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3627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13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杨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杨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杨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杨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docx

《杨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docx

杨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

上栗县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

前言…………………………………………………………………………………4

第一章现状分析…………………………………………………………………5

1.1地理区位…………………………………………………………………5

1.2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5

1.3历史沿革…………………………………………………………………7

1.4行政区划…………………………………………………………………7

1.5社会经济…………………………………………………………………8

1.6区域旅游、地方特产和传统技艺………………………………………11

1.7风景区发展背景分析……………………………………………………12

1.8旅游发展分析……………………………………………………………13

1.9规划重点与对策…………………………………………………………14

第二章 资源评价…………………………………………………………………15

2.1景源调查…………………………………………………………………15

2.2景源评价…………………………………………………………………19

2.3资源评价分析……………………………………………………………23

第三章 规划总论…………………………………………………………………26

3.1编制依据…………………………………………………………………26

3.2规划范围…………………………………………………………………27

3.3规划期限…………………………………………………………………28

3.4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28

3.5风景名胜区性质…………………………………………………………30

3.6规划目标…………………………………………………………………30

第四章 分区、结构与布局………………………………………………………31

4.1规划范围界定……………………………………………………………31

4.2分期规划的基本思想……………………………………………………31

4.3制定分期规划的原则……………………………………………………31

4.4规划分区…………………………………………………………………31

4.5规划结构…………………………………………………………………33

4.6分区的范围及功能布局…………………………………………………34

第五章 环境容量分析…………………………………………………………35

5.1生态原则…………………………………………………………………36

5.2游人容量…………………………………………………………………36

5.3居民容量…………………………………………………………………37

第六章 旅游发展预测…………………………………………………………38

6.1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38

6.2风景名胜区人员规模预测………………………………………………40

第七章 专项规划………………………………………………………………41

7.1保护培育规划……………………………………………………………41

7.2环境保护规划……………………………………………………………45

7.3文物保护规划……………………………………………………………47

7.4风景游赏规划……………………………………………………………50

7.5典型景观规划……………………………………………………………77

7.6游览设施规划……………………………………………………………82

7.7居民社会调控规划………………………………………………………87

7.8经济发展引导规划………………………………………………………90

7.9土地利用协调规划………………………………………………………94

第八章 基础工程规划…………………………………………………………96

8.1道路交通规划……………………………………………………………96

8.2给水排水规划…………………………………………………………100

8.3电力电讯规划…………………………………………………………103

8.4环卫规划………………………………………………………………105

8.5防灾规划………………………………………………………………106

第九章 分期发展规划…………………………………………………………107

9.1分期发展阶段……………………………………………………………107

9.2远期(2011-2020年)阶段目标…………………………………………110

9.3远景规划展望……………………………………………………………110

9.4效益分析…………………………………………………………………110

第十章 规划实施与主要措施…………………………………………………111

10.1规划实施………………………………………………………………111

10.2管理体制建设…………………………………………………………111

10.3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112

10.4制定促进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政策法规………………………112

10.5资金营运与筹措………………………………………………………112

10.6区域合作与联合………………………………………………………113

10.7人力资源开发…………………………………………………………114

10.8建立文化景观资源保护与发展机制…………………………………114

 

前  言

杨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萍乡市上栗县境内,扼江西西大门。

景区距萍乡市25公里,长沙100公里,南昌280公里,背靠江西,面向长株潭城市群,处门户和通道区位,区际交通和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杨岐山古称翁陵山、三鹿山,后因战国初期哲学家杨朱游学至此,面临高山岐路哭泣而得名。

杨岐山是佛教杨岐宗的发祥地,又兼有山青洞奇之美,义龙洞被称为“天下第一洞”,是以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历史悠久的禅宗古刹和奇绝的岩溶景观为特征,以宗教文化、休闲度假、岩溶探奇和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持续利用”的方针,在全面分析风景名胜区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风景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严格保护风景资源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正确处理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坚持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并重,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实施适度开发。

规划注意系统协调和整体优化,注意景区布局、区域合作和景区空间框架的构筑,提出依托萍乡市和上栗县城,以旅游主通道、旅游接待中心、三个生长点(极)、三大景区和三级旅游设施基地为建设重点的“一轴”、“一心”、“三核”、“三区”、“三级旅游设施基地”的规划结构形态以及“重点突破、框架构建”的近期建设目标。

“规划”注意景观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注意“文化”向“文化旅游产品”的转化,并提出了建立文化景观资源保护和发展机制的建议。

本“规划”工作开始于2006年9月,通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整理、规划大纲编制、征求意见和补充调查等阶段,2006年12月18日提交了“总体规划报告说明”和“图集”征求意见稿;2007年2月10日完成了规划“文本”、“说明”和“图集”初稿;2007年5月完成了《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审稿。

2007年12月在认真听取评审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划”重新进行了调整、补充和修改,提交本报告。

 

第一章现状分析

1.1地理区位

杨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中部,跨上栗镇、福田镇、鸡冠山乡三个乡镇,总面积30.94平方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0′-113°54′,北纬27°45′-27°51′。

景区位于湘赣交界处,扼江西西大门,处门户和通道区位。

1.2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

1.2.1地质地貌

杨岐山属九岭山余脉,受华夏构造控制,岭谷相间,脉络清晰,呈东北—西南走向。

景区出露的地层有下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乐平组、长兴组,下三叠统大冶组以及上三叠安源组,乐平组、安源组是江西的重要含煤地层。

岩性主要为石灰岩、砂岩、泥岩和砾岩,其中石灰岩出露广泛。

风景区北高南低,平均海拔约500米,其北部地貌类型属中强侵蚀的碳酸盐中低山,主峰张口狮子岭又称杨岐山,海拔947.6米,高耸景区北部边界;南部属溶蚀侵蚀的碳酸盐丘陵,经长期淋溶风化和雨水冲刷,岩溶地貌发育,孤峰耸立,石崖、漏斗、溶洞星罗棋布,形成了义龙洞等典型的岩溶景观。

1.2.2气象水文

杨岐山风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气候比周围地区凉爽、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年平均气温介于14℃—16℃之间。

夏季七月室内温度不超过30℃,冬季一月平均气温4.8℃,极端最低气温-11.3℃。

历年平均日照1580小时,日照率为36%。

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降雨形式以地形雨和锋面雨为主,春季常云雾缭绕,主要集中在4—6月。

无霜期约280天,年降雪期约半个月,积雪厚度约5—20cm,山区冰冻比其他地区多。

气候的地区差异及其与山地、植被的地域组合,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山区的避暑气候、康乐气候、立体气候以及云雾冰雪都是可供开发的气候旅游资源。

上栗县境内主要河流有萍水河和上栗河,属湘江水系。

在规划区内源于杨岐山的河流有4条:

小枧河、清溪河汇入萍水河,秋江河、南源河汇入栗水河。

清溪河发源于福田镇文岐村,经清溪村、福田镇,在萍乡城汇入萍水河,全长20公里。

秋江河发源于杨岐山后古塘,经杨岐水库、砖岭村、芦下村,横下村汇入栗水河,总长9公里。

南源河发源于杨岐山杉窝岭,经新坝水库、南源村、金鸡村,在县城汇入栗水河,全长11公里。

杨岐山处于这些河流的源头,四条河流从4个方向呈放射状向外流入上栗县的两条主要河流。

景区地下水丰富,大部分地区属于富水程度强和中等的碳酸盐类型岩溶水。

山地丘陵修建了众多水库,著名的有凤鸣湖、翠微湖、鸳鸯湖等,山光水影,水波潋滟,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1.2.3森林植被与野生动物

杨岐山风景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上栗县野生植物园,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并呈现出垂直地带性变化,形成了景观外貌和生态功能各不相同的植被类型:

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主要的植被类型为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和杉木林为主的针叶林;海拔200—600米之间,主要为常绿阔叶林;500—800米之间主要为针阔混交林,800米以上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

由于人类长期的活动,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已失去自然完整性,多为次生林,人工林已成为重要的植被类型,特别是竹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杨岐山和义龙洞一带,成为重要的风景林。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6种,其中兽类有穿山甲、豺、猕猴、大灵猫、小灵猫、河麂、云豹等7种;鸟类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鸳鸯、白鹇等9种。

1.2.4生态环境

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决定于地质地貌、气候和人类活动,及其它们的叠加。

杨岐上风景名胜区属低山丘陵区,具有山地的自然地理特征。

由于海拔较高,气候、植被、土壤及农业形态的垂直分异显现。

景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具有亚热带森林植被多样性、可观性和利用的多元性。

本区是江西降水丰沛区,山高林茂,溪流众多,空气清新,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很高,具有天然医疗保健功能。

本区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地带性植被已被次生林和人工林所取代,经济林面积大;周边山地和杨岐林场及萍乡森林公园森林植被保护较为完好,是上栗县和萍乡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上栗县人口密度是江西人口密度的2.5倍,景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人地矛盾日趋紧张。

本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矿开采不但破坏了山林,而且污染了溪流水体,导致地面塌陷和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1.3历史沿革

杨岐山自古为名山,古称翁陵山、漉山,其山名亦具有极深的文化韵味。

据古书《淮南子》记载,相传战国初期哲学家杨朱(又名杨子)游学至此,面临高山岐路而哭泣,这就是历史上“杨子泣岐“的传说。

杨岐山就因这个传说而得名。

杨岐山是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杨岐宗的发源地。

据明《袁州府志》记载:

“萍乡普通寺,在邑北杨岐山下,旧名广利,唐开元(713—741年)间广利禅师建塔,大和六年(832年)王观作铭,宋庆历初,普惠禅师改今额,元末毁,后僧嗣募化重建。

”杨岐普通寺由萍乡市佛教协会管理。

义龙洞(原名孽龙洞)是1973年发现的。

1982年冬,陈从周先生等园林建筑及地质专家到此考察,认为此洞雄伟壮观、精美多姿,并称之为“地下艺术长廊”、“天下第一洞”。

1983年萍乡市孽龙洞管理处成立,实行保护性开放。

1985年全洞贯通,管理处由市城建局管辖,属事业单位,科级建制。

1986年10月1日,义龙洞全洞开放。

1995年,省政府批准成立杨岐山风景名胜区。

1.4行政区划

风景名胜区范围由杨岐乡、鸡冠山乡、福田镇的部分中心村组成(表1)。

2002年上栗县进行撤乡并镇,杨岐乡并入上栗镇,面积是两者之和100.51公里。

故此,上栗县2005年统计资料中,公布的是6个建制镇3个乡。

中心村也相应地发生变动,原杨岐乡辖14个中心村,变为11个中心村,千坵村并入杨岐村,中锻村并入新坝村,西安村并入南源村,鸡冠山乡由17个中心村减少为13个中心村,后古塘村并入砖岭村,仙洲村并入横下村,冷水塘村并入庙背村,三境村并入高田村。

福田镇由16个中心村减为13个中心村,桃花与文歧合并,更名桃文村,安全村并入清溪村。

行政区划调整是成建制进行的,故土地面积没有发生变化。

2000年杨岐乡平均每个中心村的服务面积2.87平方公里,鸡冠山乡每个中心村的服务面积3.39平方公里,福田镇每个中心村平均服务面积3.12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合计10个中心村,面积30.94平方公里。

表1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所在行政区划

乡镇名称

上栗镇

杨岐乡

福田镇

鸡冠山乡

二000年

居委会(个)

6

1

中心村(个)

22

14

16

17

景区内辖中心村名称(10个)

千坵村、杨岐村、中锻村、新坝村、关下村

桃花村、清溪村、文歧村、安全村

后古塘村

面积(平方公里)

60.4

40.11

49.88

57.64

二005年

居委会(个)

4

1

中心村(个)

29

13

13

景区内辖中心村名称(个)

杨岐村、新坝村、关下村

桃文村、清溪村

后古塘村(砖岭村)

面积(平方公里)

100.51

49.88

57.66

1.5社会经济

1.5.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上栗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与2000年比较,全县生产总值由16.36亿元增长到39.87亿元,年均增长19.5%;财政收入由8413万元增长到26668万元,年均增长2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2亿元增长到13.8亿元,年均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081元提高到95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30元增加至3610元。

县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务工经济、特色产业、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三大支柱。

到2005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7万人,实现打工收入4.2亿元,大棚蔬菜、药、林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面积净增25万亩,达到61.3万亩,特色产业产值达到4.8亿元。

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传统产业优化重组,到2005年,全县花炮行业共有1002个厂,彻底改变了以前规模小、零散式、家庭作坊式的状况,花炮产业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年提供税收占全县税收的75%以上,继续占据全县主导产业之位;建筑建材产业做大做强,陶瓷水泥已崭露头角;绿色食品,机械加工等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已增加到49家,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200%。

坚定不移地实施小城镇战略,区域性中心镇、边贸窗口镇和特色专业镇建设高潮迭起,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功能日趋完善。

目前,全县城镇常居人口6.2万人,城镇化率41.6%,比200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分别覆盖140个村和151个村,占全县总行政村数的90%和96.6%;移动通信信号实现乡镇所在地和交通主干线全覆盖,并不断向山区延伸;完成了农网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了城网改造工程,实现了村村通电和城乡同网同价。

完成了枣木水库,城区防洪堤等一批大中型水利项目,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增强。

完成退耕还林15万亩,3.8万亩长江防护林,日援工程造林1万亩,全县森林面积900万亩,森林覆盖率52.6%,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景区所在的三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以福田镇最高,次为原杨岐乡所在的地区,鸡冠山乡居第三,平均3084元。

景区内工业主要是采矿(采煤),次为烟花鞭炮。

1.5.2人口及劳动力

2000年上栗县人口457614人,2005年人口455496人,5年间的年递增长率0.9‰。

1990年至2005年的年人口综合增长率4.97‰。

2000年、2005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是6.58‰、7.66‰。

人口平均综合增长率低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上栗县有净迁出人口。

2000年人口密度631人,2005年人口密度629人。

2000年风景区所在杨歧乡、鸡冠山乡、福田镇人口80,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00人,非农业人口占11.63‰。

按2000年的公安年报统计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这里人口属于净迁出。

全县10个乡镇中上栗镇、彭高镇是人口净迁入地区,其余8个乡镇是人口净迁出地区。

风景区所在地3乡镇净迁出人口261人。

 

规划区范围以内的乡村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占55.96%,第二产业占33.03%,第三产业占11.01%,与全县的就业结构比较,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较多,第二产业相差不多,第三产业相差8个百分点,说明农村服务业不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

2005年上栗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显示,全县乡村从业人员减少到225648人,从事农林牧渔的人99329人,占44.02%。

需要指出,全县分镇的乡村从业人口加总值比全县值大。

2005年风景区所在的3个乡镇人口81692人,规划区内人口11826人,人口密度382人。

规划区所在的3乡镇乡村从业人员45935人,规划区内乡村从业人员714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占46.62%,从事非农产业占53.38%。

1.5.3土地利用

上栗县土地面积724.67平方公里,2000年各项用地构成中,以山地面积最大,占土地面积的75.34%,其中林业用地占山地面积的80.22%,耕地面积12533.33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7.30%,其中水田占84.26%。

2005年全县耕地增加到16763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3.13%,其中水田占87.48%。

规划区所在的3个乡镇,以福田镇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较大,原杨歧乡和鸡冠山乡的耕地占土地面积在14%以下,低于上栗县的平均水平,反映了这两个乡镇所处的地貌山地面积比重更高。

规划区北部包括原杨歧乡的5个中心村和鸡冠山乡的后古塘村都属于耕地最少的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11.61%。

福田镇的耕地面积比重较高,可以达到21%。

福田镇的耕地主要沿萍水及其支流河谷分布,河流上游耕地减少,至桃文村,其耕地分布与杨歧乡已属同一类型。

规划区内用地构成,耕地18.73%,林地71.0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48%,交通用地0.94%,园地0.35%,水域1.18%,未利用土地4.24%。

2000年的各乡镇林业用地资料显示,杨歧乡的森林面积1611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12.75%,以竹林为特点,1258公顷竹林占全县的39.45%。

鸡冠山乡(含垦殖场)的森林面积占全县的13.09%,以针叶林为特点,占全县的13.38%。

居民交通用地占3.5%。

1.5.4交通

上栗县2005年底共有主干线公路78.347公里,其中沪昆高速公路16.357公里,桂线一级公路3.31公里,319国道一级公路1.211公里,二级公路37.298公里,省道上栗至万载二级公路20.18公里。

萍栗洪(洪口界)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并与湖南浏阳至长沙高速公路对接,县内主线全长33.668公里,届时上栗至长沙仅需1小时。

2005年底共有农村公路1210.2公里,其中县道15条249.3公里,乡道216.4公里,村道444.5公里,自然村道300公里,全县9个乡镇已全部通(油)水泥公路,155个行政村有126个已通(油)水泥公路,占总数的81.3%。

风景区内有公路4条,即横东线、观义线、杨关线和南杨线,其中横东线、观义线、杨关线为县道,南杨线为旅游公路。

1.6区域旅游、地方特产和传统技艺

1.6.1区域旅游

杨岐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湘赣交界处,属于江西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的“仙女湖—武功山—安源”旅游圈(赣西旅游圈),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风景名胜区武功山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风景区150公里范围,江西境内还有仙女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井冈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及明月山、天柱峰、玉笥山、青原山、百丈山—萝卜潭、玉壶山等省级风景名胜区;毗邻的湖南省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岳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和马王堆古墓,国家风景名胜区韶山,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宁乡县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浏阳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旧址纪念馆,衡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及株洲炎帝陵等著名景区。

风景区所在的赣西、赣北是我国禅宗和净土宗的主要发源地,集中了杨岐普通寺、靖安宝峰寺、奉新百丈山、宜春仰山、宜丰黄檗山和洞山、修水黄龙山、上高九峰山等禅宗圣地和庐山东林寺、九江能仁寺、永修真如寺、吉安净居寺等四座全国重点寺院。

本区周边的宜黄曹山和湖南宁乡沩山亦为禅宗重要宗教圣地。

密集的禅宗名山和寺庙构成了我国禅宗祖庭最集中的宗教文化区。

杨岐山风景名胜区在江西“双丰”型旅游网络体系中,位于浙赣铁路和沪昆国家高速公路为“一横”的主通道上,并以此与我国南北向的京广铁路和京港高速公路为主轴的黄金旅游通道相联结,形成了以“赣西旅游圈”和“长株潭都市旅游区”为核心,以浙赣铁路、沪昆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京港高速公路为主要通道的旅游网络体系。

1.6.2地方特产和传统技艺

萍乡市和上栗县物产富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创造了许多名优土特产和传统技艺。

其中傩庙、傩舞、傩面具被誉为上栗“三宝”,萍乡湘东傩面具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洞口傩庙、东源小枧傩庙保存完好。

上栗是爆竹祖师李畋的故乡,上栗传统烟花制作技艺和萍乡花果手工工艺以及萍乡春锣被列为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副土特产主要有金山、东源、桐木和赤山茶油,长平黑山羊和板栗,东源土鸡,杨岐斑鸠等;食品有萍乡花果、杨岐火腿、宏明糕点、无铅咸皮蛋以及中华杜仲茶、银杏茶等。

1.7风景区发展背景分析

1.7.1旅游区位背景

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扼江西西大门,距区域中心城市萍乡仅25公里,背靠江西省,面向长株潭,是连接中部旅游区和的赣西旅游区的枢纽,有成为区域旅游热点的便利条件.

1.7.2区际交通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