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03531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ppt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ppt(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ppt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考试内容(要点),一、儿童的需要和问题二、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四、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一、儿童年龄的界定1、年龄段:

014岁2、工作体制05岁,由全国妇联组织负责,在各妇联组织中设立有专门的儿童工作部门;614岁,由共青团组织负责,在共青团组织里建立有少年儿童工作部。

二、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一)儿童的特点1、基础性2、发展性3、未来性,

(二)儿童的需要,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

这是儿童发展的第一需要,也称之为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需要。

2、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

适当的身心医疗照顾、预防保健服务及健康照顾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3、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

家庭是社会化的基础,是长大成“人”的基础,家庭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管教的环境。

4、满足学习的需要。

维护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保证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5、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文化娱乐是儿童社会化、接受社会文化价值的重要手段。

6、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

这些能力包括道德选择能力、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技巧、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价值观等。

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

健康的人际交往圈子和被承认与尊重的需求。

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保障儿童人身安全、个人权以及免于被伤害等权利。

三、儿童的问题,

(一)环境对儿童的伤害1、贫穷问题,2、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1/3的疾病与环境因素有关。

其中40%发生在只占全球人口10%的5岁以下的孩子身上。

3、儿童营养问题,4、童工现象,

(二)儿童发展障碍,1、学习压力和智力发展问题2、代际冲突带来的儿童发展障碍3、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困惑4、儿童道德发展中的问题5、未成年人犯罪6、特殊境况中的儿童问题,四、儿童社会工作,1、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全体儿童为工作对象,在有关儿童发展理论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儿童问题、满足儿童需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儿童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

以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儿童为对象,多采取机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些家庭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或者有各种问题的儿童,如孤儿、残疾儿、流浪儿、弃婴、受虐待儿童、情绪和行为偏差儿童等。

广义儿童社会工作:

指面向所有儿童的社会工作,是一种预防性的社会工作。

特点:

对象是所有儿童儿童的所有发展阶段儿童面对的所有问题影响儿童的所有因素,五、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儿童社会工作是一个科学的专业体系(对象、根本目的、专业手段)

(二)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

(1)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

(2)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的功能,(三)儿童社会工作具备坚实的社会基础,恪守专业的价值伦理儿童福利及儿童福利政策是儿童社会工作的坚实社会基础科学进步的儿童观是儿童社会工作的伦理基础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尊重、接纳、自决、个别化、正面引导、一致性等,(四)儿童社会工作依据科学的儿童发展理论,生物学方面的理论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社会学方面的理论,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一、宏观的儿童社会工作,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1)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此类儿童服务可以分为支持性、保护性、补充性、替代性四种类型。

(2)对孤儿、弃儿的救助(包括家庭寄养、收养、儿童福利院安置)(3)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包括身体的康复、提供教育、接触与适应社会)(4)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包括社会化辅助、心理辅导、环境建设),第三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个案工作的方法

(二)儿童小组工作(三)儿童社区工作,

(一)儿童个案工作,1、内容:

儿童个案工作主要有面向儿童的个别谈话和咨询服务两种形式。

2、特点:

对象的差异性与复杂性;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性;本质强调助人自助;过程的系统性;工作具有扩展性。

(二)儿童小组工作,建立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兴趣小组、教育小组、成长小组;开展解决问题的治疗小组、支持小组。

(三)儿童社区工作,1、从物质性建设目标入手介入社区:

建设儿童服务设施:

儿童服务中心、游乐设施、图书馆;2、从非物质的、教育性服务入手介入社区:

开展儿童综合、全面服务:

社区教育、社区宣传;3、从社区儿童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儿童为中心的突发事件入手介入社区:

儿童发展成长问题、突发性儿童问题;,4、从动员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介入社区,开展大型社区活动,进行社区教育宣传;5、从建设社区相关舆论入手介入社区,影响社区理论;6、从发动社区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介入社区,进行政策倡导、维护儿童权益。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几个特殊整合方式

(一)家庭支持与寄养、收养1.家庭支持性服务经济救助、免费家庭服务、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家务服务2.家庭寄养特点:

家庭内提供照顾、非机构替代照顾有限时间类型:

收容之家、寄养家庭、工作式寄养家庭、受津贴寄养家庭和团体之家,家庭寄养的安置过程:

接案、安置、探视、再安置、结案寄养安置过程中要考虑的内容:

尽量向原生家庭了解儿童的资料,并协助家庭作必要的改变;协助儿童适应寄养家庭的生活,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尽快进入其在家庭中所需扮演的角色;让寄养家庭了解儿童的资料,使其尽快进好地担负起照顾儿童的责任。

3.收养有社会福利组织介入情况下,收养程序一般包括:

申请、审查及会谈、家庭访视、配对、试养安置、正式收养、结案、追踪等。

(二)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建设1.儿童福利院的种类及建设原则2.儿童福利院的安置过程安置前的准备安置期间安置结束(三)对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辅导1.少年法庭里的儿童社会工作2.为轻微犯罪行为的少年儿童提供的教育机构中的儿童社会工作3.社区服务中的儿童服务,本章题型参考,1、案例分析:

主要是根据学龄期儿童的情绪、学习、成长、安全照顾等方面进行问题分析,提出介入策略;2、通用过程某一阶段的分析;3、根据儿童的某一类需要(生活照顾、学习方法、生活技能训练、娱乐需要等)分析问题,设计服务方案。

注意:

对弃婴、孤儿的服务特别要注意联结相关社会政策和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