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知识竞赛题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0490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制知识竞赛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法制知识竞赛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法制知识竞赛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法制知识竞赛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法制知识竞赛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制知识竞赛题库.docx

《法制知识竞赛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制知识竞赛题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制知识竞赛题库.docx

法制知识竞赛题库

12•4法制知识竞赛题库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4月26日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教第四个五年规划》拟定:

“将国内现行宪法实行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全国法制宣传日”。

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教,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宪法知识宣教,使广大公民理解宪法、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

因而,将现行宪法实行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充分体现了宪法在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地位,体现了法制宣教工作基本任务。

一、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承认并依托国家强制力保证明行,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力和义务为调节机制,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盼望社会关系和价值目的为目行为规范体系。

法基本特性:

1、法是调节人行为社会规范

(1)人行为是法调节对象。

也可以说,法调节对象是社会关系。

法调节人行为,同步也就调节了社会关系。

(2)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法规范性详细体当前三个方面:

①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批示。

②法内容具备普通性和概括性。

③法是重复合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承认社会规范

制定和承认是法律创制重要方式。

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

承认是国家对既存行为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

3、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社会规范

法通过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行为动机,指引人们行为,调节社会关系。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行社会规范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行。

法国家强制性,既体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否定和制裁,也体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必定和保护;既体现为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也体现为公民可以依法祈求国家保护其合法权利。

5、法是具备普遍性社会规范

法普遍性具备三层涵义:

一是普遍有效性,即在国家权力所及范畴内,法具备普遍效力或约束力。

二是普遍平等对待性,即规定平等地对待一切人,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是普遍一致性,即近代以来法律虽然与一定国家紧密联系,具备民族性、地区性,但是法律内容始终具备与人类普遍规定相一致趋向。

二、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线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是国家主线大法。

是制定其她法律根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规定了国家主线制度和主线任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基本,是公民权利主线法律保障,是实现国内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基本,是依法治国基本根据,是治国安邦总章程。

国内现行宪法内容提成;

(1)前言;

(2)总纲;(3)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4)国家机构;(5)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三、刑法

1、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依照宪法,结合国内同犯罪作斗争详细经验及实际状况,制定本法。

2、【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她权利,以及其她危害社会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惩罚,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明显轻微危害不大,不以为是犯罪。

犯罪最本质特性是具备严重危害性,在国内,犯罪性质最严重罪行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

作为是指以积极活动实行刑法所禁止危害社会行为,是人积极行为,如故意伤害行为、盗窃行为都属于作为形式;而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应当实行并且可以实行某种行为而不实行悲观行为。

这种形式犯罪必要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如行为人将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抛弃于荒郊野外以此来逃避自己应尽赡养老人义务,则构成了遗弃罪。

3、【故意犯罪】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成果,并且但愿或者放任这种成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过错犯罪】应当预见自己行为也许发生危害社会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以致发生这种成果,是过错犯罪。

过错犯罪,法律有规定才负刑事责任。

5、【意外事件】行为人行为在客观上虽然导致了损害成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故意或者过错,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因素所引起,不是犯罪。

6、【刑事责任年龄规定】

(1)已满十六周岁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惩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惩罚,责令她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7、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候导致危害成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她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守和医疗;在必要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精神病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惩罚。

醉酒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8、【合法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人身、财产和其她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而采用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不法侵害人导致损害,属于合法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构成合法防卫必要具备如下四个条件:

(1)合法防卫目条件,必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她人人身、财产和其她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实行防卫。

(2)合法防卫前提条件,必要是有实际不法侵害存在。

(3)合法防卫时间条件,必要是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

(4)合法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对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导致重大损害,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合法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导致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惩罚。

【特殊防卫】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暴力犯罪,采用防卫行为,导致不法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9、【刑罚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种类】主刑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附加刑种类】附加刑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合用。

10、【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处三年如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如下罚金;对人体健康导致严重危害,处三年以上十年如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如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导致特别严重危害,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如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1、【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她人,意图使她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处三年如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导致严重后果,处三年以上十年如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从重惩罚。

12、【逼迫职工劳动罪】用人单位违背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办法逼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对直接负责人员,处三年如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惩罚金。

13、【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她办法公然侮辱她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她人,情节严重,处三年如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14、【侵占罪】将代为保管她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处二年如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她严重情节,处二年以上五年如下有期徒刑,并惩罚金。

将她人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依照前款规定惩罚。

15【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导致严重损失,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如下有期徒刑;对其她积极参加,处三年如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16、【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处五年如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她人,情节恶劣;

 

(二)追逐、拦截、辱骂她人,情节恶劣;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

 (四)在公共场合起哄闹事,导致公共场合秩序严重混乱。

纠集她人多次实行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处五年以上十年如下有期徒,可以并惩罚金。

17、【侮辱国旗、国徽罪】在公众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处三年如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18、【盗窃、侮辱尸体罪】盗窃、侮辱尸体,处三年如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9、【非法组织卖血罪】【逼迫卖血罪】非法组织她人出卖血液,处五年如下有期徒刑,并惩罚金;以暴力、威胁办法逼迫她人出卖血液,处五年以上十年如下有期徒刑,并惩罚金。

20、【医疗事故罪】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处三年如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1、【非法行医罪】未获得医生执业资格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处三年如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惩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处三年以上十年如下有期徒刑,并惩罚金;导致就诊人死亡,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惩罚金。

22、【拐卖妇女、小朋友罪】以出卖或收养为目,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小朋友,处五年以上十年如下有期徒刑,并惩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惩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拐卖妇女、小朋友集团首要分子

(二)拐卖妇女、小朋友三人以上(三)奸淫被拐卖妇女(四)诱骗、逼迫被拐卖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妇女卖给她人迫使其卖淫(五)以出卖为目,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办法绑架妇女、小朋友(六)以出卖为目,偷盗婴幼儿(七)导致被拐卖妇女、小朋友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她严重后果(八)将妇女、小朋友卖往境外。

23、【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下列权利: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权(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权利(四)担任国有公司、公司、事业单位和人民团队领导职务权利。

24、【重伤】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伤害:

(一)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

(二)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她器官机能;(三)其她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

25、减刑后来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不能少于原判刑期一半;

(二)判处无期徒刑,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死刑缓期执行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实际执行期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加上两年缓期执行期,实际执行期不少于27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实际执行期不能少于二十年。

26、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如下有期徒刑犯罪分子,同步符合下列条件,可以宣布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人、怀孕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人,应当宣布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体现;

(三)没有再犯罪危险;

(四)宣布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布缓刑,可以依照犯罪状况,同步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合,接触特定人。

被宣布缓刑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十项义务:

(1)依法经营义务;

(2)接受监督义务;

(3)保障消费者安全义务;

(4)提供商品和服务真实信息义务;

(5)提供真实身份义务;

(6)提供有效票证义务;

(7)提供商品和服务性能、质量、用途、有效期义务;

(8)售后服务和“三包”义务;

(9)不得自我免责义务;

(10)尊重消费者义务。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权益有:

(1)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真实状况权利,即知情权

(2)消费者享有自主选取商品或者服务权利,即自由选取权(3)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权利。

即安全权(4)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对的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回绝经营者强制交易行为,即公平交易权利(5)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享有依法获得补偿权利,即求偿权(6)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权利,即监督权(7)消费者享有获得关于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知识权利,即接受消费教诲权利(8)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社会团队权利,即建立消费者组织权利。

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3、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祈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地方工商部门申诉;

(四)依照与经营者达到仲裁合同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消费者协会履行下列职能:

(一)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征询服务;

(二)参加关于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监督、检查;

(三)就关于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向关于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

(四)受理消费者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五)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应当告知鉴定结论;

(六)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支持受损害消费者提起诉讼;

(七)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九)法律、法规规定其她损害消费者权益情形。

5、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她关于法律、法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一)商品存在缺陷;

  

(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阐明;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商品原则;

  (四)不符合商品阐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白质量状况;

  (五)生产国家明令裁减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商品;

  (六)销售商品数量局限性;

  (七)服务内容和费用违背商定;

  (八)对消费者提出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补偿损失规定,故意迟延或者无理回绝;

  (九)法律、法规规定其她损害消费者权益情形。

6、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规定:

消费者懂得或者应当懂得自己权益受到侵害超过一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予受理。

7、国内消费者协会是1984年12月26日成立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劳动法进一步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取职业权利、获得劳动报酬权利、休息休假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利、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提请劳动争议解决权利以及法律规定其她劳动权利。

2、劳动者义务

(一)含义:

劳动者义务是指劳动法规定、对劳动者必要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约束。

(二)内容:

劳动者义务重要涉及:

①劳动者应完毕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③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规定理解其她状况;用人单位有权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有关基本状况,劳动者应当如实阐明。

4、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和其她证件,不得规定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她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5、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如下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四)劳动报酬;

(五)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终结条件;

(七)违背劳动合同责任;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商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她事项。

6、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试用期不得超过一种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半年。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商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毕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不得商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商定试用期,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7、劳动者在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似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商定工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最低工资原则。

8、有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告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种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通过培训或者调节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根据客观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到合同。

9、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背法律、行政法规劳动合同;

(二)采用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劳动合同。

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确认劳动合同某些无效,如果不影响别的某些效力,别的某些依然有效。

劳动合同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10、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取条件;

(二)严重违背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导致重大损害;(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工时制度。

12、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普通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因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13、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14、有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原则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支付不低于工资百分之一百五十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支付不低于工资百分之二百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支付不低于工资百分之三百工资报酬。

15、用人单位必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16、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有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负伤;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有遗属津贴。

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待遇条件和原则由法律、法规规定。

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金必要准时足额支付。

六、医疗事故解决条例

《医疗事故解决条例》已经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9月1日起施行。

1、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断护理规范、常规,过错导致患者人身损害事故。

2、依照对患者人身导致损害限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

导致患者死亡、重度残疾;

二级医疗事故:

导致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三级医疗事故:

导致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普通功能障碍;

四级医疗事故:

导致患者明显人身损害其她后果。

详细分级原则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3、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错行为,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也许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其她情形。

4、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状况下为急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用紧急医学办法导致不良后果;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

(三)在既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不良后果;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导致不良后果;

(五)因患方因素延误诊断导致不良后果;

(六)因不可抗力导致不良后果。

5、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查,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依法具备检查资格检查机构进行检查;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期,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存,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提供该血液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6、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医学会应当建立专家库。

专家库由具备下列条件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构成:

(一)有良好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档技术职务3年以上。

符合前款第

(一)项规定条件并具备高档技术任职资格法医可以受聘进入专家库。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医学会依照本条例规定聘请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进入专家库,可以不受行政区域限制。

7、专家鉴定构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回避,当事人也可以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其回避:

(一)是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

(二)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

(三)与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有其她关系,也许影响公正鉴定。

8、专家鉴定组应当在事实清晰、证据确凿基本上,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别,作出鉴定结论,并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鉴定结论以专家鉴定构成员过半数通过。

鉴定过程应当如实记载。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涉及下列重要内容:

(一)双方当事人基本状况及规定;

(二)当事人提交材料和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医学会调查材料;

(三)对鉴定过程阐明;

(四)医疗行为与否违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断护理规范、常规;

(五)医疗过错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与否存在因果关系;

(六)医疗过错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责任限度;

(七)医疗事故级别;

(八)对医疗事故患者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9、卫生行政部门违背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对负有责任主管人员和其她直接负责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分:

(一)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错行为报告后,未及时组织调查;

(二)接到医疗事故争议解决申请后,未在规定期间内审查或者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解决;

(三)未将应当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重大医疗过错行为或者医疗事故争议移送医学会组织鉴定;

(四)未按照规定逐级将本地发生医疗事故以及依法对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行政解决状况上报;

(五)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审核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10、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由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医疗事故级别和情节,予以警告;情节严重,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允许证,对负有责任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惩罚,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发生医疗事故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