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058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4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版.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版.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

单选253,多选85

•01《一颗找回自我的心》的出版大大推动了西方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此书的作者是(A)。

A.比尔斯

B.比奈儿

C.弗洛伊德

D.克雷丕林

•02对成就动机具有积极影响且能更好地预测成就的目标是(C)。

A.掌握接近目标

B.掌握回避目标

C.表现接近目标

D.表现回避目标

•03按照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具有表现目标的个体往往持(B)。

A.能力增长观

B.能力实体观

C.能力表现观

D.能力掌握观

•04某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注意如何避免不能理解或不能掌握任务的情况发生,按照成就目标理论,该生的成就目标属于(D)。

A.表现接近目标

B.表现回避目标

C.掌握接近目标

D.掌握回避目标

•05某大学生相信能力是不稳定的、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

他持有的能力观是(B)。

A.实体观

B.增长观

C.表现观

D.掌握观

•06提升成就目标的TARGET模式中的“G”是指(A)。

A.小组安排

B.目标设定

C.群体访谈

D.指导发现

•07根据成就目标的3乘2模型,“个体追求比以前干得更好”属于的成就目标是(C)。

A.任务-接近

B.任务-接近

C.自我-接近

D.自我-回避

•08采用表现目标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A)。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09阿特金森研究发现,更容易选择非常容易任务的是(A)。

A.避免失败者

B.追求成功者

C.矛盾者

D.所有人

•10下列不属于成就目标形成过程中个体因素的是(d)。

A.个体能力

B.年龄因素

C.性别

D.社会文化

•11艾利奥特认为对“胜任”的评价标准应该有三个:

任务参照目标、自我参照目标和(b)。

A.班级参照目标

B.他人参照目标

C.回避参照目标

D.接近参照目标

•12个体从一个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多个角度,提出多种设想,寻找多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

这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是(a)。

A.发散思维法

B.头脑风暴法

C.集体研究法

D.培养恒心法

•13头脑风暴小组成员的理想人数是(B)。

A.3人左右

B.6人左右

C.10人左右

D.20人左右

•14以下对创造性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创造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B.创造的目的是产生有价值的产品

C.创造的成果有大有小

D.创造是极少数人的天赋

•15对于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延迟评判

B.自由畅想

C.求异创新

D.鼓励批评

•16关于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智商就会有高创造性

B.低智商也可能有高创造性

C.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D.创造性与智商呈线性关系

•17一段时间内对问题解决所能给出的解决方案的多少,能够反映出创造性的(B)。

A.敏感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独特性

•18对所给定的问题产生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的种类多少,这一创造性的特征是(B)。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新颖性

D.独特性

•19下面有关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B)。

A.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

B.高智商一定有高创造性

C.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D.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

•20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D)。

A.集中思维

B.辐合思维

C.求同思维

D.发散思维

•21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理解与推论,进而通过这种因果关系来调节随后的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B)。

A.动机理论

B.归因理论

C.期望理论

D.认知理论

•22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归因时,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不努力,这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是(B)。

A.激动

B.羞愧

C.气愤

D.惊讶

•23李明期末考试没有考好,认为是自己没有努力的结果,从归因的3维度分析,该归因属于(C)。

A.内部——稳定——可控

B.内部——稳定——不可控

C.内部——不稳定——可控

D.内部——不稳定——不可控

•24学生产生不胜任感、习得性无助感,是由于常将失败归因于(C)。

A.难度

B.运气

C.能力

D.努力

•25人们会力图寻找导致他们行为结果的原因,这种现象被称为(C)。

A.推论

B.推理

C.归因

D.归纳

•26在维纳的三维的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A)。

A.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27下面说法代表归因的内控特征是(D)。

A.“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

B.“我不管老师如何评分”

C.“我不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D.“我准备好了,我能对付考试”

•28将学业成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下列因素中的是(C)。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29以合理、完善方式组成的一系列外部操作活动的方式是(A)。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练习技能

D.思维技能

•30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B)。

A.阅读

B.吹拉弹唱

C.运算

D.记忆

•31有关技能,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称为技巧

B.骑车、打字等属于操作技能

C.阅读、解题等心智活动也是一种技能表现

D.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无法相互转化

•32我国学者冯忠良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包括的三个阶段,不属于这三个阶段的是(A)。

A.原型启发阶段

B.原型内化阶段

C.原型操作阶段

D.原型定向阶段

•33经常运用于操作技能学习的初期和后期的教师操作示范是(B)。

A.对比示范

B.整体示范

C.分解示范

D.错误示范

•34在大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指导中,不正确的做法是(C)。

A.明确操作技能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B.给学生以正确的操作示范

C.促进学生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D.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35下列不属于熟练操作技能的特征的是(A)。

A.操作的意识控制程度增强

B.利用线索的减少

C.动觉控制的加强

D.运动图式的形成

•36打字、骑自行车、开车等,当这些动作以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时,称为(A)。

A.操作技能

B.认知技能

C.智力技能

D.外部能力

•37复杂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的阶段为(D)。

A.编码阶段--识记阶段--保持阶段--再认阶段

B.理解阶段--再认阶段--回忆阶段--运用阶段

C.认知阶段--操作分解阶段--再认回忆阶段--自动化阶段

D.认知阶段--操作分解阶段--操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38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A)。

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

•39某教师坚信自己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正确的,情感上是热爱的,并将其看作自己的行动指南,这说明该教师所处于的角色形成阶段是(C)。

A.角色认知

B.角色认同

C.角色信念

D.角色实践

•40“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体现了对教师哪方面的职业角色期待(D)。

A.崇高的职业道德

B.先进的教育理念

C.终身学习的意识

D.渊博的专业知识

•4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凸显的是社会对教师哪一方面的职业角色期待(D)。

A.崇高的职业道德

B.先进的教育理念

C.渊博的专业知识

D.独特的人格魅力

•42它是社会对处在某一社会位置上的角色的要求,是对角色要求的行为规范,但又有高于一般行为规范的预期。

它指的是(A)。

A.角色期待

B.角色认同

C.角色信念

D.角色认知

•43在现代教育中,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确立,以下哪一种教师角色越来越弱化?

(D)

A.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

B.知识学习的促进者

C.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参与者

D.学生问题的解决者

•44高校教师角色形成的影响因素中,不包括(C)

A.职业认同

B.榜样示范

C.生涯规划

D.投身实践

•45具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以及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是教师威信形成的(A)。

A.主观因素

B.客观因素

C.认识因素

D.政策因素

•46在“犯错误效应”实验中,最有吸引力的人是(B)。

A.能力非凡而未犯错误的人

B.能力非凡而犯错误的人

C.能力平庸而未犯错误的人

D.能力平庸而犯错误的人

•47由教师的卓越能力和人格魅力带来的影响力叫(A)。

A.人格威信

B.权力威信

C.职业威信

D.知识威信

•48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有(D)。

A.教师的社会地位

B.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导向

C.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态度

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49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责任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称为(D)。

A.责任感

B.教育信念

C.教学效能感

D.教师威信

•50由于刺激过多、过强且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为(C)。

A.犯错误效应

B.南风效应

C.超限效应

D.分化效应

•51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条件的是(B)。

A.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B.教师的社会地位

C.端庄的仪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D.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

•52教师改变、控制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力,叫做(C)。

A.教师角色

B.教师角色期望

C.教师威信

D.教师人格

•53教师的威信包括职业威信和(A)两个方面。

A.人格威信

B.社会威信

C.专业能力

D.管理威信

•54融入校园文化,促进自我成长,属于(B)。

A.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B.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C.心理健康教育任务

D.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55人际吸引的最强烈和最高形式是(D)。

A.激情

B.亲情

C.友情

D.爱情

•56按照斯滕伯格的爱情理论,只有承诺,没有激情和亲密的爱称为(B)。

A.完美之爱

B.空洞之爱

C.浪漫之爱

D.伴侣之爱

•57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择偶的标准中,排在最前面的是(C)。

A.经济条件

B.身材容貌

C.性格爱好

D.社会地位

•58恋爱最为积极的目的和结果是(B)。

A.性

B.爱情

C.情感交流

D.婚姻

•59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爱情是性爱和情爱组成的一种特殊感情系统,其中情爱具有的特点是(C)。

A.冲动性

B.排他性

C.互补性

D.直觉性

•60“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这是一种(B)爱情。

A.游戏式

B.利他式

C.激情式

D.逻辑式

•61(A)是恋爱最为积极的目的和结果。

A.爱情

B.性

C.情感交流

D.婚姻

•62表征性奖励的理论根据是(A)。

A.强化原理

B.认知原理

C.观察学习原理

D.人本原理

•63在品德形成过程中,个体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应当——不应当”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这属于(B)。

A.态度定势

B.道德认识

C.道德信念

D.道德行为

•64人们在具有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C)。

A.道德信念

B.道德动机

C.道德意志

D.道德知识

•65道德意志的过程不包括(A)。

A.形成道德观念

B.生成道德动机

C.选择道德方式

D.执行道德决定

•66它是个体确信的、根深蒂固的东西,一旦形成会使个体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

这种品德心理要素是(B)。

A.道德观念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67在道德意志的锻炼中,针对依赖性强、易受他人暗示的学生,应着重锻炼其意志的(D)。

A.果断性

B.坚持性

C.自制性

D.独立性

•68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当前事物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倾向,如赞成与反对、喜爱与厌恶、趋向与回避等心理准备状态称为(C)。

A.思维定势

B.心理定势

C.态度定势

D.行为定势

•69做了错事之后产生愧疚或者羞耻感,这是(D)。

A.道德认识

B.道德判断

C.道德行为

D.道德情感

•70根据皮亚杰的理论,7-12岁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律道德阶段

B.前道德阶段

C.他律道德阶段

D.后习俗阶段

•71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这种品德心理要素是(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2某学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该同学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的阶段是(D)。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73柯尔伯格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C)。

A.观察法

B.对偶故事法

C.两难故事法

D.实验室实验法

•74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是(D)。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5儿童只是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对错,而不考虑行为的动机。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该儿童处于的道德发展阶段是(B)。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76关于道德与品德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品德主要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主要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B.个体品德的发展受社会道德的制约

C.社会道德的发展受公民品德的制约

D.品德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道德的发展受个体因素的制约

•77人们普遍认为“挟尸要价”中的主人公的做法是违背道德规范的,这种体验属于品德结构中的(A)。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动机

•78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规律的方法是(B)。

A.两难故事法

B.对偶故事法

C.个案法

D.精神分析法

•79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叫(C)。

A.道德

B.个性

C.品德

D.性格

•80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A)。

A.合理化

B.投射

C.退化

D.升华

•81按照艾里斯的观点,下列想法属于不合理信念的是(A)。

A.努力一定会成功

B.人一定会犯错

C.天不会塌下来

D.好人不一定有好报

•82克服拖延的毛病,最关键的方法是(B)。

A.找出原因

B.立即行动

C.制定计划

D.朋友监督

•83某大学生常常有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和担心。

他的这种消极情绪是(C)。

A.恐惧

B.抑郁

C.焦虑

D.沮丧

•84艾利斯的ABC理论指出,导致人们产生情绪困扰的直接原因是(B)。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所遇到的诱发性事件之后产生的相应信念

C.在特定的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D.外部的强化

•85外出郊游、散步、看电影、下棋等有助于平静情绪,这利用了控制情绪的(C)。

A.交往调节法

B.自我暗示法

C.转移注意法

D.反向调节法

•86对个人内部情感状态的体验属于情绪的哪个成分?

(A)

A.主观体验

B.外部行为

C.生理唤醒

D.认知解释

•87(A)在应激过程中始终起到关键性作用。

A.认知评价

B.情绪体验

C.生理反应

D.个体需求

•88大学生情绪情感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与大学生的哪些发展因素有关?

(B)

A.身体、心理、学业

B.生理、心理、社会性

C.生理、学业、品德

D.心理、生理、学业

•89大学生对外部刺激的情绪反应迅速,喜怒哀乐溢于言表。

这说明其情绪具有的特点是(C)。

A.波动性

B.丰富性

C.外显性

D.敏感性

•90有时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一致,有时二者又不一致,这反映了大学生情绪情感特征的D()。

A.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

B.丰富性与狭隘性并存

C.强烈性与敏感性并存

D.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

•91大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因为只考虑眼前,很难全面、长远、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容易悲观失望,难以自拔,这反映了其情绪情感的(B)。

A.波动性

B.狭隘性

C.敏感性

D.强烈性

•92主张人格实现是人性的本质,自我实现有赖于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心理学家是(B)。

A.马斯洛

B.罗杰斯

C.班杜拉

D.荣格

•93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悲观失望,难以自拔;面对某些生活事件,往往只考虑眼前利益,很难全面长远的看问题。

这说明其情绪具有的特点是(C)。

A.强烈性

B.敏感性

C.狭隘性

D.波动性

•94我们高兴的时候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这属于情绪的(C)。

A.主观体验

B.生理唤醒

C.外部表现

D.行为反应

•95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C)来实现的。

A.动机

B.适应

C.表情

D.心境

•96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体是(B)。

A.道德感

B.心境

C.理智感

D.应激

•97学校、企业、连队等群体属于(A)。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松散群体

D.联合群体

•98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这种现象被称为(A)。

A.从众

B.服从

C.流行

D.感染

•99大学中的社团属于的群体类型是(B)。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名义群体

D.网络群体

•100去个性化现象的产生原因,一般认为不包括(C)。

A.匿名性以及不明确性

B.责任分散

C.主体认知

D.自我意识

•101球迷闹事、团伙斗殴等都体现了下列群体心理现象中的(B)。

A.社会助长

B.去个性化

C.群体思维

D.集体舆论

•102关于从众的影响因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群体凝聚力越强,越容易从众

B.群体规模越大,越不容易有从众

C.群体中地位低的人容易从众

D.群体的认知差距越大,越容易从众

•103学生起哄、球迷闹事、团伙斗殴中都存在(C)社会心理现象。

A.社会促进

B.社会懈怠

C.去个性化

D.社会比较

•104松散群体是指个体只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之间尚无共同活动的(A)。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105大学教育的重点是自我教育,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主要措施是促使大学生(D)。

A.营造自我教育氛围,形成自我教育意识,省思自我教育哲理

B.形成自我教育意向,产生自我教育行为,营造自我教育氛围

C.营造自我教育氛围,形成自我教育行为,省思自我教育哲理

D.形成自我教育意向,产生自我教育行为,省思自我教育哲理

•106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说明了以下哪一种因素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C)

A.家庭因素

B.教育因素

C.环境因素

D.自我意识

•107既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必不可少的能力,又是他们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的是(A)。

A.自我教育能力

B.自我反省能力

C.自我调节能力

D.自我批判能力

•108“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哪一种因素对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C)

A.父母教养方式

B.家庭结构

C.教师期望

D.班级气氛

•109以下不属于人格健全标准的是(A)。

A.身心和谐发展

B.内部心理和谐发展

C.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D.社会意识和谐发展

•110能“忍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与挫折,既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情感,也要在情绪情感冲动时适度地进行自我约束”,这体现了大学生健全人格标准中的(C)。

A.自我整合,悦纳自己

B.适应良好,行为有度

C.情绪情感安定,调控有效

D.独立自主,和而不同

•111下列有关大学生摆脱自卑心理的表述,错误的是(C)。

A.悦纳自己

B.自我激励

C.孤芳自赏

D.合理评价

•112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B)。

A.少年期

B.青年期

C.成年期

D.中年期

•113“大五”人格特质所包含的五个因素是(D)。

A.适应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

B.适应性、稳定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

C.外倾性、稳定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

D.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开放性

•114“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体现的人格特征是(B)。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社会性

•115它代表着道德要求,给好的行为提供奖赏,对坏的行为给予惩罚。

按弗洛伊德的观点,这种人格成分是(B)。

A.自我

B.超我

C.本我

D.利比多

•116马斯洛认为,个体人格成长的基本动力,也是人格成长的目的是(D)。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和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

•1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成分的是(A)。

A.镜我

B.本我

C.自我

D.超我

•118提出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心理学家是(B)。

A.荣格

B.埃里克森

C.霍妮

D.弗洛伊德

•119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中的常见问题是人格发展缺陷,主要表现有(D)。

A.空虚、脆弱、自卑、敌对、拖延等

B.空虚、悲观、脆弱、敌对、拖延等

C.空虚、悲观、冲动、嫉妒、脆弱等

D.空虚、悲观、自卑、嫉妒、拖延等

•120某大学生情感细腻,多愁善感,比较孤僻多疑。

其气质类型属于(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1某大学生比较安静沉稳,老成持重,有耐心,做事比较呆板。

其气质类型是(C)。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2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神经过程具有强、平衡、不灵活等特点的人,其神经活动类型是(C)。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123下面有关人格发展内涵理解不恰当的是(D)。

A.人格发展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