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694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文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文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文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文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文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文摘要.docx

《中文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文摘要.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文摘要.docx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突围与自困:

《围城》中的两位女性知识分子

本文认为苏文纵和孙柔嘉是《围城》这部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两位女性

知识分子形象,她们虽面目不同,性格各异,但在迥异的个性和遭遇下面却隐含

着深刻的共性,面对着相同的生存境地。

她们不同于中国旧式女性,都曾向“女

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全力突围,然而在争取经济独立,大胆地追求自由恋

爱过后,却无一能够摆脱悲剧的命运,尤其是来自女性自身的困惑。

从这个层面

来看,《围城》不仅是一部“儒林外史”,它还喻示着另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群落

的真实的生存状态:

她们是己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取得了经济独立的“娜拉”们,

她们虽比传统女性具有明显的进步性,然而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鼓吹个性

解放男女平等观念的中国社会里,不论她们怎样打拼,都无法因此而走向幸福,

相反不得不面临新的尴尬与不幸,尤其是难以摆脱精神的依附性。

可见,这两位

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的价值和意义,绝不仅仅是简单“不可爱”、“批判性”,而

是蕴含着更为深刻的问题,即显示了女性解放这一现代性题目的深度和难度。

性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自主与幸福,必然要超越这样一座令人无奈的“围城”:

从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经济独立的获取,到摆脱精神上的依附,再到克服自身

性格的弱点和矫情,乃至消除人性普遍存在的沟通障碍。

然而,这实在是一个异

常艰难的过程。

而这正是鲁迅所开启的“娜拉走后怎样”这一重要话题的继承与

深入,也是钱钟书在女性刻画与批判方面的独到和深刻之处。

关键词:

围城,苏文纵,孙柔嘉,女性知识分子,依附性

目录

引言.......................................................................................................................1

第1章突围:

“娜拉”出走...................................................................................3

1.男权制下女性意识的觉醒...............................................................................3

2.希图驾驭命运的女博士...................................................................................4

3.寻求独立自主的女教师...................................................................................5

第2章自困:

不是堕落就是回来...........................................................................8

1.“围城”中的迷失.............................................................................................8

2.“围城”内的哭泣.....................................................................................……H

第3章女性问题的新思考...............................................................................……巧

1.依附胜过独立...........................................................................................……巧

2.矫情淹没真爱.................................................................................................18

3.冲出“围城”的探索.....................................................................................19

结论.....................................................................................................................22

注释.....................................................................................................................23

参考文献.....................................................................................................................24

致谢.....................................................................................................................26

引言

19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主要是西方妇

女向男权社会要政治和经济的平等权利。

随着运动的不断发展,女性主义批评理

论也不断发展。

其中最为代表的是英国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子》,

法国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

这些作品注重考察男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与性别歧视的话语,尤其是男性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扭曲。

20世纪70年代,女性

主义文学批评开始把“女性意识”作为理论的基点,“女性意识”口益成为许多

女性批评家自觉用来审视女性文学的历史与现状的观念之一。

如法国克里斯蒂娃

的《妇女的时间》,萧瓦特的《她们自己的文学》等。

这些作品强调:

女性只有

人的意识苏醒,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女性意识。

“五四”运动以后,女性意识传入中国。

当时,最能打动中国人特别是年轻

人之心的,是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主人公娜拉,在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之后,

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和自己在家中所扮演的“玩偶”角色,于是在庄严宣

称“我是一个人”之后,毅然走出家门。

这对于封建文化束缚下的中国青年影响

很大,封建传统礼教重压下的中国妇女,受到娜拉的启蒙,对自身的价值和权利

也产生了怀疑,有些妇女开始进入学堂接受教育,于是出现了一批知识女性,中

国掀起了一轮初级意义上的女权运动。

但由于长期的封建传统的影响,女性在自

我解放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钱钟书先生一生博学多才,作品很多,但小说创作却很有限,仅有《围城》

和《猫》,《纪念》这一部长篇和两个短篇。

但就凭这几部作品,就确定了钱钟

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地位。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给我们呈现的是三、四十年代旧中国的生活画面,聚焦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

知识分子。

从反映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中折射出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现状。

在分

析钱钟书小说的许多文章中,大多侧重于男性人物形象研究,较少的论及女性人

物,论及时也是浮光掠影,轻描淡写。

即使涉及到对女性的研究,也是从男性视

角下对女性形象的分析,充斥着对女性的批评和贬低,揭示出女性之恶的形象。

我觉得这样一种看法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是不公平的。

我是一名女性读者,如果

站在女性意识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能够理解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

态及无奈的命运。

可以说对小说中的女性是持有欣赏的态度的,虽然她们也有缺

点,但人无完人,所以对她们的一些行为还是能够理解的。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知

识分子小说的巅峰之作。

如今,虽己时过境迁,但这部小说那幽默辛辣的叙述,

独特的意象(“围城”)以及所喻示了的深刻内蕴(现实生存和精神生活上的无

法摆脱的困境),仍能引起当代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钱先生

当年在小说中所塑造的“不可爱”、“被批判和否定”的女性形象所隐含的对女

性问题的思考,是那么具有时代的穿透力,至今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能激发

我们对女性运命的哲理的思索和追问:

在“娜拉”们拥有了经济能力之后,受现

代教育之后,可以择偶的自由之后,她们是否就能摆脱“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的悲剧命运?

第1章突围:

“娜拉”出走

1.男权制下女性意识的觉醒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伦理道德以

及它的基础宗族制度还在继续毒害着中国女性及女性知识分子,几千年的封建传

统文化在国人思想中根深蒂固,妇女面对的是一个以男性为主体的男性化时代。

这种封建传统文化对女性人格的塑造首先是定位在服从上。

因为在儒家的系统里

边,《礼记》就曾这样写道,“妇者,伏也”,就是说女性是屈服于人的,换句

话说,女性是要屈服于男人的。

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完全是男人的附庸。

“五

四”运动的一声霹雳,震垮了几千年固若金汤的封建堡垒,惊醒了昏昏沉睡的旧

中国,中国女性才发现了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及尊严。

与此同时,西方的先进思想

传入中国,妇女解放作为一个口号被提出,于是一大批知识女性自主意识觉醒,

开始摆脱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试图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她们通过求学,获得

知识和技能,自主谋事,从而在男人的主流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婚姻上,她

们淡薄门当户对,主动去追求自己的爱情,获得自我掌控命运的权利。

于是在许

多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些有自主意识的新女性。

鲁迅的小说《伤逝》,第一个

成功塑造了觉醒的知识女性一一子君的形象,她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

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种被封建镣铐压抑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的呼喊,昭示了

那个时代知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到了四十年代,表现女性觉醒意识的作品越

来越多,很多现代作家诸如巴金、茅盾、曹禺、钱钟书等都刻画了许多风采各异

具有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意识的女性形象。

其中,钱钟书在《围城》中所塑造的

以苏文纵和孙柔嘉为代表的女性知识分子,尤具有代表性,他们是新一代的“娜

拉”,以昂扬的姿态,向传统礼教突围,希求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良好的教育

和经济的独立来扭转传统女性的悲剧命运,争得应有的幸福。

2.希图驾驭命运的女博士

《围城》中的苏文纵可以说是新女性的代表,她出身于大官宦家庭,父亲是

政务院参事。

在大学时她就用功读书,大学毕业后远渡重洋,在里昂研究法国文

学,新授博士头衔。

在当时社会,像苏文纵一样有着优越的家世,又有着博士头

衔的女性应该是属于凤毛麟角了。

在许多人看来,她出洋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

找到一个好丈夫,但我觉得,不管她是出于什么目的,和那些待守闺中,等着做

阔太太的女人比起来,苏文纵有着自立自强的一面。

而且和千方百计弄到假文凭

的方鸿渐不同的是,苏文纵拿到的是货真价实的博士文凭,这说明苏文纵并不是

一个“绣花枕头”,她是有真才实学的。

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影响的苏文纵,己

不安于传统女性的角色。

在小说中,苏文纵是第一个出场的,作者是这样评价她

的,“那个戴太阳眼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川。

从这里可

以看出,苏文纵是一个新派女人,赶时髦又好学,衣着讲究注重自我,完全不同

于封建传统女性。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她追求的婚姻爱情己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妇之

言”,等待宿命的安排,而是主动出击,去谋求自己的爱情。

在回国的轮船上,

她有意追求方鸿渐,而当时的方鸿渐正和鲍小姐打得火热。

当鲍小姐投入了那个

半秃顶的黑胖子未婚夫怀抱后,苏小姐打扮得袅袅婷婷出现在方鸿渐的面前,

“方先生不下船,在想心思?

人家撇了方先生去了!

没人陪了!

”}2〕这是一种尖

酸的搭汕,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从后文来看,这应该是苏小姐在为自己的爱情创

造着一个机会。

“人也不讨厌”

关于方鸿渐,苏文纵对他的家世是“略有所知”的,并且觉得他

其实方鸿渐就是一个小乡镇的乡绅的儿子,

对传统的门当户对的观念比较淡薄,对待爱情有自己的主张。

这可以看出苏文纵

当她选定了方鸿渐

之后,不断地创造着机会,来促成她这段爱情。

表面上看苏文纵喜欢沉迷于‘爱

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实际上她只是想激起方鸿渐的爱情热情,以此来激发方

鸿渐的勇气。

同时她也通过语言和行为,明确的表明着自己的态度:

亲近方鸿渐

疏远赵辛嵋的。

当赵辛嵋对方鸿渐傲慢无礼、有意挑衅时,苏文纵处处护着方鸿

渐,并改口不叫方先生而叫鸿渐,当面回绝赵辛嵋的饭局而挽留方鸿渐,当赵辛

嵋灌醉了方鸿渐后,苏文纵更是细心照顾,并提早退席送他回家,从这些都可以

看出,苏文纵对方鸿渐的爱是真心的,态度是明确的。

她在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爱

情。

苏文纵的自主意识主要体现在一种控制欲上。

目睹了方鸿渐和鲍小姐的丑

态,但在后来与方鸿渐的交往中,只字未提过此事(与方鸿渐决裂后除外),当

她知道方鸿渐学历的来由后,也并未去讽刺和挖苦,而是轻描淡写的一说而过

“他们那些俗不可耐的商人,当然知道付了钱要交货色,不会懂得学问是不靠招

牌的,你跟他们计较些什么。

”〔3〕这些都足以说明苏小姐还算是大度的,至少是

对自己喜欢的人。

那么苏文纵一个大家闺秀,为什么会喜欢方鸿渐呢?

因为就她

父母的角度来看,作为世交的赵辛嵋自然更加的理想,家世显赫,事业如意,苏

文纵却不选择他似乎存在着对家长制的反叛精神。

同时苏文纵更深黯在旧中国家

庭地位的关系,所以她没有选择各方面条件都比方鸿渐优秀的赵辛嵋,而偏偏看

上了家世平平,被赵辛嵋称为“全无用处”的方鸿渐,这也可看作是她对传统文

化束缚的一种反抗。

包括后来被方鸿渐拒绝后,下嫁给曹元朗,都能说明这一点:

她要选择的是一个易于控制的男人,从而获得遥控自己命运的权利,来摆脱男权

社会作为男人附庸的命运。

可见,苏文纵所代表的是西化女性,她们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希望冲破男

性主导社会的现状,拥有家庭以外的追求和生活,获得自我掌控命运的权利。

3.寻求独立自主的女教师

孙柔嘉,这个被男人认为“工于心计”的小女人,更是独立承担人生的典范。

她是在逆境中苦苦挣扎的女性。

重男轻女的家庭氛围和被父母嫌弃的家庭地位让

她饱尝了世间的人情冷暖。

在尝遍酸甜苦辣的同时也锻造了她坚强独立的性格。

孙柔嘉的父亲在报馆里当会计主任,毫无势力,她是家中的长女。

孙家把儿子的

抚养当作宗教,对女儿的事情淡漠得等于放任,她只有通过念书来提高自己的价

值以便在社会上独立。

又背井离乡去外地教书,这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采

取的行动。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经受了一系列的挫折:

去三间大学途中的颠簸

和被歧视,在三间大学当上助教后,遭受学生侮辱的凄苦和无助,以及在三间大

5学被同行们的冷眼和漠视,面对这一切,她默默承受,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勇敢

的挺了过来,第二学期,接到聘书,工资也升了一级。

后回到上海,在工厂也谋

到一个赚钱职位。

从这些可以看出孙柔嘉具备独立生存、自主谋事的能力。

在追求爱情方面,孙柔嘉是勇敢的。

孙柔嘉出场时,只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女

孩子,因此方鸿渐几句关心的话语,就打动了她缺乏关爱的心,于是她爱上了方

鸿渐,并为这种爱颇有心计的故意创造出种种机会,真的是用心良苦。

这些看似

圆滑的“小诡计”充分体现了她在追求爱情时的主动性,与传统的“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模式相比,显得弥足珍贵。

她主动的爱打破了当时男尊女卑的文化道

德框架,敢冒“天下之大不违”,主动出击,步步为营,从而获得自己的爱情,

可以说孙柔嘉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敢精神的女性,她己经摆脱女性的双重依附心

理:

既没有把幸福的希望寄托于家庭和社会环境,也没有在遇到困难时退缩,而

是勇敢出击,她把自己当作独立自主的个体,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后

如愿以偿地嫁给了方鸿渐。

可以说,和苏文纵的爱情比起来,孙柔嘉所要的爱情

更基础,更实际,同时也更辛苦。

孙柔嘉作为独立女性,鄙弃那些顽固的封建思想。

第一次到方家,她没有向

方家的祖先及父母跪拜,没有给叔伯孩子们钱包,这些不合时宜的作法,必然招

致方家上上下下,老老小小的不满。

从踏入方家大门的那一刻起,就预示着她与

那个家庭的极大地不和谐,这其实是现代意识与封建思想的一种冲突。

在和方鸿

渐结婚之后,她没有像方家其他两个媳妇那样呆在家里,而是走出家门去工作。

当方父反对她出去做事时,她大声喊出,“我孙柔嘉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你们方家

来当没工钱的老妈子!

哼!

你们家里没有那么阔呢。

”La〕这是孙柔嘉的心声,也

是那个年代所有的有独立意识的知识女性的心声,在与方家那两位只会在“围城”

中搞家庭斗争的她嫂相比,孙柔嘉具有现代女性经济独立的品质。

孙柔嘉不漂亮

但她聪明,懂得忍辱负重,敢于承担家庭重任。

她希望方鸿渐自强自立,在这种

希望破灭时,她选择了出走。

具有经济独立能力的孙柔嘉,不甘心做男人奴役的

对象,女性的独立意识在她身上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

由上可见,苏文纵和孙柔嘉的确是两位具有强烈独立自主意识的女性形象。

鲁迅曾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谈到:

娜拉没有取得经济独立,她出走的结局

无非“不是堕落,就是回来”,那么,苏文纵和孙柔嘉,这两位己经具备了经济

上独立的能力的现代知识女性,能否因此而扭转悲剧的命运,获得真正的幸福

呢?

这便是钱钟书给读者留下的更深一层思考,这也是苏文纵和孙柔嘉这两个知

识女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第2章自困:

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诚然,觉醒意识和经济独立是妇女进步的表现,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远远不够。

虽然,受个人主义的鼓舞,苏文纵和孙柔嘉有了觉醒的意识,但她们也只是作为

个体,从封建阶级压迫下解放出来,走出家庭,进入社会,而身为女性身份,在

男权社会的大环境中,她们最终还是无法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或

于“围城”中迷失方向,走向“堕落”,或于从险恶的社会厮杀中“回来”于“围

城”内无奈地哭泣。

1.“围城”中的迷失

中国传统教育要求女性“三从四德”,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方鸿渐之

父方老先生,这个封建年代男权正统意识的代言人捻着胡子就有一段经典台词,

“女人念了几天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等匹配。

所以,大

学毕业生才要娶中学女生,留学生要娶大学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

才敢娶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

家’一个道理。

”〔与〕即便是留学西方数载的方鸿渐,他的潜意识里也受到了这种

观念的冲击,对于女人接受高等教育仍然心存排斥,他说“有头脑有才学的女人

是天生了教愚笨的男人像她倾倒的,因为他自己没有才学,他才把才学看得神秘,

了不得,五体投地的爱慕,好比没有钱的穷小姐对富翁的崇拜”。

〔6〕又说“真聪

明的女人决不用功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一一”〔7〕,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苏

文纵的情感失败是必然的了。

在男权社会里,男人们按照自己的征服欲望与猎弱心理塑造着女性,于是文

学上便有了个见花落泪的林黛玉,弱不禁风的西施。

苏文纵,这个出洋留学的女

博士,完全不符合男人的这种“猎弱”心理。

她有着许多男人望尘莫及的高学历,

有着许多男人望而却步的家世,更有着一种让许多男人敬而远之的孤傲的性格,

这些显然违背了男权的驾驭观念,所以她不是那个年代的宠儿,或者说,她不是

那个年代男人的宠儿。

她本来是想通过出洋留学找到一个好丈夫,而当她身为博

s士之后,反感觉到了一种崇高的孤独,没有人敢攀上来了,这应该是她始料所不

及的。

此时苏文纵的心理困惑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在封建传统文化下,男人们不

需要女人的才学,相反女人的才学,倒会使男人们感到一种威压,因为这可能会

动摇他们以男人为中心的地位,违背了男权的驾驭观念。

方鸿渐在与唐晓芙交谈

时,就有这样一段议论,“女人自有女人特别的聪明,轻盈活泼得跟她的举动一

样,比起这种聪明,才学不过是沉淀渣滓。

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

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

”La〕这是借方鸿渐之口,道出了男权社

会中,人们特别是男人们对知识女性的看法,也是身为知识女性,在追求独立自

主的道路上的最大困惑。

在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困惑下,苏文纵把目标锁定在了上

大学时并看不上眼的方鸿渐身上。

方鸿渐也认为苏文纵“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

头脑,有身份,态度相貌算得上是大家闺秀,和她同上饭馆戏院并不失自己的面

子”fNl。

但是与此同时,方鸿渐更确信“自己对她的情谊到此为止,好比两条平

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成为一体”fiol。

为什么

会有这种感觉呢?

因为在男权至上的中国社会,苏文纵的西方文化修养和独立意

识是尴尬的。

西方色彩的文化修养使她符合人们的文化审美取向,但独立自主的

个性意识又不符合东方女子被动顺从的传统要求。

所以男权意识极为强烈的方鸿

渐在她面前处处表现出被动,而被动之下隐藏着的男性掌控力受辱的感觉,注定

了苏文纵恋爱的失败。

在这里女性知识分子凭之以独立的才学却受到了社会的鄙

弃,这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造成了知识女性们的最大的困惑。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女人一直作为陪衬品出现的,或者说,女人是

给男人看的,所以,女人的年龄就成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在描述三间大学校长

高松年时,作者有这样一段幽默、形象的比喻:

“三间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

学家。

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

不幸的

是,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科学更像女人,老了便

不值钱。

”〔“〕虽是调侃,却揭示了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所要面临的一种尴尬境地。

作为女人,即使学历再高,书念得再多,最终还是要为人妻、为人母。

作为知识

女性,由于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思想,在择偶方面固然有自己的标准,但这种标准

在岁月的剥蚀下最终成为了一种痛苦和困惑。

即使作为女博士的苏文纵也难逃此

运。

在大学时“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

现在呢,宛

9

如做好了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子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衣服的样式和花色都

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川虽然新派,但她毕竟是女人,而且己经不年轻了。

也许是由于年龄上的这种危机,苏文纵回国后匆匆的寻找对象,急于把自己嫁出

去。

于是她主动追求方鸿渐,但方鸿渐却迷恋上了比苏文纵年轻又清纯的唐晓芙,

苏文纵不但没有得到自己渴望的爱情,而且她对爱情的这份主动,却又被理解成

了是虚荣且别有用心,成了使男人产生心理负担的不应该的行为。

因为在我们传

统文化中,男追女天经地义,女人主动追求男人,这种女人就相当可怕了。

穆时

英小说里说:

“引诱男人的女人就是猎手,而我不是一只羊”。

苏文纵认真诚挚

的爱情追求,换来的却是嘲弄和讥讽,成了一个可鄙可笑的喜剧人物。

文中只描

述了方鸿渐爱情失败的气急败坏,有谁又能想到苏文纵的失落与困惑呢?

苏文纵的困惑还表现在她在自己爱情中的被欺骗,在男性话语权下的被扭

曲。

方鸿渐不爱苏文纵,但当他被刚刚被鲍小姐甩掉,情感和心理极度的空虚的

时候,把苏文纵当作了情感的替代品。

在上海感怀伤春之时,方鸿渐又出现在苏

文纵的面前,寻求温存与慰籍。

“何妨去一次呢?

明知也许从此多事,可是实在

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