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4384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1.docx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1.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1.docx

混凝土缺陷处理方案1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属跨地域引水工程,供水对象为厦门市,引水流量10.0m3/s,涉及漳州市长泰县和厦门市集美区两个县(区)。

工程枢纽主要由上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上存水库~尚吉引水系统、尚吉厂房以及溪口闸坝、溪口~许庄引水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上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204.30m,最大坝高89.30m,坝顶宽度8m,坝顶长338m,溢洪道布置在坝顶中央,设3孔10×10m弧形钢闸门,堰顶高程为191.00m。

上存至尚吉引水系统总长约1019m(进水口至岔管中心),由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井和压力管道组成,进水口为塔式进水口,底板高程144.0m,引水隧洞开挖断面为底宽2.5m,直径4.1m的扩底圆形断面。

绕坝公路位于大坝右岸,全长2.58km,路线共分两段,上坝路段1.64km(K0+000~K1+640),为线路起点至坝顶右岸,为上存大坝工程永久上坝公路,3级公路,路基宽度7.5m,路面宽度6.5m,为砼路面;下坝路段0.940km(K1+640~K2+580.075)为坝顶右岸至终点(接207省道),为大坝施工期间的临时接线公路,水库大坝完工蓄水后,将被库区淹没,4级公路,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6.0m,为泥结石路面。

大坝至进水口永久公路位于大坝左岸,全长0.23km,4级公路,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6.0m,为砼路面。

主要工程量为:

土石方明挖约57万m3,石方洞挖2.2万m3,碾压砼(含变态砼)43.3万m3,常态砼4.2万m3,洞身衬砌砼3800m3,工期为36个月。

2总则

2.1编制目的

为规范福建省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C4标施工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的作业程序和行为,保证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处于受控状态,使各参建人员明晰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程序和要求,特编写本方案。

2.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福建省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C4标施工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

2.3施工中出现的混凝土质量缺陷种类及处理依据

施工中出现的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包括挂帘、错台、蜂窝、孔洞、麻面、气泡、冷缝。

根据现行的水利规范及标准针对以上缺陷种类编制此方案。

2.4引用标准

本方案引用的主要标准如下: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范》SL223-2008

3、《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

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

5、《水工建筑物化学灌浆施工规范》DLT5406-2010

6、《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

7、《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

3混凝土质量缺陷检查处理流程

3.1检查、登记

混凝土拆模后,现场监理与项目部质检人员及时对混凝土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出现的缺陷进行种类划分。

3.2报审、处理

3.2.1此《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经报监理单位审查批准后使用。

3.2.2质量缺陷处理时,按监理单位批准的《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尽快进行处理。

3.3验收、备案

3.3.1凡经处理过的部位待达到预期强度后,由业主、设计、监理、承包人四方组织联合验收,必要时进行钻心取样做强度和透水性试验。

3.3.2参与缺陷处理程序的人、材、物、工器具及每天的进度均应进行详细统计,报业主、监理方备案。

3.4注意事项

3.4.1检查混凝土质量缺陷,相关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工器具,包括探测锤、钢卷尺、塞尺、钢板尺、靠尺、照相机、记号笔、签字笔等。

必要时还应配备回弹仪、裂缝深度测量仪、裂缝宽度测量仪等仪器,由专业人员检测。

施工单位现场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应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3.4.2依据施工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和相应的处理要求,确定具体、详细的处理措施。

3.4.3施工单位在缺陷处理过程中应及时通知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应安排监理人员对缺陷处理实施旁站。

3.4.4缺陷检查处理流程中要做好“三确认”和“一验收”。

1、“三确认”分别是素描确认、基面确认和修补确认。

1)“素描确认”是对缺陷状况准确素描,由参建单位现场确认。

2)“基面确认”是对质量缺陷进行清理后的基面确认。

3)“修补确认”是对修补工艺、材料、修补结果进行确认。

2、“一验收”是指在修补后经各项检查、量测,确认修补合格,各单位现场签认验收。

4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准备

4.1人员准备

4.1.1施工单位应成立专业的质量缺陷处理队伍,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经项目部质量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需特殊工种处理的缺陷,相关作业人员应持有特殊工种岗位证书。

4.1.2施工单位应安排专门的缺陷处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缺陷处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熟悉缺陷处理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技术,统一协调管理工程质量缺陷处理队伍和作业人员,并做好技术交底。

4.1.3缺陷处理作业人员应熟悉严格按照缺陷处理措施进行缺陷处理工作。

4.2材料及机具准备

4.2.1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所需材料应有出厂材质证明、出厂合格证书和出厂试验报告等。

4.2.2施工单位应对缺陷处理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查、检测,并按有关要求报验审批。

4.2.3材料应设专库存放,并由专人管理。

储存条件应符合相关存放的质量要求,避免材料受潮、受污染,严禁使用过期材料。

4.2.4处理质量缺陷的常用工器具包括磨石、砂轮片、风镐、锤子、钢钎、角磨机、尖铲、扁铲、钢刷、毛刷、切割机、空气压缩机、磨光机、鼓风机、冲击钻、吹风机、灌浆泵等。

施工单位应安排专人维护、保养缺陷处理的机械设备,有计量要求的工器具应定期校(检)定。

4.3技术准备

4.3.1处理方案

本方案经监理审批后方可实行。

4.3.2配合比试验

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的规定和规程、规范要求,对混凝土缺陷处理所使用的砂浆、混凝土、聚合物水泥砂浆、灌浆料等进行配合比设计和试验,试验室需具备相关资质。

施工配合比试验成果需经监理单位审批。

4.3.3现场工艺试验

在缺陷处理时,施工人员应结合现场条件,进行必要的工艺试验,确定具体的工艺参数。

选用的修补材料,其本身的强度、耐久性、与原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等,均不得低于原混凝土的相关标准。

4.3.4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

1、依据此方案,针对具体的缺陷处理编制作业指导书。

2、施工单位缺陷处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作业人员组织技术交底,将作业指导书确定的工艺参数和方法详细交底,使每一个缺陷处理作业人员熟练掌握缺陷处理的作业技术。

5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

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缺陷包括挂帘、错台、蜂窝、孔洞、麻面、气泡、止水偏离、裂缝、渗水、冻蚀剥离等。

5.1建筑物混凝土挂帘、错台

5.1.1成因分析

1、上部支护模板与下部混凝土已成型面不能紧密贴合,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局部胀模,上部混凝土浇筑时漏浆形成混凝土挂帘。

2、缝上下层模板定位偏差或涨模,或者上层模板纠正后不能完全复位形成施工缝处错台;后浇筑段混凝土模板定位偏差或涨模导致结构缝处出现错台。

5.1.2处理方法

1、混凝土表面出现挂帘或小于1cm的错台,使用磨光机打磨处理。

出现1cm以上的错台应使用锤子、钢钎进行局部凿除后,再使用磨光机表面修磨。

混凝土错台处粗平后应充分浇水湿润,湿润后的混凝土表面用磨石、砂轮片等材料手工研磨,直到混凝土表面磨平、磨光为止。

2、对于错台处的砂线,用手持砂轮机将砂线内污垢清除干净,结合处涂刷界面剂后填补聚合物水泥砂浆(或者让结合处充分吸水湿润后直接填补聚合物水泥砂浆),并用铁抹子压实抹光。

处理后的混凝土部位用养护膜结合胶带表面封闭,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7天。

3、外部尺寸偏差大于规定要求的构件,一般应根据过水断面尺寸和工程外观质量要求进行处理。

对于偏差较大的构件,应按照设计单位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处理。

5.1.3注意事项

1、应对挂帘、错台部位的打磨范围进行标识,打磨修补后混凝土表面质量、形状、色泽应满足混凝土整体外观质量要求。

2、为保证缺陷处理部位与原混凝土基面粘接牢固且耐久,宜优先选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材料。

3、垂直水流方向一般磨平坡度需达到坡比1:

3,顺水流方向一般磨平坡度需达到坡比1:

5。

5.2建筑物混凝土蜂窝、孔洞

5.2.1成因分析

1、混凝土拌合物离析、粗骨料集中及振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局部产生蜂窝、孔洞。

2、层间结合处局部存在积渣、清仓不洁净或模板底部漏浆导致局部蜂窝。

3、振捣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工作疏漏,振捣交叉衔接部位欠振或接班人员对作业面振捣情况未交接。

5.2.2处理方法

1、确定蜂窝、孔洞所处部位和影响范围,质检人员应将混凝土强度不足及骨料架空部位标识清楚。

2、用手持切割机将混凝土表层切割成较规则的形状,切入深度宜为2cm,切割时宜向内微倾形成倒楔型。

3、用铁锤配合钢钎或冲击钻,将缺陷部位内松散的混凝土凿除至密实面,混凝土四周应凿成斜坡状,凿除时应避免造成周边密实混凝土表面碰损。

凿除的深度视缺陷架空的深度而定,原则上不小于3cm。

凿除时如钢筋外露,凿至钢筋底面以下(或内侧)不小于5cm,保证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

4、用吹风机或风枪将缺陷部位吹干净,混凝土结合面宜涂刷界面剂或水泥净浆。

质量缺陷修补材料可采用预缩砂浆、微膨胀砂浆或高一标号的细石混凝土。

5、对于深度不大于钢筋保护层的混凝土质量缺陷,可采用分层锤捣预缩砂浆、微膨胀砂浆修补。

修补时在结合面充分吸水湿润并表干后涂一层厚约1mm的水泥净浆或界面剂,然后分层填入预缩砂浆、微膨胀砂浆,用木锤拍打捣实至表面出现少量浆液为止,逐层连续作业直至修补工作完成。

拌制好的预缩砂浆需先放置1~2小时再使用为宜,预缩砂浆应在初凝前使用完毕。

修补完成的缺陷部位刷养护液后用养护膜粘胶带局部封闭,专人负责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7天。

6、对于深度大于钢筋保护层的混凝土质量缺陷,可采用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标号的细石混凝土(骨料粒径10mm以下)修补。

修补时在混凝土结合面上涂一层厚约1mm的水泥净浆或界面剂,分层捣入细石混凝土,用木锤拍打捣实或用小型振捣棒振捣至表面出现泛浆为止。

开口部位的混凝土略高出原混凝土面1cm,修补完成后的缺陷部位刷养护液后,粘贴养护膜、胶带封闭养护。

养护期满后,用砂轮将修补的高出部位打磨处理直至平整。

5.2.3注意事项

1、质检人员要重点检查处理后的基面是否密实、洁净,处理完成7天后,使用小锤轻击处理表面,声音清脆为合格,否则应凿除重新处理。

2、养护过程中,质量缺陷已处理部位的保温、保湿养护需落实到位,避免因涂刷养护液不均匀、养护不到位导致新老接合面开裂。

3、当修补深度小于3cm时,不宜用预缩砂浆或微膨胀砂浆修补,可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进行修补。

5.3建筑物混凝土麻面、气(水)泡

5.3.1成因分析

1、模板表面不光洁或骨料分离、粗骨料集中及振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局部产生麻面、气泡现象。

2、模板为钢模,混凝土的倾斜面不利于振捣排气,混凝土表面产生气泡、水泡。

3、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出现波动,多余水分聚集于混凝土侧模表面,振捣工未加强振捣将其引出。

5.3.2处理方法

1、修补麻面时,应清除松动碎块、残渣,直至母体露出密实面。

2、用风枪将处理混凝土面吹干净,在结合面涂一层界面剂,再使用铁抹子将聚合物水泥砂浆使用铁抹子压入,直至将修补面压实抹平。

3、修补气泡密集区或单个直径大于10mm的气泡时,应根据混凝土表面强度情况决定是否打磨,如混凝土表面密实,则仅对气泡用钢刷进行清孔,清除孔周边乳皮和孔内杂物,结合面吸水湿润表干洁净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将气泡填补齐平;如混凝土表面强度低,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磨至坚硬密实面后按麻面质量缺陷进行处理。

4、对于已处理部位采用涂刷养护液,粘贴养护膜、胶带封闭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5.3.3注意事项

1、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时,结合面打磨后需表干洁净,质量缺陷处理完成7天后用小锤轻击砂浆表面,不起皮剥落为合格,否则凿除重修。

2、处理气泡集中部位时,尽量减少对密实面的碰损,避免扩大缺陷处理面积。

3、采用环氧胶泥修补气泡时,结合面需打磨洁净,修补后可不进行养护。

5.4建筑物混凝土裂缝

5.4.1成因分析

1、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内部温升过快,混凝土温控措施不到位。

2、钢筋混凝土施工缝部位的后序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过长。

3、混凝土拆模时机不当,养护不到位。

4、混凝土拌合物中石粉、粉煤灰等含粉量过大,混凝土自身惰性体过高。

5、其他原因。

5.4.2处理方法

1、表面涂抹处理。

表面涂抹处理适用于微细、不漏水、不继续扩展及深度小于钢筋保护层的裂缝。

1)在混凝土裂缝涂抹封闭前,使用钢丝刷将裂缝两侧各5cm、两端各10cm范围内混凝土基面的附浆、薄弱表层刷除干净。

用清水冲洗混凝土裂缝,使待处理裂缝周围表干、洁净。

2)水泥基柔性防水材料宜使用砂浆搅拌机或手提电钻配以搅拌齿进行现场搅拌,不宜采用人工拌和。

搅拌时间比普通砂浆要延长2~3分钟,最好先预搅拌2分钟,停2分钟后再二次搅拌2分钟,以便充分搅拌均匀。

一次不要搅拌太多,搅拌好的浆液要在工艺试验确定的适用时间参数内用完。

3)使用硬毛刷蘸水泥基柔性防水涂料,在裂缝两侧各5cm、两端各10cm范围内涂刷。

主层涂料要涂刷三遍,每遍涂刷都要等上遍涂料干后再涂,两次涂刷方向最好是相互垂直。

涂刷总厚度不宜小于1mm,表面应抹平。

4)水泥基柔性防水材料凝结后,进行自然养护,养护温度不低于5℃。

未达到硬化状态时,不得浇水养护或直接受雨水冲刷。

2、材料填充处理。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用于修补较宽、深度较浅的裂缝。

1)沿缝用切割机切出较规则的条形状,用钢钎、铁锤刻深约3cm、宽约5cm

的梯形槽,将槽面用清水清洗干净并烘干。

2)涂上界面剂,然后填实嵌缝材料,嵌缝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或环氧胶泥。

3)对于结构有止水防渗要求的表面裂缝可采用刻“U”形槽嵌填塑性止水材料,裂缝两端凿槽处理的范围顺延不小于20cm。

嵌缝材料为水泥基柔性防水材料或双组份聚硫密封胶。

也可采用涂刷水泥基粘贴纤维布封闭措施处理。

3、化学灌浆处理。

灌浆法适用于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的修补,所用浆液宜为环氧树脂化学灌浆补强材料。

1)用高压水对裂缝冲洗,保证缝口敞开,无杂物,裂缝两边无粉尘和其它有损粘接的污物。

2)采用贴嘴灌浆法时,贴嘴间距应按设计规定执行,无设计标准时贴嘴间距不宜大于0.5m。

裂缝交叉点、尖灭点应布置贴嘴。

贴嘴和封缝前应先将缝口两侧5cm打磨平整并清理缝口,再用洁净的压缩空气和(或)压力水冲洗干净后及时贴嘴和封缝。

a.贴嘴时应用定位针穿过进浆管,对准缝口插入并将注浆嘴骑缝压向混凝土面,拔出定位针时,以不粘附嘴胶(胶粘剂)为合格。

不合格时,应清理缝口,重新贴嘴,直至合格。

b.埋管、贴嘴、封缝应粘贴牢固,能满足承受最大灌浆压力要求。

c.灌浆单元内所有混凝土裂缝、灌浆管口、贴嘴应有序统一编号。

3)采用钻孔灌浆时,使用冲击钻钻孔,孔深根据缝深确定。

孔间距0.3~0.5m左右,钻孔完成后采用高压水冲洗干净,保证钻孔通畅。

所有钻孔均作为灌浆孔。

对于互不串通的孔采用单孔孔内循环灌浆。

串通孔采用并联灌浆,串通区灌浆时采用由一侧向另一侧灌的顺序。

4)安装灌浆嘴及压水试验。

在清洗干净的孔洞内安装灌浆嘴,采用扳手或钳子拧紧避免漏气、漏浆。

灌浆前,灌浆孔安装阻塞器(或埋管),应用灌浆压力通过灌浆嘴压水,检查灌浆嘴是否牢固及进水量。

5)灌浆前应采用洁净压缩空气对裂缝与埋管、贴嘴之间的畅通性和封缝的密封性以及管路安装的牢固性、可靠性等进行压风检查并记录。

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直至合格。

风压不得超过最大灌浆压力的30%。

6)灌浆次序。

对于混凝土竖向裂缝(包括斜缝)灌浆应自下而上、自深到浅进行;对于混凝土水平裂缝(包括接近水平状的裂缝)灌浆应自里向外、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两者灌浆施工应按孔(嘴)的编号顺序,依次灌浆。

当裂缝规模较大,超过灌浆设备的正常工作能力和灌浆质量难以保证时,可采取分区灌浆,分区方法可采取钻孔封堵、间隔灌浆分割等,形成各自独立的灌区。

某些灌浆嘴进水量特别大,串通范围特别广,应优先灌浆。

7)灌浆时,除已灌或正在灌浆的嘴外,其他孔、嘴均应敞开,以利排气、排水,灌浆过程中应逐级提升灌浆压力,每级宜提升0.05MPa。

当未灌孔嘴出浓浆时,可以封死,继续在原孔灌浆,直至原孔在设计压力下不再吸浆或吸浆量小于0.1L/min,再换灌临近未出浓浆或未出浆的孔嘴,一条缝最后一个孔嘴的灌浆吸浆量小于0.03L/min并持续延灌时间10分钟即可灌浆结束。

8)灌浆结束待孔内灌浆材料固化后,应按工程要求规定对埋管、贴嘴及封缝材料进行拆除清理和(或)封孔。

灌浆嘴割除、打磨、环氧胶泥抹平。

9)采用喷涂聚脲涂层作为一道防水构造。

对于过水部位且有防水要求的缺陷部位,因依据设计单位提出的修补方案进行相关施工,建议采用喷涂聚脲涂层的施工方法,施工单位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时,其工程的防水等级与设防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有关规定。

5.4.3注意事项

1、化学灌浆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措施、劳动安全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

2、贯穿性裂缝、深层裂缝和对结构整体性影响较大的裂缝应设混凝土裂缝化学灌浆质量检查孔。

3、正式灌浆前,应进行现场试验,试验部位应具有代表性,不得采取对工程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试验方法。

4、制浆与灌浆使用的天平、台称、压力表、流量计、密度计、温度计等称量及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校验或率定,保持量值准确。

5、灌浆压力应按设计规定执行,无设计规定时,应通过分析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确定,必要时通过灌浆试验论证,并在施工过程中调整确定。

6、灌浆过程中发生冒浆、外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低压、限流和调整配比灌注等措施进行处理。

如效果不明显,应停止灌浆,待浆液凝固后重新堵漏复灌。

7、灌浆施工过程中若浆液温度偏高,影响浆液性能指标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当浆液使用时间过长,粘度明显增大不符合设计配比要求时,应弃浆重新配制新鲜浆液。

8、预应力结构和薄臂结构不应采用凿槽封闭裂缝。

9、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喷涂聚脲防水涂料》GB/T23446的规定。

10、喷涂聚脲防水工程应由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11、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施工前应由业主单位组织施工、监理、设计三方会审。

5.5止水偏离、破损

5.5.1成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止水部位的模板发生偏移,模板工未发现或校正后未复位,导致止水牛鼻子在结构缝部位移位变形。

2、对橡胶止水带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外露的橡胶止水带撕裂、破损。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工对于橡胶止水部位振捣不到位,导致橡胶止水带错

位、脱落。

5.5.2处理方法

1、橡胶止水、紫铜止水“牛鼻子”因施工不当而埋入先浇块混凝土中,超出止水允许偏差

1)用切割机将鼓胀的混凝土面层切除,保证外露面齐平;

2)使用钢钎对止水周边鼓胀混凝土凿除,避免损伤止水;

3)使用手持砂轮将凿除混凝土面进行打磨至结构允许偏差尺寸,保证满足止水设计尺寸要求;

4)若出现凿挖鼓胀混凝土导致表面不平时,按麻面缺陷处理工艺处理。

2、止水“牛鼻子”位移至后浇块混凝土中,超出止水允许偏差

1)使用钢钎将先浇块止水带上下(左右)宽15cm范围结合部位的混凝土凿毛,然后用风枪将凿除面清理干净。

2)先对止水一侧用定位托架固定,避免变形。

然后对止水另一侧的混凝土面涂抹界面剂,分层抹环氧树脂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压实。

抹灰后的止水部位坡面宜为1:

3。

3)待环氧树脂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强度达到要求后,使用相同方法对另一侧进行处理。

3、橡胶止水带撕裂、破损

1)先把橡胶止水带撕裂、破损部位按需要角度用裁刀剪好。

2)根据橡胶止水带接头部位的长短、大小,从另一条橡胶止水带裁下相应大小的止水带。

3)把需要粘接的缝隙均匀涂上橡胶专用胶,快速把剪好的橡胶止水带粘贴到固定位置,注意一定要粘牢。

4)把粘贴好的接缝上面均匀涂上橡胶专用胶,再用厂家提供的专用橡胶粉进行修补、粘合,并打磨平整。

最少修补三遍,最后再均匀涂上橡胶专用胶,防止接缝处漏水。

4、止水带错位、脱落

1)将缺陷部位混凝土使用钢钎剔凿,剔凿深度≥25cm(图4-1)。

保证凿除面为混凝土密实面,用水冲刷干净。

每间隔0.5m要剔凿1个深50mm,直径50mm的孔洞,用来放置灌浆钢管管头。

2)为保证结构缝止水效果,在止水带上部、下部增设1道止水条(BWS-120)。

在止水带下部支模板,浇筑止水带下部混凝土,浇筑止水带下部混凝土时要把止水带抬起(图4-2)。

3)浇筑止水带上部混凝土前要预埋Φ25的灌浆钢管,外露300mm,管口用丝堵封

堵。

在混凝土内部管头用1层塑料布包封,防止混凝土浆液堵管(图4-3)。

钢管每间隔1m设置一道。

钢管埋设完毕后才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4)处理完毕后,第二天拆模,用无纺布覆盖,喷水养护,养护不少于7天。

5)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剔凿外露混凝土,并用打磨机打磨平整。

混凝土浇筑7天以后灌水泥浆,执行《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12)灌浆完毕3天后,用气焊切掉钢管。

图4-1

 

图4-2

 

图4-3

 

 

单位:

mm

5.5.3注意事项

1、止水偏位部位,凿除止水周边混凝土时需采取防碰损止水措施。

2、橡胶止水撕裂、破损,其结合面需清理洁净,应使用橡胶厂家专用胶,且涂刷要均匀。

达到粘接强度后,应手撕法检查粘接质量情况。

3、若发现紫铜止水带存在砂眼,需由专业焊工使用专用铜焊条点焊。

4、在缺陷处理施工过程中,严禁施工人员踩踏扰动止水带,应随时将其上的杂物清除干净。

5、止水偏差较大的质量缺陷,应按设计要求或得到设计认可经监理批准后进行处理。

6、用油灰刀分层刮抹环氧砂浆,每层大约1cm左右,刮抹方向要统一,只能从一方向另一方刮抹,不能来回刮,以防松动和脱落。

7、环氧树脂砂浆应在30min内用完,否则环氧树脂砂浆的各项强度指标将无法得到保证,用草袋子或黑塑料布遮盖养护时间应不低于7d,严禁用水养护。

5.6建筑物混凝土伸缩缝、结构缝渗水

5.6.1成因分析

1、局部止水材料周边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存在缝隙或止水周边振捣不到位,水沿结构缝绕过止水沿缝面渗出。

2、施工缝部位处理不得当,施工缝与伸缩缝、结构缝结合部位形成渗水通道。

3、止水材料在施工环节安装不到位、破损,检查验收时未能发现。

5.6.2处理方法

1、对伸缩缝、结构缝渗水位置进行检查,并对渗水的位置及涉及范围段用记号笔标识。

2、用冲击钻钻成穿缝斜孔,钻孔与缝面夹角为45~60°,钻孔直径为18mm,孔距30~50cm,孔深应穿过缝10~20cm(防止破坏止水)。

3、灌浆前应利用预设的管(孔)或贴嘴、钻孔,用灌浆泵灌注洁净水对结构缝进行压水检查,并作好记录。

检查时压水压力可按被检查部位实际运行最大水头压力的0.8~1.5倍取值。

压水过程中沿缝面出水即为可灌性良好。

4、连接好灌浆设备管路,灌浆材料一般采用弹性聚氨酯、水溶性(亲水型)聚氨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