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dlnd07 难点7 黄赤交角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关键因素.docx
《gkdlnd07 难点7 黄赤交角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关键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kdlnd07 难点7 黄赤交角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关键因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kdlnd07难点7黄赤交角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关键因素
难点7黄赤交角——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关键因素
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关键,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产生地球上的四季。
纵观上海卷和广东卷及全国综合卷,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常常涉及到,能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空间转换能力,高三复习备考中应予以重视。
●难点磁场
下面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3题。
(2002年上海卷)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白昼时间越接近12小时纬度就越低。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图7—1),回答4~6题。
图7—1
4.★★★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
A.①B.②C.③D.④
5.★★★若②扩大到90°,下列四组气候类型中将不存在的是()
①热带草原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海洋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6.★★★★★若图中①扩大2°,我国北方地区开阔平地上新建住宅楼之间的距离同同高度的原住宅楼之间距离相比,间距()
A.扩大B.缩小C.不变D.随意
●案例探究
[案例1]若黄赤交角变为23°31′,则引起的地理现象是
A.极圈的范围缩小B.地球上直射的范围增大
C.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D.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命题意图: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黄赤交角的影响的理解,要求学生根据黄赤交角的影响来推断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进而以此为依据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依托:
黄赤交角的构成和黄赤交角的影响。
错解分析:
对直射的范围,极昼、极夜的范围、与黄赤交角的关系理解不清;也可能把极昼的范围与极昼的天数等同;还有可能对同一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理解不清。
解题方法与技巧:
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范围,也是热带的范围;黄赤交角的大小与极圈的度数是互余关系,而极圈的大小就是极昼、极夜的最大范围。
由题意,如果黄赤交角由目前的23°26′增大至23°31′,太阳直射的范围应变为南北纬23°31′(即变大);极圈的度数应变为66°29′即极昼、极夜的最大范围将变大。
因为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即黄赤交角越小,同一纬度昼夜长短相差越小,因本题黄赤交角变大故同一纬度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变大,即夏半年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将变大;冬半年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将变小,七月份南半球为冬季,故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将变小。
极昼、极夜的天数长短与地球公转的速度和周期有关,不受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的影响。
故此题应选B、D。
答案:
BD
[案例2]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会发生微弱的变化,据此讨论下列问题。
(1)若此角度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
(2)若此角度变小,则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北半球到热带高压的位置将如何变化?
(2002年广东卷)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考生对黄赤交角的影响的理解,以此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依托: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错解分析:
对黄赤交角的概念理解错误,也可能对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范围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的关系理解不清所致。
解题方法与技巧:
此题的关键首先应审清本题题干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并非黄赤交角,而应是黄赤交角的余角。
因为黄赤交角的大小正好是太阳直射点的范围,与极圈的度数互为余角(即极昼、极夜的最大范围),若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的范围变大,同一纬度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变大(赤道除外);若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变小,同一纬度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应变小(赤道除外)。
因为第
(1)题此角度变大,故黄赤交角应变小,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变小,年昼夜长短变幅减少。
第
(2)题此角度变小,则黄赤交角变大,故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增大,因为此时回归线在北半球往北推,南半球往南推,故北半球到热带高压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范围增大。
答案:
(1)此角度变大,黄赤交角变小,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变小,年昼夜长短变幅减少。
(2)太阳直射范围增大,北半球到热带高压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范围增大。
●锦囊妙计
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产生的根本原因,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
因此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关系是高考的重点,它是中学地理学科的基础,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1.明确黄赤交角的构成:
地球公转的黄道面与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2.明确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回归线的度数与极圈度数的关系,即若黄赤交角的度数大小与回归线的度数相等,与极圈的度数互为余角。
3.明确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即若黄赤交角变大则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小(春、秋分时除外)。
4.明确时间看变化:
(1)春分到夏至,昼变长,夜变短;
(2)夏至到秋分,昼变短,夜变长;(3)秋分到冬至,昼变短,夜变长;(4)冬至到春分,昼变长,夜变短。
5.季节变化:
直射点移动、昼长变化、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气压中心、气温变化、降水、季风、洋流、日出方向、凌汛、泥石流、霜冻、公转快慢、动物迁移
雪线高度:
阿尔卑斯----南坡高、北坡低(迎风坡与背风坡)喜马拉雅是南坡低、北坡高(迎风坡与背风坡)
6.地理位置:
经度时间计算
纬度H(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7.日出=12-上午时间(昼长/2)
日落=12+下午时间(昼长/2)
8.除春秋分日外,昼夜长短如果接近12小时,则纬度越低。
●歼灭难点训练
1.★★★若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变至9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没有昼夜更替现象B.地球上没有直射现象
C.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没有变化D.温带和寒带范围扩大
2.★★★★★在南北半球,凡太阳直射的地方必然是()
A.昼夜平分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D.昼最长,夜最短
3.★★★假设黄赤交角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无昼夜变化B.水平运动物体无偏向
C.无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D.无四季更替现象
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周日日落时间表,下表为2001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
据此完成4~5题。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北京
7:
18
16:
50
上海
6:
36
16:
51
哈尔滨
6:
54
15:
51
成都
7:
44
18:
02
西安
7:
33
17:
35
拉萨
8:
34
18:
56
4.★★★★请比较表中六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A.1小时25分B.3小时05分C.2小时06分D.1小时58分
5.★★★★请依据表中的资料,判断下列四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A.西安B.成都C.上海D.拉萨
读图7—2,AB直线距离为R(R为地球半径),此时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据此回答6~7题。
6.★★★★★若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则A处所处的纬度是()
A.66°34′NB.23°26′NC.0°D.60°N
图7—2
7.★★★★★此时()
A.北极圈极昼范围正在扩大B.南极圈极夜范围正在扩大
C.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D.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
8.★★★★读黄赤交角示意图7—3,回答下列问题。
图7—3
(1)角②的度数是,平面③的名称是。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4)当太阳直射点由G移至H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有。
A.地中海沿岸逐渐进入多雨季节
B.澳大利亚热带草原由干季转为湿季
C.南半球温带草原开始进入冬季
D.海河开始进入汛期
(5)若黄赤交角为20°,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缩短
B.北纬20°纬线成为北回归线
C.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作回归运动
D.直射点在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减少
附: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3.解析:
本题组通过地球昼夜长短规律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对昼夜长短产生的原因的理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甲、乙、丙三地白昼均少于12小时,只有丁地大于12小时,因此时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故南半球应昼长夜短,故第1题应选D;因甲、乙、丙均在北半球,丁在南半球,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此时从高到低纬度的比较,可以参照与赤道的时间差值。
纬度越低白昼应越接近12小时,经过简单计算可以推出顺序应为甲、乙、丁、丙,故第2题选B;第3题较容易,昼夜长短的原因主要与黄赤交角和地球的公转有关系,故此题应选D。
答案:
1.D2.B3.D
4~6.解析:
此题组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黄赤交角的影响的理解。
由图可知①代表黄赤交角,故第4题选A;若②扩大到90°,即黄赤交角变为0°,则导致太阳直射点不再南北移动,进而气压带和风带也不再南北移动,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将不再存在,故第5题选D;我国北方两楼间的最小距离应满足x=Hctg(90°-φ-δ);φ不变,H不变,而δ由原来的23°26′变为25°26′,且此函数为减函数(0°~90°),故x将扩大,第6题应选A。
答案:
4.A5.D6.A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黄赤交角的影响的理解,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意黄赤交角变为0°。
太阳直射点不再南北移动,永远直射在赤道上,故本题应选C;A项与地球自转有关;B项太阳直射赤道;D项中寒带的范围应缩小。
答案:
C
2.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的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晨昏线有关,太阳直射的半球一定昼长夜短,只有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才达到昼最长,夜最短,故此题应选B。
答案:
B
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关于黄赤交角的影响,根据题意,黄赤交角变为零,太阳直射点永远直射赤道,全球各地都昼夜等长,但仍存在昼夜更替变化;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往两极递减,但因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不再存在,故无四季的更替现象,故本题选D。
答案:
D
4~5.解析:
此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图表分析能力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根据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日落时间越晚。
根据题目对应时间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纬度越低白昼越短,由表中六城市的纬度可知,白昼时间相差最大的应为哈尔滨与拉萨之间,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白昼差值可达1小时25分,故第4题选A;根据计算,白昼最长的是拉萨,纬度应该最低,故第5题选D。
答案:
4.A5.D
6~7.解析:
此题组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根据题意A、B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的直径,据γ=Rcosφ,因为AB=2γ=R,故φ=60°,故第6题选D;因为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故时间为7月初,所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且由北回归线正向南移动,故第7题选C。
答案:
6.D7.C
8.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黄赤交角的影响,进而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第
(1)题较容易,第
(2)问F点应为北回归线,故日期应为6月22日前后,应选B;H点在南回归线,故日期应为12月22日前后,选D。
第(3)题由E到F即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应选B、C,A项中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应先变大后变小,北回归线以北一直变大。
第(4)题太阳直射点由G移至H的过程,即由赤道移到南回归线的过程,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故此题应选A、B。
第(5)题黄赤交角为20°,即黄赤交角比原来的变小,回归线的度数变为20°,故此题答案为B、C;A项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与地球公转速度有关,D项与黄赤交角的大小没有关系。
答案:
(1)66°34′黄道面
(2)BD(3)BC(4)AB(5)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