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讲座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289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场作文讲座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考场作文讲座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考场作文讲座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考场作文讲座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考场作文讲座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场作文讲座提纲.docx

《考场作文讲座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场作文讲座提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场作文讲座提纲.docx

考场作文讲座提纲

考场作文讲座提纲

 

  本人身份:

退休教师,无业游民,与下岗职工是近义词。

 自我画像:

是一个在知识田野里拾麦穗的人。

人生追求:

做一个与世无争、与人无争、与权无争的“自由人”,有生之年能给在校的中学生留点有用的文字,就心满意足了。

今天,和各位老师主要探讨三个问题:

一、语文学科备考复习的方略应该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把作文考前训练当做“重中之重”?

三、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讲第一个问题时,先讲一个观点:

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学科考试改革的动向,应该是“回归人性、张扬个性、突出文学性”。

简称为“三性”。

  这一教改和考改的精神和内容,几乎全都体现在每年高(中)考的那份试卷上,特别是考场作文高分和满分卷最最明显。

为此,我们语文学科的备考方略和复习计划、教学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何调整?

  要敢于大胆放弃“以本为本”的指导思想。

  为什么这样讲呢?

稍加思索便会明白:

以“纲”为纲,指的是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思维品质,似乎是“空中楼阁”,想着有,看着无,勾不上,摸不着。

再看,以“本”为本,全国实行的是一纲(标)多本,当前各地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实验版,还有武汉市六中特级教师——洪镇涛以阅读写作为主线的湖北版,等等,共10多个版本。

  过去还有基本篇目(115-90)的限制,执行新课标后,这个限制没有了。

语文备考复习犹如“汪洋大海”,面对高(中)考试题,师生要“大海捞针”,收效甚微。

  无怪乎学生说:

“学课本,不考课本,学它有何用?

”教师只好说:

“知识在课本,方法在课内,收获在课外。

”这样解释虽然没有错误,但是冷静想一想,以“本”为本,初高中12册课本,每个学生都要像推磨一样,转12个圆圈,做多少次重复劳动,付出的时间和心血不少,结果收效很小,做的无用功太多太多。

  究竟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我是1998年从风陵渡中学尚骥强老师那里得到启示的。

  他,一直代复习班语文。

每年高考成绩在芮城县遥遥领先。

11年前那次到学校,我要听他的课。

他不想让听,我说想通过听课总结你的教学经验(当时全市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过课本)。

他说,我的做法不能推广。

我没有进行第一轮复习,我是凭一本复习资料和近三年的高考题。

因为,复习资料知识系统、科学,很有操作性和针对性。

高考题具有权威性,样板性和前瞻性。

可以“以一当一”,学一题,得一法,明一理,强化意识;还可以“以一当十”,学一题,联一类(型),穿一串,拓展思维。

他说,学生只要能把连续三年高考题做下来,语文知识运用和阅读题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尚骥强没有以纲为纲,也没有以本为本,而是采取以高考试题为靶子,资料为链子(因为是按知识系统编的,而不是课本的章节体例),课本为例子。

瞄准靶子,想链子,梳辫子,找例子(这个例子至少有四:

课本。

历年高考题。

近年模拟题及社会生活中的实例),然后拿上例子射靶子。

射不到10环,只要射9环,8环7环,高考语文成绩也就达到了一本二本分数线了。

  我的观点是:

以本为本是教教材,以课本为例是用教材教。

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属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作支撑的。

  现在高(中)考语文试卷上的题型是稳定的。

不管是五年前的七大题30多个小题,还是近几年的七大题21个小题,用概率论和系统论的观点整合后,仍然是“四大板块”,非常清晰。

  第一块知识题,那些考,那些不考,清清楚楚;第二块文言文,考什么,怎么考,明明白白;第三块现代文阅读题,丢分最多,年年如此,一塌糊涂;第四块作文题,从文面到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从文采到创新,是“得分大户”,是天下第一题,毫不含糊。

特别是实行新的打分操作方法后,即内容20分,表达20分,亮点20分,加起来60分。

这样区分度一加强,高分作文卷和不及格作文卷都在成培增长。

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密切关注,也必然会引起广大师生对作文备考训练的高度重视。

  前年冬天,我到运城中学,该校高三年级主任郭文革说:

“高老师,我们真的把作文备考当做整个高考的重中之重,采取非常措施:

把它放在‘从未有过的位置,从未有过的集训,从未有过的尝试’”。

然后解释说,“位置”是指“先抱西瓜(作文),再拣芝麻(知识)”;“集训”是指隔周一次全校高三统一时间统一命题,进行考场作文实战演练;“尝试”是指高三年级统一评卷、评价、奖励及落实要求目标。

如要求这次作文必须要写“题记”,文中至少要有一处“细节描写”,或一句话开头等等,做不到的扣5分,做到的不扣分,特别好的奖励5分。

  我建议:

备考语文学科的复习方略应该是:

先把“西瓜”抱回家,然后再去拣“芝麻”。

作文备考训练要早知早行,强化“考场意识”,突出“得分亮点”。

从严要求,狠抓不放。

  自恢复高考至今31年来,我一直把考场作文当科研课题,去研究、去探索、去总结、去理解、去描述。

  课题的名称:

考场作文是种知识树,开枝巧花,结能力果,获高分卷。

  课题的核心:

引导考生考前进行科学、有序、高效的训练,考场之上积极应对,超常发挥,夺取高分。

  课题的结论:

①考场作文其实非常好写,人人都能写好。

用一个简单明了的加法公式去表示:

即考“记忆+技巧+个性化=成功之作”。

  ②写好考场作文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技巧方法,比技巧方法更重要的是求异思维。

因为平时作文要面对大千世界,揣摩人相百态;考场作文只面对考题,只揣摩阅卷人的心态。

阅卷人的心态是喜欢在考场作文中看到朴实、真诚、谦虚等灵魂折射的美好品质。

尽管改革开放年代需要竞争,需要机遇,需要“见风使舵”,需要优胜劣汰,但阅卷人却更偏爱考生心灵中的团结、刻苦、忠贞不渝、扶危济困等圣洁的光芒。

只要准确把握阅卷人的心态,并投其喜好,定会获得富有感情色彩的、意想不到的高分,甚至满分。

③考场作文纯是一种训练式的作文。

“纯”是单一、纯熟。

单一:

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纯熟:

功夫不到还需练,功到自然成。

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考场作文,独特无比,从文面到内容,从审题到布局,从开头到结尾,都有规律可循,也都有绝招可支。

因此说,考前训练,十分关键。

现在讲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要把作文考前训练当做语文复习中的重中之重?

这是因为考场作文非常独特而又异常美丽。

  考场作文是一种即兴的写作思维活动,是考生与阅卷老师进行面对面、心灵与心灵的文字沟通,更是考生自身才气、灵气、秀气的充分展示。

因此,我们说考场作文独特而美丽。

  所谓“独特”,标致有三:

  ①考场作文要求在一定时间,特定空间和限定的范围内完成。

换句话讲,考场就像一个鸟笼,考生只能在这个笼子里飞翔。

离开这个笼子,就违背了考场规则;离开了这个文题,就是偏题、跑题。

考场作文跑了题,就如同皮球泄了气,60(50)分的作文,你只能得到10分以下,5分以上。

这样,你原来美好的升学愿望,就变成了遗憾、无奈和失望。

  ②考场作文和平时课堂作文是完全不同的两码子事。

写作目的、写作动机、写作技巧、读者对象、语言运用、文面要求及评价的方式方法都不相同,特别是高(中)考的考场作文,是同龄人面对同一题目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一百一十米跨栏竞赛。

既要有速度,又要有高度,还要有超常的冲刺力,才能超越自我,写出佳作,得到高分,甚至一举夺魁,获得满分。

  ③评阅考场作文的最大特点是一个字:

“快”。

评卷者在一分钟内要给出作文的分数。

也就是说,评卷老师每分钟要阅读800字以上,与我们平时批改作文是很不相同的。

评阅出来的优秀之作,最大特点也是一个字:

“新”。

因为阅卷老师的心态是喜新厌旧。

考场作文最忌千人一面,众口一辞。

所以说,立意高于人是新,文体造得好是新,选材别致是新,标题亮丽是新,段落分得清是新,词汇丰富是新,甚至字写得漂亮也是新。

能让阅卷老师在茫茫的卷海中对你的作文感到眼前一亮,那你的作文就成功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

  难怪初中生说:

“辛辛苦苦学三年,紧紧张张考三天,作文阅卷一分钟,不研究对策怎能行?

”高中生说:

“中学阶段整六年,12册课本全学完,作文一题60分,谁不重视谁吃亏!

  所谓“美丽”,也有三层含义:

  首先是外观美,即文面要美。

文面如同人的脸面。

人,是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就十分好看。

考场作文的文面要求:

立足规范,追求美观,做到“三清”:

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牢记“三不”:

开头和结尾要先写到草稿纸上,然后一字不漏,一字不错,一字不改的誊写到卷纸上。

坚持“三原则”:

卷面上的每个字都要“不出方格、大小匀称、靠边站”,另外还需标点规范、款式正确。

要记住一句话:

漂亮是使阅卷老师笔下留情的一张王牌!

也是考生对阅卷老师的敬重,更是考生才学才识的展示。

  考场作文将文面打扮成一位出嫁的新娘那样漂亮、美丽,阅卷老师定会一见钟情,爱您(卷)没商量。

  其次是体态美,也是线条美,身材美,即文体要美。

因为文章的框架形式,对考场作文来讲是相当相当重要。

框架大方,文章就大气;框架新奇,文章就新颖;框架别致,文章就秀气。

考场作文首选散文文体,散文又叫“美文”。

用散文的笔法、框架去支撑文章的主旨内容,写出的考场作文,用一个歇后语来形容,就叫做“狗撵鸭子——呱呱叫”。

我可以坦诚地说,就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那样——人见人爱,且颇含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

  我们不妨回头看一看,考场作文高分、满分卷中,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占到85%以上。

  第三是内在美,也是心灵美。

清朝文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

“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

”意思是:

为人应该坦率,但写诗作文贵在曲折含蓄,言外青山,内涵丰富。

  考场作文不是考生想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而是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去领会命题人的意图,去揣摩阅卷人的喜好,去积极主动地调整考生自己的心态,写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

  聪明的考生,在写考场作文时,总是把作文与自己远大的志向巧妙地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情感去倾泻、去浇灌;用自己的志向去感受、去激励;用自己积极、向上、乐观、勤勉的心态去激发阅卷老师的情感,左右阅卷老师的给分情绪。

  这里特别提醒三点:

  一是考场作文的立意要求:

正确、深刻、新颖。

“正确”就是要紧扣题意提炼主旨,使用材料,构思成文;“深刻”就是要有针对性地抓住材料的主旨,确定作文的中心;“新颖”就是指文章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是选材出发点。

纷繁多变的当代生活是写好考场作文的源头活水。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时刻关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把握社会跳动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写出具有时代感的文章,才能写出呈现新鲜生活的文章。

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教会学生在确定文章的立意后,选材时要尽量着眼当代热点,着眼社会新风,着眼当代改革。

简称为“三化”:

热点化、现实化、现代化。

只有用热点的潮流去打动阅卷者的灵魂,才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现在好象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高(中)考作文命题人在命题时,都想方设法在题目上回避社会热点问题,防止人们猜题押题。

但是,在考生满分作文卷中却几乎有80%以上直击或折射或隐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我们应要求学生坚持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时政新闻。

如巴以和谈,伊朗、朝鲜核实验,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世博奥运,反恐斗争,世纪精典,伊拉克局势及“三农”问题,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等。

央视台的“焦点访谈”、“东方时空”、“高端访问”、“实话实说”、“今日说法”、“案件聚焦”等内容恰当地引入你的文章里,文章的时代感现实性就自然亮丽在你的卷面上,给阅卷老师带来惊喜,送你高分。

  三是评价指向上:

评价考场作文优劣高下的标杆越来越向理性方面倾斜,向思辩、誓理方向延展。

一般的好文章在表达上有三性:

人文性、时代性、思辩性。

但考场好文章要求第一位是思辩性。

其较容易把握的是“三关注”:

关注大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因此,考生的考场作文就应放眼未来,要善于把事物放在大背景下去看、去想,用世界的长远的人文的目光审视生命、生活、人生、社会;要善于思辨,能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并用个性的目光去审视世界;要善于冷静反思,打破常规格式,用个性的思考,别具的慧眼,去感悟世界和人生。

我常向同学们讲的两句话是: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生活,用哲学的头脑想人生”写出的文章人美、事美,情理美、心灵美。

只有这样,你的文章中才能于形象中见哲理,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蕴真义,才能让阅卷老师爱不释卷,情不自禁地给你个最高分数。

总之,考场作文,独特无比,一锤定音,不许再来,只求成功,不求成名。

说的再到位一点,叫做考场作文重在“做”作文。

即①浓妆淡抹“做”面容(文面);②形散神聚“做”体形(文体);③三个三点“做”心灵(立意三要求:

正确、深刻、新颖;选材三化:

热点化、现实化、现代化;评价三性:

思辨性、人文性、时代性;关注大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④真情实感“做”品行(真切的情感,真情的流动);⑤求异善变“做”个性(独特、鲜活)。

其实,说白了,考场作文是一种货真价实,不折不扣的“炫示”性作文,是考生自身才思、才情、才华、才气、灵气、秀气的充分展示。

何为“炫示”?

字典上是:

故意在人面前显露。

这里的意思就是考生要有意识炫示自己的才华,显露文章技巧。

“炫示”什么?

考生心里必须清楚。

我认为应该充分炫示你积极、向上、乐观、勤勉的人生态度,炫示你阅读学习的深厚积淀,炫示你文采飞扬的语言表达,炫示你严格缜密的逻辑思辨,炫示你驾驭全局的谋篇布局,炫示你审题的准确、立意的深刻,构思的新颖,炫示你与众不同、富有个性化色彩的作文特征……,总之,只要有一方面出了彩,文章就有了亮点,有了特色,有了得高分的理由。

哪怕是一段激情的排比,哪怕是几句经典的语言,哪怕是一个新颖的观点,哪怕是一个细节的描写,哪怕是一个新鲜的故事,哪怕是一句旧话新说、旧词新用等等。

只要不偏题,切题义,就会有回报,有收益。

告诉你一个获取作文高分的硬道理:

写作考场作文千万不要怕卖弄,千万不要太低调,要像“超女”“快男”大赛那样,胆子要大,无所畏惧,甚或不讲情面,不择手段,竭尽全力,炫示你的才情智慧,展现你的超群风姿,甚或是“卓别林式”的幽默,“赵本山式”的风趣,“小沈阳式”的矫作,都会让阅卷老师立马感到耳目一新,不由自主地给你个高分。

回过头,看一看。

近年来的满分作文卷,有的是精妙的文言文体,有的是颇有神韵的诗词,有的是才华横溢的散文,更多的是占到80%以上是散文式的议论文,记叙文、抒情文。

我给它起了个新名子,叫“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

并且封它为“写作考场作文的创新文体,是满分作文的‘皇太后’。

”皇太后虽然不是皇上,但皇上从小到大都得听她的话。

意思是说,不管什么样的命题形式,不管什么样的阅卷老师,它都能适应,它都能给人好感,它都能助你成功。

同过头,想一想。

那些满分作文卷的考生,在高度紧张的考场上,用40分钟时间写出800(600)字的文章,而且切题切旨,妙趣横生,字字珠玑,美不胜收。

如此短暂时间内的杰作,足以让现场阅卷的语文教师赞叹和震憾。

才华横溢到这种程度的考生,是不是个个都是天生骄子、旷世英才?

还是身怀六甲的贵人呢?

回过头,问一问,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凡有责任心的老师高(中)考后都要搞追踪调查,问一问某某考生作文分数高的原因与临场发挥。

我作为一名语文学科的教研员,受职业责任感的驱使每年都要对那些得了满分作文的考生进行上门走访,或电话询问,或书信交谈,了解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曾先后对我市蓝海学校考生毛高昱写的“菊花·古剑和酒”、临晋中学考生,写的“我的心灵选择感动”、芮城中学考生张丽平,写的“向天再借五百年”、运城中学考生高永生写的“孤狼告诉你”、运城学院附中考生刘佳,写的“棋中窥人”、盐化中学考生高芬芬,写的“小城荒园”、绛县中学考生许秋娟,写的“诚信”,垣曲中学考生李晶晶,写的“百米赛·马拉松”、康杰中学考生孙敏,写的“我们要革命”。

调研后,发现他们获得满分的原因却是惊人的相似。

即“灵感来自考前的训练,成功源于有备而无患。

这里摘录一段垣曲中学李晶晶同学在考场上的实况:

她说,作完前面的题,一看表还剩不到50分钟,心里有点慌。

第一遍读作文材料——寓言故事“亲子疑邻”比较好懂,但读到“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时心中又没有了底。

反回来将提示语仔细读了两遍,才读懂了命题人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生活中与寓言故事中类似、不同、甚至相反的人与事,弄清感情与认知的关系。

其实是要把感情上升到理性高度去认识问题。

这正是命题人要我们思考回答的问题。

再次解读寓言故事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寓言中的父子与生活中我们母女之间既相反又相近的关系。

像平时母亲对我管的很严,嚷起来很凶,但关爱我时却是忘我无私的,这种关系不是说不清,理更乱,而是说得清,道得明的“是爱是恨都是情的关系”。

如何去表达这一关系?

李晶晶说,我喜欢文学作品,更喜欢用散文形式表述,所以就一下子想到“托物寓意”的写法,让田径比赛最短的百米赛和最长的马拉松赛事“物化”成情感的两条线索,使亲情的远近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正误融入其中,为了与母女之情对照比拟,文中又虚构了两个陌生人的形象。

说真的,托物与虚构表达主题的手法,是我从上届考生的满分作文《小舟前行》一文中学来的。

这里有李晶晶作文的试卷,让我范读一遍,“点评”一下:

百米赛·马拉松

100米,是否真的近在咫尺?

马拉松,是否真的很远?

我卖力地跑着,大汗淋漓。

世间的一切都在飞快地后退。

我不能够停下来,只害怕在瞬间我的一切努力都会化为泡影。

思想紧绷着,我开始怀疑我的百米赛是否能跑得完。

曾以认为母亲是最容易沟通的,毕竟我的生命是她给予的,可是这还没有跑完的百米却无情地否决了我的答案。

我奇怪在我看来很平常的事,母亲为什么总是会有一堆牢骚?

我奇怪为什么我们纯洁的友谊,看在母亲眼里却好像是早恋的前奏?

我更奇怪为什么我们一开口说话就要吵架?

太多的为什么压着我,我明白了我为什么总也跑不完这个百米赛。

可是,终究我们都会明白,是爱是恨都是情。

  

我疯狂地摆着两臂,汗水已模糊双眼。

眼前闪过一对身影,告诫自己,我不能停下来。

可是不由自主地脚步慢了下来,是谁指使着我?

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情景,等到你停下来才会发现其实那是两个陌生人。

常常是一帮素不相识的人坐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聊,最后大家起哄说做个朋友,就这样简单地多了一大堆朋友。

我的呼吸已经很困难了,也许快到终点了吧!

等到有麻烦时,再找那一大堆朋友,就好像你们从没有见过面似的,说不定还带上一句“神经病”把你赶出来。

我带着沉重的情怀继续我的马拉松。

不想再去想任何东西,可是那一幕幕却浮现上来:

母亲编织毛衣时磨破的手指;母亲塞给我钱的那只黑瘦、干裂的手;母亲额头上那岁月的痕迹;母亲头上那爱的代价……

我有了答案。

100米在仇恨中很远。

马拉松在爱河中很近。

【点评】满分理由有四:

其一精彩的开头结尾遥相呼应,新奇、巧妙。

“100米,是否真的近在咫尺?

马拉松,是否真的很远……100米,在仇恨中很远,马拉松在爱河中很近。

”犹如石破天惊,这位考生一语道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互相仇恨,即使“咫尺”却好比“天涯”,如果互相信任、真诚,即使“天边”也好像“眼前、心间”。

思想之深刻而又表达得如此巧妙,令人叹服。

其二,文章的两大部分分别以对母亲的距离和与陌路相逢人距离比喻“100米”和“马拉松”的远和近——母亲发牢骚,不理解自己是为远,母亲辛劳、关爱自己是为近。

陌路相逢敞开胸怀沟通为近,朋友间冷漠、刻薄是为远。

思路清晰,说理深刻。

其三,语言文字鲜活、亮丽,言简意赅。

全文21个自然段,没有一处拖泥带水的痕迹。

其四,标题“百米赛·马拉松”不仅新颖奇特,而且有种以对比产生的落差之美,难怪两位评卷老师不约而同给了李晶晶作文满分。

再如,芮城中学张丽平的《向天再借五百年》,文章开头,结尾套作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痕迹非常明显。

她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把自己“套”了进去,从内容到形式、从感情到语言,自然天成,为我所用。

向天再借五百年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因为这片云彩已浑浊不堪,它的浑浊让我害怕。

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还有那沉淀着彩虹色的梦。

不,我又不想这么做,我宁愿带走所有的云彩,为我可爱的同胞留一片蔚蓝的天空,留下一方净土。

它没有污浊的空气,没有尘土的飞扬。

然而,这可能吗?

如果我也是片污浊的云彩,那必将会污染我将去的地方——天堂。

我不能这样做,不能。

这该怎么办呢?

只好“赤裸裸的来,赤裸裸地去。

我走了,我踏上我的归程,离开这片让我害怕的天地。

“不、不、不”我听到我的灵魂的呼喊,原来这不是我的心灵的选择。

对,我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去拯救这被我的同胞毁灭的家园。

我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去拯救我的母亲河——黄河。

因为我的同胞不自觉地开各种化工厂,使它已成了一条“死河”。

它不再是我们华夏五千年的象征,不再是往昔波涛汹涌的模样了。

我要恢复它本来的面貌,因为它是中华儿女的灵魂。

我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去西部走一走,每走过一片地方,我都要种上一地小树,因为连年的沙尘暴已使我们叫苦不堪。

我相信五百年过后,那将是一片树的海洋。

向天再借五百年,我要周游世界上所有的化工厂,去劝告他们不要再向空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地球的温室效应已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了两座沿海城市。

向天再借五百年,也许我会活得厌烦,但为了拯救我的家园,我不后悔。

向天再借五百年,也许人们会因此厌恶我,但为了拯救我的家园,我不在乎。

向天再借五百年,我会……

五百年过后,我一定会走。

那时候,我一定不再犹豫,我一定会说: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里沉淀着我彩虹色的梦。

【点评】这篇佳作仿、套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痕迹较明显。

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自己”套了进去,从内容到形式、从感情到语言,自然天成,不露破绽,恰到好处。

这样做不叫嫖窃,而是学以致用。

再比如,运城学院附中刘佳《棋中窥人》与青少年作家韩寒的《杯中窥人》只一字之差。

该生运用“归瓶装新酒”写作技法,凸显出结构巧,立意新,语言美的三个亮点,因而获得满分。

以上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真人真作,真凭实据,让我们更应该相信,这是考生平日早有所准备的,甚至是经过老师多次润色后的成品或半成品。

所以说,考场作文是炫示文采,但文采可以来自考前精心准备。

第一要准备好一篇或几篇自己写的拿手文章,考场上只需根据命题适当转化而已。

第二要准备好3-5篇你最喜爱的熟读成诵的,同龄人在考场上写出的,并得了满分的作文卷。

也就是说,你准备好了在形式或内容或表达上借鉴模仿的“标志物”,你便会一下子打开思路,抒发情怀,写出你想要的高分作文,甚或满分作文。

巴金说,文学的最大技巧就是无技巧。

我说考场作文的最大技巧就是无一处不是精心设计的技巧。

2004年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

“仿写训练是考场作文获得成功最快捷的方法。

”文中写到“天下文章一大仿,就看你仿得像不像,看你能不能仿出新花样”。

文中还说“学生学生,学了就生”。

模仿可以生出好文章。

胡适先生曾说过:

“凡富于创造的人必善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

创造是—个最误人的名词,其实创造只是模仿到十足时的一点点新花样。

古人说得最好:

‘太阳之下,没有新东西。

’一切所谓的创造都是从模仿中来的。

”梁启超曾说:

“我的文章之所以写得好,得益于一个字:

‘仿’。

再举两例: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我欲因之梦瘳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毛泽东)。

②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毛泽东)。

大家一看便知。

以毛泽东模仿、借鉴李白、李贺的名句为例,诗句相似,表达的却是不同时代的不同内容,这足以说明一个观点:

模仿与借鉴也是一种创造,是“有中出新”的创造。

在这里要特别弄清模仿与抄袭的界限:

模仿、借鉴是经过消化、吸收,借他人之法为自己所用,是“照猫画虎”、“借鸡下蛋”、“移花接木”。

这里的奥妙在于:

“照猫画虎”画出的是虎而不是猫;“借鸡下蛋”,借来的是鸡,下的却是蛋;“移花接木”,移的是花,接的是“枝繁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