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理论综合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6756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基本理论综合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基本理论综合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化学基本理论综合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化学基本理论综合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化学基本理论综合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基本理论综合测试.docx

《化学基本理论综合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基本理论综合测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基本理论综合测试.docx

化学基本理论综合测试

化学基本理论综合测试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3·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NH4Br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分子:

Cl2

D.CS2分子的结构式:

S—C—S

解析:

A项中Br-的电子式书写错误;B中S2-的最外层电子为8个;D中CS2分子的结构式应为CSS。

答案:

C

点拨: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结构的掌握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

2.(2013·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据媒体报道,日本食品巨头明治公司生产的“明治STEP”奶粉中检测出含量超标的放射性元素铯(Cs)。

铯较为稳定的核素有

55Cs、

55Cs、

55Cs、

55Cs。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55Cs、

55Cs、

55Cs、

55Cs互为同位素

B.

55Cs、

55Cs、

55Cs、

55Cs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

55Cs、

55Cs、

55Cs、

55Cs的性质和用途相同

D.

55Cs、

55Cs、

55Cs、

55Cs的质量数和中子数均不同

解析:

选项A,相同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A正确。

选项B,这四种核素是相同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B正确。

选项C,不同核素的性质有差异,用途也不同,C错。

选项D,相同元素的不同核素,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相同,但中子数、质量数均不同,D正确。

答案:

C

点拨:

本题考查同位素、核素及原子结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2013·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A在反应中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元素D与A为同族元素,元素C与E形成的化合物CE是海水矿物质中的主要成分。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离子半径:

E>B>C

B.熔点:

CE

C.C与B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

完全相同

D.A、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解析:

A是碳,B是氧,C是钠,D是硅,E是氯。

熔点:

NaCl>SiCl4,B错。

Na2O与Na2O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C错。

选项D中的顺序应为D、A、E,D错。

答案:

A

点拨:

本题考查元素“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2013·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

X的简单阴离子比W的简单阴离子少2层电子,Y与Z位于相邻周期,Z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元素中,元素Z的非金属性最强

B.X、Y、Z三种元素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Y、Z、W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

r(W)>r(Z)>r(Y)

D.YW3、ZW2、Z2W2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解析:

X的简单阴离子比W的简单阴离子少2层电子,说明X一定为H元素,W为第三周期元素;Z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Z可能是N元素或S元素。

由于Y与Z位于相邻周期且Y的原子序数小于Z,则Y为第二周期元素,所以Z为S元素

,W就是Cl元素;由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可确定Y是N元素。

答案:

D

点拨: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意在考查考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5.(2013·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Fe3++AgFe2++Ag+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盐桥装有琼脂—硝酸钾溶液;灵敏电流计的0刻度居中,左右均有刻度)。

已知接通后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外电路中,电子从石墨电极流向银电极

B.盐桥中的K+移向乙烧杯

C.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反向偏转,越过0刻度,向左边偏转

D.电流计指针居中后,往甲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电流计指针将向左偏转

解析:

由题给原电池反应原理可知,石墨电极为正极,Fe3+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银电极为负极,A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在外电路中,电子应从银电极流向石墨电极,A错误;盐桥中的阳离子应移向正极处的FeCl3溶液,以保证两电解质溶液均保持电中性,B错误;一段时间后,原电池反应结束,电流计指针将指向0刻度,C错误。

答案:

D

点拨:

本题考查电化学理论,意在考查考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6.(2013·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常温下,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和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的pH:

Na2S>Na2CO3>NaHS>NaCl>NaHSO4

B.在NaHS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黑色沉淀:

HS-+Cu2+===CuS↓+H+

C.除去锅炉中的水垢时,通常先加入足量硫酸钠溶液,将碳酸钙转化成硫酸钙,然后再用酸液处理

D.在Mg(HCO3)2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HCO

+2Ca2++4OH-===Mg(OH)2↓+2CaCO3↓+2H2O

解析:

A项,相同条件下,酸的电离常数越小,越难电离出H+,酸(或酸根)越弱,对应的盐越易水解,由此可比较钠盐溶液的酸碱性,正确;B项,硫化铜溶度积很小,能形成沉淀且不溶于酸,正确;C项,除水垢时,通常是先加入碳酸钠溶液,使微溶的硫酸钙转化成难溶的碳酸钙(由题给数据可得知),再用酸液处理除去,错误;D项,从数据表看,氢氧化镁(难溶)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镁(微溶),碳酸钙(难溶)的溶解度小于氢氧化钙(微溶),碳酸氢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故生成氢氧化镁,而不是碳酸镁,正确。

答案:

C

点拨: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理论,意在考查考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7.(2013·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LiAlH4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其组成类似于Na3AlF6。

常见的供氢原理如下面两个方程式所示:

①2LiAlH4

2LiH+2Al+3H2↑

②LiAlH4+2H2O===LiAlO2+4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iAlH4是共价化合物,LiH是离子化合物

B.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反应①、②转移电子数之比为43

C.氢化锂也是一种储氢材料,供氢原理为LiH+H2O===LiOH+H2↑

D.若反应①中生成3.36L氢气,则一定有2.7g铝生成

解析:

A项,LiAlH4由Li+、AlH

构成,它是离子化合物,错误;B项,反应①中生成3mol氢气时,转移6mol电子,反应②中生成4mol氢气时,转移4mol电子,生成等量氢气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21,错误;C项,氢化锂具有强还原性,与水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氢气,正确;D项,氢气所处温度和压强不确定,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所以无法计算铝的质量,错误。

答案:

C

点拨:

本题考查化合物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简单计算等,意在考查考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8.(2013·高考命题专家原创卷)下列电化学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

解析:

粗铜精炼时,应让粗铜作阳极,故A错误。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时,碳棒作阳极产生氯气,可用淀粉KI溶液检验,铁棒作阴极,产生氢气,收集后可利用爆鸣实验检验,B正确。

在铁制品上镀铜时,应使铁制品作阴极,故C错误。

若Fe与FeCl3的反应构成原电池反应,则两者不能直接接触,将装置中的FeCl2溶液与FeCl3溶液互换即可达到目的,故D错误。

答案:

B

点拨:

本题考查电解

精炼、电镀等电化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电化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2013·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产生气体总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

欲使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可向溶液中加入(  )

A.0.1molCuO     B.0.1molCuCO3

C.0.1molCu(OH)2D.0.05molCu2(OH)2CO3

解析:

观察图像中曲线的斜率可知,OP段和PQ段气体的成分不同。

由于阳极始终是OH-放电,所以可以推断出,OP段只有阳极产生O2(阴极无气体生成),PQ段阴、阳两极都产生气体。

因此,整个过程发生的反应为①2CuSO4+2H2O

2Cu+2H2SO4+O2↑和②2H2O

H2↑+O2↑。

结合图像中转移电子

的物质的量,可计算出反应①析出0.1molCu和0.05molO2,反应②消耗0.05molH2O。

根据“出什么加什么,出多少加多少”的原则,欲使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0.1molCuO和0.05molH2O。

而0.05molCu2(OH)2CO3恰好相当于0.1molCuO和0.05molH2O(生成0.05molCO2无影响),故D正确。

答案:

D

点拨:

本题考查图像分析与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10.(2013·郑州市第二次质检·10)25℃时,将amol·L-1一元酸HA与bmol·L-1NaOH等体积混合后测得溶液pH=7,则下列关系一定不正确的是(  )

A.a=bB.a>b

C.c(A-)=c(Na+)D.c(A-)<c(Na+)

解析:

若HA为强酸,则a=b;若HA为弱酸,则该中性溶液中溶质为NaA与HA,故a>b;C项,利用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存在:

c(Na+)+c(H+)=c(A-)+c(OH-),由pH=7可知溶液中c(H+)=c(OH-),故一定存在c(Na+)=c(A-)。

答案:

D

点拨: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与溶液酸碱性,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难度中等。

11.(2013·河南省适应测试

(二)·13)能说明0.1mol·L-1的NaHA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①稀释时,溶液中c(OH-)增大 ②溶液的pH<7 ③溶液中c(Na+)=c(A2-) ④溶液可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①分析知NaHA溶液不可能呈中性,溶液呈碱性(或酸性),稀释时溶液的碱性(或酸性)都应该减弱,现溶液中c(OH-)增大,则溶液中c(H+)减小,酸性减弱,故溶液呈酸性;②因温度不确定,故pH<7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③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Na+)+c(H+)=c(OH-)+c(HA-)+2c(A2-),现c(Na+)=c(A2-),故c(H+)=c(OH-)+c(HA-)+c(A2-),所以溶液中c(H+)>c(OH-),溶液呈酸性;④NaHA+NaOH===Na2A+H2O,两者11能恰好反应,但并不能确定NaHA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

答案:

C

点拨:

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考查考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难度中等。

12.(2013·太原市模拟

(二)·12)下列事实与结论(或推论)均正确的是(  )

A.将浓氨水加到盛有AgCl固体的

试管中,AgCl固体完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c(Ag+)·c(Cl-)>Ksp(AgCl)

B.物质的量之比为1

2的Na2O2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反应后,残留的固体是Na2CO3

C.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那么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D.将某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不褪色,该气体中无Cl2

解析:

A项,由于氯化银固体溶解,故c(Ag+)·c(Cl-)<Ksp(AgCl);C项,由于还原性Fe2+大于Br-,而I-的还原性大于Fe2+,故向FeBr2中通入少量氯气时,先氧化Fe2+,而向FeI2中通入少量氯气时,先氧化I-,故加入KSCN时,溶液不显血红色;D项,SO2也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答案:

B

点拨: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沉淀溶解平衡,考查考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13.(2013·成都市第二次诊断·7)将1molCO和2molH2充入一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在250℃、T℃下发生反应:

CO(g)+2H2(g)CH3OH(g) ΔH=akJ/mol,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250℃时,0~10minH2反应速率为0.015mol/(L·min)

B.平衡时CO的转化率:

T℃时小于250℃时

C.其他条件不变,若减小容器体积,CO体积分数增大

D.a<0,平衡常数K:

T℃时大于250℃

解析:

A项,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0.15mol,则H2减小0.3mol,v(H2)=0.03mol/(L·min);B项,T℃达到平衡时甲醇物质的量大,则CO的转化率大;C项,减小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体积分数减小;D项,a<0即正反应放热,降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值增大。

答案:

D

点拨: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考查考生根据图像解题的能力。

难度较大。

14.(2013·江苏卷·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

A.甲醇B.天然气

C.液化石油气D.氢气

解析:

从燃料电反应产物的角度分析。

甲醇、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使用产生CO2,而氢气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反应产物为H2O,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答案:

D

点拨:

知识:

燃料电池,环境保护。

能力:

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能力。

试题难度:

较小。

15.(2013·重庆市考前模拟·7)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2molO2,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 ΔH<0。

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2为1.4mol,同时放出热量QkJ。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65.3

B.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L,则有v(SO3)=0.35mol/(L·min)

C.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SO3)<1.4mol

D.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热量大于QkJ

解析:

由平衡时n(SO3)=1.4mol可知此时n(SO2)=2.6mol,n(O2)=1.3mol。

A选项,因是恒温恒压条件,所以反应前后压强不变;B选项,因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之和变小的反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积逐渐变小,小于2L,所以v(SO3)大于0.35mol/(L·min);C选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绝热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要放热,达到平衡时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平衡比较,平衡要逆向移动,所以n(SO3)<1.4mol;D选项,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平衡与原来恒温恒压下的平衡比较,平衡要逆向移动,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QkJ。

答案:

C

点拨: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考查考生对平衡移动的掌握能力。

难度较大。

16.(2013·云南省第二次统测·12)常温下,对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浓度和体积的强碱和强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一定等于7

B.在NaHCO3溶液中,c(CO

)>c(HCO

C.在有AgCl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

Cl固体,c(Ag+)

减小

D.将pH相等的CH3COONa和Na2CO3溶液稀释相同倍数,CH3COONa溶液的pH较大

解析:

因酸与碱的元数未知,混合液酸碱性难断定,A错;HCO

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很小,B错;加入NaCl固体后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C正确;因CO

的水解程度较大,D错。

答案:

C

点拨: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难度中等。

17.(2013·乌鲁木齐地区第三次诊断·12)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常数(Ka、Kb)、溶度积常数(Ksp)等常数是表示、判断物质性质的重要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有关,与催化剂无关

B.Ka(HCN)

C.向氯化钡溶液中加入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先产生BaSO4沉淀,则Ksp(BaSO4)>Ksp(BaCO3)

D.当温度升高时,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Ka、Kb)变大

解析:

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仅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压强等无关,A错;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小说明该酸酸性越弱,B错;溶度积常数Ksp越小越容易形成沉淀,C错;弱酸、弱碱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因此当温度升高时,弱酸、弱碱的电离程度增大,则Ka、Kb变大,D正确。

答案:

D

点拨: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

18.(2013·江西省八校高三联考·13)常温下,0.1mol·L-1的HA溶液中c(OH-)/c(H+)=1×10-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0.01mol·L-1HA的溶液中c(H+)=1×10-4mol·L

-1

B.pH=3的HA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A-)>c(OH-)>c(H+)

C.浓度均为0.1mol·L-1的HA溶液和Na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则c(OH-)-c(H+)<c(HA)-c(A-)

D.pH=3的HA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按体积比110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OH-)+c(A-)=c(H+)+c(Na+)

解析:

水的离子积是c(OH-)·c(H+)=1×10-14,结合0.1mol·L-1的HA溶液中c(OH-)/c(H+)=1×10-8,可得c(OH-)=1×10-11mol/L,0.01mol·L-1HA的溶液中c(H+)>1×10-4mol·L-1,A项错;B中混合后HA过量,溶液显酸性,错误;C中根据电荷守恒有c(H+)<c(A-),原子守恒有2c(Na+)=c(A-)+c(HA)

,所以c(A-)>c(Na+)>c(HA),0>c(OH-)-c(H+)=c(Na+)-c(A-)=[c(HA)-c(A-)]/2>c(HA)-c(A-),C错;D中是电荷守恒式,正确。

答案:

D

点拨: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考查考生对电离和水解的灵活分析与运用。

难度较大。

19.(2013·浙江卷·11)电解装置如右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

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

3I2+6OH-===IO

+5I-+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2H2O+2e-===H2↑+2OH-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KI+3H2O

KIO3+3H2↑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反应不变

解析:

结合题给电解槽装置,利用电解原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该电解槽的两极均为惰性电极(Pt),在一定条件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说明发生电极反应:

2I--2e-===I2,由淀粉溶液遇单质碘显蓝色可知,左侧为阳极,右侧为阴极,阴极上溶液中的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或2H++2e-===H2↑),A项正确。

阴极周围溶液中产生的OH-经阴离子交换膜移向左侧,并与左侧电极上产生的I2发生反应:

3I2+6OH-===IO

+5I-+3H2O,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电解结束时,左侧溶液中的IO

经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右侧溶液,B项正确。

结合阴、阳极发生的反应及I2与OH-的反应可知,电解槽内总反应为I-+3H2O

IO

+3H2↑,C项正确。

若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总反应为2I-+2H2O

I2+H2↑+2OH-,D项错。

答案:

D

点拨:

知识:

电解槽的构成、工业原理及电极(电池)反应式。

能力:

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迁移应用能力。

试题难度:

较大。

20.(2013·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考·13)已知:

SO2(g)+

O2(g)SO3(g) ΔH=-98kJ/mol。

某温度下,向一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SO2和0.1molO2,5min后达到平衡,共放出热量11.76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min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mol/(L·min)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为7.5

C.SO2的平衡转化率为60%

D.加入催化剂,可使ΔH变小

解析:

A项,根据反应热可知Δn(SO2)=

mol=0.12mol=Δn(SO3),则Δn(O2)=0.06mol,v(O2)=

mol/(L·min)=0.006mol/(L·min);B项,

K=

=10.61;C项,SO2转化率=

×100%=60%;D项,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故反应热也不变。

答案:

C

点拨: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

难度中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2013·安徽卷·28)(14分)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2Cr2O7。

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将其中的Cr2O

转化为Cr3+。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2Fe(SO4)4·24H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在25℃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Cr2O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________;实验①中0~t1时间段反应速率v(Cr3+)=________mol·L-1·min-1(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对铁明矾[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

Fe2+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

________;

假设三:

________;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

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K2SO4、FeSO4、K2SO4·Al2(SO4)3·24H2O、Al2(SO4)3等。

溶液中Cr2O

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

实验方案

(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解析:

首先看清实验目的,确定条件改变的唯一变量,再根据图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也主要考虑变量的控制。

(1)要保证其他量不变,草酸用量为唯一变量,必须保证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