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最新地理教案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2870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精品.docx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最新地理教案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精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精品.docx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精品

专题六自然资源与灾害防治

[知识梳理]

一、我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1)自然资源大国:

土地面积、矿产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2)人均资源不足:

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

(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特点

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

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求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2)水能资源特点

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地区分布不均。

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

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

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3)水资源短缺问题及措施

紧张

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南多北少

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口剧增,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浪费严重

水污染

解决

办法

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兴修水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和合理用水、合理调整水价

防治和治理水污染

地下水问题前面已讲,这里省略。

(4)水资源短缺区:

西北内陆:

水资源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要节约和合理用水,保护地表水、地下水。

知道塔里木河、黑河的调水。

华北地区:

降水少,工农业迅速发展、人口增加,水污染、浪费严重。

南水北调。

(5)主要水电站

三峡葛州坝

二滩

龙羊峡李家峡

万家寨

小浪底

岩滩大化

隔河岩

五强溪

湖北

四川

青海

山西内蒙古交界

河南

广西

湖北

湖南

长江

雅砻江

黄河

黄河

黄河

红水河

清江

沅江

(三)生物资源

1、森林资源

(1)特点

宜林地区广,树种丰富

森林覆盖率低,林木蓄积量少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三大林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最大天然林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岭等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我国人工造林面积世界首位。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重采伐,轻抚育;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和虫害。

(2)主要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改善生态环境,改变社会经济状况。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沿海防护林体系:

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

太行山绿化工程:

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

平原绿化工程:

保护农田。

2、草场资源——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面积3亿公顷为耕地的3倍。

主要牧场:

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宁夏牧区、南方草山草坡。

3、我国珍稀水生动物:

白鳍豚、扬子鳄、文昌鱼等。

4、自然保护区

目的:

保护生物多样化和各种生态系统

13个加入全球人与生物圈计划:

长白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盐城、神农架、卧龙、九寨沟、天目山、武夷山、梵净山、茂兰、鼎湖山、西双版纳

(四)土地资源

(1)特点

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印度耕地面积超过国土30%,我国10%多一点(0.08公顷/人),加拿大耕地1.69公顷/人

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较少;

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耕地: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

北方以旱地、南方以水田为主

(2)分布草地:

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南方的山坡。

林地:

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山区(横断山、雅鲁藏布江谷地)及东南部山地。

(3)问题:

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量居世界之首;沙漠化面积增加快;草场超载、草质下降、森林减少;土地利用中的次生盐碱化。

耕地资源减少:

建筑用地占用,耕地退化荒芜。

依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4)保护措施开源节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5)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五)矿产资源

(1)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磷矿南方居多。

有利于在资源集中地区大规模开采,但加重运输负担。

煤:

华北、西北、东北、西南石油:

东北、华北、西北

天然气:

西南、西北铁矿:

辽宁、河北、四川

磷矿:

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

(2)能源矿产,煤居首位,煤炭产量世界第一位,石油产量和发电量居世界第四位。

分布情况见下表:

所在省

河北

山西

辽宁

黑龙江

江苏

安徽

河南

陕西

内蒙古

贵州

煤矿

名称

开滦

峰峰

大同阳泉

西山平朔

抚顺阜新

鸡西

鹤岗

徐州

淮北

平顶山

神府

东胜准格尔霍林河

六盘水

所在省

河北

辽宁

黑龙江

甘肃

青海

山东

豫鲁

交界处

新疆

油田名称

华北

辽河

大庆

玉门

冷湖

胜利

中原

克拉玛依、塔中

(3)铁矿:

钢铁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又是衡量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我国铁矿物质资源丰富,其中以河北、辽宁、四川三省最多。

主要铁矿分布产地如下表:

所在省

河北

内蒙古

辽宁

安徽

四川

湖北

海南

铁矿名

迁安

白云鄂博

鞍山、本溪

马鞍山

攀枝花

大冶

石碌

(4)有色金属矿丰富,主要产地如下:

湖南

江西

贵州

甘肃

云南

广西

山东

内蒙古

四川

锡矿山锑水口山铅锌

大余钨德兴铜

铜仁汞

金昌镍

个旧锡东川铜

平果铝

招远黄金

白云鄂博稀土

攀枝花钒钛

(5)主要问题:

乱采滥伐,破坏环境,浪费严重等

(6)发挥地区优势,建设区域基地

有色金属矿产基地—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稀土工业基地—内蒙古;磷矿基地——湖北、云南、贵州。

二、世界的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利用类型:

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分布大势:

耕地分布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林地分布在热带和亚寒带地区;草原在热带、温带半干旱地区

2、生物资源

(1)森林:

(两大林带)

热带雨林、季雨林: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与几内亚湾沿岸及东南亚;

亚寒带针叶林:

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

(2)草原:

温带草原:

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中部

热带草原:

非洲、拉丁美洲、大洋州

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

3、水资源(径流总量由大到小)

大洲:

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州

国家:

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4、矿产资源

(1)分布

铁矿:

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煤: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石油:

中东地区储量占一半,也是世界最大生产和输出地区,此外,俄、美、中、墨、英等国产量也较大

(2)铁矿运输:

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的不平衡是铁矿运输的根本原因。

出口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进口主要在发达国家。

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日本

澳大利亚、巴西、北欧西欧

加拿大、委内瑞拉美国

5、能源资源的特点及其分布

(1)常规能源的特点及其在世界的分布

常规能源

石油、天然气

水能

 

①分布广.储量大;②开发和利用的技术难度低

①发热量高②基本上是无灰燃料,是高质量的能源

开采、运输、使用方便

①可再生能源.电站建成后.发电成本低,收益大;②为发电修建的水库具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等多方面综合效益;

不污染环境

①发热量低、燃烧效率低;②灰渣、粉尘多,环境污染严重;

运输及使用不如石油方便

燃烧过程中也有污染

①水库会淹没农田;②移民搬迁:

①受降水量变化影响,枯水期受到限制

分布规律

分布于沉积盆地边缘

分布于湖盆或大陆架上

落差大、水流急及流量大的河段

 

世界分布

 

四个煤带:

①亚洲与欧洲(从我国华

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到英国);②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

南非;④澳大利亚

七大产油区:

①中东(主要为波斯湾沿岸的国家)②拉美(委内瑞拉、墨西哥);

非洲(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④俄罗斯;⑤亚洲(中国、印尼);⑥北美(美国、加拿大);⑦西欧(英国、挪威)

水能蕴藏前6位国家:

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扎伊尔(刚果(金))

 

石油运输:

中东→西欧、北美、日本;北非→欧洲;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西半球;

俄罗斯→东欧和独联体一些国家;东南亚→日本

优点

缺点

在世界的分布

在我国的分布

 

①能量大、能量密集;

②核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

核电站建成后运转费用低、收益大

①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②密封设备要求高①核废料处理困难

①铀矿丰富的国家:

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

②核能电量较大的国家:

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

已建或在建核电站:

泰山、大亚湾、岭澳、连云港

①能量大,分布广

②可再生能源

无污染

①分布分散

②投资大、占地广、储能难

影响大阳辐射强度的因素①纬度②海拔高低

空气中云量、水汽含量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以西以北丰富

 

①清洁能源,有利于净化环境②提高生物能源利用率

可以缓和燃料同肥料、饲料相争的矛盾

气温低的地区利用沼气时间短或难于利用

沼气是我国农村一种比

较理想的能源,推广较快

其它新能源:

地热、风能、潮汐能、可燃冰等

三、自然灾害

(一)天文灾害。

太阳活动的表现、标志、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太阳活动在光球层和色球层上的表现分别是黑子和耀斑的增多,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使地球气候异常、影响电离层,导致地面通讯的中断及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二)气象气候灾害。

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防御往往成为高考的热点内容。

而利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子分析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往往成为高考的最佳切入点。

因此复习时要结合大气环流、各种气候特点了解气象气候灾害产生的机制、发生的时间、影响和分布的主要区域,产生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

如结合冷空气、锋面等因素分析旱涝、寒潮等灾害,结合大气运动分析台风、伏旱、中国华北春旱等灾害成因。

 

我国常见的气象气候灾害主要有寒潮、台风和旱涝灾害。

目前这类气象气候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极大。

1、旱涝灾害。

旱涝灾害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一种气象气候灾害,对各地都有重大威胁。

但受冬、夏季风的强弱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旱涝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的表现。

在广大的西北地区,干燥少雨,旱情严重。

在东部季风区,旱涝受季风强弱影响。

在夏季风北上时期,当北方干冷空气较强时,雨带停留南方时间相对较长,形成南涝北旱;当北方干冷空气较弱时,雨带较快越过江淮流域,北方因雨水过多发生夏涝,南方出现旱象。

除这种旱涝同时出现于不同地区的情况外,在一地区内,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交替出现,也是常有的现象。

从中国历年旱涝情况看,大致是东北涝多于旱;华北盛夏多洪涝,春旱十分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大体上夏多洪涝,盛夏多伏旱。

所以抗旱防涝,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一件大事。

2、寒潮。

寒潮是我国冬春季节的主要灾害天气,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从秋末到第二年初春期间,常受北方强冷空气的侵袭。

当强冷空气袭来时,北风劲吹,气温骤降,有时伴有风沙或雨雪,并出现霜冻,给生产、交通、电信带来一定危害。

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关系,寒潮对中国各地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北方受寒潮影响较大。

寒潮由快行冷锋所致,可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特别是在秋春季节农作物成熟期及生长期产生的冻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因此要做好寒潮的预报工作,提早做好防寒准备,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目前中国已能对寒潮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报。

3、台风。

台风是热带风暴强烈发展而成的,是夏秋季节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天气。

影响中国的台风是来自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海面上的热带空气旋涡。

盛发于夏秋季节的台风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很大。

当台风过境时,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在海面上可以掀起滔天巨浪和海潮,导致潮流上涨,影响渔类和海洋运输;在登陆地区还会冲毁堤坝、码头,淹没良田,摧毁建筑物,形成洪涝和风灾。

台风是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所以要及时准确预报,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损失。

但与此同时,台风带来的强风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华南和华东等地的“伏旱”,暂时消除酷暑。

目前中国已初步具备了利用气象卫星等高科技手段对台风的监测手段,能较准确地对台风进行预报。

4、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海水的异常增温现象。

厄尔尼诺的出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特别是厄尔尼诺会对热带气候产生影响,加剧热带地区的旱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厄尔尼诺会对大气环流与洋流产生影响,改变热带风暴出现的时间、频率、强弱等。

(三)水文灾害

赤潮是需要关注的热点知识。

近年来发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海域发生了多次“赤潮”事件,导致大量海洋生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严重地影响我国的海洋产业的发展。

减少含磷、氮污水的排放是防治赤潮的有效措施。

(四)地质地貌灾害

地质地貌灾害是历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的重点内容,复习地质地貌灾害时要结合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植被破坏、地表崎岖等原因分析,特别是在结合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解释世界上一些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1、地震。

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威胁最大的一种灾害。

理解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掌握影响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要明确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等震线是指烈度相同各点的连线。

世界上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2、火山。

火山爆发给人类带来惨重的灾难,严重影响地球生态环境。

进入21世纪以来,地全球火山进入一个高喷发期。

火山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人类提供了十分肥沃的土壤、丰富的地热。

3、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从成因上讲,自然灾害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灾害的群发性和严重性。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典型例题]

例1、下图是2001年世界石油贸易流向、流量示意图(单位:

百万吨)。

读图完成1~2题。

 

  1.2001年,从西亚进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

  A.西欧  B.美国 C.东亚和东南亚 D.大洋洲

  2.2001年向美国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

  A.西亚 B.欧洲  C.拉丁美洲  D.非洲

  解析:

在判断2001年向美国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时,可能由于过多地信赖已有的经验,或疏于对图中提供的数字信息的注意,有约77%考生选择了A项,既认为当年向美国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西亚而非拉丁美洲。

第2小题因此成为旧课程卷中难度最大的题目。

  答案:

C;C

例2、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判断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4.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所示能源①居首位的国家是(   )

  A.瑞士 B.法国C.中国  D.英国

  解析:

3、本组题目考查的是考生对世界能源构成变化情况的了解程度,并由此判断图中各个图例表示的能源类别。

出成“串题”,则在于更好地降低“蒙分”的机会。

两个题合在一起,加大题目的区分度。

  4、本组题目考查的是考生对世界能源构成变化情况的了解程度,并由此判断图中各个图例表示的能源类别。

出成“串题”,则在于更好地降低“蒙分”的机会。

两个题合在一起,加大题目的区分度。

  答案:

B;D

例3、我国不受寒流潮侵袭的地方有(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南岭 D.雅鲁藏布江谷地

解析:

中国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

该题以寒潮为切入点,抽样考查考生对我国气象灾害影响范围的了解情况。

寒潮是冬季风带来的气象灾害之一,冬季的暴发式活动,使得我国地势的第三个阶梯上的地区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了解了这些中国气候的重点内容,该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

D

[能力训练]

下图表示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地区(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

据此回答1-3题。

1.与地区④相比,地区③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 B.河流众多C.河流流量大 D.河流落差大

2.三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二滩水电站分布的地区代号依次是(  )

  A.③②④  B.④②③C.③①④  D.④①③

  3.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  )

  A.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交界附近  

B.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附近

  C.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  

D.内蒙古高原边缘

  4、下列四组中,全部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核电、焦炭、水能、煤气   B.水电、蒸气、汽油、煤气

  C.水电、焦炭、炼油、天然气 D.火电、沼气、蒸气、风能

  5、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C.在中、下游修建蓄洪水库  

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读下列材料,完成6-12题。

材料一:

2002年10月26日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埃特纳火山“沉睡”了数年后,突然“苏醒”过来,喷出的熔岩高达数十米,直到11月25日该火山仍处于继续喷发之中,为躲避危险,许多当地居民不得不离开这里。

材料二:

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附近的雷文塔多尔火山2002年11月3日上午9时突然大量喷发,火山灰飘向全国各地。

首都基多几乎成了一座“死城”。

6、埃特纳火山位于()

A科西嘉岛B撒丁岛C西西里岛D塞浦路斯岛

7、埃特纳火山是哪一个洲最高、最活跃的火山?

()

A南美洲B亚洲C非洲D欧洲

8、与埃特纳火山齐名的意大利另一著名火山是()

A维苏威火山B圣海伦火山C马荣火山D尼拉贡戈火山

9、埃特纳火山和雷文塔多尔火山都属于()

A死火山B活火山C休眠火山D无法确定

10、埃特纳火山和雷文塔多尔火山分别地处()

A大西洋火山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带B地中海火山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带

C东非火山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带D地中海火山带和大西洋火山带

11、火山爆发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B洪水C干旱D台风

12、世界上活火山最多的国家是位于亚洲的()

A印度尼西亚B日本C中国D菲律宾

1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02年11月初,意大利发生5.4级地震,印度尼西亚发生7.5级到7.7级地震,巴基斯坦先后发生5.5级地震,日本发生5.7级地震和美国阿拉斯加发生7.9级地震;前后共造成至少48人死亡。

材料二:

2002年11月1日继埃特纳火山10月27日喷发后,火山附近的卡塔尼亚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地震。

材料三:

2002年11月6日长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成功,为2003年6月三峡工程开始下闸蓄水创造了条件。

专家认为三峡水库350亿立方米的蓄水诱发地震不可避免,但不会诱发灾害性地震。

因为三峡大坝建在一个完整的花岗岩岩体上,且按抗7度烈度设防,远超过其实际发生的基本烈度。

材料四:

我国国土资源部专家预测:

长江中游尤其是长江三峡地区,汛期在强降雨和水位快速升降的双重因素作用下,较多的边坡可能失稳从而产生滑坡灾害。

(1)材料一所示国家都处在世界两条主要地震带上:

和。

其中日本和美国位于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带,意大利和巴基斯坦位于带,而印度尼西亚位于这两条地震带的交界处。

(1)前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世界上地震的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和。

(2)构造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一般是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壳活动地带,日本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板块和最大的大洋板块之间。

意大利处于板块和板块之间。

(3)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指()

A.5级以下地震B.3级以上地震

C.5级以上地震D.3级至5级地震

(4)地震烈度的大小同和震中距离远近等有直接关系,同时还与、地质构造和有关。

(5)有关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B.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C.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D.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14、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02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该主题表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材料二:

下表是2002年8月浙江舟山某地某日气象观测资料:

时间

气温(℃)

气压(百帕)

降水(毫米)

风速(千米/小时)

12时前后

25

1002

10

30

18时前后

30

990

50

230

24时前后

27

1004

10

50

(1)我国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旱涝和等。

(2)与材料二相对应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低气压、伏旱B低气压、寒潮

C高气压、伏旱D低气压、台风

(3)该天气系统多形成于,其灾害主要由、和风暴潮造成,在季节影响我国地区;

(4)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狂风暴雨B.阴雨绵绵C.高温晴好D.寒冷少雨

(5)该日18时前后上海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能力训练答案]

1、B2、D3、A4、B5、D6、C7、D8、A9、B10、B11、A12、A

13、

(1)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

(2)火山地震、诱发地震;(3)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亚欧;(4)C;(5)震级、震源深浅、地面建筑;(6)B。

14、

(1)台风、寒潮;

(2)D;(3)热带海洋;强风;特大暴雨;(4)A;(5)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