设想,并疾呼:

“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

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继承和发展了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强调“办理学堂首重师范”,创设了含师范馆在内的京师大学堂(1902年12月17日)。

1923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式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

关于“师范”的英文翻译选用了“Normal”;征求过1919年来中国讲学的美国教育与哲学大师杜威,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主任孟禄,日本教育大师的意见,最后定为“BeijingNormalUniversity”。

是世界上第一所同时使用Normal和University的大学。

㈢“师范”的意义

师大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法国高师校长:

立足创新。

好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好书,而应一生“为人师表,为人模范,为人表率”。

好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

只满足于教好书,只是一个“教书匠”;好的老师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与学生做心灵的沟通,应成为学生心灵可以信赖的港湾;好的教师应努力自觉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尤其是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能力。

㈣好的校风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保证

习惯就是素质,好习惯就是高素养!

⒈好的校风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保证

一个人的习惯是从幼儿园开始养成的;儿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将一辈子起作用

儿时养成的坏习惯,到大学、研究生、工作阶段就很难改了(古语:

浪子回头金不换)

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校风对一个人成长不同阶段的作用(习惯、知识、人格):

•约束作用(外因:

必然与潜移默化)

•熏陶作用(内因:

潜移默化到自然习惯)

⒉三种毕业生

•随波逐流

•出污泥而不染

用自己的理念去影响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改造环境

提问:

哪种人最难?

您属于那种人?

案例:

一个北师大校友在西北的故事

⒊和谐的学术氛围是润育大师的基本条件

中小学

•再好的种子没有好的土壤、空气、水和养料长不出好的庄稼

•为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培养未来大师的好苗子贡献力量

大学

•只有能润育大师的地方才能保证引进的大师真正发挥作用

•为培养社会需要的、能上能下的人才,为创建培育大师的氛围贡献力量

二、好教师的标准

㈠好教师的标准

⒈传统的标准(也是目前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和社会评价标准)

以下都是当前评职称、评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当前社会上评价好学校、好教师的标准。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分很高•◇多次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正式出版了很多本教材

•◇正式发表了很多篇教学研究的文章•◇培养的学生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的比例很高

•◇一大批学生家长请我做家教

提问:

以上是否涵盖了“师范”本身的意义?

它们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这位“名师”是否好老师?

案例1:

一位听过我报告的南方小学老师的儿子的故事

案例2:

老师培养的某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考上清华大学的某个学生用硫酸去泼动物园的狗熊

问题:

从上面和下面的案例反思什么是好老师的标准?

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注:

摘自《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钟启泉、崔允郭⑴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⑴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整体的人:

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

①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怪圈•学生知识越来越多,常识越来越少•学生智商越来越高,智慧越来越低

统一的课程标准最低要求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②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生与自我的和谐健壮体魄、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和谐•社会责任感、善于协作、终生为人民服务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初步的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等

强调生活与经验回归,围绕上述三个关系开发课程

⑵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①增强课程的生活化•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来源生活,还原生活

②凸现课程的综合化•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确保均衡性

⑶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①确立新的知识观•新的知识观的组成个体兴趣情感学生生活个人知识直接经验……

②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学科领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机会

③构建发展性的评价模式

•评价与被评价双方共同建构质性评定方式个性化反应评定内容

⑷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①建设民主的管理文化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②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教师间相互学习、支持与共享

③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显性课程(教育目标与课程)•隐形课程(校风与个性)

⒊能培养出优秀学生的教师必然是好教师

•◇一个好的公司和一个好的企业,应该以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并从中合法赢利为标准

•◇一所好的医院,应该以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标准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以能培养优秀人才为标准;教师职业是培养学生,因此对一名教师也可通过其培养的学生质量作为衡量其是否好教师的标准

“企业(厂商)与产品”、“医院(医生)和病人”和“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有差别:

是否直接负责任问题

希望这不应该是近年来教育界出现某些学校和教师不负责任现象的原因

教师是一个基于自觉与基于良心的职业!

提问:

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呢?

㈡东西方的教育对比与思考

⒈东、西方教育各自注重的东西

中国:

•注重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培养学生吸收知识的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

•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

•实行统编教材、追求标准答案(传承)

美国:

•注重学生掌握的“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创造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

•没有统编教材、没有标准答案(创新)

⒉东、西方教育各自培养的目标

⑴“聪明的孩子”与“智慧的学生”(美国——贾尼丝·萨博)

聪明的孩子(中国特色)智慧的学生(美国特色)

能够知道答案带着兴趣去听能理解别人的意思能抓住要领完成作业乐于接受吸收知识善于操作

长于记忆喜欢自己学习能够提出问题表达有力的观点能够概括抽象的东西能演绎推理寻找课题

长于出击运用知识善于发明长于猜想善于反思、反省

⑵东、西方教育各自培养的目标

中国

•培养“考生”,以“学会”为目的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包揽了“聪明孩子”所有的特点

•中学生年年获得奥赛奖,高校无诺贝尔奖

美国

•培养“学生”,以“会学“为手段探知未知世界•包揽了“智慧学生”所有的特点

•获得70%以上的诺贝尔奖

⒊典型教育案例分析(西安事变的历史教学)

摘自《天赋教育在美国》

中国教师

•老师尽其所能,向学生灌输最“完整”的知识

•讲完史实后,要求学生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满足于考试取得好成绩

美国教师

•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挑战知识,创造知识•自己上图书馆或网上获取知识

•启发学生自己设想“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上课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制作一份当时各党、各派报纸•把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

•让学生在收集材料、研究材料、组织观点的过程中培养“会学”的本领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对学生论文的评语

•最好的评语:

这个学生给我的知识比我给他的多得多。

•最差的评语:

这个学生没有给我任何新的知识。

思考: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究竟该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

⒋东、西方教育培养学生的差异点滴

中国的现象

•老师至少不喜欢学生提出无关的问题

•不鼓励培养没有个性差异的学生(观摩课:

每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都十分正确,扼要没什么问题(质疑:

懂了还教什么?

夏令营玩:

提不出到那玩的建议

美国的现象

•学生总爱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是不会责怪学生的

•鼓励培养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夏令营玩:

自己选择游玩的地方

⒌传承的教育与创新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

重视传承,传承难于发展

西方的教育:

重视创新,创新才有未来

法国画家与中国画家的故事

法国画家:

维克托

40年代:

法国外交官的儿子,14岁见毕加索

㈢优秀学生的标准

⒈中、美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标准不同

中国:

•听话是第一位的、学习成绩好、守纪律,不鼓励个性发展;

•以是否学会,对教师所教知识的掌握情况决定成绩;•高考成绩几乎决定一切。

美国:

鼓励个性发展,鼓励自立;

•以有无创新作为衡量学习情况的标准(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的标准)

•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研究生和博士生入学考试;重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与能力,教师推荐。

案例:

一名学生在中国和外国的不同境遇

⒉我国在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标准

“文革”前的教育方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学习“一好”就是“三好学生”。

“文革”时期:

敢于造反、敢于交白卷就是好学生•文化革命中的黄帅、张铁生。

新课标:

“整体的人”

•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个体、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知识与精神建构)。

案例1:

如何看待高考状元?

您熟悉下面哪份名单中的人物?

清朝状元傅以浙王式丹毕 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 沅刘福姚刘春霖

明末清初落第秀才

李 渔(明末清初戏曲和小说家)洪 升(清初康熙年间戏曲文学家:

《长生殿》)

顾炎武(明末清初经学家、思想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

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吴敬梓(清代文学家:

《儒林外史》)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聊斋志异》)洪秀全(太平天国的创始人)袁世凯

案例2:

考上大学的女儿咋就变成了吸血鬼?

三、教师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

㈠教师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

能与自然(环境)、社会(他人)和自我和谐相处

关注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对废物的态度,对环境的态度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具有公共道德,协作精神、助人为乐、宽容(“人”字的两笔)

自身素养、精神情操、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心理素养

教师在学生眼中的教学行为与形象将直接影响教育和教学的效果!

㈡教师的一言一行均反映教师自身素养都可能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

心中有无他人:

车上让座规则意识:

一米线、过马路文明:

如何吐口香糖

看似小事可能蕴藏深刻的道理和问题

•让学生在人民币签名•收礼问题

㈢教师必须是一个“模范”的人,有“人格魅力”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教师发烧友;做教师就要“是教师”,做教师就要“象教师”。

教师自身素养•智力与智慧•学科知识与生活常识•健全的人格(三个和谐)智慧的案例

•东方的案例•西方的案例生活常识的案例

㈣信息社会中教师的专业能力

⒈教育技术能力(教师专业技术基本能力)

核心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⒉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社会的基本能力)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努力实现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优势互补

典型案例演示

四、教师的追求与教育的境界

㈠个人对“好教师”的具体理解

好教师不能仅是课讲的好,好教师应是一个“完整”的、与自然环境、与社会和他人、与自己和谐相处的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至少能在某一方面以自己的表率和人格的魅力给学生以终生的影响

•完整的人(与社会和他人,与自然和环境,与自我和谐的人)

•人生追求(努力到“绝望”为止和活一辈子不后悔的活法)•关爱他人(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工作准则(认真)•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网络辅助教学)

最希望自己已经忘记按习惯去做过的事情,但学生却还记得,并影响了学生一辈子!

㈡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完整的人

•与自我和谐(健壮体魄、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

•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社会责任感、公共道德、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协作、终生为人民服务)

•与自然和环境和谐(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关注社会持续发展、强烈的环境意识等等)

㈢对自己:

认准一个目标,苦干3—5年,必见成效(努力到绝望为止)

以自身为例

•40岁的目标(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初次接触计算机应用软件→计算机文化教育→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50岁的目标(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Internet及其教育应用→应用教学辅助服务器的十年)

•60岁的目标(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专家:

Office高级应用→填补空白→中小学教师培训与应用推广→面向中小学生的趣味Office)

㈣对学生:

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追求成为学生有困难、有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要找的人(有困难不必找警察,找老裴)

•努力通过网络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

随时通过网络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遇到的问题

•“裴”字的特殊意义

以自身为例

•对学生基于网络的全方位帮助

第二讲 教师的素养

一、“素质教育”还是“素养教育”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上海市市东中学老校长吕型伟:

“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在科学上是有问题的。

素质是一个中性词:

高是素质,低也是素质;全是素质,偏也是素质;好是素质,坏也是素质。

世界上没有一个没有素质的人,而且不少素质是先天的,不受教育也有。

”——文汇报2007.11.16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而不是论共产党员的素质

反思1

• 素质有天生的、后天的;素质有高素质、低素质

• 只有素养必须通过教育培养,修养必须后天养成

• 一个人可以是低素质,无素养,又称无教养;一个人可以是高素质,有素养,又称有教养

因此,“素养教育”比“素质教育”的提法更科学

反思2

中国是一个喜欢流行口号的国家

• 表面上看,某些人热衷于喊口号,因为简单,喊完口号好象就什么都完成了、实现了……

• 现象上看,我们喊的口号,往往正是我们做的不好和需要努力的地方

• 实质上分析,口号一定要科学,不要眙笑大方;其实很多口号并不科学,因此既不应该乱发明口号,也不应该盲从,人云亦云……

二、“教育的和谐”与“和谐的教育”

——朱永新“中国教育,从娃娃抓起不如从父母抓起”《南方周末》2009年3月12日第16版,本人略加扩展

㈠教育的本义⒈教育的本义

就中小学基础教育而言,教育的本义就是让孩子拥有美好的人性,因此要教会孩子

• 如何生存(日常生活、应对灾难等,2004年东南亚海啸中的一个12岁英国女孩的故事)

• 如何做人(与人相处与协作等)

• 如何成功(兴趣、目标与努力等)

教育的本义是和谐的

⒉成功的教育

成功的教育就是和谐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最能发展的、最可能成功的事业,找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并为之做好基本的准备

什么是成功的事业• 美国人活一辈子不后悔的活法:

干喜欢干的事,设法从中赚到钱

• 我加一句有中国特色的话:

所干的事对大多数人有好处

㈡教育的规律和谐的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

教育的规律之一•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成功的事业也是多元的,不能用一个标准去丈量孩子• 人的天份的发现可能是漫长的,有的人少年早成,有的人大器晚成,人的天份到底在哪?

人到底适合做什么?

没有人能预先知道。

上帝在每个人心中都安装了成功的密码,找到并点中它,才能成功 教育应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空间,给孩子不断尝试的机会,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因为最喜欢的才是他最能发展的,也就是找到成功的密码实际的教育存在很多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和谐的成份懂教育与不懂教育的人都在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一些学校、老师和家长实际在做不和谐的教育

㈢教育的素养

教育的素养

• 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具有教育的素养

• 认识并承认智能与教育的多元性(不能简单用一个分数标准去丈量孩子,发现孩子最适合的,支持孩子从事起最热爱的,关注孩子是否获得幸福与快乐)

和谐的教育:

教师和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

㈣案例比尔·盖茨戴尔钱伟长

三、教师的“基本素养”

㈠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

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

教师必须是一个“模范”的人,有“人格魅力”的人。

教师自我素养智力与智慧学科知识与生活常识健全的人格(三个和谐)

教师的一言一行均反映教师自我素养都可能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

看似小事可能蕴藏深刻的道理和问题

㈡教师的“基本素养”

除了前面讲到的“教育的素养”外,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三个部分

• 教师“职业素养”(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学科专业素养”教师“个人的素养与修养”

㈢教师的素养必须通过教育、学习与自我修养才能养成

教师的素养绝不是天生的

• 教师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教育与培训(职前师范教育与职后教师培训)

• 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通过学习(职前学校的专业学习、职后的教师继续教育、终生的永无止境的自学……)

• 教师的自我素养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家风、校风、班风的潜移默化、自我的修身养性,逐步的积累,由必然到自由,逐渐形成并成为贯穿一生的自然习惯

教师的素养更不是花钱就能买来的有钱不表明有素养,没钱不表明没素养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国家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基本要求

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 寻求学生主体知识的建构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反思1

统一的课程标准最低要求(要落实到每节课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中)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和谐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和谐发展

多种教学形式讲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习惯就是素养好的校风对学生的约束、熏陶与潜移默化作用

反思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新旧课程的比较

旧课程

新课程

知识、技能分解

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呈现

学生倾听、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再现

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学生记课堂笔记

矛盾引起学生学习需求

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

学生全面参与活动

监测、引发思考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步骤

学生能够进行研究活动

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简单介绍

⒈背景情况

⑴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

⑵落实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有关要求

⑶目标为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⑷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育部师范司[2004]9号文件,

⒉必要性教师职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培训规范化的需要

⒊内容简介(教学人员)四个方面的原则性标准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六、教师的个人素养与自我修养“完整的人”与三个“和谐发展”

㈠与社会和他人和谐

⒈职业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终生为人民服务)

• 将社会责任落实到本职工作

• 敬业:

干什么是什么,干什么象什么;兴趣→热爱→做教师发烧友;毫无怨言的敬业

• 称职:

做一名具有教育素养、职业素养、专业素养、个人素养的好老师

•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终生为人民服务

• 干什么就是什么和象什么

案例1:

2003.7西班牙皇马球队来中国访问,面对每人600元的接风酒宴,没吃一口,拒绝免费游览狂欢,原因是不能耽误训练。

案例2:

美国与中国医院的医生(我和太太在美国看病的实例)。

案例3:

美国与中国的一般售货员。

⒉同事关系:

乐于合作与善于协作

有人说:

“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两个中国人就变成了两条虫。

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在工人阶级队伍中自发产生,协作学习的精神不可能在中国教师和学生中自发产生,作为学科带头人,要引导和培养教研室和团队成员的协作与互助风气(鼓励资源共享与相互协作)

在多年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

合作与协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精神,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大事情

信息社会的工作靠一个人是完不成的

“人”字的两笔与三人为“众”:

相互支撑的关系

案例2:

MicrosoftOffice的潜在功能挖掘,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中、高级应用案例开发

团队的作用,善于发挥各个成员的优势

⒊善于与他人相处:

宽容他人与乐于助人

“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与“关爱自己就是关爱他人”

案例1:

原始的故事案例2:

基于网络的心理帮助案例3:

Office教学中的教学相长

案例4:

允许学生犯错误,给学生改错误的机会

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长辈关系:

关爱学生要象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 同辈关系:

与学生相处要象与自己的兄弟和姊妹一样

• 朋友关系:

老师要努力成为学生无话不谈的朋友,学生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朋友

你有真才实学,学生就会佩服你,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案例1:

《Internet及其应用》课程中的零起点学生。

案例2: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

•案例3:

身教重于言教,带学生下连队学军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随地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