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5573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5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docx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docx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稻草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帮助学生认识“肤、怠、穗、瘪、搓”5个会认字和“肌、肤、懒、穗、

喉、耕、橘、褐、祸、挽、甸”11个会写字,掌握“肌肉、皮肤、稻穗、勉强、

白喉、耕种、橘子、褐色、祸事、挽救、沉甸甸”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在稻田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稻草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

做的,结果如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抓对比→突出责任感情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一)课文是怎样介绍稻草人的样子的?

请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

你觉得稻草人美吗?

(二)稻草人的责任是什么?

你喜欢稻草人吗?

为什么?

写牛和狗有什么作用?

二、抓飞蛾→突出善良

感情朗读第3—5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

(一)稻草人看到新出的稻穗一个挨着一个,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二)哪些事让老太太笑不出来?

这说明了什么?

(三)稻草人看到蛾子飞来,他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四)从描写稻草人的内心和动作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

想一想:

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抓祸事→突出忠诚默读课文第6—8自然段,自学并讨论:

(一)老太太“看一切事情都很好”,“一切事情”指的是哪些事情?

想一想:

老太太此时心情怎样?

(指导观察插图)

(二)主人要走了,稻草人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三)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

想一想:

稻草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从稻草人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抓肉虫→突出悲惨朗读第9自然段,思考:

(一)稻草人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么?

(二)想一想:

稻草人为什么而“痛心”?

为什么而“哭了”?

(三)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稻草人的感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抓变化→突出中心再次默读全文,找出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一)结合课文,仔细体会他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想一想:

《稻草人》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

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展开想象,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再写下来。

2.模仿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注意用上中心句。

板书设计:

稻草人

稻长新穗高兴

小蛾产子惊恐

警告无效愁闷

吃光稻叶痛心

(尽职、忠诚、善良)

    2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

(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读悟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是怎样发生?

怎样发展?

结果怎样呢?

    (四)发生:

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五)教师:

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

怎样做的?

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

(个别读)

    (六)教师:

他很得意!

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

(个别读、分组读。

)    

    出示: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结果怎样?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

------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

    教师点拨:

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

选择一篇试背。

(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

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板书设计:

2寓言二则之画蛇添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寓意:

    

    3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

    2、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理解上的共鸣。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方法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新年即将来临人们的心情本应是高兴的、欢乐的、幸福的。

而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你觉得她的处境是怎样的?

能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默读课文5-11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

    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3、全班汇报。

    步骤一:

解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分别看到了什么?

    ①教师出示表格

    擦燃火柴幻想现实

    ②学生交流补充填写。

    擦燃火柴幻想现实

    第一次暖和的火炉烧过的火柴梗(寒冷)

    第二次喷香的烤鹅又厚又冷的墙(饥饿)

    第三次美丽的圣诞树消失在夜空一颗星陨落(痛苦)

    第四、五次慈爱的奶奶和奶奶在快乐中飞走了(无人疼爱)

    步骤二:

作者将幻想与现实交替表达的写作方法,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结合自己的画批谈感受,再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现文稿,重点体会: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①初步阅读,体会她开始到底“敢不敢抽出一根”?

可是最后“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什么?

    ----“卖火柴”是她帮助家里度日的,她是不敢轻易擦燃的。

但今天又冷又饿的大年夜她实在受不了了,考虑再三“终于”擦燃了一根,可见小女孩的处境多么艰难,她多么迫切地渴望温暖。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

(读好“?

”、“终于”)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①分别指名读,这两个场景发生在什么时候?

你感受到什么?

    -----这是火柴熄灭后小女孩眼前的景象。

幻象终究是幻象。

在这个黑暗、冷酷的现实中,美好的愿望终将破灭,幻象里的一切不是小女孩的现实生活。

    ②谁愿意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语气悲伤的、惋惜的。

可强调“只有”、“又厚又冷”)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①自由读,谈体会。

-----在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没有的。

这句话预示着她死去了。

小女孩渴望的生活这个世界没有,现实是多么残酷呀!

    ②再体会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自己试一试。

    指名读10、11自然段。

出示这两句话,找不同,谈感受。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①对比读,你发现什么?

    ②个人读,感受句子,你如何理解?

------“大年夜”本来是欢乐幸福的,但在这个现实社会里,它只属于富人。

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得到的是寒冷、饥饿、痛苦甚至死亡。

社会太不公平了。

    ③齐读文中的句子。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①句子中有两个“幸福”,你怎样体会?

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所以说在幻象中她是幸福的。

而第二个“幸福”不是真正的、现实中的、新年里该有的幸福,而是指她悲惨地死去,不再忍受现实的痛苦,所以是幸福的。

    ②作者这样表达,你感受到什么?

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三、小结内容,情感深化:

    课文将小女孩的悲惨现实生活与美好的幻象对照写出,使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可怜、悲惨,当今社会的黑暗。

还有千千万万的贫苦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值得同情呀!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词语。

    2、再把感受深的语句读一读。

    3、朗读文章后的“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

    安徒生

    寒冷暖和的火炉(温暖)

    现实饥饿喷香的烤鹅(美食)幻象

    痛苦美丽的圣诞树(欢乐)

    无人疼爱慈爱的奶奶(疼爱)

    悲惨、黑暗值得同情

   

    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

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

“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

“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

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

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

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体会写作方法:

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

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

四个“传到”。

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

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四、小练笔:

写一段话: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8《明天更辉煌》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认读“缀、汁、荆、棘”4个生字;会写7个,掌握“骨肉分离、自强不息”等词。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会诗,背诵第三小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表达出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香港回归是民族的一件大事,让无数人兴奋与自豪。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二、精读,体会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复朗读:

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企盼着你的归航。

3、指导学生读出被迫离开时的悲愤与日夜思念。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复朗读:

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和力量

(香港的繁荣离不开母亲大陆的支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复朗读:

有亿万炎黄子孙,有一们伟人永志不忘……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

(“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3、练习背诵第三小节。

9、山海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2、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3、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4、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5、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上节内容

1、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

2、第1、2段作者直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细读文章,体会内容

教师可用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读,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启发引导补充。

1、朗读第6-9段

思考:

作者站在雄关之上,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精神异常振奋,心胸倍加开阔→慷慨悲歌,涌遍全身)

作者想到了什么?

(第6段:

在广阔的自然空间畅游第9段:

可歌可泣的历史)

又分别有怎样的感受?

(第7,9段)

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及自己的感受?

(抵御,捍卫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2、朗读第10段并思考:

这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歌颂)

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形象?

(雄伟庄严的风貌,伟大的体魄)

又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和精神?

(可歌可泣忠贞的灵魂)

三、归纳文章主题

可让学生思考概括讨论,教师引导补充明确

本文通过描写山海关的雄伟壮丽,缅怀山海关的历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四、小节

这篇抒情散文,写作者在雄关上的目睹和遐想,用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全文洋溢着爱国的激情。

11永远的歌声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

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5自然段),先写了爸爸随大军南下,“我”在一所农村小学里读书,这里有位年轻漂亮的城里来的女学生当我们的老师,她有一副好嗓子,教“我们”唱好听的歌。

    在这一部分,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我们这些山村孩子对老师的热爱,如,对老师外貌的描写,“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

”体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又如,文章第4、5自然段写我和姐姐的争论的语句,同样表达了我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文章这样描写,为后面写我们冒险为老师上山采药奠定了基础。

    第二层(第6、7自然段),写老师的嗓子哑了,二牛提出要上山为老师采药治病,我同意了。

    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在这句话中,“我”的表现是想起大人的告诫,却立即使劲地点头同意上东山,表现出即使有危险,也要为老师采药治病的决心,与上文描写对老师喜爱的语句形成了呼应。

    第三层(第8——10自然段),“我们”上山为老师采药、捉鱼,全然没有发现身边的危险。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

文中对“我”和二牛下水摸鱼的情景进行了形象、生动地描写。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在这句话中,通过运用一些列准确的动词,将“我们”捉鱼的情景展现了出来,既表现了“我们”捉鱼时的忘我,又体现出“我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对老师的正面描写,“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的脸上……”文章通过描写老师的表现,更加生动地烘托出“我们”的师生情是那样的真挚、淳朴,以至于“我”走出童年很久,这一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久的歌声》为题。

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课后安排了四道思考题,其中第1、第3题要求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阅读实践,理清文章的脉络,在了解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将重点段的内容说清楚,便于深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第2题重在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使学生深入思考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题目的内涵,进而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

    此外,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同时,也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

如,文章中有六处出现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可在阅读理解中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加以体会。

再如,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非常典型,讲读中也应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二、作家作品介绍:

    作者邹德学,男,南京汽车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南汽新闻》的编辑。

课文原载于《江苏教育报》,入选时有改动。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