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05121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4000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0512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0512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0512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0512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0512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051211.docx

《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0512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05121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051211.docx

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标准051211

Q/BT

北京铁路局企业标准

Q/BT-2005

 

自轮运转特种车辆

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

 

2005-11-30发布2005-12-31实施

北京铁路局发布

Q/BT-2005

 

目次

前言……………………………………………………………………Ⅰ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作业程序………………………………………………………………

5出库与挂车作业………………………………………………………

6发车和运行作业………………………………………………………

7调车作业………………………………………………………………

8到达入库作业…………………………………………………………

9车辆技术检查作业……………………………………………………

10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机车信号、无线调度电话检查项目及顺序

 

自轮运转特种车辆

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

前言

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是确保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加强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的管理,规范行车作业标准,北京铁路局依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结合我局安全生产实际编制了《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

本标准对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车辆设备、司乘人员的管理及作业做出了具体规定。

本标准符合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格式要求。

本标准的实施将对铁路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本标准的实施之日起,京铁机[2004]90号《关于印发〈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北京铁路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铁路局机务处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京铁路局机务处。

本标准由北京铁路局机务处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郭劼、罗荣刚、王建平、邢占春、刘国庆、苏玉增、孟宪禹、辛忠东、哈辉、柳崇玉。

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

1范围

本标准对北京铁路局自轮运转特种车辆设备、人员、作业程序、用语等作出了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铁路局管内供电段、工务段、大型养路机械段等有自轮运转特种车辆(轨道起重机、工程机械架桥机、铺轨机、接触网架线车、放线车、检修车、接触网安装车、接触网巡检车、大型养路机械等)的部门。

为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确保自轮运转特种车辆乘务员作业规范化、标准化。

乘务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本标准,做到遵章守纪,爱护车辆,平稳操纵,安全正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

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乘务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是有关人员利用无线调度电话、机车信号、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及车辆设备,按规定联络,确认行车要求,提示行车安全信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

4.3根据分工,按照本标准9.2《车辆技术检查顺序及项目标准》,对车辆进行检查。

按照本标准9.3《各型制动机机能试验》对车辆制

4.出乘前作业

4.1出乘人员提前一小时到岗(出乘前六小时严禁饮酒),按规定整洁着装,佩带标志,持证上岗。

4.2根据担当的任务、时间、地点、气候等实际情况,开好小组安全预想会,订出具体措施,做好记录。

动系统进行试验。

保证车辆状态良好。

4.4按照本标准10要求对机车信号装置、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无线列车调度电话(以下简称“三项设备”)进行机能检查试验。

起动发动机前应关闭“三项设备”电源,当发动机转速平稳后,再开启“三项设备”电源。

停机时,须先关闭“三项设备”电源,再停机。

4.5运送施工人员和材料时,须确认人员处于安全位置,材料装载符合标准(不超高、不超限、不偏载),并落实好易燃易爆品的安全措施。

5.出库与挂车作业

5.1动车前确认撤除防溜装置,开启“三项设备”,锁闭防触电门、窗。

认真执行“联系不好不动车、人不到齐不开车、车不停稳不上下”的原则。

根据信号显示要求动车,在行车中注意邻线车辆和行人安全。

5.2出库或转线时,须按规定换端、改阀、试闸。

副司机进行互控确认线路、信号、道岔和标志。

按规定速度行驶,并认真执行呼唤应答制度。

5.3多台车重联时,司机认真检查、确认联挂状态,正确处理好制动机,并由本务司机进行制动机试验。

动车时,必须得到重联车的回示后方可动车。

5.4在站、段分界点司机记点,并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与车站值班员取得联系,了解经路。

认真执行要道还道制度,按调车信号机显示要求到指定线路挂车。

5.5发车前司机根据编组情况正确输入“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有关数据。

6.发车和运行作业

6.1自轮运转特种车辆发车时,必须确认出站(进路)信号、行车凭证,进行车机联控后,按规定开车。

6.2列车要启动平稳,并针对启动条件撒砂,防止空转,为安全运行创造条件。

6.3运行中坚持二人以上确认信号,做到“彻底了望,确认信号,高声呼唤,手比眼看”。

严格执行本标准8.5《乘务员呼唤应答用语标准》,严格按信号机显示要求行车,杜绝臆测行车,严守速度,进、出站按规定鸣笛,严禁做与行车无关的事项。

遇有信号显示不明或危及行车安全时,须立即采取减速、停车措施。

手比方式:

(1)信号显示进正线停车时—伸出大拇指

(2)信号显示进侧线停车时—伸出大拇指和小指

(3)信号显示通过时—伸出食指和中指

(4)信号显示不明或要求注意时—单臂拢拳曲伸

(5)信号显示停车信号或要求停车时—单臂拢拳上下急剧摇动

6.4运行中严格遵守列车运行图规定的运行时刻和各项限制速度,确保安全行车。

遇有线路施工慢行或其他因素影响列车安全正点时,要充分利用慢行附加时分和通过时分的潜力,精心操纵,恢复列车正点。

随时检查车辆制动缸、制动主管压力,确认好自阀、单阀手柄位置。

6.5按规定时机、地点使用标准用语与车站进行车机联控。

列车无线调度电话故障不得上线运行。

在运行中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发生故障时,应在前方站停车报告,调度员接到报告后要及时下达调度命令,并传达到司机和运行前方各站,司机得到调度命令后,方可继续运行。

6.6运行中正确使用“三项设备”,严禁擅自关机或变相关机。

当换端操作信号制式或电台频率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按规定转换开关位置。

6.7在站内停车时须实施保压停车,不准停机。

发车前掌握缓解时机,确保充满风开车。

乘务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车。

站停时间5分钟及以上的停车站,应对列车走行部进行检查。

停车超过20分钟或摘挂作业后,应按规定进行制动机试验。

长时间停留时,拧紧手制动机,并采取防溜、防护措施。

车辆停留必须留人看守,并按规定进行安全防护。

6.8车辆运行中正确使用制动机,适时进行制动机试验,检验列车制动力大小,并随时注意列车制动管贯通状态。

6.9因车辆故障或其他原因被迫停车时,司机应立即使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向就近车站及后续列车报告停车位置及原因,提示后续列车注意。

需要救援时,要向车站值班员报告准确的停车位置,并按规定设置防护。

请求救援后的列车,在请求撤消救援的申请未得到批准前,严禁动车。

6.10进入区间救援的列车,注意正确使用监控记录装置,严格控制运行速度。

6.11重联运行时,列车的操纵由本务司机负责。

重联司机必须服从本务司机的指挥。

运行中,须加强前后联系,并认真执行鸣笛及回示制度。

6.12在区间作业停车时必须实施制动。

上下人员或装卸材料作业时严禁边走边卸,严禁在无渡板或无栏杆的桥梁上乘降。

根据运行时刻的要求,须严格控制作业及装卸时间,卸下的物品不得侵入限界。

6.13多机进入封锁区间作业时,须整列车进入,作业结束后须整列车到达车站。

6.14在站内停车检查给油或处理故障时,不得侵入邻线,并随时注意邻线机车车辆运行状态,以防发生危险。

在车下作业时要做好呼唤应答,禁止用身体各部蹭、靠制动系统和其它运动部件。

更换闸瓦时,须在手柄和闸把上挂好禁动牌,并须关闭闸缸塞门,打好止轮器,以防机车移动造成伤亡。

7.调车作业

7.1在中间站调车作业时,司机根据车站值班员或调车指挥人布置的作业方法、注意事项进行作业。

7.2调车作业中,须认真了望,确认信号,正确执行信号显示的要求及呼唤应答、车机联控等制度,信号中断或不明须立即停车。

7.3推进转线调车作业时,司机必须在推进方向的前端操纵,副司机在前方引导,严格按规定速度推进。

7.4摘解车辆时要做到“一关前、二关后、三摘风管、四提钩”。

需摘开所挂车辆时,须按规定对停留车辆作好防溜。

7.5连挂车辆时,严格按“十、五、三”车距离和信号要求控制速度。

接近连挂车辆时,要做到一停、二引、三检、四挂。

8.到达入库作业

8.1自轮运转特种车辆到达终点站后,乘务员应与车站值班员加强联系,并按其要求转线或入库(停留线)。

8.2入库时要严守速度、确认信号、线路、道岔无误后再动车。

转入段管线时应在“一度停车标”处停车,以不超过3km/h速度入库。

8.3入库(停留线)后,首先认真做好车辆的防溜工作,并按规定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配合有关人员对监控装置数据进行转储,做好车辆保养工作。

8.4按规定将各开关、手柄等置于正确位,断开蓄电池刀闸,关好门窗,做好防溜、防火、防盗工作。

冬季须做好防寒工作。

8.5乘务员呼唤应答用语标准

顺号

呼唤时机

及处所

呼唤

呼唤

呼唤

呼唤者

标准用语

应答者

标准用语

复诵者

标准用语

1

三项设备

副司机

三项设备

司机

开放好了

添乘人

或副司机

开放好啦

2

准备出库

副司机

准备出库

司机

准备出库

添乘人

或副司机

出库准备好啦

3

出入库要道

副司机

股道信号

司机

XX道

添乘人

或副司机

XX道准备好啦

4

动车

副司机

启动信号

司机

绿旗(灯)

黄旗(灯)

添乘人

或副司机

绿旗(灯)

黄旗(灯)

5

道岔

副司机

道岔

司机

反位

正位

添乘人

或副司机

反位好啦

正位好啦

6

机待线

副司机

前方注意

司机

严守速度

添乘人

或副司机

有车

无车

7

调车信号机

副司机

调车信号

司机

白灯

蓝灯停车

添乘人

或副司机

白灯好啦

蓝灯停车

8

到发线

副司机

一度停车

司机

确认脱轨器

添乘人

或副司机

确认脱轨器

9

连挂车辆

副司机

十车

五车

三车

停车再挂

司机

十车

五车

三车

停车再挂

——

——

10

顶送车

副司机

启动信号

司机

绿旗(灯)

副司机

严守速度

11

连挂车列

司机

防护信号

副司机

撤除好了防护信号注意

司机

好了

注意

副司机

十车

五车

三车

停车

司机

十车

五车

三车

停车

添乘人

或副司机

十车

五车

三车

停车

12

慢行地段

副司机

慢行注意

司机

限速XXkm

添乘人

或副司机

限速XXkm

13

操纵台仪表

副司机

仪表检查

司机

显示正常

添乘人

或副司机

显示正常

14

发车信号

副司机

发车信号

司机

发车好了

添乘人

或副司机

发车好了

15

遮断信号

副司机

遮断信号

司机

停车

无显示

添乘人

或副司机

停车

无显示

16

防护信号

副司机

防护信号

司机

好了

停车

添乘人

或副司机

好了

停车

17

预告信号

副司机

预告信号

司机

预告信号好了

注意信号

添乘人

或副司机

预告信号好了

机外停车

18

引导信号

副司机

引导信号

司机

信号好了

机外停车

添乘人

或副司机

信号好了

机外停车

19

进路表示器

副司机

进路表示器

司机

XX侧好了

注意信号

添乘人

或副司机

XX侧好了

注意信号

20

复示信号

副司机

复示信号

司机

复示好了

添乘人

或副司机

复示好了

注意信号

21

通过手信号

副司机

通过手信号

司机

信号好了

站内停车

添乘人

或副司机

信号好了

站内停车

22

进站信号

进路信号

副司机

进站信号

进路信号

司机

通过好了

进路好了

正线

侧线

机外停车

添乘人

或副司机

通过好了

进路好了

正线

侧线

机外停车

23

出发进路信号

副司机

出发进路信号

司机

信号好了

站内停车

添乘人

或副司机

信号好了

站内停车

24

出站信号

副司机

出站信号

司机

出站好了

站内停车

添乘人

或副司机

出站好了

站内停车

25

自闭分区

通过信号(三显示)

副司机

通过信号

司机

绿灯

黄灯

停车

添乘人

或副司机

绿灯

黄灯

停车

26

(四显示)

自闭分区

副司机

通过信号

司机

绿灯

绿黄、黄灯

停车

添乘人

或副司机

绿灯

绿黄、黄灯

停车

9车辆技术检查作业

9.1车辆技术检查项目顺序示意图

9.2车辆技术检查顺序及项目标准

9.2.1检查防溜、防护措施。

9.2.2车钩钩舌、钩销动作良好,润滑到位,车钩中心线距轨面距离应符合880mm±10mm的标准。

9.2.3折角塞门灵活有效,软管不漏风无老化。

9.2.4风挡玻璃无破损,刮雨器良好,灯光齐全,百叶窗作用良好。

9.2.5排障器无变形,距轨面高度符合90mm—130mm的距离,扫石器安装牢固无破损。

9.2.6排障器、支架安装牢固,无开焊,无裂纹。

9.2.7侧窗完好无破损,侧风门良好。

9.2.8空压机架无裂损,安装牢固,螺栓无松动。

风扇叶无裂损,皮带张力符合要求。

调压阀、减荷阀安装牢固,管路无泄漏,润滑油面高度符合要求。

9.2.9均衡风缸、风管无漏风,排污阀无松漏、动作灵活无堵塞。

9.2.10发动机散热器连接胶管、放水阀无松漏,作用良好。

9.2.11机车信号感应器安装牢固,固定架无开焊,螺母、开口销齐全完好,接线无破损、脱落。

9.2.12空气滤清器安装牢固,卡箍无变形,螺栓无松动。

9.2.13车架无变形,裂纹符合技术要求。

9.2.14抓轨器安装牢固,螺母紧固无松动。

9.2.15液压减震器无变形、破损、漏油,减震器座无裂纹,上、下穿销、螺母垫圈、开口销齐全良好。

9.2.16上、下拉杆及底座,上、下弹簧座,内、外弹簧无裂损。

9.2.17车轮无裂痕、碾堆,踏面无剥离、掉块、擦伤不超限。

9.2.18轴箱端盖螺栓齐全紧固,内、外油封无漏油,箱体完好无裂损。

9.2.19闸瓦安装正确无裂损、偏磨,闸瓦托、闸瓦钎安全环良好,闸瓦与车轮踏面缓解间隙在5mm-10mm之间,闸瓦厚度不少于17mm,砂箱、撒砂管良好。

9.2.20速度传感器安装牢固,接线无松动、破损、脱落。

9.2.21燃油箱体清洁、完整、无变形破损,支架牢固无开焊,加油口盖严密。

9.2.22总风缸、安全阀、油水分离器、减压阀安装牢固,风管无漏风,排污阀动作灵活无堵塞。

9.2.23蓄电池清洁、气孔畅通,液面符合规定,接线密贴,蓄电池箱外观清洁、完整、无变形,箱盖关闭完好。

9.2.24电源总开关安装牢固,接线无松脱、无破损。

9.2.25制动缸、制动杆、各穿销、垫圈、开口销齐全完好,安装牢固,制动缸端盖螺栓齐全无松动,制动主管无松动漏风,制动缸行程符合技术要求。

9.2.26手制动棘轮良好,拉杆、拉链完好,垫圈、开口销齐全。

9.2.27配电箱螺栓无松动,接线良好。

9.2.28机油散热器、油水分离器管路无渗漏,安装牢固。

9.2.29消音器安装牢固,作用良好。

9.2.30喇叭及风管安装牢固,无漏风。

9.2.31发动机散热器安装牢固无渗漏,螺栓无松动。

9.2.32进排气管路无漏气,连接良好。

9.2.33水泵皮带轮、压轮、涨轮、不松旷,润滑良好无异响,发动机油底壳无破损,螺栓紧固无渗漏。

9.2.34车轮内侧距离合乎规定,车轴无裂纹、迟缓线清晰。

9.2.35车轴齿轮箱各部螺栓紧固,油面高度符合要求,吊架悬挂装置弹簧无断裂。

9.2.36变速箱、换向箱各部螺丝紧固,油面高度符合要求,无渗漏。

9.2.37传动轴无断裂、变形,十字轴及安全托架牢固,润滑良好。

9.2.38基础制动杠杆、拉杆无弯曲、变形、裂纹,润滑良好,各部销钉、垫圈、开口销、安全吊链齐全。

9.2.39三通阀、副风缸固定螺栓紧固,作用良好无漏风。

9.2.40平台中心回转装置管路连接良好,无渗漏。

9.2.41发动机清洁无渗漏,燃油、冷却水符合要求。

9.2.42风扇无松旷,皮带张力符合规定。

9.2.43发动机润滑油面符合规定。

9.2.44起动机、发电机、电器设备接线正确,接触良好。

9.2.45燃油系滤清器、输油泵、高压泵、连接管路、工作正常,无渗漏。

9.2.46机油滤清器管路连接良好,无渗漏。

旋转粗滤器符合规定。

9.2.47发动机启动运转正常,无异响。

9.2.48发动机各仪表读数显示正确,指示灯显示正常。

9.2.49手制动、自动制动机手柄操纵灵活可靠。

9.2.50各部开关、电器部件接线良好。

9.2.51“三项设备”运用良好。

9.2.52液压油无变质,滤清器、电磁阀、手动换向阀作用良好。

9.2.53随车起重机作用良好,操作灵活,液压管路无渗漏,各部润滑到位,钢丝绳无硬伤、断股。

9..54随车发电机组运转良好,箱体安装牢固。

9.2.55作业平台旋转机构润滑到位,限位开关完好有效。

9.2.56液压制动油缸制动状态良好,制动带无破损,无油污。

9.2.57作业平台无变形,各部螺栓紧固无松动,扶梯栏杆无断裂焊,升降旋转灵活。

导线支撑、测量、引导装置润滑良好,无锈蚀,无变形。

9.2.58作业平台各控制开关及报警装置有效,照明良好。

9.2.59平衡阀、升降油缸无渗漏,链条、钢丝绳无断裂。

9.2.60滑块安装牢固,磨损不超限、滑道润滑良好。

9.3各型制动机机能试验

9.3.1H-6型制动机“三步闸”检验示意图

9.3.2H-6型制动机“三步闸”检验项目及操作标准:

9.3.2.1缓解位A:

列车管压力500kPa;B:

均衡风缸压力500kPa;C:

总风缸压力700kPa。

9.3.2.2紧急制动位A:

列车管减压是否迅速,时间在3s内列车管压力降为0;B:

均衡风缸在12s内压力降为0;C:

制动位停留15s。

9.3.2.3恢复缓解位:

1分钟内均衡风缸、列车管、总风缸恢复规定压力。

9.3.2.4常用制动位A:

减压50kPa;B:

确认均衡风缸、列车管减压是否一致;C:

制动缸行程处于制动状态。

9.3.2.5保压位A:

检查列车管泄露不超过20kPa/min;B:

保持1分钟以上。

9.3.2.6恢复缓减位:

30s内总风缸、列车管、均衡风缸、制动缸达到定压。

9.3.2.7常用制动位A:

自动制动阀施行最大有效减压(主动主管定压500kPa为140kPa,定压600kPa为170kPa,)B:

不得出现非常制动现象;C:

均衡风缸、列车管压力是否一致;D:

制动缸压力是否达到350kPa(420kPa)。

9.3.2.8保压位A:

均衡风缸、列车管压力、制动缸压力与最大有效减压量相符;B:

不得出现自缓现象;C:

检查制动缸行程为100mm—180mm。

9.3.2.9缓解位:

各压力表恢复①状态,缓解是否良好。

9.3.3JZ-7型制动机“五步闸”检验示意图

 

9.3.4JZ-7型制动机“五步闸”检验项目及操作标准:

9.3.4.1确认压力表指示规定压力:

总风缸在750kPa~900kPa之间,工作风缸、均衡风缸及列车管为500kPa或600kPa,制动缸为0。

9.3.4.2列车管减压50kPa,制动缸压力为125kPa;装有切控阀的机车制动缸压力为30kPa~50kPa;检查列车管漏泄量,其压力下降每分钟不超过20kPa。

9.3.4.3由②到③在制动区移动3~4次,观察阶段制动是否稳定,减压量与制动缸压力的比例是否正确,至最大减压位,列车管减压量为140kPa或170kPa,制动缸压力应为350kPa或420kPa(装有切控阀的机车为120kPa~140kPa或140kPa~170kPa)。

9.3.4.4单阀缓解良好,应能至50kPa以下。

9.3.4.5复原弹簧是否良好。

9.3.4.6自阀缓解良好,工作风缸、均衡风缸及列车管是否恢复定压。

9.3.4.7均衡风缸及列车管减压240kPa(260kPa),制动缸压力为350kPa(420kPa),不应发生紧急制动。

9.3.4.8均衡风缸压力上升,而列车管压力保持不变,总风遮断阀作用良好(客货转换阀在货车位时)。

9.3.4.9缓解良好。

9.3.4.10均衡风缸减压力量为240kPa(260kPa),列车管不减压。

9.3.4.11过充作用良否,列车管比规定压力高30kPa~40kPa,过充风缸排风孔排风。

9.3.4.12过充压力120s自动消除,机车不应起自然制动。

9.3.4.13列车管压力3s内降至0,制动缸压力在5s~7s升到450kPa,均衡风缸减压量为240kPa(260kPa),并自动撒砂。

9.3.4.14间隔10s~15s制动缸压力开始缓解,并逐渐到0。

9.3.4.15复原良好。

9.3.4.16缓解良好。

9.3.4.17单阀制动良好。

9.3.4.18阶段制动作用是否稳定,制动缸压力应达到300kPa。

9.3.4.19阶段缓解作用良好。

9.3.4.20五步闸试验完毕后,单阀制动300kPa,下车检查制动缸活塞行程,应符合规定。

9.3.5DK-1型电空制动机“五步闸”检验示意图

9.3.6DK-1型电空制动机“五步闸”检验项目及操作

9.3.6.1确认列车管、均衡风缸和总风缸皆为规定压力,制动缸压力为0。

9.3.6.2列车管压力在3s内下降至0,制动缸压力在5s内升至400kPa,最高压力为450kPa,并自动撒砂(有级位时切除主断路器)。

9.3.6.3空气制动阀手柄移至缓解位,同时下压手柄,制动缸压力应缓解到0。

9.3.6.4制动缸压力不得回升。

9.3.6.5列车管压力在9s内升至480kPa,均衡风缸在10s内升至500kPa;手柄停留50s以上。

9.3.6.6均衡风缸减压140kPa的时间为5s~7s,制动缸压力6s~8s升至360kPa(装有切控阀的机车为140kPa)。

9.3.6.7均衡风缸、列车管因漏泄每分钟的压力下降分别不大于5kPa和10kPa。

9.3.6.8均衡风缸定压、列车管超过规定压力30kPa~40kPa,制动缸压力不变。

9.3.6.9120s左右过充压力消除,列车管恢复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