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五六七课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4617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五六七课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五六七课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五六七课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五六七课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五六七课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五六七课 精品.docx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五六七课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五六七课 精品.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五六七课 精品.docx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五六七课精品

第五课

一、考点要求

国民的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与分配;财政的作用;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基础知识梳理

1、国民收入的分配

⑴含义:

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⑵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只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一方面大力增加产量,一方面尽可能地降低消耗,从而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

⑶国民收入的用途: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个方面的内容。

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个方面的内容。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积累和消费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有所增长。

积累的最低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片面的高积累、低消费,或者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消费,都是有害的。

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在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两部分的价值形式称作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一方面,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另一方面,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再次,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之,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要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3、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⑴财政: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⑵预算:

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⑶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略大于支出。

⑷财政赤字:

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称作财政赤字。

4、我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范围

财政收入作为财政的一个方面,在市场经济下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从国家取得收入的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可以概括为:

税、利、债、费四种形式。

5、财政的作用

⑴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⑵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⑶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⑷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⑸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6、税收及其特征

⑴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⑵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在征税之前,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税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连的。

首先,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其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7、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⑴性质:

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社会主义税收所体现的分配关系不是剥削关系,而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的关系。

⑵作用:

第一,税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第三,税收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8、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⑴纳税人的基本含义: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作为缴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作为缴纳税款的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⑵我国的主要税种: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

⑶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有偷税等行为的人,不仅是违法的人,更是缺乏责任心的人,是不讲道德的人。

在依法纳税的同时,公民还应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的权利。

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突破

(一)重点

1、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之间既存在互相促进的一面,又存在着互相制约的一面。

怎样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呢?

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⑴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如果用于积累的部分过我多,造成消费萎缩,或消费的增长赶不上生产的增长,不仅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而且会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相反,消费部分过多,对生产成果搞“分光吃净”,生产发展没有后劲,最终也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可见片面的高积累、低消费,或者只看眼前,不看长远,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消费,都是有害的。

那么,积累和消费的增长究竟各应达到什么程度?

在不同时期,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积累和消费之间很难确定一个严格的固定比例,但是,积累的最低线,要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线,要使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与之对应的就是消费的最高线和最低线。

所以,合理的积累和消费比例应当在这个最低线和最高线之间,不能突破这个界限。

⑵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分配不能主观愿望随意确定,必须受国民收入的物质形成制约。

具体而言,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数量相一致。

如果积累基金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就会导致生产资料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一些建设工程就不能按期完成,甚至现有企业所需的生产资料也出现短缺。

如果积累基金小于生产资料的增长,则会造成生产资料的积压,减缓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如果消费基金超过消费资料的数量,就会出现消费品供应紧张,引起物价上涨,不利于经济稳定、社会稳定。

如果消费基金安排得过少,则会造成消费品的积压,对改善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的扩大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⑶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民收入的分配牵涉到国家、企业(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三者这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必须统筹兼顾,使之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虑,国家必须有一定的积累。

国家增加积累才能集中力量大事,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才能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从企业发展看也要有一定的积累。

企业作为经济生活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只有通过不断的自身积累,扩大生产规模,采用新技术,增强发展后劲,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考虑国家和企业的利益的同时,又必须充分考虑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使广大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

这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好不同主体的积累与个体消费的关系,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2、财政的作用

财政的作用,主要有个方面:

⑴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如市场不能调节社会必需的诸如行政、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消费的供给,市场的自发性容易拉大收入差距,市场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会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等。

因此,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财政就是国家所能使用的重要手段。

财政收支数量,结构的变动都可以起到调控的作用。

⑵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①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整,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这是因为,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的数量、方向的控制,可以对总需求和总供给及其结构施以影响,使之趋近于预期的目标。

例如,通过财政支出,促进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实现物价稳定;通过财政支出,扩大生产规模,减少失业;通过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刺激需求,促进经济走出不景气状态。

⑶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这些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它们或者没有经济收入,或者可以取得部分收入,但难以维持自身的日常开支,所以必须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

在我国,只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才能为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反过来,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又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智力和精神基础。

⑷财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生活状况,一方面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多少;另一方面取决于财富的分配状况。

财政就是从这两个方面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

一方面通过经济建设支出,促进经济发展,为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财政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支出,调节社会分配,以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⑸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财政的这一作用是与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直接联系的。

在我们国家,人民内部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少数敌对分子还存在;霸权主义时刻还在企图干涉别国内政,在世界各地炫耀武力,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宁。

因此,必须强化国家机器,建立强大的国防。

雄厚的财政实力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是任何其他力量都不能代替的。

总之,财政的作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是广泛的、巨大的、重要的。

3、我国税收的性质

⑴从征收看:

在我国,由于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而不是加重企业和人民的负担。

所以,税收所体现的分配关系不是剥削关系,而是社会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整体与局部利益、长远与目前利益的关系。

可见社会主义的税收具有独特性。

⑵从支出看:

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国家政权机构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种根本性质和职能就决定了国家把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以税收的形式集中起来,不论是直接用于经济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还是用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都是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可见:

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这也是我国税收的性质。

4、税收的作用

我国税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⑴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可以使财政收入得到切实的保证。

这一作用是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密切联系。

正是税收所体现的权威性,才能使单位和个人严格执行税收,依法纳税。

⑵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不是运用直接控制手段,而是通过对市场和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经济利益的调节实现的。

其中税收就是重要的调节手段之一。

以税收为手段,通过纳税人、纳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⑶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这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理解。

宏观方面:

税收可以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据此国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例如,从各地个人所得税的缴纳状况,可以大致了解地区间收入水平的差距,从而采取必要的调节政策和措施,防止地区间的收入过于悬殊。

微观方面:

国家各级税务部门通过征管工作,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防止企业违反税法行为,促进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5、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这一重点,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弄清道理,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才能做到学用一致、学了管用。

⑴要联系税收的性质和作用,弄清“纳税人意识”的基本内容。

所谓“纳税人意识”是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相统一的自觉意识。

具体说,一方面增强纳税人的义务意识,自觉纳税。

纳税不仅是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而且也是维持、改进和创造公民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决定了税收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每个公民应承担相应义务。

弄清这个道理,就能增强纳税的自觉性和自愿性,另一方面,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由于国家公职人员所管理的国家事务、社会事务是纳税人自己的事务,其费用也靠税金支付的;公共权利机构设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纳税人”

服务的。

因此,公民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包括税务人员)及其公共权利监督意识,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⑵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澄清和纠正一些不恰当的想法和行为。

(二)难点

1、财政赤字的增加会引发通货膨胀吗

这个问题,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般说来,财政运行的最好状态是收支平衡。

如果出现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即财政赤字,这种状况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一定会引发通货膨胀吗?

1999年,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是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需要。

赤字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拉动了经济总量的增长,政府的税收同步增加,赤字增加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第一,当前经济形势是“货物膨胀”、“商品过剩”,不会出现抢购的现象;而以前的情况是在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增加赤字,结果导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二,这次的财政赤字是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解决,不是印“钞票”。

当然,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也不是没有风险,关键是能不能用好这笔钱。

2、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

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把财政政策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衰退时期,失业率增加,企业开工不足,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就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扩建公共工程等)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

反之,在经济高涨时,物价就会上涨,对此,政府就要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四、热点链接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增长

1、背景材料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大的困难。

一是外贸出口大幅度下降,1998年中国出口变成了零增长。

二是国内需求不足,大多数工业产品生产能力都供过于求。

当时,有人建议人民币应该贬值,以促进出口;也有另外一种建议,把国有资产卖了就可以度过这个危机。

但是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策。

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是中国的人、财、物都不缺乏。

财,指的是银行里居民储蓄存款很多。

但由于工业加工生产能力过剩,已经没有多少有效益的项目可以把银行的存款贷出去,而银行还得照付利息。

如果国有银行的这些资金不能动用起来,对国家财政就是很沉重的负担。

因此,我们采取由国家财政向银行发行国债的形式,把银行的资金动用起来。

另一方面,有些国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只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把这些过剩的生产能力利用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三年发了3600亿元国债搞基础设施建设,把整个国民经济都带动起来了。

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是13380亿元,比1999年增收1960亿元,跨了很大一个台阶。

整体来看,2001年全球经济处于全面的衰退状态,尤其是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在经历了股市的大调整后,又受到“9·11事件”的重创,经济下滑的趋势极为明显。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在第二季仅增长0.3%的不利局面下,增速下跌了1.1%,为10年来的最大跌幅。

在这种背景下,一向作为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外需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幅的下滑。

值得庆幸的是,中央政府准确地把握住了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趋势,及时地提出了依靠扩大内需来发展经济的战略。

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表现出了坚强的韧性,前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分别达到8.1%、7.8%和7.0%,估计全年达到7.5%左右的增长速度不成问题。

四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5100亿元人民币,国债投资有力地带动民社会投资和经济发展。

2001年11月2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2、简要分析

⑴经济学角度

①财政支出是指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财政资金。

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各种职能才得以实现。

因此,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②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上述材料表明我国2000年继续推行财政赤字政策,它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的特定政策。

从长期来说,仍然要坚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严格控制并逐步缩小财政赤字。

③在一定限度内的赤字也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今天特别的经济条件下,有稳定社会、平衡社会总需求的积极作用。

④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⑤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有效的作用。

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发行国债属于财政政策范畴,国债又具有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连接起来的特点。

⑥这是国家运用货币、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

⑵哲学角度

①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开拓国内市场,增加投资,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的政策体现了我们充分重视内因的作用。

同时,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能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

所以,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

②普遍联系的原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困难,出口贸易严重受挫。

这就体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同时,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必须综合利用各种措施,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只有各部分协调一致,才能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体现了整体与部分这种重要的联系形式。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面对当时中国经济出现的困,困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果断作出了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策,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一决策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也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⑶政治学角度

①体现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党对国家生活的政治领导。

②体现了国务院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履行国家职能,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五、典型例题解析

例1.决定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④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安排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④

例2.国家通过财政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这是国家财政的一个重要作用。

下列可以直接表明这一作用的有:

(AB)

A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力度,重点投资治理大江大河

B国家增发国债,用于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C国家给生活困难者必要的补贴

D国家发行国库券以增加财政收入

例3.某国有企业厂长因超额完成承包利税指标,对该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市政府决定奖励他30万元,市政府明确宣布此奖励免缴个人所得税。

对市政府的做法,正确的认识是:

(D)

A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B税收是交给国家的,市政府是国家机关,有权这样做

C市政府应该委托税务机关宣布此奖免税

D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认的,市政府不能说了算

例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同时,作为纳税人也享有相应的权利。

下列属于纳税人权利的有(BC)

A把为国纳税引为自豪,做到依法纳税  B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关心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D对任何罚款、收款等现象坚决抵制,拒绝缴纳

例5.辨析: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增加财政收入。

参考答案:

(1)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2)在社会生活中,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影响。

因此,在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并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财政收入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不顾经济发展,使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3)所以,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例6 税收征管法规定:

税务机关有权对账簿、凭证、报表、资料进行检查,了解纳税人的经营活动是否违法,监督纳税人认真遵守财务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有权到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检查应纳税的商品、货物和其他财产。

税务检查人员经县以上税务局长的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许可证明,有权检查纳税人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

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规定认识。

参考答案: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少数企业为了小集团和个人利益,瞒报销售收入,虚列成本,乱摊费用甚至造假账,企图偷逃税款。

国家税务部门通过国家日常的征管工作,可以深入企业内部,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配合政法、工商等部门,维护财经纪律,打击违法犯罪。

(3)税务机关的征管工作是税法赋予的,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它的监督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六、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的数量相一致。

如果消费基金的数量安排得过少,那么会造成

A消费品供应紧张                  B物价上涨.

C消费品积压                    D生产资料出现短缺

2.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A税、利、债、费                  B税收收入

C债务收入                     D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3.《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国家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储备和保护价制度对粮食市场进行吞吐调节,保护农民消费者的利益。

这一举措表明

A财政是维护粮价稳定的惟一手段            

B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C我国的粮食供求应通过市场调节

D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就必然产生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4.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积累与消费两部分。

下列属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的有

A“西气东输”工程                 B青藏铁路

C2008年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            D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5..200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支持各地救灾和灾后重建基金108亿元,有1.67亿人次受灾群众得到了政府的及时救助。

从具体用途看,这属于财政支出中的

A经济建设B行政管理C债务D社会保障

6.征收面广,最稳定可靠的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