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点降水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308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点降水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井点降水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井点降水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井点降水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井点降水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井点降水方案.docx

《井点降水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点降水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井点降水方案.docx

井点降水方案

 

批准(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年月日

 

技术审核(项目总工)年月日

 

安全审核(项目安全员)年月日

 

质量审核(项目质检员)年月日

 

编制(项目部技术员)年月日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古渎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施工图纸

古渎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古渎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岩土勘查报告

1.2适应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应于古渎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基坑降水施工。

2、工程概况

古渎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位于常州市溧阳科技园,海淀路南侧,知春路北侧,进站道路由西侧的规划环园西路引接。

变电站为一栋生产综合楼,布置于站址中间,消防水池、消防泵房等构筑物布置于综合楼周边,以综合楼为中心,四周环行道路,大门入口位于站址东北角。

生产综合楼为三层建筑,带半地下室。

半地下室为电缆层、主变油坑,一层布置变压器室、主变散热器、110kVGIS室、10kV开关室等,二层设置10kV电容器室、二次设备室。

三层布置变电运维班用房。

生产综合楼建筑面积3658㎡。

站址区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生产综合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生产综合楼、消防水池、消防泵房采用人工地基;道路、围墙为复合地基。

生产综合楼采用桩承台基础。

拟建消防水池、泵房尺寸45.9米×7米,池深3.20米左右。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拟建场地地貌上为长江下游冲积平原,现为农田,地形较平坦。

根据土体成因、时代、埋藏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将勘察深度26.45米以浅的土体划分为8个工程地质(亚)层,各土层地质特征描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

灰~灰黄色,主要松散状粉质粘土组成,含植物根茎,全区分布。

底板埋深0.4~1.1米,厚0.4~1.1米。

②-1层粉质粘土:

灰黄色,流~软塑,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摇震反应无,局部缺失。

底板埋深1.4~2.3米,厚0.8~1.5米。

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灰色,软~流塑,夹稍密状粉土,韧性、干强度低,摇震反应慢,全区分布。

底板埋深9.0~16.0米,厚7.2~14.3米。

③层粉土夹粉质粘土:

灰色,很湿,中密,含云母,局部夹软塑状粉质粘土,无光泽,韧性、干强度低,局部分布。

底板埋深14.8~17.8米,厚4.3~6.9米。

④层粉质粘土:

灰黄色,可~硬塑,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摇震反应无,局部分布。

底板埋深17.0~19.5米,厚1.5~4.4米。

⑤层粉质粘土:

灰色,可塑,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摇震反应无,全区分布。

底板埋深18.2~21.7米,厚0.4~5.2米。

⑥层粉质粘土:

灰黄色,可~硬塑,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高,摇震反应无,全区分布。

底板埋深23.0~25.5米,厚4.0~5.5米。

⑦层中粗砂:

灰黄色,密实,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无分选性,颗粒级配不良,未见底,层厚大于1.5米。

本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即赋存在①~③层中的孔隙潜水和⑦层土中的承压水,勘察期间测得孔隙潜水初见水位埋深在0.10~0.70米,标高在1.7~1.8米;测得稳定水位埋深在0.20~0.80米,标高在1.64~1.82米。

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和地表迳流补给,以蒸发和越流渗透的形式排泄。

根据区域资料,本场地孔隙潜水水位年变幅在1.0米左右。

承压水水位埋深在20.0米,标高在-18.0米左右,根据区域资料承压水水位埋深变幅小于1.0米。

本工程基础平面基底长度约为45.9m,宽度约为27m。

基础开挖深度为3.2m,井点降水可以避免大量涌水、冒泥、翻浆,而且在开挖基坑时,可防止流砂现象发生,渗流向下改善土的性质,使基底土质更加密实,结合本工程基础施工主要在丰水期期间,周期较长的特点,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法,沿建筑物环状布置进行人工降水。

同时基坑设集水坑配合潜水泵排除明水的方法。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由项目总工组织项目部技术、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掌握施工图纸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同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做好记录,通过图纸会审对图纸存在的问题与设计、建设、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施工图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

在组织施工前依据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内容要充实,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全体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都要参加交底并签名,形成书面交底记录。

施工技术交底要求:

技术交底应在项目开工前进行,所有参加作业人员必须参加交底。

施工交底应着重交待本工程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对重要结构或重要部位,工序应详细介绍,必要时要以表格及附图说明。

尤其必须详细对降水井点布置及井深度进行交底,施工交底中应详细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及违章施工的处罚规定。

施工交底结束后应立即整理成文,并及时送交有关部门审阅签证。

3.2人员组织

3.2.1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施工过程中,因处在施工高峰期,各施工班组在交叉作业中,故应加强安全监控力度,现场设定若干名安全监控员。

水平和垂直材料运输必须设置临时警戒区域,用红白栏杆将施工区域围住。

谨防非施工人员进入。

同时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以加强现场安全防护工作,本小组机构组成、人员编制及责任分工如下

时国忠(项目经理)——组长,负责协调指挥工作;

施佰飞(现场负责)——组员,负责现场具体施工;

单圣银(技术总工)——组员,负责现场施工指挥,技术交底;

黄锁头(安全员)——组员,负责现场安全检查工作;

3.2.2所需劳动力安排

工程责任人全面负责组织施工人员、安排设备、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生产等工作,并做好与其它协作单位的协调联络工作,确保工程安全、质量、进度。

(1)安装初期施工人员8人,其中配电工、机修各1人。

(2)设备正常出水后设值班人员2人,机修1人。

(3)工程结束时施工人员6人。

3.3机具及材料准备

3.3.1、材料计划

主要材料用量表

序号

项目

型号

数量

备注

1

滤管

Φ48mm,壁厚3.0mm无缝钢管或镀锌管

250m

管壁上钻Φ15mm的小圆孔,孔距为25mm

2

滤网

3-10孔/cm²

150㎡

3

井点管

Φ48mm,壁厚3.0mm无缝钢管或镀锌管

1100m

4

连接管

透明管或胶皮管

Xx550m

与井点管和总管连接

5

集水总管

内径Φ100~127mm

300m

6

粗砂与豆石

5T

3.3.2、设备计划

主要设备用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钻机设备(回转/冲击钻机)

1

2

轻型射流泵

JSJ60

18

3

离心水泵

3BL-9

18

4

 电动机

JO2-42-2

18

5

冲孔管

4

6

潜水泵

QY-3.5

8

3.4施工场地准备

施工场地回填,并夯实,基本保持平整,地表无积水。

施工用水、电已预先引接到位,材料运输道路通畅。

施工用料已落实,并运至现场。

3.5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设备能力及相关协作单位施工,井点管冲孔工期为4天,安装调试工期为1天(因不可抗拒因素除外)。

4、工艺流程

4.1流程

设置泵房、安装进排水总管→水冲法或钻孔法成井→安装喷射井点管、填滤料→接通进水、排水总管,并与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接通→将各井点管的外管管口与排水管接通,并通到循环水箱→启动高压水泵或空气压缩机抽取地下水→用离心泵排除循环水箱中多余的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

4.2、井点施工方法

施工:

1.井点管理

井点运行后要求连续工作,应准备双电源以保证连续抽水。

在试抽水后若发现漏气应及时修补,同时对于机械式真空泵,须定时加油,因而每班需配备一个工人专司加油和常规的保养,一般真空度应不低于55.3~66.7kPa。

2.确保冲孔质量,即冲孔要求直径不小于300册,而且孔洞垂直,深度大于井点管长度500左右,在冲孔时,要稍慢冲孔,快冲枪,放井点管于中央,随即在四周对称均匀灌砂,砂采用均匀的粗砂,平均粒径为0.63mm,平均每孔在600~700kg以形成良好的滤层。

3.控制每台轻型井点管数,即一台真空泵配备井点管不超过45根,以保证真空泵抽吸能力。

为了确保开挖的效果,必须把基坑内的雨水及表面水排出,在基坑四周挖300mm×300mm一条明沟并在基坑的一端设一个φ800mm深1.4m集水井,用无砂混凝土任井壁,使基坑内的雨水,表面水流入排水沟再由排水沟引向集水井,然后用一台潜水泵把集水井内水抽出,排到工地的排水沟。

施工方法:

1、基坑面积较大时,采用环形布置;基坑宽度小于10m时,采用单排线型布置;大于10m时作双排布置。

喷射井管间距一般为2-3.5m;采用环形布置,进出口(道路)处的井点间距为5-7m。

冲孔直径为400--600nmm,深度比滤管底深lm以上。

2、安装前应对喷射井点管逐根冲洗,检查完好始可使用。

井点管埋设宜用套管冲枪(或钻机)成孔,加水及压缩空气排泥,当套管内含泥量经测定小于5%时,才下井管及灌砂,然后再将套管拔起。

3、下井管时水泵应先开始运转,以便每下好一根井管,立即与总管接通(不接回水管)后及时进行单根试抽排泥,并测定真空度,待井管出水变清后为止,地面测定真空度不宜小于93.3kPa。

全部井点管沉设完毕,再接通回水总管,全面试抽,然后让工作水循环进行正式工作。

4、使用时开泵压力要小些(小于0.3MPa),以后再逐渐正常。

抽水时如发现井管周围有泛砂冒水现象,应立即关闭井点管进行检修。

工作水应保持清洁,试抽2d后应更换清水,以减轻工作水对喷嘴及水泵叶轮等的磨损,一般经7d左右即可稳定,开始挖土。

监测措施:

在重要的工程中,或者降水工地周围有较重要的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还需布置进行井点监测。

1.流量观测。

流量观测很重要,一般可以用流量表或堰箱。

若发现流量过大而水位降低缓慢甚至降不下去时,可考虑用流量较大的离心水泵,若是流量较小而水位降低却较快则可改用小型水泵以免离心泵无水发热,并可节约电力。

2.地下水位观测。

地下水位观测井的位置和间距可按设计需要布置,可用井点管作为观测井。

在开始抽水时,每隔4~8h测一次,以观测整个系统的降水机能,3d后或降水达到预定标高前,每日观测1~2次。

地下水位降到预期标高后,可数日或一周测一次,但若遇下雨时,须加密观测。

3.孔隙水压力观测。

通过降水期间观测地层中孔隙压力的变化,可预计地基强度,变形以及边坡的稳定性。

孔隙水压力的观测平常每天一次。

在有异常情况时,如发现边坡裂缝,基坑周围发生较大沉陷等,须加密观测,每天不少于2次。

4.沉降观测。

对于抽水影响范围以内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应进行建筑物的沉降和地下管线处地层沉降的观测。

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设置在井点影响范围之外。

沉降观测可用水准仪和分层沉降仪进行。

观测次数通常每天一次,在异常情况下须加密观测,每天不少于2次。

井点拆除:

地下室或地下结构特竣工后并将基坑进行回填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

拔出井点管多借助于倒链、起重机等。

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填塞,对地基有防渗要求时,地面下2m可用粘土填塞密实。

4.3、井点降水技术措施

1、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修护相结合方式开挖,当机械开挖至距槽底200mm处时,改用人工开挖,以保证边坡坡度及槽底设计标高的准确性。

2、为了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防止流砂现象产生,基坑深度超过10m的,采用二级管井井点降水。

3、及时观测地下水位变化,定期观察井点管,应保证连续不断地抽水,正常的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水上不来,或一直较混,或清后又混等,应立即检查纠正。

4、若基坑面积很大,明沟排水可划分若干区域,并设置在基坑边2m处。

具体做法:

挖一道深600mm、沟底宽300mm的排水沟,排水沟断面为梯形。

5、为了防止雨水淹没基坑,在基坑的四角(基坑尺寸不大的)或沿基坑边缘每隔30~50m设600集水井,井壁可用挡土板作临时支护,井底铺0.3m厚的砾石,以防泥砂堵塞水泵;安装3t/h深水泵,将水排至基坑外部,保持坑底干场作业。

6、沉设井点管前,应先挖井点坑和排泥沟。

井点坑直径应大于冲孔直径。

冲孔直径不应小于400mm,冲孔深度应比滤管底深1m以上,冲孔完毕后,应立即沉设井点管。

7、井点管埋设在孔中心,避免插入泥浆中堵塞滤管。

在井点与孔壁之间及时用中粗砂填灌实,至离地面1.0-1.5m,最后再用粘土夯实封口。

8、进水、回水总管与每根井点管的连接管均需安装阀门,以便调节使用和防止不抽水时,发生回水倒灌。

井点管路接头应安装严密。

5、质量控制

5.1质量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过滤器骨架管孔隙率(%)

≥15

用钢尺检查

2

滤料规格,D50=砂(d50)石(d20)土料含水层倍数

6~8

取土样

做筛分试验

3

井管插入深度(mm)

≤200

水准仪

4

过滤砂砾料填灌(%)

≤5

检查回填料用量

5

井点真空度(kPa)

>60

真空度表

6

井管间距(mm)

≤150

用钢尺检查

7

抽排水含砂量(体积比)

<1/10000

取水样做试验

8

井管垂直度(%)

1

插管时目测

9

降水深度

符合设计要求

稳定24h

5.2、质量保证措施

(1)、坐标及高程控制点经过场内基准点引测,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土方开挖、降水施工。

(2)、土方开挖前用石灰划出开挖线,确保土方开挖尺寸正确。

基坑开挖尺寸及标高符合质量标准。

(3)、为了保证达到有效降水,机械型号、功率须达到方案要求。

并现场配有备用泵。

(4)、在施工区域设有降水观察孔,掌握了解降水情况,保证降水效果。

(5)、井点降水设备正常工作后,应设置专人24小时不间隔值班,以防出现异常应及时修复。

(6)、在临近本工程的建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开始降水时,应缓慢进行,防止降水速度过快,影响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随时观察沉降情况,控制降水速度。

6、安全控制

6.1、安全保证体系

6.2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及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2、如有交叉作业应设专人监护或有防护措施,否则严禁施工,以免发生物体打击及碰撞事故。

3、如在夜间施工安全照明必须充足。

4、文明施工责任区划分明确,无死角,责任落实,并设有明显标记,便于检查、监督。

5、施工用机械、设备完好、清洁,安全操作规程齐全,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熟悉机械性能和工作条件。

6、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坑、沟、孔洞,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标准的与地平行的安全沟道盖板或可靠的围栏、档脚板或警告标志。

7、拉电源时,严禁将电线直接勾挂在闸刀上或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必须用插头连接。

8、施工单位应经常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学习,使每位施工人员掌握安全文明施工知识,不断地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意识,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9、由于井点降水处于湿工作状态下,电源安全装置须达到三级保护要求。

7、环保措施

1、井点施工产生的泥浆、弃土应及时清运,运输时必须覆盖,避免产生扬尘和遗撒。

2、排出的地下水应经过沉淀处理后方可排入专用管道。

3、施工现场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规定的噪声限值,发现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8、附件1:

井点降水计算书

8.1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3、《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4、《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

8.2技术参数

地面标高:

0.00m;

基坑底标高:

-3.20m;

地下水标高:

-0.20m;

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不透水层面标高:

-9.50m

采用-级降水井降水;

井点管长度9.00m;

降水井地面以上高度0.20m;

总长度9.20m;

降水井直径50mm;

过滤器长度1.00m;

基坑形状为矩形基坑,位置在基坑远离边界,

基坑长度:

54.40m,基坑宽度:

15.40m;

基坑周长:

139.60m,基坑面积:

837.76m2;

渗透系数k:

17.54m/d,降低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距离:

0.50m

地下水降落坡度I:

0.10,降水井至群井中心的水平距离:

17.00m。

8.3计算书: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书

1.井点管长度计算:

H1=3.20m

H0=H1+h1+IL=3.20+0.50+0.10×17.00=5.40<=9.00m  满足要求!

2.基坑涌水量计算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图

降低水位深度:

S=-0.20+3.20+0.50=3.50m

含水层厚度:

H=-0.20+9.50=9.30m

等效半径:

r0=0.29×(54.40+15.40=20.24m

涌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经计算得:

R=89.40m;Q=1725.78m3/d

3.计算单井出水量

q=120×3.14×0.025×1.00×1.60=15.07m3/d

4.计算井点管数量

n=1.1×Q/q=1.1×1725.78/15.07=125.97根

5.井点间距D

D=L/n=2×(54.40+15.40)/125.97=1.10m

考虑到井管间距应符合0.4m的模数,并且四角井管应加密,最后可取井点管间距在四周中间部分为0.8m,角部分适当加密至0.4m。

按0.8间距重新计算井点管数量:

139.6/0.8=175根。

考虑四个角的部位加密,总数量为175+8=183根。

共计15套。

污水井基坑长度9m,宽度为8m,同样按1.0m间距布置井点管。

井点数n=2×(A+B)/1.0+8=2×(9+8)/1.0+8=42根。

共计3套。

附件2:

井点平面布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