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江口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贵州省江口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江口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江口中学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总分:
120分
本试卷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答案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答在答题纸和作文卷上。
两卷均应写上班级、学号、姓名、座位号。
第Ⅰ卷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处置融化B.原型处治融化
C.原型处置熔化D.原形处治熔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的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微力量:
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
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
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
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
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
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
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
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
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
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
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
5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D.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D.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7.对“微力量”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力量”是指由于微博的快速发展,伴随其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B数量庞大的微博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传统媒介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更快,更有力度和深度。
C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聚集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也延展了人们的社交网络。
D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微博热将持续,微博的“微力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也。
少明敏,有器度。
初为齐神武骠骑府法曹参军,赐爵新城伯,累迁大丞相府属。
深被亲待,每号令三军,恆令宣谕意旨。
寻除散骑常侍。
周文始据雍州,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
周文谓曰:
“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
”华原曰:
“殒首而已,不敢闻命。
”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
寻悔,遣追不及。
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每叹惜之,及闻其来,喜见于色。
后除相府右长史,迁骠骑大将军、特进,进爵为公,仍徙封新安。
后为兗州刺史。
华原有干略,达政体。
至州,乃广布耳目,以威禁。
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
咸抚以恩信,放归田里,于是人怀感附,寇盗寝息。
州狱先有系囚千余人,华原科简轻重,随事决遣。
至年暮,唯有重罪者数十人。
华原各给假五日,曰:
“期尽速还也。
”囚等曰:
“有君如是,何忍背之!
”依期毕至。
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
自华原临政,州东北七十里甑山中,忽有六駮食猛兽,咸以为化感所致。
卒官,州人大小莫不号慕,为树碑立祠,四时祭焉。
赠司空公、尚书左仆射。
子宰均嗣。
(选自《北史》)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恆令宣谕意旨谕:
使……知晓
B.寻除散骑常侍寻:
不久
C.寇盗寝息寝:
渐渐
D.华原科简轻重简:
选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有君如是,何忍背之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①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①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①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014届高三上期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答题卷
第Ⅰ卷
1
2
3
4
5
6
7
8
9
第Ⅱ卷(93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
(4分)
译文:
(2)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
(4分)
译文:
11.第Ⅰ卷文言文中,张华原有哪些优点和才干?
请简要概括。
(5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12处)(4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2分)
答:
。
(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
(6分)
答:
14.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6小题,6分)
⑴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⑵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⑶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
⑷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
⑸然后以六和为家,崤函为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⑹寄蜉蝣于天地,,哀吾身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⑻,。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22分)
藏书断想
梁晓声
我对书籍的“收藏”是很纯粹意思的“收藏”——“收”就是从书架上“请”下来,爱惜地放入纸箱。
“藏”则是对更爱惜的书的优待,用钉书器钉在大信封里,大信封再装进塑料袋里……
几天前在整理书籍时,从“藏”的那一类中,发现了一册《连环画报》。
一九八六年第十一期……
心里好生纳闷——怎么一册《连环画报》,竟混淆进了我的“藏”书范畴?
于是抽出搁置一边……
临睡失眠,想起那册《连环画报》,自己对自己的困惑尚未解释,就躺着翻阅起来。
自然先看目录——首篇是《只知道这么多》——土人绘。
《只知道这么多》——哪像是文学作品呢?
搜索遍记忆,便排除在了名著以外。
非文学更非名著,怎么就选作首篇了呢?
于是翻到了这一篇,迫切地想知道《只知道这么多》能使我知道些什么……
第二十八页,彩页的最后一页——海蓝色的衬底,上一幅,下一幅,其间两小幅,以最规矩的版式排满了四幅连环画。
第一幅上面的是在海啸中倾沉着的一艘客轮。
第四幅上画的是一位年轻的欧洲姑娘——她回首凝视,目光沉静又镇定,表情庄重,唯唇角挂着一抹似乎的微笑,传达出心灵里对他人的友爱和仁慈……我一下子合上了那册《连环画报》……
我不禁地坐了起来……
我肃然地看着封面——封面上是放大的第三幅绘画——在一些惊恐的人们之间,站立着一位她……
我蓦地想起来了——画的是“泰坦尼克”号客轮一九一二年海上遇难事件啊!
……
“坐我的位置吧!
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
”
她说完这句话,迅速地就离开了救生艇,将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两个儿童……她又从救生艇回到正在沉没着的客轮上去了——回到了许许多多男人们中间。
在这生死关头,他们表现了种种将活着的机会让给别人,将死亡坦然地留给自己的高贵品质……
她是女人,她有权留在救生艇上,她却放弃了这种权利……
她成了一千五百多不幸遇难者中的一个。
她的名字叫伊文思。
伊文思小姐。
她乘船回自己的家。
关于她的情况,活下来的人们——只知道这么多——《只知道这么多》……
《连环画报》中夹着一页白纸。
我轻轻抽出——白纸上写着这样几行字:
贵族——我以为,更应做这样的解释——人类心灵中很高贵的那一部分人。
或曰那一“族”人。
他们和她们的心灵之光,普照着我们,使我们在自私、唯利是图、相互嫉妒相互倾轧相互坑骗相互侵犯的时候,还能受着羞耻感的最后约制……
我自己写在白纸上的。
我竟能把这字写得那么工整!
使我不免有些怀疑真是自己写的。
然而,分明的,那的确是我自己写的。
因为下方署着“晓声敬题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一行小字……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将这一册十五六年前的《连环画报》归入到自己格外爱惜的“藏”书一类……
如今,“贵族”两个字,开始很被一些人津津乐道了。
这儿那儿,也有了中国式的“贵族俱乐部”。
更有了许多专供中国式的“贵族”们去享受和逍遥的地方。
一旦经常能去那样的地方,似乎就快成“贵族”了。
一旦挤进了“贵族俱乐部”,俨然就终于是“贵族”了……
至于“精神”——“精神”似乎早已被“气质”这个词取代了。
而“气质”又早已和名牌商品的广告联姻了……
伊文思小姐“贵族”么?
——因为世人“只知道这么多”,也就没有下结论的任何根据。
但是,就精神而言,就心灵而言,她乃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贵族”女性啊!
……
她从最高尚的含意,界定了“贵族”这两个字令人无比崇敬的概念。
不知我们中国的“新贵族”们,在“贵族俱乐部”里,是否也于物质享受的间歇,偶尔谈论到“贵族”的那点儿“精神”?
……
第二天,我又将那一册《连环画报》钉入了大信封,同时“收藏”起我对不知是不是“贵族”的伊文思小姐的永远的敬意。
十五六年来我自己的心灵受着种种的诱惑和侵蚀,它疤疤痢痢的,已越来越不堪自视了。
亏我还没彻底泯灭了自省的本能,所以才从不屑于去冒充“贵族”。
更不敢自诩是什么“精神贵族”……
愿别的中国人比我幸运,不但皆渐渐的“贵族”起来,而且也还有那么一点儿精神可言……
感谢“土人”先生,正因了他的绘画奉献,那一册《连环画报》才值得我珍藏了这么久。
我要一直珍藏下去。
我会的……
1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贵族精神”的含义有哪些?
(4分)
答:
17.文中描述到伊文思小姐的经历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18.作者在文章最后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愿别的中国人比我幸运,不但皆渐渐的‘贵族’起来,而且也还有那么一点儿精神可言。
”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答:
五语言运用(10分)
19.下面这段文字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钓鱼岛的?
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5个字。
(5分)
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3块小岛礁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
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约6.344平方公里。
隋场帝时,曾派使臣朱宽召琉球王归顺,又曾派陈棱、张镇周等率军进入琉球,途中都经过钓鱼岛。
明朝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中,称该岛为“钓鱼屿”,清代名著《浮生六记))中亦有关于钓鱼岛的记录。
钓鱼台列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价值。
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桩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
答:
20.请为下面这段话补写一个结尾,以揭示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
(40字以内)(5分)
维奥斯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一次,有人问抱最难忘的是什么,她说:
“是我的21岁生日。
”接着,维奥斯特很有感触地叙述了那天的情形:
父亲带我到纽约去玩,我穿上盛装,自觉漂亮极了。
途中,我进了洗手间,在洗手间里照镜子,得意得不能自已。
当我从洗手间出来下.楼时,人人都在看着我,难道我如此引人注目吗?
随后我听到身后有响声,回头一着,原来我的鞋跟上沾着草纸,一卷草纸正跟着我滚下楼。
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在看我。
“从那天起,”维奥斯特说,“每当我觉得不可一世时,总回头看看。
”
回头看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30分)
21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作文的开头部分。
要求:
有明确的中心论点,适当地、简要地对中心论点的论证,使用一定的表现手法使开篇有文采。
不超过150个字。
高三考试参考答案
1答案:
B.(A.疴kēC.翘qiáoD.擘bò)
2答案:
B(A.涣C.容D.勘)
3答案:
C解析:
“原型”是指文学创作中所依据的生活原始模型;“原形”是指拆穿伪装后的本来面目;“处治”指处分,惩治;“处置”,①表示处理,②指发落、惩治。
“融化”专指冰化成水,其他的固态化成液态为“熔化”。
4答案:
D解析:
A搭配不当。
“表现了……故事”。
B杂糅。
应去掉“距离”或“深入研究”。
C第二句残缺主语,应在“促进了”前面加上“这些活动”。
5.C。
“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
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
“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决定。
6.D/A“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为外加信息;“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也错,有违事实。
B“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错,不合文意。
根据文意,应是微博的出现引起社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而不是“微博”本身。
C“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错,不能必然地推断。
7.B“更有力度和深度”错
8.【C】“寝”是“停止”的意思,与“息”同义。
9.【B】均连词,因为。
A,①疑问副词,怎么;②是疑问代词,为什么。
C①是代词,他;②反问语气副词,哪里。
D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竟然。
10.
(1)如果你能够在这里委屈你的高才,我们可以共同享受荣华富贵;如果你不答应这样的话,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重点词:
“骥足”、“尔”各1分,大意2分)
(2)境内的大盗和邻州的亡命之徒三百多人,都到华原那里表示忠诚。
(重点词:
“诣”、“款”各1分,大意2分)
14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⑶濯清涟而不妖⑷门衰祚薄
⑸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⑹渺沧海之一粟
⑺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5答案:
C、D
(C.“看得出来她是一个‘贵族’”错。
D.作者没说“我们现在的物质基础已经很好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想让我们成为真正的贵族,而是希望人们在物质基础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慢慢具备“贵族精神”)
16舍生取义、友爱仁慈、有羞耻心、淡泊名利。
(评分标准:
1点1分)
17①内容上,讲述伊文思小姐的经历,(1分)揭示了“贵族精神”的重要表现——舍生取义,充满仁爱,(1分)很好地表现了写作主旨。
(1分)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
(1分)承接上文“能使我知道些什么”的具体内容,(1分)引起下文对“贵族”、“贵族精神”的具体论述。
(1分)
18从文章内容来看,中国式的“贵族”已经渐渐多起来,(1分)但其主要表现为“重享受和逍遥”,(1分)其“贵族精神”更多地被物质所取代,缺乏精神涵养。
(1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中国式的“贵族”行列,(1分)然而,我们更应该在精神上丰富自己,使自己具备真正的“贵族精神”,(1分)包括慈爱、仁义、高洁、有廉耻之心等优秀品质。
(1分)(评分标准:
结合文章谈到“中国式的‘贵族’”及其表现得3分,结合文章并联系现实谈到“中国式的‘贵族’”应具备的精神品质得3分)
19参考答案:
岛屿组成,位置面积,历史沿革,经济价值,战略价值(5分,一点1分)
20答案:
示例——往往会发现人生的一些疵点。
这些疵点无不让人警醒,引人反思。
内容,3分;表达简明、准确,无语病,2分。
21作文立意:
小诗用“红红”和“苍白”来表现露珠在不同位置上的感受,“闪烁”一词凸显了露珠在实现自我价值时那种自豪和成就感;“苍白”一词,却体现了露珠对自己湮没在浑然一色之下默默无闻的忧伤。
本诗利用对比手法,呈现了露珠不同的生命处境下不同的悲喜态度。
可以生发的立意:
由此及彼,由自然表象到人生道理,可以有下面的思路:
(1)从露珠的角度:
有人处顺境则自得,处逆境则伤感,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为主题展开。
A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尽显自己生命光亮的位置。
定位准确,充分显示自己,发挥自己,才能够成就自己。
B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生不可能永远处在闪光的位置上,面对暗淡的处境,要坦然、泰然
C要正确认识自我价值,不要追求虚幻的价值
露珠真正的价值时滋润别地生命,而不是炫耀自我的色彩,露珠本无色,“红红地闪烁”其实是一种幻觉。
(2)从叶与花的角度:
枫叶与荷花,并无优劣,可见露珠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的认知并不正确,由此可以从“如何正确看待环境”“如何正确认识事物”等方面立意。
A生命中的一切都是美的,并不是只有华美的人生才有价值
红色的露珠美,洁白的露珠不美,只是价值的偏见。
B人应该适时地跟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无往不适。
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顺应环境的改变。
C时势造英雄
其实露珠永远是露珠,一个人的人生能否绚烂,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时势。
(3)从露珠与环境的关系角度:
A人生价值取决于自身,而不取决于环境
露珠的价值只能由自身特质决定,在枫叶上显示出红色并不等于露珠就是红色的。
B要创设人才显现价值的环境
如果人的生命以展现绚烂为价值,就需要为露珠提供更多的“枫叶”,促进人才的“闪光”。
C要把人用在合适的地方
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价值,这就给我们以此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