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点深刻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6700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热点深刻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际热点深刻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际热点深刻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际热点深刻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际热点深刻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热点深刻分析.docx

《国际热点深刻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热点深刻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热点深刻分析.docx

国际热点深刻分析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内容摘要: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伊朗就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其核技术大部分从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

1957年3月5日,伊美两国宣布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展开合作。

但是,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朗核问题作出决议,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

伊朗核危机加剧……

 

目录

1、图解伊朗……………………………………………………4

2、伊朗概况……………………………………………………5

3、伊朗核危机演变历程………………………………………5

4、伊朗核现状…………………………………………………6

5、伊朗核危机的实质…………………………………………7

6、各方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7

7、伊朗就核问题的回应………………………………………8

8、国际对伊朗问题的对策……………………………………9

9、伊朗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9

10、伊朗核危机对中国的启示…………………………………10

11、伊朗核危机折射出当前国际政治的基本矛盾…………11

十二、伊朗核僵局与美国战略能力的下降……………………13

十三、伊朗核危机的战略启示…………………………………15

 

一、图解伊朗

伊朗地图:

伊朗核电站分布图:

二、伊朗概况

【国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TheIslamicRepublicofIran)

【简况】位于亚洲西南部,同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邻,南濒波斯湾和阿曼湾,北隔里海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相望,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

【政治】1979年霍梅尼执政后,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1989年6月3日霍病逝,原总统哈梅内伊继任领袖。

7月28日,原议长拉夫桑贾尼当选总统。

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贾尼连任总统。

1997年5月,伊总统文化事务顾问、前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长哈塔米当选总统,并于2001年6月大选中获选连任。

2005年6月,伊举行第九届总统选举,德黑兰市长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

2009年6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再次当选,任期至今。

【经济】伊盛产石油,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

石油是伊经济命脉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石油收入占伊外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近年,伊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2008财年,伊国内生产总值3373亿美元,增幅7.2%。

【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蕴藏丰富。

截至2008年底,已探明石油储量1384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2%,居世界第二位;伊也是世界第四大产油国和欧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国,日产原油能力430万桶,出口260万桶。

天然气储量28.1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8%,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

2008年,伊天然气日产量为5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

国家外汇收入的一半来自石油出口,2008财年石油天然气出口总额为818.55亿美元。

 

三、伊朗核危机演变历程

(一)1950年至1980年,伊朗开始核计划

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大部分从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

1957年3月5日,伊美两国宣布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展开合作。

1960年,伊美签订购买反应堆的协议,1967年反应堆建成启动,由美国提供高浓缩铀作为燃料。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其核能项目陷于停滞状态。

(二)1980年-2001年美伊反目,美国指责遏制伊朗核计划

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

1980年与伊朗断交的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邪恶轴心”国家之一。

(三)2003年伊朗称发现并提炼出铀,伊核问题升级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同年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核计划,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动,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

(四)2006年12月安理会决定就核问题对伊朗进行制裁

决议要求伊朗立即暂停铀浓缩和后处理活动,立即暂停与重水有关的项目。

200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747号决议,进一步对伊朗实施制裁。

2008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1803号决议,扩大对伊朗的制裁范围。

(五)2008年至2010年底美国伊朗就伊核问题接连交锋

2009年6月4日,奥巴马指出伊核问题仅仅是美伊关系的一部分;同年9月,伊朗同意在10月1日就伊核问题举行会谈;9月21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递交信件,说明伊朗在库姆正建造一座铀浓缩工厂;2009年6月,伊朗寻求购买浓缩铀;11月,奥巴马的策略发生变化,从以“接触”为主变为以施压为主,美国开始考虑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

(六)2010年至今伊核问题持续升级

2010年2月11日,内贾德宣布伊朗已经提炼出丰度为20%的浓缩铀。

2010年3月,以色列方面敦促美国,为了解决伊朗核问题,不应排除武力手段。

3月25日,美国和欧盟三国开始与俄、中讨论对伊朗实施制裁的决议草案。

2011年12月22日伊朗首座核电站测试完成2012年3月将满负荷发电

2012年1月30日伊朗外长称将会解答国际原子能机构任何疑虑

2012年1月31日美专家称美以对伊朗拥核早有防备最担心伊报复

2012年2月2日伊朗宣布准备同六国重启核谈判IAEA代表团离伊

2012年2月07日伊朗视美国新制裁为敌对行为称不影响其核计划

2012年2月10日中方称将就伊朗核问题与伊方交换意见

2012年2月15日伊朗称将宣布重要核成果国产核燃料棒或投入使用

四、伊朗核现状

为充分利用核能资源,伊朗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其核能发展计划,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

目前,伊朗核计划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即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

这个系统建成后,便可为伊朗的核电站和研究机构提供燃料,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浓缩铀的丰度,使伊朗能够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

伊朗核危机将是中东的最有可能引发大规模冲突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伊朗核危机或核问题似乎是一个防扩散问题,但本质上反映的是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矛盾和敌对关系。

美伊关系的这种性质使得伊朗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政策底线与美国要彻底打掉伊核计划甚至改变伊朗政权的政策底牌本质上无法调和。

总之,只要美伊关系这种性质不发生改变,伊朗核问题就难以彻底解决。

短期看,由于美国难以从伊拉克脱身,寻求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仍将是布什的首要选择。

一旦伊拉克局势好转,美必然会对伊朗采取强硬姿态。

五、伊朗核危机的实质

针对伊朗继续进行铀浓缩活动的目的,美国等国的一些情报专家解释说,伊朗可能想借此制造一种“战略模糊”,以扩大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而并非真的准备制造核武器。

在核武器之外,美国、以色列、伊朗三方争夺的更多是地区影响力,或者可以说这是伊朗核危机最核心的问题。

现在的中东格局大体上是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果。

以色列通过这四次中东战争,奠定了其在中东地区实际龙头老大的地位和地区国际政治秩序,尽管中东很多国家心有不甘,但苦于实力不济,只得承认现实,或者改弦易辙,放弃奉行多年的反以路线。

伊朗从综合国力看是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其领土面积达到164.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万。

伊朗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362亿桶,相当于全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的10%。

伊朗从上世纪初开始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工农业水平在中东地区国家中是比较高的。

就军事而言,伊朗在中东地区拥有可谓首屈一指的强大军队。

凭借伊朗地理、历史、人文、自然资源、工农业发达水平以及军事力量,伊朗人素有大国情怀,认为伊朗是重新团结和领导伊斯兰世界的不二人选。

正因为如此,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发展核计划始终抱有高度戒心。

尽管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伊朗在发展核武器,但美国人和以色列人都认为,一旦伊朗掌握了核武器,中东政治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

因此,中东的核心问题将可能趋向从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巴以问题转向伊朗和以色列地区主导权之争。

此外,当前世界核格局主要是指美、俄、英、法、中五个被联合国承认的有核国家以及核不扩散条约机制。

冷战结束后,世界核战争威胁持续下降,但核不扩散条约机制却受到一些国家的挑战。

与此同时,美国协调英法等以推动美俄核裁军和核不扩散为名,加强了对世界核事务的主导权和控制权。

核不扩散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阻止世界上任何有反美倾向的国家和恐怖组织获得核武器、核材料及其制造技术。

因为美伊关系是相互敌视的关系,美国认为,伊朗如果获得了核技术或者核武器,极有可能把核武器扩散到所有反美国家。

更为重要的是,伊朗将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东大国。

这种可怕后果,对美国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美国和以色列一直以来,都想压制伊朗。

双方围绕核危机之争,很大程度上是在争夺中东地区的主导权。

六、各方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

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

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并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

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为了打破伊朗核问题的僵局,2010年12月,俄罗斯向伊朗递交了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

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

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

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

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举行外长级会议,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并要求伊朗尽快对这一方案作出答复。

伊朗认为,六国方案虽包含“积极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并多次表示将在8月22日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

  由于伊朗的消极反应,六国外长7月12日在巴黎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尽管声明隐含制裁的威胁,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但决不放弃获得核技术的权利。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

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和美国可能对伊朗采取战争行动的借口。

七、伊朗就核问题的回应

首先,美伊立场对立,难以调和。

伊朗强调它中止浓缩铀活动是暂时的。

鲁哈尼指出,中止铀浓缩的持续时间应该有个合理的期限,应该是几个月,而不是几年。

伊朗已决定于不久的将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恢复铀浓缩活动。

2004年12月3日,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称,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的时间最长不会超过半年。

伊朗不会放弃在核能利用上的权利,希望成为拥有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

而美国则坚持要打掉伊朗包括民用核能在内的所有核发展计划。

指责伊朗在秘密发展核武器,企图通过谈判拖延时间。

其次,各方对伊朗与欧盟达成的协议能否得到切实履行报怀疑态度。

这其中既涉及到伊朗的诚意问题,也牵涉到欧盟能否兑现自己的承诺。

从目前来,伊朗与欧盟之间的谈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伊而言,暂时停止提炼浓缩铀不仅可暂时避免联合国制裁,还可利用这段时间改善提炼技术,以防止伊朗与欧盟的谈判破裂后,可以立即恢复生产浓缩铀。

英法德为承诺向伊朗提供轻水反应堆和发展核能的相关技术,但这一承诺能否以及何时得到兑现,伊朗尚有疑虑。

再次,伊朗要求在决议中将中止铀浓缩活动定为“自愿的”、“暂时的”行为,实际上无非是为将来提供周旋的余地。

而欧盟则希望将这一行为变为永久性的法律义务。

如果伊朗继续浓缩铀或伊朗与欧盟的谈判失败,那么核危机又将再起。

最后,伊朗外交部长于2012年4月16日说,伊朗做好准备在下一轮与六国的对话中快速解决所有核问题,但前提是西方解除对伊朗的制裁。

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14日在土耳其会面,对话气氛积极。

双方确定5月23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新一轮对话,商讨核问题细节。

在要求西方先放弃制裁的同时,萨利希坚持伊朗在浓缩铀活动方面的权利。

他认为,伊朗有权开展用于和平目的的浓缩铀活动,这一点伊朗不会动摇。

“浓缩(铀)是伊朗的权利,但我们可以协商解决我们如何获得不同纯度浓缩铀等议题,”萨利希说,“只要我们的反应堆有需求,我们就可以制造纯度为20%的浓缩铀,那是我们的权利,这毫无疑问。

”萨利希在坚持伊朗权利的同时,暗示“伊朗可以在更高纯度浓缩铀活动问题上作出让步”。

八、国际对伊朗核问题的对策

第一,建和谐社会,加强军事斗争准备。

阴阳和谐则稳定,这是内功。

第二,利用美国全球利益过多的弱点,多方牵制;此即军事上以少胜多、佛家一多平等原理。

第三,利用上合组织(伊朗为观察员国)其它成员,对伊朗从军事上进一步强化,加大经济合作力度,道义上声援。

第四,尽量拖延战争爆发的时间。

第五,一旦战争爆发,绝不能让美国轻易得手或全身而退,视战争进程,必要时撕下面皮,军事支援。

第六,鉴于现阶段局势和各国的需求,可以预测一下伊朗核问题的走向。

 

(1)伊朗仍将高调处理核问题,但是面对国际压力(也包括中俄)会有很大可能妥协,保留一定的核能力应对以后。

但同时也会做好面对国际制裁乃至于军事打击的准备(伊朗在面对美国时,不是没有一点信心的,这一点来自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和美国国内、在伊拉克的表现等等,内贾德和他背后的伊朗政府决不是有勇无谋的莽汉,也不是没有意志。

(2)美国和以色列会继续高调处理核问题,意图彻底断绝伊朗的核梦想,在谋取制裁的同时,不能排除必要时的武力打击,这一点不能抱有和平幻想。

但是断时期内可能性不太大,美国单边行动还是有很多制约,以色列的国内政局问题,巴勒斯坦哈马斯上台后的对策问题还有待解决,以色列尽管最想打掉伊朗的核能力,但是这个马蜂窝还没到去捅的时候,一旦捅破,后果难料。

  

(3)欧盟、俄罗斯和中国鉴于各自的利益会继续斡旋,相互间不免勾心斗角,但都会尽量努力使核问题和平解决,现阶段俄罗斯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关各方也表示了兴趣和意向,进一步的发展估计会峰回路转。

近期这一点可能性最大。

九、伊朗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伊朗核危机中,伊朗凭借其地缘、能源“优势”大力开展“政治性能源外交”,与美国展开“能源博弈”,这一状况将对中国的石油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伊朗是一个中等强国,在波斯湾实力最强,并非局处一隅之地的小国可比。

一旦西方国家因核问题同伊朗发生战争,兵连祸结,影响国际视听甚巨。

况且,在中东地区,尤其是在近年,伊朗同中国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为友好,中国在伊朗又有着重大的经济、外交利益,假如伊朗承受了重大的军事打击,必然牵连到中国的安全利益。

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营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领土主权,促进国家统一。

为此,中国力促国际形势的缓和,珍惜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机遇,不需要在国际上挑头去反对任何一个大国。

伊朗核危机,中国做为亚洲一个大国和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也想拉拢中国制裁伊朗,俄罗斯也想借机讨到便宜。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维护和平,在和平环境中实现自我发展,一直是中国孜孜追求的目标。

但挥之不散的战争阴影,不仅影响到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且使中国的海外利益不断受到损害。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令我们数十亿美元的债务无法收回。

而伊朗核危机的不断恶化又一度使中国在伊朗的利益面临威胁。

从长远看,未来爆发新的地区冲突(甚至可能就在家门口)进而使我们的战略利益遭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仍难说不会出现。

因此,要想使经济发展持续长久,中国就必须辩证地处理生产与军备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主要是考虑当时特定的国内外政治环境。

中国和伊朗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需要进口伊朗的石油,所以中国不会赞成制裁伊朗,会采取一贯的和平解决方案!

十、伊朗核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和平发展更需强大军力

   伊朗强硬政策的部分成功告诉我们,保持强大的军备水平和坚定的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生存及发展目标的根本手段和最后屏障。

国家间的和平是建立在实力平衡基础上的。

有实力才有资格谈善意,有力量才可能有和平。

美国前总统里根就曾说过,"维护和平依靠的是我们的实力,而不是对手的善意"。

在冷战时期,正是由于美苏两极的军力平衡,才让双方相互节制,没有使"冷战"变成"热战"。

而冷战一结束,各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便层出不穷,以致米尔斯海默发出"为什么我们很快怀念冷战"这样的感叹。

西方有句谚语,"篱笆箍得紧才会有好邻居"。

以松弛武备换取对手的怜悯,结果只能激起对手的杀心和贪欲。

充分的军事准备反而使对手因顾虑重重而增加和平的几率。

2、海军尤其是航母不可替代

  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和国家间利益的分歧,决定了国家间矛盾和冲突的常态性。

大体来说,国际冲突的演变基本都是个渐进升级过程。

在冲突升级过程中,要想实现自身的目标,采取威慑战略是必不可少的。

所谓威慑,就是要显示既有动武的意愿,也有动武的能力,对方可能在威吓面前做出让步,从而达到兵临城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威慑战略的前提是威慑手段必须跟上。

而海军(尤其是航母)不仅是作战的平台,更是实现军事威慑的有效手段。

尤其是航母编队所特有的机动性,使其可以到达任何指定海域。

 仍以伊朗核危机为案例。

面对伊朗咄咄逼人的核政策,美国应对手段也曾逐步升级,它通过不断向海湾增派航母,渲染战争气氛,试图以此迫使伊朗国内政局出现变化。

这从一个层面说明航母在解决当代国际冲突中的重要作用。

如果美国不是拥有航母战斗群这种远洋作战能力,它怎么可能远涉重洋、到波斯湾耀武扬威?

往远些看,自二战结束后,美国参加的地区战争几乎都是航空母舰打头阵。

 伊朗核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意义十分明显。

就目前来看,中国最重要的产业发展带都在东南沿海,而中国地缘政治的薄弱点和矛盾汇集点在东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台湾问题。

当初毛泽东主席在上世纪50年代曾准备解放台湾,但朝鲜战争一打响,美国第七舰队就进驻台湾海峡,导致我们无法完成历史使命。

当前,同样是因为缺乏类似美国动用航母威慑伊朗那样的军事手段,才让"台独"势力气焰嚣张,不断推进"去中国化"步伐。

这些问题的日益突出,决定了我们的战略突破重点就是发展强大的海军力量。

它不但能有效遏制"台独"势力发展,而且通过和平手段收回台湾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十一、伊朗核危机折射出当前国际政治的基本矛盾

伊朗核危机是后冷战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一场地区危机。

它表面上是核扩散问题,实则是美伊关系问题。

进一步说,该问题又不单纯是两国关系问题,而是在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的后冷战时代,美国借机重塑地区和全球秩序战略的一个缩影。

该危机包含了诸多足以影响世界格局走向的全局性矛盾。

第一,是单极霸权与反霸权之间的矛盾。

单极化与多极化之争一直是事关国际格局走向的战略性问题。

国际格局向哪个方向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及其变化趋向。

作为当前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直是单极化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

尼克松曾指出,“‘谁在波斯湾和中东控制着什么’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是‘谁在世界上控制着什么’这一问题的关键”,伊朗又是当前中东地区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在某种程度上,伊朗已成为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本国利益的主要象征。

因此美国“能否赢得中东”很大程度就是“对伊朗(核问题)怎么办”的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得中东者得天下,得伊朗者得中东”。

美国如果顺利搞定伊朗,无疑将大大强化日趋单极化的发展趋向;而美国如果在伊朗问题上受挫、碰壁,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将不可阻挡。

第二,是能源控制与反控制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济增长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目标,发展无限与资源有限(主要指具有不可再生特性的稀缺性资源)之间矛盾日趋尖锐,并日渐成为制约许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美五角大楼一份报告也称,“未来的冲突不是意识形态冲突,也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资源的冲突。

”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它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资源的稀缺性使石油储量丰富的中东和中亚地区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对美国来说,控制上述地区的石油资源,不仅可确保本国长久发展需要,还可通过掌握世界能源龙头,控制其他能源需求大国(如中、日、欧)的生存命脉,最终在与这些国家的较量中不战而胜。

控制中东等于控制住了其他能源进口国的生存命脉,从而间接实现称霸全球的野心。

但到目前为止,美国控制中东能源的战略仍是一顿“夹生饭”。

这主要是面临来自伊朗的挑战。

伊朗不仅自身石油资源丰富,而且地缘位置极其重要,它是唯一一个同时连接里海和波斯湾两大能源产地的国家,全世界40%的石油出口要经过伊朗扼守的霍尔木兹海峡。

因此,对美国来说,不解决伊朗问题,美国控制中东能源的计划就难以得偿所愿。

第三,是金融霸权与金融反霸权的矛盾。

国际经济规则主导权,尤其是金融领域的规则主导权,直接涉及到国家的最核心利益。

在全球化大潮中,像美国这样在许多方面占据垄断地位的霸权国家,它除了靠提供技术和服务赚取平均利润外,更多地是利用国际规则制定权获取垄断利益,这在国际金融领域尤其如此。

美国超级大国地位之所以长盛不衰,与美元在世界金融领域中的霸主地位密切相关。

但近年来,“欧元区”的形成和壮大,使美元霸主地位日益面临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确保亚洲新兴工业国家的商品和中东石油以美元结算,便成为美国霸权战略的核心目标。

因此,确保对中东石油的“政治控制”一直是维系美国霸权体系的根本考虑。

在美国亟需向海外转嫁战争费用之际,维系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显得尤为关键。

由此,美国更加依赖“以美元进行石油贸易”的结算模式。

但伊朗恰恰在这一关键性问题上向美国发起了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自身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来维护这种金融垄断地位,便成为美国现实可行的政策选择。

第四,是超级大国维护军事优势与其挑战者的矛盾。

军事优势的争夺是能否实现国家利益的终极手段。

在美国与伊朗的对抗中,核问题之所以成为双方斗争的矛盾交汇点,表面上看是伊朗是否遵守核不扩散条约的“规则之争”,实则却是因为核问题所蕴含的军事象征意义和双方军力的此消彼长。

美国能否成功实现前文提及的政治主导权、能源控制权、金融主导权等目标,归根到底要靠军事实力做保障。

而伊朗频频亮出“杀手锏”,尤其是不断推进的核计划,针对的恰恰是美国自认为发动战争最有优势、最自信的方面。

在美国看来,伊朗就像需要空气一样需要核武。

伊朗不是用(核武)来显示姿态或进行夸耀,它需要核武是想要使用。

伊朗一旦真的通过核计划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