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学案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828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学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学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学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学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学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学案2.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学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学案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学案2.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学案2

第2课

诗两首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作品

诗集:

《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评价

被称为“雨巷诗人”。

(二)人物轶事

为读者签名送书

1929年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有位读者在上海水沫书店买书,选购的书中有一本是戴望舒的《我底记忆》,当他翻开《我底记忆》仔细看目录的时候,戴望舒走向前来,态度很安详地问:

“你是哪一间大学念书的?

念文学么?

”聊了一会儿天,戴望舒便向这位读者请教姓名,这位读者告诉了他,但是他却没有告诉这位读者,只是从那一叠放在书架上的《我底记忆》的书堆里,抽取了一册,签上了那个响亮的名字,赠给这位读者,叫他不要花钱买了。

这时这位读者才知道他原来就是戴望舒。

徐志摩之死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

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一)背景链接

《雨巷》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高潮中,戴望舒受到了革命的洗礼,加入共青团,在震旦大学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然而,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发生了,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戴望舒也被通缉。

《雨巷》正是诗人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小楼,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

诗作在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写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

叶圣陶先生称这首诗为新诗的章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二)常识整理

1.现代派与现代派诗歌

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的。

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的戴望舒1927年所写的《雨巷》已经显示了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直到1929年创作《我底记忆》,这首诗就成为现代诗派的起点。

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成了刊载现代派诗歌并使之独立与成熟的重要园地,“现代派诗歌”也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其代表诗人除戴望舒外,还有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废名、林庚、李白凤、金克木等。

2.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后期新月派以上海的《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前期新月派诗人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3.“新诗”与“自由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

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

“自由诗”是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体,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

创始人为美国诗人惠特曼。

我国“五四”以来十分流行这种诗体。

(三)博览悦读

《雨巷》中的双重思想情绪

戴望舒的《雨巷》作于1927年夏天,发表于1928年。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和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境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打开诗篇,我们首先看到诗人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在绵绵细雨中,他怀着痛苦而朦胧的“希望”,“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诗人自己就是在这雨巷中独行的彷徨的抒情主人公。

诗人的自我形象是孤独伤感的。

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在这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

《雨巷》中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从这低沉的倾诉和失望的自白里,我们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彷徨(huáng)

(2)彳亍(chìchù)

(3)颓圮(tuípǐ)(4)河畔(pàn)

(5)荡漾(yàng)(6)青荇(xìng)

(7)榆阴(yú)(8)浮藻(zǎo)

(9)沉淀(diàn)(10)撑着(chēng)

(11)长篙(gāo)(12)漫溯(sù)

(13)斑斓(bānlán)(14)笙箫(shēnɡxiāo)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巷

(2)曲

(3)泥

(4)似

(5)载

(6)悄

2.语境辨析法

(7)尽(jǐn)管道路不好走,我们还是走到了尽(jìn)头。

(8)向更(ɡènɡ)远处行进,还有三十多里,这时已是半夜三更(ɡēnɡ)了。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7)

(8)

(三)易混辨析

1.寂寥vs寂寞

课本原句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辨析

“寂寥”和“寂寞”的适用对象不同。

寂寥:

寂静空旷,没有声音,多指周围环境。

寂寞:

冷清孤单,清静;又形容孤独无助。

多指人心里感觉。

即境活用

老人独自生活在这座巨大而寂寥的空房子里,内心无比寂寞。

2.彷徨vs徜徉

课本

原句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辨析

“彷徨”和“徜徉”都有“走”的意思,不同的是走的心态不同。

彷徨: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

徜徉:

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即境

活用

书籍不仅是我寂寞时的良伴、苦闷时的挚友,而且是我彷徨无助时的灯塔,它让我徜徉在知识大道上。

3.沉淀vs积淀

课本

原句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辨析

“沉淀”和“积淀”都有“沉下来,积聚”的意思,但二者意义和适用范围不同。

沉淀:

①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②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③比喻凝聚,积累。

“沉淀”可用于抽象事物,也可用于具体事物。

积淀:

①积累沉淀;②所积累下来的事物。

“积淀”多形容文化、知识、经验、素质等抽象事物。

即境

活用

就像在杯子里只有沉淀下茶叶才能使茶水有滋有味一样,你只有积淀经验,充实人生,才能成为有修养的人。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1.《雨巷》这首诗究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

明确:

梅雨季节,阴冷潮湿的江南小巷,两边是高耸的屋檐、寂寞的人家,失落惆怅的“我”撑着油纸伞在雨巷里徘徊不前,渴望遇到一个像我一样彳亍着的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1.理解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理解诗歌凝练的语言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3.赏析意象及其作用。

(一)阅读《雨巷》的第2~6小节,回答问题。

1.第2节中“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作用?

答:

明确:

排比用排比手法把丁香一样的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充分表达出诗人想追求美好理想,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

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能否换成“走”?

答:

明确:

不能,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而且这个“飘”与后面的“梦”相吻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3.第3节中“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和第4节中“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答:

明确:

是反复手法,将诗歌的内容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4.“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的?

答:

明确:

(1)美丽、高洁、愁怨。

(2)借助“丁香”这个意象,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正面:

动作、外貌、神态和心情;侧面:

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和绵绵的细雨等环境来渲染“丁香”的特点。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

1.从教材中积累

《再别康桥》这首诗,记下了诗人重返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2.从现实中积累

1958年秋,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表示同意。

那晚,邓稼先睡在床上不断地翻身,许鹿希问:

“你今天是怎么了?

”邓稼先坐了起来,轻轻地把一只手放在她的手上:

“我要调动工作。

”她忙问:

“调哪?

”他说:

“这不能说。

”“做什么工作?

”许鹿希又问。

“这也不能说。

”“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

”他仍然坚定地说:

“这不行。

”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

研制原子弹之初,邓稼先主持的是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在这期间每天还能回家,但是理论物理方面的突破在当时只有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的条件下,科学家们只有以夜以继日地工作来和时间赛跑,据邓稼先的学生胡思得院士回忆,那时候因为完成一天的工作往往要到凌晨,而邓稼先回到北医的小两口的宿舍的时候往往大门都关了,邓稼先只好先翻过铁丝网,再由胡思得等几个年轻学生把自行车从铁丝网上举过去,当邓稼先蹑手蹑脚地回到宿舍,开门迎来的往往是许鹿希担心的目光。

到了进入试验物理研究阶段,邓稼先彻底音讯全无地“人间蒸发”了。

直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出差”了数年的邓稼先才和妻子许鹿希重新相聚,而在这长久的想念之中,总有许鹿希分别时候的“我支持你”的牺牲与奉献。

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在宿舍区的家里,依然保持着邓稼先在家时的样子,每天清晨的篦帚清理之间,许鹿希总是按照邓稼先在家时的样子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离别中寄托的不仅是思念,更有一往情深的心心相通。

3.从名言中积累

(1)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唐·李冶

(2)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南宋·周紫芝

(3)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

——南宋·辛弃疾

(4)美丽短暂,渺渺茫茫,离别时候,藏着多少凄凉。

——琼瑶

(5)一朝离别,爱人的魔力更加强了。

我们的心只记着爱人身上最可宝贵的部分。

远方在朋友传来的每一句话,都有些庄严的回声在静默中颤动。

——法国罗曼·罗兰

4.从佳作中积累

(1)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初三很快拉下帷幕,高一便急匆匆开始上演。

一切匆匆忙忙、不留回忆时间:

来不及将同学录填完,才发现,离别早已上演;来不及跟朋友说声“再见”,却发现,人影早已不见;来不及向老师道句感谢,才知道,大家早已毕业;来不及再次看看校园,一回头,竟在梦间。

(2)青春的途中,似乎总是充满了别离,当沙漏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记忆被一日日地减少,骄阳下流淌着的泪水,肆意地张扬在离别的枝头,最终还是无法挽留地落下。

忽然很想写字,很想读书,抓起久违的铅笔,漫无目的地抒写在重叠的纸张上,只是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或许,那种味道只能追溯到遥远的梦里,与寂寞有染,与现实无关。

就像在多年前那个春末夏初的午后,我们都没敢用挥手的方式道别,因为,一个转身,一个心动,泪就会忍不住地落下来。

(3)还记得,当年大家约定的永远,在这平平仄仄的许多岁月里,常常会莫名地想起。

有谁知道,永远到底有多远?

这个答案是否存在。

世间之事总如大梦一场,几多心事,此番种种,是缘是份又有几人知,再次相聚是几时。

走进六月,纵使别离是曾经的约定,可我还是忍不住地想把这一切化为生命中最美的执着,献给我一去不返的花样年华。

六月,终究还是离别。

(二)这样运用素材

轻轻的,我走了,江南

轻轻的,我走了,江南。

撑一把油纸的小伞,轻轻地走在这细雨蒙蒙的烟雨中,用心聆听雨落春江的弦音。

独享一份恬淡,独品一份安然,连同一份脱去沉重后的自由与轻松。

心溶于天地,一切在轻风中释放。

情趣随着一圈圈荡开的涟漪,款款地汇入细雨,缓缓地,慢慢地顺流而下,毫不炫耀地默默奔向那海天的蔚蓝中。

霏霏的细雨,多情地依恋着细柔的江南,浸透着满满的深情。

那横织密编的丝络,如烟似雾地围包着江南,唯恐被风撕开窥看。

这小心翼翼的依偎,被一阵飞雪打乱,雨急切地泼洒着晶莹,扣击着枫桥上的石板,那轻吟中没有柔情唯有争占,雨雪轮番展示着各自的激情,雪,铺满丫枝;雨,击打瓦檐。

而这成就了江南的妩媚,雨洗绿了两岸枝桠,雪增添了江南的新奇。

一组组镜头闪烁,饱览着独特的景象。

可这景色并不长久,随着透过云层的阳光,雪,梦般消失;雨,化为了薄雾渐渐远去,逐渐清晰的是那似虹的枫桥,与那排排乌瓦白壁的屋宇。

轻轻的,我走了,江南。

粼粼的波光中,石桥的倒影完整地展现,那影随着波的起伏荡漾飘摇,恍惚间,一把红伞,青花旗袍的倩影在桥上出现,对面那白衣的翩翩青年,在目光交融的一瞬,成就了笔下《雨巷》的优雅诗篇。

“那丁香一样的姑娘”永久珍藏在他的诗行。

这湿湿的江南,那深深的《雨巷》在今天依然鲜亮。

轻轻的,我走了,江南。

看那乌篷船穿梭于桥与桥之间,静听寒山寺的钟声,一阵阵充荡在姑苏城的上空。

那“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情景已无处找寻,夜半再没客船出现。

曾经的一切,都记载于书册,遗留下的古寺,也成为景点,矗立于姑苏城的中心。

这雪雨中的江南,唯有它静观了一切沧桑,遗留的一切名胜古迹,文豪雅士的佳篇力作,增加了它的灵动与魅力。

而我静赏了它无尽的秀丽,领略了它柔美中的娇娆,潮湿是它柔弱的眼泪,那需要足够的阳光照耀。

它不能永久在潮湿中浸泡,那样会霉变和腐掉。

我希望阳光给予它慷慨,让它的秀丽更加完美。

轻轻的,我走了,江南。

再见了,乌篷船。

再见了,红伞,石桥。

悄悄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的故乡在刚烈的北方,那里有我贫瘠中生命顽强的胡杨。

[领悟]仿照《再别康桥》构思,反复运用“轻轻的,我走了,江南”,综合《再别康桥》《雨巷》的相关素材,串起了江南特有的几幅画面,韵味无穷。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子曰:

“巧言令色①,鲜②矣仁。

”,注释:

①巧言令色:

朱熹注曰:

“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②鲜:

少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明理知义]这一则,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望梅止渴

成语释义: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参考译文:

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

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

“前面有一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1880年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

革新家,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人物,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成就最杰出的一位高僧,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1918年披剃于杭州虎跑定慧寺,法名演音,号弘一,后被人尊称为弘一大师。

1942年10月,在泉州温陵养老院的晚晴室中,沉疴缠身的弘一大师在弥留之际挥毫作书,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之后,安详圆寂,走完了他辉煌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学高身正,怎一个“认真”了得

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并非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一片光明,清政府被推翻了,却代之以军阀统治。

社会的黑暗腐败、理想抱负的难以实现,使李叔同深感苦闷和孤独。

在这种心情之下,李叔同应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之聘,担任音乐、美术教师,实践他早年确立的“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教育救国理想。

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是当时国内很有影响力的学校,师生中英才辈出。

在同事、学生心目中,李叔同是怎样一个人呢?

一言以蔽之:

认真。

他上课前总是端坐在讲台上等学生,第一次上他的课,铃声响过,以为先生没有来,嘴里胡乱唱着、喊着的同学都会吃一惊。

所以,凡是上李叔同的课,铃响前学生就已到齐。

铃声一响,李叔同站起身,深深一鞠躬,便开始上课。

上课前,他都要做认真细致的准备,比如,课前他会把要讲的内容逐条写在黑板上。

他上课时常常看表,精密地依照教案推进课程,一分一秒也不浪费,足见他备课之精心。

碰到学生犯错,他也总是和颜悦色地指出来,说完还要微微鞠躬。

这和颜悦色和鞠躬,很多学生是吃不消的,他的一位学生曾说,先生这样做时,自己羞愧得总想哭。

[人生教益]李叔同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青年时,他是一个翩翩公子,英俊博学;后来留学日本,他又全面研攻西洋艺术;成为教师后,他布衣布鞋,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修养影响着学生。

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奔走,所缺少的不正是这种认真吗?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鲁豫的阳光招牌笑容,非常具有亲和力。

她待人一向态度谦和,不论遇谁,都付之一笑。

B.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徐志摩的诗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富于想象,意境清新,风格柔美飘逸。

C.学习新诗,就不能不注意到新诗的流派现象,从史料上看,新诗的流派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D.看过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解析:

选BA项,“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句中指友善,不合语境。

B项,“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C项,“异彩纷呈”,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

不能形容“流派”,且与“呈现”重复。

D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不合语境。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B.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C.《五四放歌》《天路》《致橡树》……近日,2016年“三节”群众文化活动——“迎新春·诵经典”大学生专场诵读会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诗歌中拉开了序幕。

D.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为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解析:

选CA项,成分残缺,在“诗人魏尔伦”之后加“的诗”;B项,语序不当。

“从现在起到年底”,应该放到“国家大剧院宣布”之后,修饰限定承办演出的时间段;D项,最后一句缺少主语,可删掉“使读者”。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和读者的审美要求。

A.①④②③⑤B.②③⑤①④

C.①④③②⑤D.②①④⑤③

解析:

选B文段的整体思路是从旧诗写到新诗,注意“它”“同时”等词语。

4.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解析:

选A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任选两句进行扩展,每句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1)黄昏,我在海边

(2)戴望舒在雨巷

(3)徐志摩告别康桥

答:

参考答案:

(1)黄昏,夕阳如血,我站在海边,惊涛骇浪拍击着脚底的岩石,像孩子的呜咽,像夜里的狼嚎,像台风夜里的呼啸,可是,这些声音都不能掩盖我心底如海浪般的悲伤。

(运用了比喻及排比)

(2)戴望舒,穿着一袭深色长袍,如一棵挺拔的树,直直望着小巷深处,眼神似乎直直望向了天边,望向了小巷另一边如丁香花般的女孩。

(运用了比喻、夸张及比拟)

(3)徐志摩,挥一挥衣袖,衣袖中掉落下了一片云彩,那是他如油纸伞般悠久的青春,再挥一挥衣袖,回头看看这青葱岁月,告别康桥。

(运用了比喻、比拟)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对于《雨巷》这首诗的欣赏,①,也许会把它当成一首单纯抒写愁怨或抒写爱情的作品去理解;而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②,即领略出这是诗人在以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飘然而去作为象征。

解析:

根据下文的分号及其后的“而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可知,①空处应填“不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之类的内容。

由“即领略出这是诗人在以……作为象征”可以看出,②处要填的内容应该与用象征手法分析诗歌有关。

参考答案:

①不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

②可以从更深一层去发掘其象征意义

二、阅读理解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