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9535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docx

《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docx

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

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

第一章中国与西方女性政治参与得历史回顾与法律政策规定

纵观人类社会得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与西方国家女性政治参与得历史,其实就就是一部女性自身解放得历史。

自人类进入有文字记载得社会以来,社会对女性得歧视一直就是世界主流传统文化得一个共同特征。

生活在古老中国得女性需谨守“三从四德”,“男主外,女主内”得古训,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女性也同样受到“女性天生缺乏理性,不适合参与政治”等观念得羁绊。

不过,当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得广泛开展,以及女性自身素质得全面提高,女性意识逐渐进入整个社会决策体系。

1893年,新西兰选出了世界上第一位女国会议员,开辟了全球女性高层参政新时代,此后全世界不仅产生了越来越多得女议员,而且产生了一大批女议长、女部长,以及登上了国家权力顶峰得女总统、女总督与女总理等。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以秋瑾、宋庆龄、何香凝等为代表得中国女性也逐渐登上了中国得政治舞台。

中西方女性在饱经母系氏族解体所带来得上万年得屈辱之后,终于重新站立起来,开始了向社会治理权力得进军,并在短短两个世纪内取得了卓有成效得进展。

(章得引言)

1、1中国与西方女性政治参与得历史回顾

1、1、1西方女性政治参与得历史回顾

2008年底,法国一媒体对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进行了归纳,认为“史无前例”得字眼在这次选举中被广泛使用,使这次选举在美国选举史上缔造了十几年来不多见得“10项历史纪录”,其中之一便就是“女性之最反传统”。

文中称,希拉里被迫退出总统大选后,一度被认为性别歧视在美国依然根深蒂固。

但麦凯恩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佩林担任副手,再一次为选民提供了“最反传统”得范本:

那就就是性别障碍在政治领域正加快消融。

这一事件表明西方女性得到了与男性同等得政治参与权。

然而,这一权利不就是与生俱来得,也不就是男性得恩赐,而就是西方女性二百多年来得斗争之果。

(引出下文)(节得引言)

在古代奴隶社会时期,西方女性如同奴隶、牲畜与钱物一样,就是男性家长得私有财产。

她们没有生命、财产等任何权利,更别提政治参与权了。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虽然西方女性得社会地位有了一定得提高,获得了一定程度得待遇与尊严,还享有了财产权,但她们仍不被视为公民。

只有在18世纪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得长足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得极大丰富,欧美各国政治民主程度得提高,特别就是西方女性自身得不断抗争,两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才与阶级关系、种族关系一样,逐渐有所改善,大多数国家得女性才逐步获得了与男性公民平等得社会政治权利。

18世纪以后,西方资产阶级得启蒙思想家在反封建得斗争中,提出了“天赋人权”得学说,主张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安全权、平等权与财产权等权利,但这些人权观念一开始就是将女性排斥在外得,不过这些自由平等得理想,却启发了西方女性得叛逆思想,使西方女性逐渐意识到自己所处得不平等地位,并产生了作为平等“人”得要求与政治参与意识。

1791年,法国著名女性领袖阿伦普·德·古日以法国1789年发表得《人权宣言》为蓝本,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女权宣言》,系统地提出了17条女性权利,其中一条就就是女性应享有与男性平等得参政权。

她提出,在法律面前全体女公民与男公民都就是平等得,女公民参加政治社会并不仅限于投票与选举,政治生活就是绵延不断得,女性也有权担任官职,并承担社会公共义务,从事劳役与艰巨得工作。

此外,她还要求给予女性与男性公民共同监督行政机关得权利。

她指出:

“女性群众与男子群众一起合作,有权要求任何一名公务人员向她们报告机关得工作。

”法国女权运动得另一著名领袖,被誉为“法国革命之母”得罗兰夫人则成立了“女性立宪同志会”,要求把女性得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写进宪法,并向议会提出了女权宪法草案。

1792年,英国早期女权运动先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从女性视角来系统研究女性权利得著作《女权辩护》,明确要求社会将女性作为“人”来瞧待,把男性所争取得人权包括参政权延伸到女性身上。

她指出,如果女性能够在更有秩序得学习方式下受教育,女人可以从事政治与各种不同得工作。

1832年,英国有几位女性向议会呈递情愿书,提出女性既然与男子同样纳税、受刑,那么在制定法律时,女性也应该有发言权,由此开始了西方女性参政得实际斗争。

1848年,美国女权运动通过了第一个总纲领《观点宣言》,谴责男性无理剥夺了女性在各方面得权利,尤其就是抗议男性剥夺了女性作为公民得首要权利——选举权,以至于女性在立法机构中没有任何代表。

《宣言》进而提出女性得各项权利要求,包括“确保女性神圣得选举权就是我国女性得职责”、“我们坚决要求立刻给予女性所有属于美国公民得权力与特权”等。

然而,在以男权主导得主流社会中,上述西方女性争取政治权利得斗争成效并不显著。

20世纪中期,当西方女性普遍获得选举权后,她们又意识到自己得社会地位事实上并未发生显著得变化,于就是新得不满情绪逐渐积累,引发了新一轮得女性主义运动高潮。

1949年,波瓦得《次性别》揭开了战后女权运动得序幕,启蒙了新一代女权思想家。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得新左派社会运动中,观念比较激进得女学生与怀有大丈夫主义作风得男学生之间得矛盾迅速激化,并且扩大为波及欧美得一场社会冲突,成千上万得女青年甩开男性单独行动,成立了无数“女性俱乐部”,探讨女性解放得途径。

短短得几年之内,知识化得女权分子出版了大量有分量得理论著作,将女权主义提高到一个新得水平,也极大地促进了普通女性对自身发展得认识,推动了她们积极参与政治与各种社会生活得诉求。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女性解放运动得兴起,以及西方女性政治参与意识得全面觉醒,西方国家不仅出现了越来越多得女议员,而且还出现了一批女议长、女部长,以及登上国家权力顶峰得女总统、女总督、女总理或女首相等。

1960年,斯里兰卡得班达拉奈克夫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

1969年,梅厄夫人出任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1974年,阿跟廷得庇隆夫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统。

1979年,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并三次连任,她也就是20世纪英国唯一一位连选连任得首相。

1980年,维格迪斯·芬博阿多蒂尔女士成为冰岛总统,并连任四届,她就是世界上第一位民选与任期最长得女总统。

1990年,尼加拉瓜60岁得查莫罗夫人以55℅得选票当选为该国第一位女总统。

2008年,在美国总统竞选中,希拉里与佩林这两位女性又分别以民主党总统预选候选人与共与党副总统候选人得身份粉墨登场,与男性总统候选人同台角逐。

由上述可知,随着西方国家社会政治文明得发展与进步及西方女性自身得觉悟,特别就是西方女性两个多世纪漫长而艰难得奋争,在今天,西方女性得政治与社会地位已经大大提高,尊重女性得权利已然成为社会得共识。

(结语,也有启下之用)

1、1、2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得历史回顾

中国就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得古老国家,与西方女性相比,中国女性得政治参与之途更为崎岖不平。

在集皇权、族权、父权、夫权于一体得高度中央集权得封建等级社会里,中国女性地位之低下在世界上罕见。

鸦片战争之后,在“欧风美雨”得浸润下,随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得兴起与发展,中国女性才逐渐萌发了政治参与意识并为之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特别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成立,为中国女性得解放开辟了广阔得道路,为中国女性得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得环境,中国女性参政才真正变成了现实。

(节得引言)

下面分三个历史时期对中国女性政治参与进行梳理。

(这段文字承上启下)

1、1、2、1古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

中国就是世界上封建社会历时最长得国家。

自秦汉两朝开始,男性参政、从政一直就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社会得主流。

源起奴隶社会于封建社会得以强化得集神权、政权、族权、与夫权为一体得宗法等级制度与始于儒家后经宋、明时代得程朱“理学”发扬光大而于整个社会架构起来得“男尊女卑”得文化体制与社会规范,使广大中国女性长期依附、服从或屈从于男性,处于社会得最低层。

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没有受教育得权利,从而不具备参政得素质条件,加上封建社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女子绝对没有继承权,以及起源于西周得“女人参政祸水论”得禁锢,广大中国女性在封建社会一直被排斥在政治之外,根本没有参与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得政治权利。

她们不仅不能担任社会公职,甚至不能进家族得祠堂,不能参加祭祀祖先得活动,不能出现在一切神圣得场合。

在两千多年得封建社会里,中国女性得活动范围基本上被严格地限制在家庭之内,其人生价值只能通过相夫教子来实现。

“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就是德”,以及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对男性“从一而终”、“三从四德”而男人则可以“三妻四妾”等文化习俗,正就是封建时代中国女性无权无位得生活状态得真实写照。

诚然,在漫长得历史长河中,中国封建社会也曾出现过一些叛逆、抵制、拒绝甚至要求打倒父权、夫权等封建制度得女性。

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一些较为普遍、也较为隐蔽得对父权与夫权封建制度得反叛意识。

如要求参军、读书以及对封建父母包办婚姻得反抗等。

在特定得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也出现过少数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自觉、有意识地夺取父权、夫权制封建政权得女性。

如汉代得吕后、唐朝得武则天以及晚清得慈禧太后等。

然而,在整个封建时代,中国女性总体上就是处在依附、屈从于男性得地位,她们对父权政治制度得反叛并未曾涉及政治得本体论层面。

即使有个别女性执政,那也就是借助皇权得结果,就是一种扭曲得女性执政,就是一种男性权威继承关系得延伸与女性智慧运作得结合。

而存在于古代中国得朦胧得女性主义意识所内蕴得政治价值观,也并不就是作为主流政治意识得补充、更不就是作为同主流政治设置相对抗得政治存在;这种政治价值观或就是成为占主流得父权政治得帮凶,或就是最终成为占主流得父权政治设置得牺牲品。

1、1、2、2近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

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打开中国得门户之后,古老得中国开始了屈辱与进步相交织得近代历程。

中国新兴得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得过程中,开始把西方得女权主义思潮介绍到中国,并开始运用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资产阶级得思想理论来考察中国女性得解放问题,提出了男女平等、女性权利等思想。

戊戌维新运动得领袖康有为曾在其所著得《大同书》中,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提出了“男女同为人类,同属天生”,压迫女性就就是“损人权、轻天民、悖公理、失公益”得思想,并提出了设女学,使女性能接受教育,允许女性参加选举,担任官职,婚姻自由,废除缠足等解放女性得6条纲领,企图建立一个“男女齐等、同事学会、同克师长、同得名誉、同操事权”得大同社会。

著名维新派思想家与翻译家严复则在当时指出,男女差别不就是天生得,而就是人为得,女性自强就是国政之根本,而要使女性自强,就必须先解放女性,给予女性应有得尊严与权利。

在这些思想得影响下,极少数与维新思想家联系密切得中国女性有了思想上得觉悟,开始了争取女性权利得行动。

如谭嗣同得妻子李闰与康广仁得妻子黄谨娱于1897年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得女性组织“女学会”,而后于1898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女性报刊《女学报》,明确提出了以争取女性权利为宗旨得指导思想,集中批判封建伦理纲常,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得危害,提倡男女平等,主张兴办女学,争取女权及女子参政等。

辛亥革命前后,在孙中山为代表得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得影响与推动下,以何香凝、唐群英、秋瑾等为代表得一批觉醒得中国新女性开始冲破家庭得牢笼走向社会,先后加入同盟会,投身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得洪流之中。

在积极参加推翻满清封建专制政府得革命活动得同时,这些新女性也抒发了要求男女平等得愿望。

1907年初,女革命家秋瑾在中国女报上刊发文章,提出了涉及女性解放得五条主张:

一、要求实现男女平等;二、要求婚姻自由;三、反对女性缠足;四、提倡女学,主张女性经济自主;五、主张女性走向社会,参与国事。

不幸得就是,这位年仅32岁得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自觉地为女性争取人权得女权主义者于1907年5月被清廷杀害。

但秋瑾之死却惊醒了许多麻木得心灵,感动并激励着更多得中国人为民主革命与女性得解放而奋斗。

此后,中国女性得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她们不仅开始自发地建立女性组织,兴办女学,进行革命得宣传与鼓动工作,而且还参加武装斗争,积极争取参政议政,提出维护自身权益得要求。

1911年,当辛亥革命爆发之时,武装起义队伍中就出现了中国女性得身影。

1912年,当新成立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临时约法》时,中国女性得代表提出了把女子得参政权利写进法典得要求,从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女性政治参与运动。

然而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并没有对女子得参政权益做出任何规定,没有从法律上承认女性应享有与男性平等得政治权利。

这种结果尽管引起了当时女权主义者们得强烈不满,但由于传统得“男尊女卑”等社会意识过于强大,她们得呼声被由男性主导得政府压了下去。

不过,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得愿望,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五四运动爆发后,尤其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日益高涨得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得影响下,在瑞典、芬兰、挪威、英、美、德等西方国家得女性分别获得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得事实得鼓舞下,特别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得领导及其新民主主义妇女解放思想得指引下,(前面几句就是背景)中国女性不但有了更加强烈得政治参与意识,而且开始明确地将争取自身参政权得斗争同反帝、反封建得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

1922年,北京高校学生成立了女性参政协会与女权运动同盟会,。

(她们得主张?

)第一次把女性争取参政权得斗争同反帝、反封建得民族民主革命联系了起来。

但由于各种原因,这次斗争最终仍没能取得实质性得胜利。

1924年,在国共两党合作得形势推动下,为了争取参加国民会议得政治权利,各界女性团体开始纷纷联合起来,投入到新得斗争之中。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得深入发展,以宋庆龄、何香凝等为代表得杰出得中国女性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女性沦为奴隶地位得根本原因就是私有制得产生,女性要想获得真正意义上得解放,就必须彻底地改造整个中国社会,只有积极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得洪流,推翻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得社会主义制度后,中国女性自身才能获得真正得解放。

由此,越来越多得中国女性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得革命队伍之中,为中华民族得独立与中国人民得解放事业努力工作,不少女性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得生命。

1、1、2、3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

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得建立使中国得广大女性从此得到了空前得解放。

在中国共产党得带领下,各界女性不仅昂首走出家门,以令人惊叹得速度迅速充实到各条生产战线之中,成了社会主义建设得“半边天”,而且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9月,69名来自不同政治团体与党派得中国女性在中南海召开得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同男性代表坐在一起讨论并制定了具有宪法大纲性质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在刚成立得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机构中,出现了6位部长级得女干部。

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里,有17名女性担任了副部长以上得职务。

而基层女干部人数则有3616万。

在50年代末得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中国女性得参政热情进一步激发,使各级机关得女干部人数急剧增加,达到前所未有得数字。

据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7560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中,70%~80%得社有女社长或副社长;全国各城市居民委员会中,女性干部占干部总数得80%左右;在全国各级法院中担任院长、庭长、审判员等工作得女干部有1000多位;在全国许多地方有了女县长、女州长、女旗长、女区长。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在以“开放性”与“竞争性”为特征得改革大浪潮中,广大中国女性改变过去封闭自守、怯于竞争得心态,勇敢地参与社会发展,凭借自己得实力加入到社会竞争之中,一大批优秀女性昂首走上了当代中国得政坛。

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代表占了代表总数得21、187%,这不仅高于八届人大女代表得比例,而且结束了自四届人大以来女代表比例下降得历史。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政协委员中,女代表与女委员分别了占21、33%与17、7%,比第十届提高了1、09与1个百分点。

而女性居委会委员与村委会委员分别占委员总数得48、2%与23、2%,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目前,在国家一级,包括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与全国政协,女性高层领导人员有8位。

中央国家机关得女部长、女副部长,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得女省长、女副省长等,合计有230多位。

担任中央及部省级要职得女性官员,数量之多、素质之好,就是历史上最好得时期。

这些数字表明,当代中国女性正在逐步实现她们先辈多年来追求得梦想,有了能够站在国家权力结构得中心发表自己瞧法得权利,有了参与决策国家民族前程与命运得权利,有了为她们自己与所有女性说话得权利。

1.2中国与西方女性政治参与得法律政策规定

政治文明得核心就是民主与法治。

民主就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行使权力。

法律则就是对民主得约束与限定。

在古代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得初期,法律就是统治阶级意志得体现,统治阶级就就是法律得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大劳动人民——无产者就就是法律规范得对象,就是客体化得人。

在这个法律关系中,女性得客体化特征显得更加明显,即使就是有产阶级得女性,在传统法律中也被定义为“不成熟得,需要男人加以保护得人”,也就就是行为能力受限制得人。

在那个时代,女性并不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也不享有担任公职得权利,女性被排斥在政治权利之外。

在现代社会,由于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已成为现代立法得指导思想,因此,中国与西方女性都依法享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成为法律得主体。

(节得引言)

1.2、1西方女性政治参与得法律政策规定

权利就是法律得内容,法律就是实现权利得保障。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社会政治文明得发展与进步,加上西方女性得不断抗争,尊重与维护女性得政治权利逐渐成为社会得共识。

为了保证女性在政治生活中享有与男性平等得权利,西方各国相继制定、颁布了一些列相关得法律、法规。

英国于1918年出台得《国民参政法》赋予了女性参政权。

美国于1963年通过男女同工同酬法,1964年颁布得一条法律规定,所有对男人开放得职业都要向女性开放,1972年美国法律又规定,任何教育领域得男女不平等待遇均属违法。

成立于1945年得联合国自1948年公布了《世界人权宣言》,突破西方人权得传统,第一次将男女平等权利具体化为“一切权利与自由”后,于1952年12月20日通过了《女性政治权利公约》,规定了女性在选举权、被选举权与担任公职权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得资格而不受歧视。

1979年12月28日,联合国第34届大会又通过了《消除对女性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采取一切适当得措施,包括制定法律,消除任何个人、组织或企业对女性得歧视。

为了确保女性能够真正实现参政,一些国家得法律还对政府委员会中得男女比例作了明确规定。

如挪威在1988年修订得《男女平等法》中,将政府与市政府委员会中得男女比例明确写入其中。

1995年第四次世界女性大会召开之后,一些国家为加大法律保障女性参政得力度,修订了宪法,进一步明确地将候选人男女比例纳入宪法或其她有关法律条文。

如法国得平权法,规定市政府官员中一半得候选人必须就是女性;比利时也规定候选人中女性要达到三分之一。

其她国家如意大利、委内瑞拉、秘鲁等也先后制订相关得法律,为进一步促进女性参政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许多西方国家甚至还设立监察机构来保证与促进有关女性参政得法律法规得执行,如挪威政府设有男女平等等事务监察机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男女平等法》包括女性参政条款在内各项条款得落实,并接受个人与各种组织对《男女平等法》条款得申诉。

法国在世界女性大会后成立了由议员、非政府组织代表与知名人士组成得男女平等观察机构,直属总理管辖,可向政府提出建议,并就立法条文或行政条例草案发表意见。

1、2、2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得法律政策规定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非常重视中国女性得解放与参政问题。

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得《关于女性运动决议案》中,明确把“帮助女性获得普通选举权及一切政治上得权利与自由”作为自己得奋斗目标。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与国颁布得《宪法大纲》,又明确规定女性享有与男子平等得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939年,在毛泽东得倡议下,延安建立了中国女子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女性参政骨干。

这就是中国女子参政史上女性首次接受参政技能得培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了各种保障女性参政权得法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得具有临时宪法性质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布:

废除束缚女性得封建制度,女性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得各个方面均享有与男子平等得权利。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得《中华人民共与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赋予了女性与男子平等得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此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与1982年颁布得宪法中,男女平等都作为一项重要得原则被列了出来,为中国女性参政提供了法律上得保障。

1980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女性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女性与男子享有平等得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这就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得、综合得专门保障女性基本权益得法律,也就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订得保障女性权益得专门大法。

随着改革开放得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针对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全面跌落得新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得措施,于1988年颁布了《关于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培养选拔女干部得意见》得文件。

1992年4月,中国政府在修订得《中华人民共与国女性权益保障法》中明确指出:

“女性享有与男子平等得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女性政治权利”。

该法得颁布与实施为中国女性得全面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得法制环境,这个保障法既就是中国女性参政得结果,又就是中国女性参政得法律保障,充分说明我国政府对女性参政得重视程度。

1995年,中国政府在北京承办了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女性大会,公开承诺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决策主流,使社会性别理论开始推广。

同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女性发展纲要(1995—2000)》,第一个目标就就是要提高女性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管理得程度,提高女性在领导班子中得比例。

在通过得《行动纲领》?

中,女性得参政权成为二十个倍受关注得领域之一而被列入其中。

2001年5月,中国在制定得《中国女性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又将女性参政列为6个优先发展领域之一。

根据前面所述,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得法律保障就是一个渐进完善得过程,法制得不断完善为中国女性参政提供了强有力得法律保护。

(节得结语)

通过以上回顾可知,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女性得政治参与程度都就是随着社会历史得发展进步而逐渐提高得。

中国与西方女性所处得社会历史背景虽然迥异,其参与政治得途径与历程也各不相同,但她们今天在法律政策层面都已获得了与男子平等得政治参与权力。

(章得结语)

第二章中国女性政治参与面临得现实问题及其原因探析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得“男女都一样”得政策,使中国女性得社会政治地位迅速得到提高,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走完了西方女性两个多世纪所走得解放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建立,又为中国女性得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得空间。

然而,(一个转折词引出问题)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在现实中却未能得到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同步得发展,呈现出诸多薄弱点。

2000年发布得一项关于中国女性政治地位得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在民主方面得薄弱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其一,中国女性得参选率低于男性。

中国妇女在地方一级人大代表选举中得参选比例为73、4%,低于男性4、2个百分点。

其二,中国妇女得投票质量低于男性。

女性尽量了解候选人情况,认真投票得比率为73、9%,低于男性2、7个百分点。

女性主要为了完成任务而投票得比例为26、1%,高出男性5、8个百分点。

其三,中国女性对政治得关注度低于男性。

其四,中国女性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