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研报告编制规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305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5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研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可研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可研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可研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可研报告编制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研报告编制规程.docx

《可研报告编制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研报告编制规程.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研报告编制规程.docx

可研报告编制规程

ICSXXXXXX

SL

XXXX

备案号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XXX-XXXX

替代DL5020-93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CodeforCompilingfeasibilitystudyreportofwaterresourcesandhydropowerproject

(送审稿)

 

200--发布20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前言

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质量,根据水利部水利技术标准制定与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对原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联合批准发布的《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进行了修订。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主要对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各专业的编制内容和深度提出了要求,修订后的本规程共包括16章、123节、457条和2个附录,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突出影响工程规模及投资的各专业的方案比选内容。

2、增加了堤防与河道治理、灌溉与排水、供水和通航等建筑物的编制内容及要求。

3、提高水库淹没及占地实物指标调查精度及安置规划要求。

4、补充了水土保持的内容。

5、对工程的管理设计,按工程不同类别提出具体要求。

6、补充了节能评价、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内容。

7、财务评价中增加资本金测算内容与方案比选。

本规程的强制性条文:

本规程所替代的标准的历次版本为:

SD123-84和DL5020-93。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主持机构: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解释单位: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主编单位: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出版单位:

主要起草人:

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

体例格式审查人:

 

目次

1总则

1.0.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编制不同类型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根据工程任务特点对本规程规定的编制内容可有所取舍。

1.0.3编制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遵照有关规程和规范的要求,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在可靠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评价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0.4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论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对项目建议书阶段的遗留问题进行论证,确定工程的任务及综合利用工程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

2确定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

3查明影响坝(闸、泵站)址及引水线路方案比选的主要地质条件;基本查明其他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详查。

4确定主要工程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

5选定工程建设场址(坝、闸、厂、站址和线路)等;

6确定工程等别及标准,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置;基本选定坝型及其他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型式。

7基本选定机电和金属结构及其他主要机电设备的型式和布置。

8初定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

9选定对外交通运输方案、料场、施工导流方式及导流建筑物的布置,基本选定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提出控制性工期和分期实施意见,基本确定施工总工期。

10确定工程建设征地的范围,查明淹没实物,基本确定移民安置规划,估算移民征地补偿投资。

11对主要环境要素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估算环境保护投资。

12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和管理方案。

13确定建设项目类别,明确工程管理方案,确定管理区范围。

14初步确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设计方案,基本确定主要措施。

15明确工程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能耗指标、设计原则,基本确定项目的节能措施。

16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17进一步分析效益、费用和融资能力,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分析主要经济评价指标,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

1.0.5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可包括以下附件:

1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及与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2咨询意见或审查会议纪要。

3水文分析报告。

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工程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专题报告。

6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7水土保持方案。

8经济评价报告。

9其他重要专题报告。

1.0.6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章节安排应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以下章节应按本规程第3~16章的编制要求依次编排。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体例格式见附录B。

1.0.7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综合说明

2.0.1综合说明部分的第一章(节)为绪言。

报告绪言应简述以下内容:

1项目所在地的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现状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前期工作概况和项目建议书的主要结论及审批意见。

2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在江河治理开发与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0.2水文与工程地质应简述以下内容:

1工程所在流域(河段)、地区的水文、气象概况,水文基本资料和主要水文计算成果。

2区域地质概况,工程区的工程地质和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成果,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结论以及主要地质参数、工程处理措施建议等。

2.0.3工程任务和规模应简述以下内容:

1工程的开发目标、任务以及主次顺序,综合利用效益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工程规模、范围、建设内容和总体布局。

2.0.4说明工程等别及标准;简述工程选址(选线)和主要建筑物选型成果、工程总体布置方案、主要建筑物形式和布置,以及地基处理措施等。

2.0.5简述主要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的选型、数量、主要参数和布置;简述接入电力系统方式。

2.0.6简述工程施工条件、建筑材料、施工导截流方案、主体工程施工方法、施工总体布置、工程控制性进度及总工期。

2.0.7工程建设征地及移民应简述以下内容:

1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原则、标准。

2查明的主要实物成果。

3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城(集)镇迁建规划、工矿企业和专项的处理方案以及恢复建设和防护工程规划。

2.0.8环境影响评价应简述以下内容: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和审批情况。

2项目区环境调查与评价结论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及对策措施。

2.0.9水土保持应简述以下内容:

1工程水土保持评价结论、要求和建议。

2水土流失责任范围。

3水土流失防止等级、目标、分区、布局和措施。

2.0.10简述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的工程类别,管理单位性质,简述工程管理方案,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位置与数量等。

2.0.11简述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方案和消防设计方案。

2.0.12简述节能设计的依据、原则和措施,项目能耗分析和综合评价结论。

2.0.13简述工程建设及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依据和成果,以及与上阶段相比投资变化的情况和原因分析。

2.0.14简述费用估算、国民经济评价、资金筹措方案、财务评价以及利用外资项目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和结论。

2.0.15简述本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建议。

2.0.16综合说明应附以下图和表:

1工程特性表。

特性表的格式见附录A。

2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

1:

500000~1:

2000000)。

3工程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

1:

10000~1:

1000000)。

4工程总体布局示意图。

5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图。

6工程总布置图。

7主要建筑物布置图及剖面图。

8接入电力系统地理位置图。

9工程施工总布置图。

10工程施工总进度图。

11水库库区淹没示意图。

3水文

3.1流域概况

3.1.1说明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征、水土保持概况。

3.1.2说明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的位置以及各工程的主要任务。

3.2气象

3.2.1说明流域和工程临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

3.2.2说明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要素特征值。

3.3水文基本资料

3.3.1说明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以及设计依据站和参证站的流域特征值。

3.3.2说明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项目、测验年限、河段控制特性、高程系统,水位、流量、泥沙等的测验方法和测验精度,水文资料整编等情况。

3.3.3说明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料复核变动情况,对水文基本资料可靠性进行评价。

3.4径流

3.4.1概述河道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上游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的影响。

3.4.2对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径流应进行还原计算。

3.4.3对短缺年份的径流可进行插补延长。

3.4.4根据工程特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径流系列的计算时段(月、旬、日)。

3.4.5分析水文站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确定工程场址或区间的天然径流系列,提出多年平均各月平均流量。

3.4.6提出年径流计算成果,经合理性检查,确定径流计算成果。

3.4.7必要时,分析枯水径流特性,进行枯水(期、月、日)径流分析计算。

3.4.8必要时,分析并确定丰、平、枯水年径流。

3.4.9对灌溉或供水工程,说明有关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补给方式、水位变化、空间分布、可开采量等情况。

3.5洪水

3.5.1概述流域暴雨特性、暴雨成因,常见暴雨中心位置,实测及调查大暴雨量级和重现期。

3.5.2概述洪水成因、洪水特性及其时空分布。

3.5.3说明历史洪水调查和复查情况,分析并确定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时段洪量,以及历史洪水和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

3.5.4概述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洪水的影响,说明洪水系列的还原和插补延长情况。

3.5.5工程场址设计洪水计算应根据资料情况进行说明:

1根据流量资料计算设计洪水时,说明洪峰、洪量系列的统计原则,洪水系列年限,采用的频率曲线线型和经验频率计算公式,进行洪水频率计算,分析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确定工程场址、有关断面和区间的洪水参数及成果。

选择典型洪水并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2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设计暴雨及产汇流计算方法,检查其成果的合理性,确定设计洪水成果。

3.4.6说明入库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并确定入库设计洪水成果。

3.5.7说明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的计算方法,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可能最大洪水成果。

3.5.8说明汛期分期设计洪水的成因,提出年内各月最大流量散布图,说明分期时段、洪水系列统计原则,计算分期设计洪水,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分期设计洪水的计算成果。

3.5.9根据施工设计要求,说明非汛期分期时段,分期洪水计算方法,基本确定分期设计洪水成果。

3.5.10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时防洪控制断面位置,分析大洪水的地区组成规律和洪水遭遇情况;说明防洪控制断面以上设计洪水地区方法和采用的典型洪水年份,放大方法,洪水演进参数,提出计算成果并进行合理性检查,确定设计洪水地区组成的计算成果。

3.5.11基本确定与供水工程相交的沿线沟渠洪水和交叉建筑物设计洪水成果。

3.6排水流量与排水模数

3.6.1说明涝区流域特征值、洪水资料或暴雨资料情况,计算公式和参数选择情况。

3.6.2说明计算成果并进行合理性检查,确定涝区设计排水流量与排水模数。

3.7泥沙

3.7.1说明泥沙来源以及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拦沙影响,实测与插补的泥沙系列,确定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

3.7.2多沙河流,需提出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平均或中值粒径,矿物成份,设计泥沙系列特征值及年内分配资料。

3.8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8.1说明设计断面位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算依据的实测和调查水文资料情况。

3.8.2说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方法和高水外延方法,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9江河水位与潮水位

3.9.1根据设计流量,通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江河设计水位时,说明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流量数值、断面冲淤变化情况及采用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分析并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

3.9.2根据水位资料直接分析计算江河设计水位时,说明实测水位和水位资料插补情况、采用水位系列长度,对水位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提出水位频率计算成果,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

3.9.3说明工程地区潮水规律及特征水位,分析潮水与洪水遭遇情况,对潮水位(年最高、年最低、年平均潮水位)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确定设计潮水位及潮水位过程线。

对于过海工程,还需说明海流规律、工程沿线水深、海流流向和流速分布,确定海流流向和流速分布。

3.10水面蒸发和冰情

3.10.1说明蒸发皿类型及观测情况,不同蒸发皿的蒸发换算系数,大水体与蒸发皿蒸发量的换算系数,实测与插补的蒸发量系列,基本确定大水体的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

3.10.2有冰凌危害的河段,说明冰情特征值内容和工程冰情分析计算内容,分析工程施工期、运行期可能出现的冰情问题,提出防冰、排冰措施的建议。

3.1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3.11.1概述设计流域水文、气象现状以及站网和站点情况,实测资料情况,已建遥测站位置和通信组网方式。

3.11.2拟定水情预报方案、遥测站网范围、各类站点数量、通信方式、组网方案、土建工程和设备配置,估算投资。

3.12附表、附图和专题报告

3.12.1本章可附以下表:

1设计依据站历年水文测验情况统计表。

2年、月径流(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

3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

4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

5悬移质输沙量系列表。

6其他有关附表。

3.12.2本章可附以下图:

1流域水系图(标明水文站、气象站和本工程及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

2径流、洪水、暴雨、泥沙等相关插补图。

3年(期)径流、年(期)降水频率曲线图。

4洪峰、洪量或暴雨频率曲线图。

5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

6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

7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8其他有关附图。

3.12.3本章可附水文分析专题报告、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划报告等。

4工程地质

4.1概述

4.1.1说明前期勘察工作经过及完成的主要成果。

4.1.2说明项目建议书阶段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结论、审查、评估意见。

4.1.3说明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本阶段及以前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4.2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4.2.1简述工程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4.2.2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动参数。

4.3水库区工程地质

4.3.1简述水库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4.3.2根据水库区可能渗漏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基本确定渗漏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估算渗漏量,提出防渗处理的建议。

当可能存在岩溶渗漏时,还应考虑岩溶发育的特征、可能产生渗漏的岩溶通道及延伸情况等。

4.3.3根据水库周边、大坝下游及其邻谷地区可能浸没地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确定地下水临界埋深,预测可能浸没地段的范围和浸没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需要采取处理措施的建议。

4.3.4基本确定水库区坍滑体和潜在不稳定岩(土)体的分布范围、体积和边界条件,结合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在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和方式,提出监测和处理措施的建议。

4.3.5根据水库防护工程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评价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4.3.6根据水库区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和地震地质条件,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位置、震级和烈度,评价对水工建筑物及震中附近工农业设施以及居民的影响。

4.3.7评价影响水库建设的其他环境地质问题。

4.4坝(闸)址工程地质

4.4.1根据各比较坝(闸)址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腐蚀性、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等,评价各坝(闸)址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闸)址选择的地质意见。

4.4.2根据选定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不同坝型对地质条件的适宜性,提出坝型选择的地质意见、建基标准和防渗范围;进行坝基岩体质量初步分类,基本确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针对存在的地质缺陷,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4.4.3对于推荐的闸址,除符合4.4.2的规定外,还应评价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提出地基承载力及地基加固处理所需的相关地质参数。

4.5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5.1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土体的透水性、地下水位、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评价泄水建筑物各比较方案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的地质意见。

4.5.2对于推荐的泄水建筑物应评价溢洪道堰基、开挖边坡的稳定条件以及下游消能段抗冲刷条件;评价泄洪洞进、出口边坡稳定性,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初步分类;基本确定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4.6发电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6.1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的地质意见。

4.6.2评价推荐发电引水建筑物的进、出口段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初步分类,基本确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提出地基、隧洞围岩支护措施的建议。

对深埋引水隧洞,还应分析地应力、放射性元素、有害气体等对工程及施工影响。

4.7厂房与泵站工程地质

4.7.1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选择的地质意见。

4.7.2对地面厂房,应着重评价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

4.7.3对地下厂房,应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初步分类。

4.7.4对于泵站,应评价场地地基渗透稳定、抗滑稳定及边坡稳定性等,基本确定地基允许承载力及基坑降(排)水的相关水文地质参数。

4.7.5基本确定主要岩(土)体及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4.7.6针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4.8通航与过鱼建筑物工程地质

4.8.1根据各比选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4.8.2评价推荐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基本确定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提出开挖边坡建议值以及地基和边坡处理措施的建议。

4.9施工导截流建筑物工程地质

4.9.1根据上、下游围堰地基的覆盖层厚度、组成物特征及透水性等,评价围堰地基的渗漏和渗透稳定问题,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4.9.2进行导流洞围岩工程地质初步分类,评价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地质缺陷的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4.10供水线路工程地质

4.10.1简述各比选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线路选择的地质意见。

4.10.2对于选定线路(段)的渠道工程,应进行渠道工程地质分段,分段评价渠道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4.10.3对于选定线路(段)的隧洞工程,应评价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围岩工程地质初步分类;预测发生突水(泥)及变形的可能性;对于深埋或地质构造复杂的洞段还应评价地应力、地温情况及有害气体、放射性元素等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基本确定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提出地质缺陷的工程处理措施建议;对于TBM施工隧洞,还应提出对TBM掘进机选型的地质建议。

4.12.4结合渡槽、倒虹吸、涵闸等渠系建筑物布置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等。

基本确定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4.10.5结合交通桥等交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建议,基本确定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4.11堤防与河道整治工程地质

4.11.1根据各堤线比选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堤线选择的地质意见。

4.11.2分段评价堤基的抗滑稳定、渗透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对于已建堤防还应评价堤身的填筑质量,并结合历年险情、隐患等评价堤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基本确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4.11.3根据涵闸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历年险情隐患等,评价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基本确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4.11.4根据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影响河道稳定的不良土层的分布、性质和物理力学参数以及含水层的分布、结构、地下水位等,分段评价河道护岸段岸坡的稳定性,提出土的开挖类别和开挖坡度建议值。

4.12灌溉与排水区水文地质

4.12.1简述灌溉与排水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主要含水层及其补、排关系等等。

4.12.2查明地下水灌溉水源的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含水层特性、补排关系、地下水水资源量、现状开采情况等,提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4.12.3评价工程运行后灌(排)区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可能变化及引起土壤次生盐碱(渍)化、沼泽化的可能性,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对已建灌(排)区还应评价盐碱(渍)土的性质、分布和现状。

4.13天然建筑材料

4.13.1说明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

4.13.2说明各料场的分布及开采运输条件,评价储量和质量

4.13.3在天然骨料缺乏的地区,应对人工骨料料源及质量进行评价。

4.13.4当利用施工开挖料作筑坝材料和人工骨料时,应按照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勘察、试验,并进行质量评价。

4.14附图与附件

4.14.1本章可附以下图:

1区域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

2水库区综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3各比较坝(闸、厂、站)址工程地质图。

4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图及纵横剖面图。

5坝(闸、厂、站)址渗透剖面图。

6输(排)水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

7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

8泵站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

9灌(排)区水文地质图。

10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分布图。

11其他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图等。

4.14.2附件

1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2水库诱发地震研究报告

3重要的物探及有关专题报告。

5工程任务和规模

5.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5.1.1概述工程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现状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水利水电建设现状,其他重要建设项目。

5.1.2概述工程所在河流的规划成果及有关审查主要结论,以及项目建议书阶段方案、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