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171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docx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论文分类号:

F23学校代码:

13681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题目: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

二〇一四年五月

Applicationofprudenceprincipleinaccountingpractice

Abstract

Theprincipleofprudenceisanimportantprincipleinourcountryenterpriseaccountingsystem,fullyreflectedintheaccountingstandardforbusinessenterprises,widelyusedintheaccountingpractice.Theprincipleofprudencewhenmakingaccountingrequirementsenterpriseshallnotbemoreassetsorincome,lessliabilitiesorexpenses,butshallnotbeusedsecretpreparation.Intheaccountingpracticeastheprincipleofprudencetheexpansionofapplicationscope,theprofitslefttoadjustspaceareexpanding,isalsobecomingmorerelevantconflict,mustbeperfectedintime.Theapplicationoftheprincipleofprudenceinaccountingpracticeontheonehandcanmaketheaccountingsurplusreflectsmorerobust,soastoprotecttheinterestsofinvestorsandcreditors;Ontheotherhandbecauseoftheneedtoaccountingpersonnelprofessionaljudgment,alsoinevitablybecomesomesmoothprofits,whitewashstatementsoftools.Therefore,sincethebeginningoftheprincipleofprudence,isfullofcontroversy.

Inthispapertheprincipleofprudencetheapplicationperformanceofenterprise,andthenpointsoutthattheenterpriseinsomeoftheproblemsexistinginapplicationoftheprincipleofprudence,thelastonhowtoimprovetheenterpriseintheprincipleofprudencetheapplicationoftheproposedcountermeasures.Itcangivefullplaytotheroleoftheprincipleofprudence,maketheaccountinginformationmoreobiectivity.

Keywords:

enterprise,prudenceprinciple,accountingpractice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摘要

我国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中有着广泛的体现和应用。

一些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常出现资产和收益多计、负债或费用少计的情况,随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这给企业的利润调节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该原则与企业的利益间的冲突渐渐显现出来,需要逐渐完善这一情况。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使会计盈余的反映更趋稳健,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需要会计人员大量的职业判断,也不可避免地沦为一些企业平滑利润,粉饰报表的工具。

因而,自谨慎性原则产生之始,就充满了争议。

本文对我国企业谨慎性原则应用的表现进行了阐述,然后指出企业在应用谨慎性原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就如何完善我国企业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提出了相应对策。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谨慎性原则的作用,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

关键词:

企业,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

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可靠性的会计信息的修订原则。

该原则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发展至今,其内涵已经越来越丰富。

自二十世纪末正式引入我国以来,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历程,而其应用的范围和程度也是一个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逐渐普及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它的争议。

谨慎性原则在整个会计系统内都发挥着潜在的作用,这种影响并不在表面,而是深层次的。

既然谨慎性原则在会计领域有着如此广泛深入的影响,因而我们还应该对谨慎原则的根源、经济后果的基本特征和应用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谨慎性原则产生于不确定性,既包括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包括会计活动的不确定性。

认识了谨慎性原则的产生根源,就为正确应用谨慎性原则打好了基础。

谨慎性原则是在保守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绝对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保守主义。

因为保守主义的信条是:

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算足可能的损失,无视可能的收益。

其极端是一贯地、蓄意地、一概地多计费用和损失,少计资产和利润。

甚至建立秘密准备,人为操纵利润,造成信息误导。

而谨慎性原则是本着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负责的态度,适度保守地估计资产和利润,全面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损失;从总体上看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形成理性判断。

1.1.2研究意义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的位置在会计领域毋庸置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经营存在着风险,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因此,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化解,并对防范风险起预警作用,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更能使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本文从其概念、我国内部需求及其实现的必要性和开发过程的几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进一步印证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理论无法取代的位置。

谨慎性原则的科学运用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目前会计信息不透明、不真实的现象相当突出,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重塑会计诚信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强化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对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谨慎性原则要求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这将对会计人员的利润操纵行为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督促企业提供更为客观的会计信息。

同时,从微观管理角度看,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能有效避免管理者过于乐观估计负面因素,有利于企业提高和抵御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能力。

另外,从宏观上看,采用谨慎性原则也有利于政府部门更全面、更审慎的分析经济形势,这也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谨慎性原则因为其固有的逻辑矛盾和外部现实条件的限制,使建立的实际应用效果和谨慎的原则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本研究旨在使企业和会计人员能够领悟到谨慎性原则的实质,从而对该原则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把握,为原则的正确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的目的通过谨慎的悖论研究的原则和实际应用效果分析我国部分企业,通过案例分析证明谨慎性原则具有的“双刃剑”效应,试图找到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的对策。

1.2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国外研究情况

JoelSiegel(2008)在文中提到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会计管理之中,都对谨慎性原则有所提及和研究。

尤其是在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更为看重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因为这两个国家的企业资本主要由信贷机构提供。

谨慎性原则在国外的应用有两种情形:

一是有限应用,如美国应用谨慎性原则的方法大致为广泛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谨慎估计或有损失、不设秘密准备。

二是较广泛应用,如德国、日本等,允许计提各种形式的准备。

同时,在早期,在构建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谨慎性原则是由国家认可的会计行业和关注,谨慎性原则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选择会计政策的三要素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1.2.2国内研究情况

刘少美(2009)在《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问题》中指出学者们对于谨慎性原则仍然缺乏认识,特别是该原则产生的根本和应用的现实原因。

以前学者的原则谨慎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会计信息的原则,财政和税收和企业经济效益等领域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影响,而对谨慎性原则产生的原因和在会计领域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的原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杜学当(2010)在《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中指出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和不确定性,处理不确定性特别是不确定性较高的经济事项,谨慎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但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导致其使用,双方在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经济环境下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谨慎性原则的负面影响和瓶颈效应就会越来越突出。

马文娟(2009)在《会计实务中的谨慎性原则》中指出谨慎性原则悖论的争论是谨慎性原则研究领域中争论最多的部分。

对于谨慎性原则悖论的研究,会计界主要局限于介绍分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理论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运用于会计系统中所产生的一些矛盾等内容。

李国助(2010)在《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中指出谨慎性原则存在着内在逻辑不一致性,这是其悖论的本质内容。

会计界主要局限于介绍分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理论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运用于会计系统中所产生的一些矛盾等内容,这些方面只是这一本质内容的外在表现。

谨慎性原则存在着的内在逻辑不一致性的缺陷是形成其悖论的本质原因,而后两者则是这一原因所形成的必然结果。

丁丽丽(2012)在《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中指出,如果人们不能对于在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所产生的实际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就会使得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链条中断,人们既无法检验有关谨慎性原则理论的正确性,也无法发现谨慎性原则存在的新问题,从而使以后的研究失去方向性。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呈阶段性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

现阶段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可以归纳为如下方面:

(1)从资产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充分预计可能的损失和费用,避免虚计资产价值。

(2)从负债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确认与计量负债时,应避免延缓确认负债和少计负债。

(3)从收益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益,即在确认和计量收益时,取其迟而不取其早,取其少而不取其多。

(4)从财务分析方面来看,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就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等进行初步分析,旨在分析谨慎性原则在中国目前财务会计中的运用情况。

虽然谨慎性原则只是会计核算的一个修正性原则,但它却广泛地渗透于会计基本理论结构中,并成为会计人员长期以来的行为规范。

在当前,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前景已经趋于明朗,它的协调与统一也在逐步进入到一个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面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目前我们的选择只能是既要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又不能照搬国际会计准则,而是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本国特色,保护本国利益。

中国会计的环境特征主要在于:

转型经济环境;市场经济发育尚未完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自律性较差;法制化程度不高等。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强调和突出谨慎性原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我们的会计准则也应该考虑在强调谨慎性方面突出本国特色。

1.3研究内容、方法与重难点

1.3.1研究内容

本文除了第一章的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和其他相关情况以外,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为第二章,主要是对我国企业谨慎性原则运用的表现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为第三章,主要是对企业谨慎性原则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第三部分为第四章,主要是针对如何完善我国企业谨慎性原则运用,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并进行了概括总结。

第四部分为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

1.3.2研究方法

为了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性,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对我国部分企业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别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年报中的资产减值准备表中的数据进行详尽的计算和校对,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有效。

本文本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阅读大量的图书和期刊论文杂志的文章,利用图书馆电子文档的阅读找到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在概述谨慎性原则本质涵义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于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的必要性,运用谨慎性原则运用于国际及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所产生的实际经济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

1.3.3研究重难点

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对企业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

研究难点主要在于我国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数据的收集整理并结合谨慎性原则理论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

2我国企业谨慎性原则应用的表现

2.1资产计价更趋谨慎

2.1.1资本化利息的标准确立

资本化利息是影响长期资产计价和当期损益的重要因素,会计准则把资本化利息的标准仅限于长期资产交付使用前的借款利息。

2.1.2无形资产的确认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项目,但由于其属性上的不明确性,使得无形资产的确认存在较强的主观性。

因此,如何更加准确的确认无形资产的价值,就需要通过谨慎性的原则来加以控制。

2.2收益确认更加谨慎

2.2.1收入确认

相关的会计准则对收入的确认体现了很强的谨慎性,同时对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确认的会计政策也注重谨慎性,前者主要包括企业的相关经济利益流向、相关的收入成本计量方式的可靠性、交易风险及其转移和交易实体的经济可靠性等方面,后者主要包括市价与成本比较法进行短期投资计价、后进先出法进行存货计价、加速折旧法进行固定资产计量等。

收入确认的会计谨慎性可以从收入确认以及与收入相关的成本确认。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1)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上述规定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

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

 

2.2.2债务重组损益确认

债务重组损益确认体现了会计谨慎性。

有些公司在进行债务重组时,将因为前期决策造成的收入无法收回而形成的损失转变为后期债务重组时全部负担,这样并不符合配比原则。

利用债务重组损益确认能够有效规避有些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的做法。

债务重组准则里关于资本公积金和当期损失进行了分类,主要是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时需支付的现金、股权和非现金资产与债务进行对比,按照大小明确是否为当期损失。

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2.2.3租赁收益确认

指定出租人的租赁准则未实现融资收益,主要是指根据谨慎原则的要求,考虑到还没有收到房租没有得到保证最终能把钱拿回来,应该预期回报不计或更少,如果不止一个仍未支付租金,租赁应该停下来确认租赁收入。

在租赁期间,出租人应当在每个阶段进行未实现融资收益,与一些初始成本确认为当期费用,而不能进行前置或延后。

2.3摊销期限缩短

2.3.1折旧率提高

目前固定资产折旧期限有明显的缩短,体现为折旧率提高。

目前部分行业和公司在固定资产计量上使用了加速折旧法,这一计量方法的使用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宽松。

折旧率提高后,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可以通过成本降低来弥补前期的投入开支,这对于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和加速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2.3.2无形资产摊销期缩短

无形资产摊销期的原系统如法律、或企业应用程序没有按合同规定或受益于年有效的,无形资产摊销期最低不少于10年期限,现在无形资产摊销期确定的期限不超过10年。

开办费摊销期之前规定为不低于5年摊销,而现在开办费摊销期不超过5年期限平均摊销。

在开办费数额不大的情况下,还可在生产经营的开始时期一次性计入到当期的管理费用中。

2.3.3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早先对于股权投资中的差额不予摊销,只是在会计报表中单项列出。

对于摊销中的时间安排,通过投资回报期或设定期限的设置,如果没有时间限制,根据不超过10年的平均摊销期。

如今,从我国很多企业财务报表披露的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利润操纵来粉饰公司的财务指标,来满足其配股的条件等目的。

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在会计实务中也得到了很多体现,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准则和财务法律法规制度中有所要求,但在现实中的应用并不理想。

这一状况需要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重视,才能有所改观。

3企业在谨慎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谨慎性原则缺乏可操作性

企业会计核算,需要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和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数据,但确保市场价值和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在未来的时间内现金流和折现率的选择、人工选择折现率是不容易的。

会计工作本身是一项进行数据登记与处理的具体性工作,对于操作性的要求十分高。

然而,从谨慎性原则的内容和特点来看,其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约束或工作意识,并不是直观的规定和安排,对于会计本身而言,并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有利于企业得到良好的现金流循环,更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众多折旧方法中,某种折旧方法一旦被选定,其在企业统计会计数据的过程中不能随意变更。

这样规定的原因是折旧方法变更的可操作性很难准确落实,工作量相当大。

这种可操作性的障碍确实影响了企业谨慎性原则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尚不透明和完善,资产减值程度不能得到合理客观的确定。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会计实务工作者较多的运用专业判断。

新制度规定的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情况比较明确,但是其他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往往不是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够解决。

因此对我国会计工作者而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在可操作性上似乎还不够。

特别是非上市公司的投资市价更难以确定,这就导致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工作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

3.2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进行盈余计提

3.2.1该提未提或计提不足增加利润

依照有关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底,年底的资产、全面检查公司的资产损失,使资产减值准备及时。

部分公司利用损失该提未提或者计提不足等做法来增加利润,谨慎性原则的提出能够很好的促使公司纠正其不正当财务做法,确保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的资产价值和利润高低,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有些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利润微薄甚至是出现亏损的情况,各项费用仍然存在,导致了当期的全面亏损。

这些公司为了避免当期的亏损,只能不提或少提该提的减值,从而违反了谨慎性原则的规定。

例如,在2008年A股市场出现了大幅下滑的情况,虽然龙头券商的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中小券商业绩下滑幅度就更大一些。

其中,宏远证券(000562)2008年度业务收入15.98亿元,利润7.35亿元,净利润5.42亿元,同比下降64%。

如果宏源证券公司采取进一步举措,公司的净利润将下降更多。

2008年末,宏源证券公司资本公积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一项为-2.90亿元(而年初为6.71亿元)。

可见,宏源证券2008年不包括在证券投资的损益是负的金额是巨大的,扣除所得税后,只有40%的2008年度净利润。

对于这样一个巨大的负面,宏源证券公司没有减值损失准备,避免更多的2008年年度净利润下降。

相比之下,作为主要券商中信证券(600030),减值损失的条款。

现如今,很多公司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虚报业绩,换取市场的非法收益。

3.2.2加速计提或设置“秘密准备”调低利润

有一些公司在某段时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获得了较大的利润,这些公司趁此时机大额加速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做不仅能够消除一些之前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同时可以利用会计估计低估资产,这样累积秘密准备金用于后期的业绩储备。

如2009年3月18日之前公司年度报告,108.54亿年资产减值损失55.78亿元,2007年同比增长了95.33%,资产消耗11.86%的营业利润。

公司利用经济危机的突然大量供应,吸引媒体关于“裸泳煞费苦心,为2009清除障碍”的问题。

一些学者和分析师认为,2008年这些公司故意降低性能,主要是借经济危机卸下历史包袱,为2009年消除障碍。

3.3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之间存在冲突

3.3.1与可靠性原则的冲突

谨慎原则对预计可能的损失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但可靠性原则要求不是基于虚构的或没有发生经济业务会计识别、计量和报告,客观地反映了真实的实际会计事务和事件。

关于是否应对未发生的业务费用进行确认和计量这一问题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3.3.2与及时性原则的冲突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时间与金钱其实就是对等的关系。

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需要按照事先规定的时间准确上报,不能出现主动或被动的延误。

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利用会计信息做出一系列的经济决策,这一过程涉及到整个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等,需要很高的时效性。

不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