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 小石潭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404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 小石潭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 小石潭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 小石潭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 小石潭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 小石潭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 小石潭记.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 小石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 小石潭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 小石潭记.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0小石潭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10小石潭记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象。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D.文中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2.指出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为字共三十有四。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个事物说明道理。

比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B.号也叫别称、别号等。

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C.吴均的骈体文《与朱元思书》,含蓄流露出他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等构成。

其中“本纪”是记述贵族诸侯历史的。

4.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诘难(nàn)狡黠(jié)颤动(chàn)气吞斗牛(dǒu)

B.襁褓(qiáng)鄙夷(bǐ)相契(qì)锲而不舍(qiè)

C.解元(jiè)汲取(jí)佝偻(lóu)恃才放旷(shì)

D.掺杂(cān)矫情(jiǎo)层累(lěi)廓然无累(léi)

5.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D.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二、字词书写

6.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殷红(_____)②震sǒng(______) ③亘古(_______) ④污huì(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①。

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

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

溯源而上,屡陟弥④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注)①嗖削:

直立陡峭;②踞:

蹲坐;③锦幄:

锦绣织成的篷帐;④弥:

更加.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便要还家

(2)无论魏晋

(3)石为泉啮

(4)溯源而上

8.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                之绿萝山下

B.诸峰累累                  假诸人而后见也

C.神情与苏黄不属            桑竹之属

D.石为泉啮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

10.请简要概括乙文中桃花源的特点。

11.两篇选文中的桃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简要谈谈理由。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王维传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昆仲①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维尤长五言诗。

书画特臻②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

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

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

维视之日:

“《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

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

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

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③为乐。

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乾元二年七月卒。

临终之际,以缙④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

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锥⑤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⑥。

(注释)①昆仲:

称人兄弟。

②臻:

到,达到。

佛教语。

③玄谈:

对佛教义理的阐述。

④缙:

王缙,王维之弟。

⑤雉雊(góu):

野鸡呜叫。

⑥《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12.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好事者集乐工按之(_____)

A.按照     B.审察        C.巡视     D.抑制

(2)屏绝尘累(_____)

A.避开     B.抑止(呼吸)C.屏障     D.遮蔽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断句。

(限断三处)

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14.有人说《渭川田家》诗中“倚杖候荆扉”的“候”很有表现力,谈谈你的理解。

15.归隐田园是王维的志趣所在,请结合文章和诗歌加以简析。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1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学而不思则罔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其门人甚众

18.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遂”“亦”的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9.把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0.分别在原文中找一个字填空。

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

甲文强调“    ”,乙文着重“    ”。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

“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对曰:

“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臬(臬,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又戒曰:

“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宋·康与之《杨氏入山》)

21.下面各组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未果,寻病终              子果来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志之                  故可同处

22.下面各组加点虚词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组()

A.老人引杨氏人山之大穴   具答之

B.见渔人,乃大惊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不以千里称也           以其境过清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杨谢而从之

23.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不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2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对曰:

“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25.《桃花源记》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

(注释)①方山子:

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

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

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

尊崇,敬仰。

⑤折节:

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

惊奇注视的样子。

26.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月色入户(____)

(2)盖竹柏影也(____)

(3)晚乃遁于光、黄间(____)

(4)余谪居于黄(____)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8.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相同之处?

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

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②垠:

边界,尽头。

③睥睨(pìnì):

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

梁欐(lì):

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

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⑤箭:

小竹子。

⑥中州:

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⑦夷狄:

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⑧伎:

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⑨楚之南:

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2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益奇而坚

(4)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     良久乃已

B.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D.崔氏二小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33.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 的不平之气。

五、课内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3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

(2)云归而岩穴暝(______)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

3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6.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蔚然而深秀

B.溪深而鱼肥

C.泉香而酒洌

D.而不知人之乐

37.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岳阳楼记(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3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百废具兴__________     

(2)政通人和__________    (3)微斯人__________

39.翻译句子。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既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又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

B.“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恢弘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

C.“进亦忧”的“进”指“处江湖之远”,“退亦忧”的“退”指“居庙堂之高”。

D.“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表达作者学习“古仁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心怀天下的政治抱负。

六、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

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

甲辰①,同二王参云栖②。

时已二月,大雪盈尺。

出赤山埠,一路琼枝玉干,披拂照耀。

望江南③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

庚戌④秋,与白民看雪两堤。

余既归,白民独.留,迟⑤雪至腊尽。

是岁竟.无雪,怏怏而返。

世间事各有缘,固.不可以意求也。

(李流芳《云栖春雪图跋》)

(乙)

甲子嘉平月⑥九日大雪,泊舟阊门⑦,作此图。

忆往岁在西湖遇雪,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

余画时目中有雪,而意.中有云,观者指为云山图,不知乃画雪山耳。

放笔一笑。

(李流芳《题雪山图》)

(注释)①甲辰: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②云栖:

寺名。

在杭州西湖西面山中,以产竹闻名。

③江南:

钱塘江南岸。

④庚戌: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⑤迟:

等待。

⑥甲子:

明天启四年(1624年)。

嘉平月: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⑦阊门:

苏州古城之西门。

4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白民独留        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出心裁

B.是岁竟无        竟不可得         有志者事竟成

C.固不可以意求也  求之下流,固颠   根深蒂固

D.而意中有云      目似瞑,意暇甚   词不达意

42.用“/”给(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

43.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

44.(甲)(乙)两文都写到雪景,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甲)文的“琼枝玉干,披拂照耀”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景_____的特点;(乙)文的“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运用____的描写手法,写出了雪景____的特点。

七、综合性学习

45.积累与运用。

(1)大自然是清新而有情致的,就如刘方平笔下的“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

大诗人李白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2)爱国是一种情怀,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就曾说过: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所期诺,________________;有所期约,____________________  。

《袁氏世范》

(4)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告示: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它写得好不好?

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字词书写

1、

三、文言文阅读

1、

2、

3、

四、对比阅读

1、

2、

3、

五、课内阅读

1、

2、

六、课外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