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6478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名校联考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誊录制度与楷书的式微

“誊录制度”是宋代继糊名制度实行之后的又一重要科举考试政策。

所谓“誊录”就是把考

生参加考试的卷子派送专人抄录一遍,然后把誊抄本给考官进行审阅,目的在于防止考试舞弊。

誊录制度最早始于殿试。

景德二年五月十三日,真宗于崇政殿亲自主考礼部奏的河北举人。

毕,“别录本,去其姓名。

”景德四年修定《考试进士条例》,其明文规定:

“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

官,去其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

考官再定等。

”在法律上誊录制度被正式确立了。

大中祥符八年辟设誊录院,由专职书吏誊抄试

卷,至此誊录制度从殿试推广到省试。

后来至仁宗景佑四年,开封府、国子监、别头试及诸州乡

解试也用封弥、誊录法。

元丰二年颁布的《学令》誊录制度也应用于太学考试之中,至此誊录制

度在宋代全面推广。

虽然关于誊录制度的实施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时一度受到批评和质疑,其制度的本身

具有先进性,杜绝了考官以辨认字迹而徇私舞弊的现象,从制度层面体现了科举取士“至公”的

价值和意义。

但从书法角度来看,誊录制度的全面施行对宋代科举士子学书观念,宋代士人书

法审美观,甚至整个宋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代科举,无论是贡举还是铨选,书

法都列为重要的科目或作为任用的先决条件。

”《新唐书·选举制》载:

“凡择人之法有四:

一日

身,体貌丰伟;二日言,言辞辩证;三日书,楷法遒美;四日判,文理优长。

”很显然,在唐代的科举

考试与官吏铨选中,“楷法遒美”作为取士重要标准之一,楷书书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试子入

士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唐一代楷书的鼎盛局面。

然而到了宋代,誊录制度在科举考试

中全面实行,楷书的遒美与否与入士没有多大关系,“以书取士”的制度不复存在,楷书在科举考

试中也无功利性。

誊录制度在宋代的全面实行,使世人对楷书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大大降低,楷

书在宋代逐渐式微。

在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看来,“以书学为事业”是不务正业之举,这种不以学书为事业的观

念,正是由于誊录制度的实施而形成的。

书法无功利之用与宋士大夫“经世致用”思想相悖。

当时士大夫,对专门以学习书法为事业者持鄙视的态度。

宋人在学书观念上与唐人不同。

即书

法中的“法度”观念在宋人眼中较之唐人失去其崇高的地位,随之“尚法”意识的淡薄,一种新的

审美观开始诞生。

“价值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的一切行为、思想、情感和意志都以一定的利益或价值

为原动力,不同的价值思维、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然书法艺

术也不例外,随着誊录制度在宋代的盛行,楷书的功利性价值大大降低,宋人学书观念的转变必

然引起书法审美的转变。

宋人书法学习的功利性降低了,继而书法成为文人的一种消遣工具和

“墨戏”余事。

“学书以消日”“不计较其工拙”(欧阳修),正是由于这种“不计工拙”的书学审美

观,使得宋代书法形成楷书“衰落”和楷书法度“不精到”的局面。

(摘编自刘超《宋代誊录制度、书札考试制度与尚意书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誊录制度”起始于宋代科举考试,是为防止考试舞弊,朝廷实行的派专人抄录考生卷

子,再把誊抄本给考官进行审阅的制度。

B.景德四年《考试进士条例》的修定标志着“誊录制度”在法律上正式得到确立,《学令》颁

布后,“誊录制度”得以全面推广。

C.“誊录制度”杜绝了徇私舞弊的现象,从制度层面体现了科举取士“至公”的价值和意义,

具有先进性。

D.“誊录制度”的施行对宋代科举士子学书观念,宋代士人书法审美观,甚至整个宋代韦法

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誊录制度的实施使当时的士大夫看不起那些专门以学习书法为事业的人,因而在庆历

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时一度受到批评和质疑。

B.宋代的士大夫们崇尚“经世致用”,书法无功利之用与这种思想相悖,在以欧阳修为代表

的那些人看来,“以书学为事业”是不务正业。

C.价值观的改变引起了审美观的改变,随着书法学习功利性的降低,书法逐渐变成宋代文

人们的一种消遣T具和“墨戏”余事。

D.唐人崇尚的书法中“法度”观念在宋人眼中已经没有那么崇高的地位。

随着宋人“尚法”

意识的淡薄,新的审美观开始诞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防止科举考试中舞弊,保证考试取士的至公,宋朝实行了一些重要的政策。

在“誊录

制度”以前,也曾实行过糊名制度。

B.《新唐书·选举制》所载的“择人之法”包括“体貌丰伟”“言辞辩证”“楷法遒美”“文理优

长”,可见唐朝的人才标准远高于宋朝。

C.唐朝实行“以书取士”的制度,无论是贡举还是铨选,书法都列为重要的科目或作为任用

的先决条件,唐朝楷书出现鼎盛的局面。

D.价值思维和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誊录制度”的实行使人们学习楷书的

热情和动力大大降低,最终导致楷书式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艾青诗歌创作论略

凌一

艾青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刚出生就有术士说他命克父母,以致引起了父母的厌烦,将其送到

一个贫苦农妇家里寄养,这位农妇即“大叶荷”。

这使他从小就同情农民,并感染了农民的淳朴

和忧郁,和父母的感情非常淡漠。

5岁时艾青回到家中。

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

校绘画系,192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也广泛接触了哲学、文学,特别是诗歌。

过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异国游子生活,西方现代象征派和印象派诗歌使艾青产生

了强烈的共鸣,并由此形成了艾青早期作品中“流浪汉的漂泊的情愫”。

1932年,艾青回国,参加了“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爱国活动,并于同年7月,以

“颠覆政府”的罪名被捕入狱,饱受三年铁窗之苦。

1933年,在狱中,艾青第一次以此为笔名创

作了著名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了对中国广大农民遭际的同情和关切,从而一举成

名,誉满诗坛,引起了社会和文学界的普遍重视。

1937年12月发表的《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

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这是诗人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满怀激愤之情所唱出的一

支深沉而激越的歌。

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长诗《向

太阳》。

由于这首诗显示了作者对人生和艺术不断探求的精神,以及它达到的宽广的审美境界,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评论家一致把它誉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优秀诗篇。

1941年5月,艾青发表了诗《火把》,把中华民族的抗日激情用写实的笔法表现了出来,是一篇

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1941年3月至1945年9月,是艾青在延安生活的时期。

四年的延安生

活,不仅使艾青的思想感情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且,也深刻地影响到艾青的诗歌创作,促使他写

出了大量的诗歌。

这一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黎明的通知》。

他敏锐地感受到了“革命的曙

光”,而且急切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人们。

这首诗像鼓点和号角一样,鼓舞了全国人民为迎接黎

明,向着胜利,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对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直到1975年春,为到北京治眼疾,才离开了新疆。

文革结束之后,回首二十余年的艰难岁

月,艾青对纯朴的新疆人民饱含深情;同时,艾青也以旷达的襟怀面对未来。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品有《光的赞歌》等。

《光的赞歌》写于1978年8月,正是我国十年文革浩劫结束不久。

诗人仿佛从漫漫长夜中

醒来,重新看到曙光和希望一样,无法抑制内心的激情与创作的冲动,拿起笔来歌颂驱走阴霾、

战胜黑暗的光明,歌颂新的时代、新的生活。

他认为“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

朝向理想的勇气”。

《光的赞歌》是又一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艾青一生,追求光明,歌颂光

明,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光明主题”的诗作。

《光的赞歌》的完成,使诗人这一主题的创作,

终于在诗人晚年的时候,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摘自《艾青诗歌创作三个阶段论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3分)

A.艾青出生后因当地主的父母迷信而遭到厌烦,被送到别人家里,这让他在情感上对当地

主的父母非常冷淡和厌恶。

B.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艾青学业收获很大,作品因异国游子生活流露出“流浪汉的漂泊的

情愫”,说明他创作走了弯路。

C.艾青的《向太阳》《火把》《黎明的通知》是抗日战争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歌,反映了

诗人对时代命运的担当和使命。

D.艾青一生,创作了“光明主题”这一系列的诗篇,讴歌了他心中对光明的热爱和向往。

5.幼年被寄养的经历,对艾青产生了哪些影响?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坯王

红酒

大柱是远近闻名的坯王。

相思古镇上的人家盖房都会争着请大柱,大柱脱的坯坚硬结实与众不同。

别处盖房用青石

砌根基,半人高时才摞坯垒墙。

可用了大柱脱的坯,那些石料就省了,大柱的坯坚固得可与石料

媲美。

镇东头花戏楼隔壁卖膏药的瘸子老三不屑地说,土坯是土坯,青石是青石,没听说过土坯能

和青石一样结实。

老三走起来总嫌路不平,一脚深一脚浅地来到大柱干活的地方,呲牙咧嘴憋

了半晌劲也没搬起一块儿坯来。

大柱见状一笑,取过一块儿坯,高高地举过头顶,使劲一摔,硬

土地面上便被砸出个大坑。

再看那坯,完完整整,还不带掉皮儿裂缝。

瘸子老三的眼睛瞪成了

牛铃铛,只顾竖起大拇指比划,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瘸子老三回过神儿后就把大柱叫成坯王了。

坯王不是白叫的,坯王自有过人之处。

别人脱坯图省事就地取土,可大柱总是不厌其烦地

起五更到离镇子八里远的李家坡起土,说那儿的土质粘度大且细腻。

最为当紧的一道工序是和

泥,放水浸泡,反复踩踏,直把那土捣鼓得像麦子粉一样的筋道才肯动手脱坯。

大柱将醒好的泥奋力摔打堆在一起,脱坯时,双手上前,卡满一捧泥,至模具前再忽地分开,

左右开弓,把泥摔进坯模中,两只胳臂忽高忽低,上下翻飞,大拳头腾腾腾砸上九下,扎个马步,

端起湿坯,往地下轻轻一磕,八块坯分两行就晾那儿了。

清晨的太阳温柔到极致,即便是不眨眼地看它也不会刺伤眼睛。

大柱扛着脱坯用的家伙什

出现在杏儿家时,杏儿正站在窗户边那棵桃树下梳头,浓密的乌发瀑布般泻下,头顶上桃花天

天,蜂飞蝶舞。

阳光毫不吝啬地透过满树繁花,把杏儿的长发染成了七彩锦缎。

大柱一阵眩晕,

揉揉眼,定定神,才看清是个花一般的闺女。

杏儿这两条油光水滑的大辫子也不晓得让多少人惊羡。

辫子长及腿弯处,乌黑发亮。

一整

天,大柱只闷头脱坯,衣裳甩在柴草堆上,贴身的那件白夏布褂被汗塌得精湿。

他不敢再看杏

儿,大柱的眼睛让这个长发妹结结实实地给弄伤了。

杏儿来续过几次茶水,每次,大柱听见杏儿细碎的脚步声,心里就像揣了一百只兔子狂跳个

不停。

杏儿把辫子从胸前甩向身后时,辫稍扫着了大柱的胳臂,大柱一激灵,像过了电。

杏儿说,大柱哥,看你脱坯就像听张天辈说书,你手里也拿着月牙板呢。

大柱手没停,脸红

得像刚飞到矮墙头上那只小公鸡的冠。

坯王大柱在杏儿家脱坯,起早贪黑,一连干了半个月。

杏儿她爹捋着山羊胡子,高兴地围着

坯垛子转来转去,连声叫好。

杏儿说,爹,是坯好,还是坯王大柱哥好?

都好,都好。

杏儿她爹一

手拍着坯,一手端个红泥小壶朝嘴里倒水。

杏儿说,那爹就把他招过来让他给咱家脱一辈子坯。

杏儿她爹被茶水呛住了,咳了好大一阵子。

杏儿她爹总想把杏儿嫁个殷实人家。

坯王虽说有门好手艺,可一个汗珠掉地下摔八瓣儿,

终归是个泥腿子,不行不行,不能嫁他。

瘸子老三家有个儿子在城里开店专卖膏药,据说生意好得不得了。

前些日子回来进药,在

河边儿碰见杏儿了,回来就央请他爹上门提亲,说:

我进城那年杏儿还是个黄毛丫头,咋一转脸

就出落成个天仙了?

那长辫子,我的天哪,迷死人了。

杏儿她爹看着瘸子老三家送来的聘礼,高兴地在屋子里待不住,一会儿工夫,端着个茶壶在

镇子上走了八个来回。

杏儿她娘走得早,杏儿还有个哥哥,脑子不太灵光,就指望着杏儿的彩礼给傻哥哥娶媳妇

呢。

杏儿她爹比葫芦说瓢,声泪俱下,好话说了一河滩,总算稳住了杏儿。

坯王自从认识杏儿,心里再也搁不下旁人了。

坯王想,有了杏儿,这辈子算没白活。

等忙过

这阵子,就央人到杏儿家提亲,把娘留下的那支凤头金钗送给杏儿做聘礼。

这天夜里,坯王大柱静静地躺在炕上,两手交叉枕在脑后,想着杏儿要是把辫子盘成发髻,

再插上金钗和红绒花该是什么模样啊。

忽听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大柱忙起身开门,杏儿跌跌撞

撞地进来,抱住大柱就哭……杏儿离去时,把两条乌黑的发辫齐根铰下留给了坯王。

一所崭新的土坯房远离镇子,孤零零地立在南岸的柳树下,大柱从此不再帮人脱坯,整日待

在坯屋里。

有人在夜间见过他,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

来年八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塌了

不少房屋,可相思古镇南岸那座土坯房却完好无损。

据说,大柱在脱坯时,把杏儿的青丝秀发剪

碎搅合在土中,每一块儿土坯都散发着杏儿的气息。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坯王”为题,有深刻的意味。

“坯王”既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是小说叙事的线索,

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坯王”展开。

B.小说第六自然段,写坯王脱坯时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坯王脱坯手艺的

精湛以及他对即将到来的爱情的美好憧憬。

C.“清晨的太阳温柔到极致”,景物描写渲染了美好的气氛;“大柱的眼睛让这个长发妹结

结实实地给弄伤了”写出了杏儿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D.瘸子老三、杏儿她爹等人在小说中都是次要人物,他们的出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

主要人物的活动创设了典型的社会环境。

E.杏儿她爹嫌贫爱富,总想把杏儿嫁个殷实人家,看着瘸子老三家送来的聘礼,高兴地端

了个茶壶在镇子上走了八个来回炫耀着。

8.小说中的大柱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9.杏儿的辫子在小说中多次出现。

有人物塑造、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结合

全文,加以探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树声,字与吉,松江华亭人。

家世业农。

树声少力田,暇即读书。

举嘉靖二十年会试第

一。

选庶吉士,授编修。

三十一年,请急归。

遭父丧,久之,起南京司业。

未几,复请告去。

起左

谕德,掌南京翰林院。

寻召还春坊,不赴。

久之,起太常卿,掌南京祭酒事。

严敕学规,著条教十二

以励诸生。

召为吏部右侍郎,引病不拜。

隆庆中,再起故官,不就。

神宗嗣位,即家拜礼部尚书。

初,树声屡辞朝命,中外高其风节。

遇要职,必首举树声,唯恐其不至。

张居正当国,以得树

声为重,用后进礼先谒之。

树声相对穆然,意若不甚接者,居正失望去。

一日,以公事诣政府。

见席稍偏,熟视不就坐,居正趣为正席。

其介介如此。

北部要增岁币,兵部将许之,树声力争。

万历改元,中官不乐树声,屡宣诣会极门受旨,且频趣之。

比趋至,则曹司常事耳。

树声知

其意,连疏乞休。

居正语其弟树德日:

“朝廷行相平泉矣。

”平泉者,树声别号也。

树声闻之日:

“一史官,去国二十年,岂复希揆席①耶?

且虚拘何益。

”其冬,请愈力,乃命乘传归。

辞朝陈时政

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树声端介恬雅,倚然物表,难进易退。

通籍②六十余年,居官未及一纪③。

与徐阶同里,高拱

则同年生④。

两人相继柄国,皆辞疾不出。

为居正所推,卒不附也。

已,给廪隶如制,加太子少

保,再遣存问。

子彦章,万历十七年进士。

树声诫毋就馆选。

树声年九十七卒。

赠太子太保。

谥文定。

(选自《明史·陆树声传》,有删改)

【注】①揆席:

指宰相。

②通籍:

步人仕途。

③一纪:

十二年。

④同年生:

科举时代指同榜考

中的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

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B.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

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C.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

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D.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

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由各省举人参加。

B.改元:

君主或王朝改换年号,每一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中官:

文中指宦官。

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别号:

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

如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欧阳修别号醉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树声有才华,不向往官场。

他出身农家,有空就读书,在会试中考了第一名;他任官时

几次请求回家,还多次推辞朝廷的任命。

B.陆树声受到赏识,傲视权臣。

当初,朝廷遇到要职,一定首先考虑他;他看见座位不正,

就对张居正视而不见,张居正只好替他摆正座位。

C.陆树声不受诱惑。

陆树声被人排挤.就请求退休,张居正透露说朝廷要任命陆树声为宰

相,陆树声却说,自己不求宰相之位。

D.陆树声淡泊超脱。

他进入官场六十多年,做官却不满十二年;他和徐阶、高拱都可以扯

上关系,但徐、高掌权时,他却托病不出来做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张居正当国,以得树声为重,用后进礼先谒之。

(5分)

(2)屡宣诣会极门受旨,且频趣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杨於陵归宋汴州别业

刘长卿

半山溪雨带斜晖,向水残花映客衣。

旅食嗟余当岁晚,能文似汝少年稀。

新河柳色千株暗,故国云帆万里归。

离乱要知君到处,寄书须及雁南飞。

14.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两首诗首联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15.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借“问苍茫大地,

▲”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2)《荆轲刺秦王》中描写生离死别,人们沉浸于痛楚之中的句子是“▲,

▲”。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到奉劝朋友在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

告别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价格就像是价值的一条狗,虽然它会跑来

跑去,但最终还是会回到价值的身边。

②让人震惊的是,每次作案前,左某都会装跟踪器监视业主,一把几百元的高级防盗锁,他只

花几十秒就打开了,作案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③要想规避党内“四风”腐败的“破窗效应”,只有各级部门都做到令行禁止,这样才能达到确

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的目的。

④又是一年毕业季,女大学生们在一些可以出售闲置物品的APP上挂出的物品包罗万象,贴身衣物、防狼神器和前任送的礼物等等。

⑤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要敢于想入非非,敢于假设;

大胆想象,细心求证,便是科学工作者的风格。

⑥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天津依靠科技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天津正在经历一场

洗心革面的质变,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格局开始显现。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烛之武在见到秦穆公之后,动之以“利”,晓之以“理”,不仅使趋“利”而来的秦兵避患而

“退”,还反过来“与郑人联盟”,帮助郑国抗晋。

B.《战国策》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渲染了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

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性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

C.通过作者对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从

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

D.《雨巷》作为戴望舒的成名作,历来为读者所喜爱,但对于《雨巷》的思想内容却争论不

休,常常被当成爱情诗来读。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很多男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成年男性严重缺失的“女儿国”里。

他们出生后,①

在妈妈的怀抱里长到三岁;进了幼儿园,面对的又是幼儿园阿姨的关怀;上学了,女老师②

占大多数。

③父亲再缺席,试想在这种环境下,男孩的男性人格又该如何培养?

长大

后,他们④具有男人的躯体,⑤只有男孩的情感。

他们不懂得跟其他男性和平相

处,⑥总是孤独而迷茫,敏感而脆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①。

例如,电池金属外皮分解之后,内部的氯化锌、铅、水银和镉等化学物质就会外

泄,污染环境;水果皮等自然制品的垃圾,降解后不会危害环境。

而②,部分塑料降解会

产生酸性物质,如聚氯乙烯降解会产生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含苯环塑料降解过程可能产生二

悪英等有毒有害物质。

③,是采用可降解的环保新型塑料。

此外,全社会养成不随手乱扔、分类回收垃圾

的好习惯,也至关重要。

21.下面是某学校举办“快乐的中秋”主题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

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大学新生报到现场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

随同新生来到大学的,是大批的家长,

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七大姑八大姨;校园里,时常看到家长们拿着行李,忙前忙后。

更让人难过的是大家脸上的表情。

孩子觉得理所当然,父母也觉得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大家

喜笑颜开、其乐融融。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

2016~2017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名校联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杜绝了徇私舞弊的现象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杜绝了考官通过辨认字迹而徇私舞弊的现象)

2.A(强加因果。

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3.B(“楷法遒美”虽然不再作为取士重要标准之一,但不能以此推断“唐朝的人才标准远高于宋朝”)

4.D(A项“厌恶”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B项“说明他创作走了弯路”,从原文得不出这一结论。

C项“里程碑意

义”说法不确切,三首诗不可能都是,应改为“优秀的”或“具有代表性的”)

5.①艾青被寄养在贫苦农妇家,使他从小就同情农民,感染了农民的淳朴和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