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铜陵五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4973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铜陵五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安徽省铜陵五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安徽省铜陵五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安徽省铜陵五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安徽省铜陵五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铜陵五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及.docx

《届安徽省铜陵五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铜陵五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铜陵五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及.docx

届安徽省铜陵五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及

铜陵五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如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是

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X被人成熟的红细胞吸收,不需要消耗ATP

B.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Y有关

C.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

D.构成细胞膜的Y可以运动,而Z是静止的

2.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3.李斯特氏菌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

其原因是该

菌的一种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

于细菌的转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

C.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

D.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4.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

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5.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MTERF3,这一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根据相关知识和以上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DNA也含有可以转录、翻译的功能基因

B.线粒体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线粒体因子MTERF3直接抑制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

D.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相关

6.下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

A.③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⑤不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也不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数量较多,④数目较多

D.RNA主要是通过⑥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7.右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C.蛋白质和RNA通过被动运输进出细胞核

D.只有在真核细胞中,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示的结构

8.生物学家把100个细胞中的每个细胞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细胞核,另一部分不含细胞核。

再将这两部分细胞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其实验结果如表.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培养第1天,有核细胞死亡数比无核细胞多,其原因主要与细胞核的功能有关

B.从培养第2天到第3天,无核细胞死亡很多,其原因主要与实验中细胞膜损伤有关

C.从培养第1天到第10天,有核细胞每天都有死亡,其原因主要与细胞凋亡有关

D.从培养第4天到第10天,有核细胞每天只有少量死亡,其原因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9.下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C.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10.下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11.如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12.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低温影响的跨膜运输方式只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水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

D.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只与载体蛋白的种类有关

13.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M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图。

对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细胞吸收M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14.下表列出某动物肝细胞和胰腺分泌细胞的膜结构相对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甲为肝细胞

B.细胞甲呼吸强度大于细胞乙

C.细胞乙合成的分泌蛋白多于细胞甲

D.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膜结构含量不同取决于基因的不同

15.下图中a表示某种分子,b表示某种相关的细胞,对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

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细胞b,此时细胞b将会兴奋

C.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则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

D.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则细胞b可能是效应细胞或记忆细胞

16.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17.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适合在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的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酶具有高效性主要是因为酶一旦生成可以多次发挥作用

D.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18.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一段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A.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1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的生成

B.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淀粉酶分别催化底物淀粉、蔗糖,用碘液检测

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需将叶片的一半遮光,以控制无关变量

D.验证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实验中,含等量蛋清液的A、B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

蒸馏水,充足时间保温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20.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0℃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加入新鲜猪肝研磨液

D.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3上升到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上升

21.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在O2充足时也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中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易断裂易形成

D.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物质

22.下表为某学校生物实验兴趣小组所进行的《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设计方案,表格中给出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

对下面实验结果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步骤

操作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1

加2%淀粉液

2mL

2mL

2mL

2

加稀释唾液

2mL

2mL

2mL

3

保温5min

37℃

100℃

0℃

4

滴碘液

2滴

2滴

2滴

5

记录结果

淡黄色

淡黄色

淡黄色

A.唾液淀粉酶在37℃时活性最高B.唾液淀粉酶在100℃时活性最高

C.碘液对淀粉的显色反应不明显D.保温前酶已催化淀粉水解

23.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

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

酶浓度

0%

1%

2%

4%

5%

(乳糖浓度为10%)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100

200

实验二

乳糖浓度

0%

5%

10%

20%

30%

(酶浓度为2%)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65

65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B.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C.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D.实验二若提高反应温度条件5℃,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

24.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B.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C.若在C点降低反应PH,反应速率将加快

D.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25.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

为了掌握牛

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

15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结果

15min后仍

未有凝固迹象

14min内

完全凝固

1min内完

全凝固

1min内

完全凝固

15min后仍

未有凝固迹象

注:

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据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结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证明新鲜姜汁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

B.20℃和100℃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得到最适温度

26.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

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鮰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金属

离子

浓度

mmol/L

相对活性(%)

草鱼

鮰鱼

鳝鱼

Na+

30

100.83

101.47

96.03

Zn2+

1

112.38

116.06

158.13

Ca2+

5

65.21

96.18

88.18

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活性

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B.将宰杀后的鮰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

C.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

D.Zn2+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都减慢

27.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9mol

12.5mol

15mol

30mol

产生酒精的量

9mol

6.5mol

6mol

0mol

A.a浓度时酵母菌需氧呼吸速率等于厌氧呼吸速率

B.b浓度时酵母菌需氧呼吸速率大于厌氧呼吸速率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未进行厌氧呼吸

28.细菌蛋白质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可通过肽链之间的二硫键维持稳定。

已知不同的多肽产物可因分子量不同而以电泳方式分离。

下列左图是一个分析细菌蛋白的电泳结果图,“-”代表没加还原剂,“+”代表加有还原剂,还原剂可打断二硫键,“M”代表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右侧数字代表蛋白质或多肽的相对分子量。

根据左侧结果,下列哪个图案最能代表该细菌原本的多肽结构(注意:

“一”代表二硫键)()

29.分析多肽E和多肽F(均由一条肽链组成)得到以下结果:

(单位:

个)

元素或基团

C

H

O

N

-NH2

-COOH

多肽E

201

348

62

53

3

2

多肽F

182

294

55

54

6

1

那么请你推算这两种多肽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可能是()

选项

A

B

C

D

多肽E

199

340

58

51

多肽F

181

281

53

49

30.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

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

请根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冬季来临过程中,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B.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C.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

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2分,共12分)Ⅰ.下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膜蛋白B

1

2

3

4

5

6

葡萄糖

膜蛋白A

Na+

膜蛋白D

双糖

单糖

膜蛋白C

1

 

 

(1)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多细胞膜上数量,高效地

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

(2)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功能。

(3)图1的四种膜蛋白中,承担受体功能的是。

(4)四种膜蛋白功能的差异是由结构差异造成的,导致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Ⅱ.下图是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过程模式图,请回答:

 

(1)与B淋巴细胞相比,浆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2)浆细胞中,不同生物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变,实现这种转变依赖于。

32.(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有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得油菜种子的呼吸商(RQ=

)小于1。

请完成相关的内容:

(1)将等量萌发的油菜种子分别放入装置1和装置2中,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并同时关闭装置1和装置2中的活塞,1小时后装置1中的着色液滴向_____移动,根据移动的距离和刻度管的截面积即可计算出油菜种子呼吸_______的量(用X表示);在相同时间内装置2中的着色液滴向_________移动,根据移动的距离和刻度管的截面积计算出的值为Y。

则萌发的油菜种子的呼吸商RQ=___________。

(2)若不考虑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测出的值能真正代表萌发种子的呼吸商情况,应如何处理?

33.(每空2分,共16分)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如下实验:

(1)材料用具:

干酵母、注射器(50mL)、烧杯、滴管、试管、橡皮胶管(带弹簧夹)、锥形

瓶、质量分数10%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10%NaOH溶液、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蒸馏水等。

(2)实验步骤:

①取5g干酵母加入装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350C水浴保温1h,使之活化。

取1OmL活化酵

母溶液加入到装有90mL质量分数10%葡萄糖溶液的烧杯中,制成酵母菌培养液。

②用注射器反复抽取装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的空气后,夹上弹簧夹备用,如图1。

③用注射器吸取25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吸入25mL锥形瓶中的空气,夹上弹簧夹,编为A组,

如图2。

_______,夹上弹簧夹,编为B组。

④将A、B两组装置置于350C的环境中,通过观察两只注射器活塞芯杆的移动情况来判断注

射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

一定的时间后,在A组气体体积变化前停止培养

⑤从A、B两组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注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编号甲、乙。

向两试

管中分别滴加0.5ml______溶液,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

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然后再分别对两组注射器内气体进行检测。

(3)实验结果:

①甲不变色,A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②乙变灰绿色,B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⑷实验分析:

上述实验步骤②中反复抽取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

步骤④中为何在A组气体体积变化前停止培养?

______。

(5)实验结论: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6) 思考和交流:

①由于较高浓度的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而较低浓度的CO2使其 由蓝变绿,所以上述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两种呼吸方式CO2产生量的多少。

为探究有氧呼吸的CO2产生童是否多于无氧呼吸,在不改变实验流程的前提下可行的措施有:

减少注射器内培 养液的体积、______________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体积、减少接种的酵母菌的数量等。

②若要继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需设法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分离,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反应底物,再进行实验。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市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3月份月考

高三生物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2分,共12分)

Ⅰ.

(1)

(2)

(3)

(4)

Ⅱ.

(1)

(2)

32.(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

33.(每空2分,共16分)

(2)③_______

⑤______

(4)_______;

______。

(6)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3月份月考

高三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C

A

C

C

C

D

A

C

B

C

C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C

A

C

C

D

C

D

B

C

D

B

D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2分,共12分)

Ⅰ.

(1)载体蛋白(膜蛋白A)

(2)生物催化(或催化)

(3)膜蛋白C

(4)控制四种膜蛋白DNA基因不同

Ⅱ.

(1)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丰富

(2)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2.(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左  消耗的氧气  左  (X-Y)/X

(2)将容器、刻度管、活塞等进行灭菌处理(2分)

将放入两装置内的萌发种子进行消毒处理(2分)

33.(每空2分,共16分)

(2)③用注射器吸取25mL酵母菌培养液(体积不写得1分,写错不得分)

⑤酸性重铬酸钾(酸性不写得1分)

(4)去除锥形瓶内空气中的CO2   防止A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6)①增加②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不分顺序)丙酮酸

 

版权所有:

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