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员素质测评综合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761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人员素质测评综合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10人员素质测评综合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10人员素质测评综合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10人员素质测评综合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10人员素质测评综合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人员素质测评综合讲义.docx

《10人员素质测评综合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人员素质测评综合讲义.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人员素质测评综合讲义.docx

10人员素质测评综合讲义

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概述

1、(单选)彼得。

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重要性超越资金、土地、厂房等其他资源。

他进而指出,人力资源是所有经济资源中,使用效率最低的资源。

因此,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的最大契机是提升人力资源的绩效。

2、(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是指体所据具有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组织利用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并对价值的创造做出贡献的智力,知识,技能,体能以及各种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单选)。

3、人力资源分为两种:

现实的(填)人力资源和潜在的(填)人力资源。

现实的人力资源(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已经拥有的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人口,包括正在从事劳动的人口以及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没有从事劳动的人口,有事称为“劳动人口力”(单),而潜在的人力资源(名)是指正在培养的还处于准备状态的具有初步劳动能力的人口,例如正在读大学的学生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

人力资源并不是指人本身,而是指人身上所具有的可以被利用的资源,人只是资源的载体。

人力资源与人口并不是同一概念,二者是不等价的,人口是人力资源的载体(单选)。

4、(单选)素质一词本是生理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单选)素质定义:

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

②事物本身的性质

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5、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素质(名词解释)主要指职业素质(单),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单)基本品质,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技能、职业个性及职业倾向。

(单)

6、(单)人员素质测评,也被人们称为人员测评,人事测评,人才测评。

7、(名词解释)人员素质测评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心理学,管理学、测量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通过心理测量、考试、履历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对人的综合素质进行系统的测量和评价,从而为个人提供职业发展咨询,为组织提供人员录用、选拔、培训、诊断等信息的工作过程。

8、(简答)为什么说人员素质评测已经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技术?

说其重要是因为它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都应用。

说其综合是因为它涉及了心理学。

管理学、测量学、统计学、行为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9、(简答)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人力资本理论、能级对应理论、职业发展理论。

人员素质测评的核心思想是“人-岗匹配”或“人-组织匹配”(单选或多选),主要包括人力资本,能级对应和职业发展(单选或多选)三大基本理论。

10、(单选)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论人力资本投资》中,把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舒尔茨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

11、(名词解释)所谓能级,指的是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单选)。

能级对应(名词解释)就是按照人有能力层次,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或组织。

能级原理首先承认人的能力有差别(单选)。

因此能级对应是一种动态对应。

(单选)

12、(单选)职业发展理论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金兹伯格和萨帕等人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

金茨伯格根据实验研究,概括了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四个因素:

现实因素,教育因素,情感和个性因素,价值因素,并认为,职业选择的过程是以一种折中的方式结束的,即一系列内外部因素影响个人的决定,一个人必须在影响择业的主要因素之间取得平衡。

13、(简答)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

1)人员素质测评主要针对心理属性

2)人员素质测评属于间接测量

3)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不是绝对的

14、(简答)为什么说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不是绝对的?

首先,测评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都由人完成,不同的人对测评目标的理解,测评工具的使用及对测评分数的解释也是不同,因此结果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其次,被测评人员的素质是抽象模糊的,其构成相当复杂,测评的工具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由于人员素质测评实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的,不可能掌握被测评者的全部信息,而只能采用行为抽样的方法对部分要素进行测评,并根据行为样本的测量结果来推断全部待测评内容的特征。

15、(单选)西方对人员素质测评的研究,源于19世纪对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人的治疗的需要。

1897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了对个体行为差异的研究,由此引发了人员素质测评的起源运动--心理测评运动。

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首先提出“心理测评”一词。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阿弗莱德.比奈和医生西奥多.西蒙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评量表——“比奈—西蒙”量表,为心里测评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比奈和西蒙提出来比率智商的概念。

“比奈—西蒙”量表,起初共有30道题目,目的是区别学习能力低的学生。

“比奈—西蒙”量表采用的是行为表现的方法。

用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商数作为衡量智力高低的标准。

因此,这种智商称为比率智商(名词解释)。

其计算公式为IQ=MA/CA*100

比如,一位75个月的儿童,他在量表上所测定的心理年龄为90个月,那么,其智商为120(IQ=90/75*100=120)

16、(单选)中国比奈量表,一般来说全部答对为通过。

如果连续五道题没有通过即可以终止测定。

由于比奈量表的使用范围为18岁以下的儿童,因此成年人的智商是不能应用比奈量表的比率智商来测定的。

17、(单选)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韦克斯勒发明了离差智商。

18、(名词解释)离差智商,其原理为用各个年龄阶段内人的智商的平均数作为参考,以被测评者在同龄组中的标准分数为基础,看其分数与平均分数的距离有多少标准差,从而确定其智商的高低。

19、(单选)心理测验源于智力测验。

20、(单选)1927年,美国学者斯特朗编制出版了至今还受到重视的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兴趣测评——斯特朗男性职业兴趣量表,为职业选择与个人特点相结合做出了贡献。

21、(单选)20世纪40年代起,心理测评开始应用于人员选拔测评。

40年代初,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后来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人格量表。

MMPI主要用于人格鉴定、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学和医学领域。

2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大五”人格理论逐步形成。

23、(简答题)大五人格:

外向型、宜人性、责任感、情绪稳定性、开放性。

24、(单选)在西方,人员素质测评已经产业化。

在美国,每年仅人员素质测评服务的直接收入就达到100多亿美元。

据美国人力资源协会有关资料报道,发达国家50%的企业通过人员素质测评选拨员工。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社会每年接受各种人员素质测评的人员多达数百万人次。

25、(单选)美国管理学会调查显示有33%~35%的企业运用过基本技能评价中的文字表达能力测验,有35%~38%的企业运用过基本技能评价中的数字计算能力测验。

调查还发现,62%的企业运用职业技能评价来选拔员工,41%的企业运用职业技能评价来考核评价在职员工。

26、(简答题)人员素质测评在新中国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1)、建国初期的人员素质测评(1949~1956年)

选拔标准可归纳为“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

(单选)

2)、基本正常运行时期的人员素质测评(1957~1965年)

1957年10月,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从“干部应该加强业务知识、知识分子应该加强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的角度提出了“又红又专”的要求。

(单选)

在教育领域,也渗透着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当时最主流的人员素质测评思想。

(单选)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员素质测评(1966~1976年)

4)、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员素质测评(1977~1993年)

德才兼备、“四有新人”便成为此一阶段我国人员素质测评的主流标准。

(单选)

1989年1月,中祖部、国家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

自此以后,新进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客观化考试。

(单选)

5)、1994年后的人员素质测评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面,1994年6月,人事部颁布《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标志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

(单选)

27、(单选)1996年1月,中央组织部转发了吉林省关于公开推荐与考试相结合选拔领导干部的暂行办法。

据统计,1993~2001年,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人数超过2万人。

测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等方面(单选/多选),测评方法包括资格审查、笔试、“策论”考试,小组面试、资历评价、查阅档案、个别访谈、现场调查、民意测评等。

(多选)

28、(多选)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

按测评目的与用途分,可分为选拔性测评、诊断性测评、配置性测评、鉴定性测评与开发性测评。

29、(填空)按测评标准分,可分为无目标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与效标参照性测评。

晋升测评(单选)一般属于常模参照性测评,人员录用与招聘也多属这种测评飞行员的选拔与录用(单选),主要属于校标参照性评价。

述职,小结与访谈(单选)等写实性测评,则属于无目标测评。

30、按测评范围分,可分为单项测评与综合测评(填空)。

企业诊断与人员培训过程中的测评,一般需要单项测评(单选),而人员选拔与绩效考核中的测评,大多数是综合测评(单选)。

31、(单选)选拔性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测评。

32、(简答)选拔性测评的主要特点包括:

1)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

2)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3)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

4)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

33、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与可比性。

(多/简)

34、(单选)配置性测评是以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为目的的测评。

35、与其他类型的素质测评相比,配置性测评具有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相对性等特点。

(多/简)

36、(单选)开发性测评是一种以开发素质潜能与组织人力资源为目的的测评。

37、与其他测评类型相比,开发性测评具有调查性、配合性、促进性等特点。

(多/简)

38、(单选)诊断性测评是指以服务于了解组织人力资源现状或诊断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为目的的测评。

39、(简答)诊断性测评与其他测评类型相比主要有三个特点:

1)测评内容相对深入

2)测评结果不宜公开

3)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40、(单选)考核性测评是指以鉴定或验证是否具备素质或者具备程度为目的的人员素质测评。

41、(简答)考核性测评的特点包括:

1)考核性测评的结果用于了解被评价者的素质结构与水平,是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而其他类型的测评结果并非如此。

2)考核性测评侧重于被评价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注重素质的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

3)考核性测评的范围比较广,涉及能力、素质的各个方面,是一种总结性的测评,而其他类型的测评则更侧重具体层面。

4)考核性测评的结果具有较高的效度与信度,要求所做的评定结论有据可查,更要求所做的评定结论能够验证有关结果。

42、(简答)在操作与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全面性。

考核性测评要尽可能全面,涉及能力、素质形成的全过程以及素质结构中的所有因素。

2)充分性。

考核性测评要求测评结论具有充分的依据,是事实本身的反映而不是事实的主观推论。

3)客观性。

考核性测评的方法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客观,测评的相关指标应具有可检验性。

4)权威性。

考核性测评通常需要聘请专家或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测评结果应该具有权威性。

43、(论述题)试论述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则(P20)

1)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

3)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

4)自陈与投射相结合的原则

44、(论述题)人员素质测评的功能(P21)

1)辨识功能:

预测与选拔、人员配备

2)反馈功能

3)导向和激励功能

45、辨识功能(简)

人员素质测评的辨识功能是指利用适当的测评方式和测量工具,甄别出被评价者之间能力、素质和人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衡量其各方面的优秀和水平高低,并在此基础上评定被评价者的素质构成及成熟程度是否达到规定的资格条件和标准,从而为晋升、安置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

46、反馈功能(简)

人员素质测评的反馈功能是指通过测评结果的及时反馈,能够使信息接受者了解测评对象的整体或某一方面的信息,帮助其分析各种优势和不足,帮助探究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为相关的人力资源决策和个人规划等提供有力的依据,促进组织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测评结果反馈的对象或目的不同,它所起到的具体功能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47、导向和激励功能(简)

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

测评结果往往反映的是他人和组织对被评价者的看法,或是对被评价者能力、业绩、特质等方面的客观反映这就使那些成就动机高的被评价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自我,从而成为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开发的基础。

此外,个人在组织环境下追求自我发展还需适应组织的需求和价值取向,测评的内容和标准往往体现了组织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对组织成员的期望等,从而为个人职业规划和自我完善指明了方向。

第二章人员素质测评原理

1、(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无论在理论与实践上如何进展,都应以“知人”为前提。

2、(论)在人员素质测评中,对人的认知演变中有怎样的变化?

(P28)

①从绝对的人到相对的人

②从静态的人到动态的人

③从孤立的人到系统的人

3、(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测评技术都有赖于一个理论假设:

人的素质是稳定的。

4、(名)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是真实存在的,它具有指挥个体行为的能力,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引起的反应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不同刺激能导致相似的行为。

5、(论)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演变(P29)

①“黑箱理论”

②“人-岗匹配”理论

③“人-组织匹配”理论

6、(单)“人-岗匹配”理论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教授提出。

(单、多)帕森斯教授把“人-岗匹配”分为两种类型,条件匹配和特征匹配。

7、(单)施耐德在1987年提出了“吸引-选择-磨合”模型。

8、(名/单)所谓信度,就是指测评所得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在人员素质测评中,这一概念指人员素质测评与选拔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9、(单)信度的高低用相关系数表示。

10、(多)常用的信度估计方法有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以及等值-稳定性系数五种。

11、(单)再测信度是指采用重复测量估计信度。

12、(单)再测信度的高低,反映了测评结果在经历时间变化后的稳定程度,所以又称为稳定性系数。

13、(单)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

14、(简答)影响信度的因素:

①随机误差;

②受测团体的范围;

③测验的长度;

④测验的难度

15、(单)测验所含题目的数量称作测验长度。

16、(名/单)效度是指测评工具所测到的是否反映了测量目标的程度,简而言之就是测评有效性程度。

17、(多)根据使用时的目的和情景,可以将效度分为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建构效度和预测效度四种类型。

18、(单)表面效度,即从表面上看,测量是否合乎情理,这往往通过常识就能判断。

19、(单)内容效度,是指测量是否包括了所要测量概念的全部内容。

20、(单)结构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或者说用某种心理结构或特质来说明测验分数的恰当程度。

21、(单)预测效度是指测评分数与测评外的作为判断测评有效性的标准(通常称之为效标)之间的一致性或相关程度。

22、(简答)影响效度的因素

①测评题目的质量

②样本组的性质

③效标的选择

④施测时的干扰因素

23、(名)项目分析:

在编制人员素质测评量表时,首先就面临着需要挑选测评项目的问题,即哪些项目适用于对被测评者进行测评,哪些项目不适用于对被测评者进行测评,这就是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也可以提高人员素质测评的效度和信度。

24、(名)项目分辨力:

是指如果将每个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的测评,该项目是否能够反映出不同的被测评者在该项目上的差异。

它是最常用也最为简单的方法。

25、(单)方差通常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也是项目分析的常用方法。

方差越大,表明被测评者得分越分散。

26、(论)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程序(p48)

(1)测评前准备阶段:

需求分析、信息收集、测评动员、制定方案;

(2)测评实施阶段:

选择测评时间、选择测评空间、获取数据;

(3)测评数据分析阶段

(4)测评结果反馈阶段

27、(简)制定测评方案要考虑哪些方面?

①划定被测评者范围

②设计人员素质测评项目的构成

③选择相应的测评方法

④编制或修订人员素质测评参照标准

⑤选择测评者

⑥培训测评者

28、(单)1883年,高尔顿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测评”这个术语。

29、(单)1894年,卡特尔首先用各种测评测量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使心理测验走出实验室,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

30、(多、填)心理测评的发展大约可以分为萌芽时期、成熟时期、昌盛时期与完善时期。

31、(单)1864~1904年,这是心理测评的萌芽时期。

32、(单)1905~1915年,这是心理测评的成熟时期。

(单)1916~1940年,这是心理测评的昌盛时期。

33、(单)1941年至今,可以看做心理测评的发展完善时期。

34、(简)如何来理解心理测评?

①心理测评是对行为的测量

②心理测评是对一组行为样本的测量

③心理测评是对模拟行为的测量

④心理测评是一种标准化的测评

⑤心理测评是一种力求客观化的测量

35、(填/单)根据测评的具体对象,可以将心理测评划分为认知测评与人格测评。

36、(单)英国心理学家阜南在总结几十年来智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智力结构模型。

该模型认为,智力结构包括三个层次,最上层是一般的G因素(一般因素),中间层是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在每个能力下都由若干个特定能力组成。

37、(单)心理学中对能力的界定包括两个层次:

实际的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称为“成就”;将来有可能达到的水平称为“倾向”。

38、(单)能力又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39、(名/单)人格指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性为和特质形式,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比较重要的和相对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0、(单)罗夏墨迹测验是著名的投射测验。

41、(单)在罗夏墨迹测验中,刺激物只不过是一幅对称的墨迹图。

42、(名)所谓主题统觉测验,是指把注意的焦点全部集中在被测评者解释的内容方面。

43、(名)笔迹分析法:

是指在员工招聘与选拔的过程中,以书写字迹分析为基础,了解应聘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预测应聘者未来业绩的一种测评方法。

44、(单)评价中心作为一种人员素质测评方法近些年来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最早则可追溯到1929年德国心理学家用圆桌来讨论有领导和指挥潜能的军官。

45、(单)真正促使评价中心成熟应用的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46、(填)评价中心技术主要包括无领导小组、文件筐、角色扮演和管理游戏。

47、(名/单)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指运用松散群体讨论的形式,快速诱发人的特定行为,并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定性描述、定量分析以及人际比较来判断被测评者素质特征的人事测评方法。

48、(单)无领导小组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选拔间谍的实验。

49、(名/单)文件筐测试又称为公文处理测评或公文包测评。

它是评价中心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测评形式,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

文件筐测试是一种情景模拟测评,是对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掌握和分析资料、处理各种信息以及做出决策等工作活动的一种抽象和集中。

50、(名/单)角色扮演是一种主要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景模拟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测评者设置了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和人际冲突,要求被测评者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中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

而测评者则通过对被测评者在不同角色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注重心理素质的测评。

51、(名/单)管理游戏也是评价中心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一种以完成某项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的标准化模拟活动。

测评者通过观察被测评者在活动中的表现,从而对其实际管理能力进行评价。

52、1973年,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利兰教授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

53、(简)面试的形式通常包括:

①个别面试

②小组面试

③成组面试

④电话面试

54、(名)传记资料是一种独立于心理测验、评价中心的测评技术,也可被称为背景资料,其最早的定义为:

“有关个人历史且可证实的一系列信息。

55、(名)推荐信是由既熟识被测评者又与测评者有密切关系的第三者以书信形式向测评者介绍被测评者的文字材料。

56、(名)工作样本测试是测量被测评者在一个可控环境中实际执行某些工作任务的表现。

它的理论基础是:

被测评者在执行应聘工作的样本任务时的工作表现是其未来工作的有效预测因子。

第三章智力测评

1、(单)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认为智力是由一种一般的能力(简称G因素)和一组特殊的能力(简称S因素)构成,人完成任何一种作业的过程都是由G和S两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2、(单)吉尔福德三维智力结构模型,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

3、(单)卡特尔的液态、晶态智力模型,将智力分为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

液态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

晶态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能力,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4、(单)斯登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论,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5、(单)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认为人类拥有包括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等七种智力形式。

第四章能力测评

1、(单)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类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如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智力就属于一般能力范畴。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特殊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工程设计人员所需要的空间知觉能力。

2、(单)一般能力测试最初是美国劳工部从1934年开始利用10多年时间研究制定的。

3、(单)文书能力主要强调知觉反应的速度和动作的敏捷性,但实际工作中除了需要这两种能力外,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字能力也很重要。

4、(名)一般能力测试

全称为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评,又称为通用资质测评组系。

它是对许多职业群同时检查各自的不合适者的一种成套测试。

5、(名)特殊能力测试

全称特殊能力倾向测试,是指那些独特于某项职业或职业群的能力测试。

6、(名)创造力

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人发散型思维的流畅程度、变通程度和独创程度,是个人具备的推陈出新的能力,是个人的一种思维和能力类型。

 

第5章人格测验

1、(论)试论述人格具有哪几个显著的特点?

(P93)

第一,复合性;第二,相对稳定性;第三,差异性;第四,可变性。

2、(多)人格测验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自陈量表法,主要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大五人格测验、加州人格量表、艾克森人格问卷和麦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等;另一类为投射测验,主要有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3、3、(单)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于1940年编制而成,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

4、(单/填)卡特尔把人的个性分为“表面特性”和“根源特性”

5、(单)卡特尔把对人类行为的1800种描述称为人的表面特质。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共由187个测验题目组成。

6、(单)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