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561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1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1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修1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修1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x

《必修1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1文言文练习及答案.docx

必修1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目:

《劝学》《师说》

《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写出通假字并释义

1.自余为僇人  ____通____,________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____通____,________

3.举匏尊以相属____通____,________

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____通____,________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通____,_______

6.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通____,________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通____,________

8.或师焉,或不焉____通____,________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通____,________

10.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___通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不复挺者()4.金就砺则利()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假舟楫者()

7.而致千里()8.而绝江河()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0.功在不舍()

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2.用心躁也()

1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16.彼与彼年相若也()

17.位卑则足羞()18.官盛则近谀()

19.君子不齿()20.术业有专攻()

21.余嘉其能行古道()22.作《师说》以贻之()

23.举酒属客()24.白露横江()

2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6.正襟危坐()27.外与天际()

28.寄蜉蝣于天地()29.而卒莫消长也()()30.吾与子之所共食()31.施施而行()32.日与其徒上高山()33.缘染溪()34.攒蹙累积()

三、一词多义

1.绝

2.假

3.望

4.

5.道

6.师

7.传

8.善

9

10

11.危

12.是

13.属

14.卒

15.功

16.强

17.用

18.故

19疾

20.始

三、说说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于

2.之

3.其

4.则

5.焉

6.乎

四、指出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__

5.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6.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

7.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8.木直中绳,輮以为轮_______

9.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_______10.于其身也,则耻师焉________

1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12.不知东方之既白________

13.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 1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 

15.下江陵______________ 16.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

1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18.穷山之高而止__________

19.萦青缭白______________20.始指异之____________

21.四望如一_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词,写出古义

1.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

_____今义: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2.游于是乎始古义:

______今义:

连词,表承接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

_____今义:

指小学学校教育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

____今义:

大家,许多人

5.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____今义:

连词表示一件事情发生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______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_____今义:

坏人的党羽、帮凶

8.白露横江古义:

______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9.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

___今义:

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1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_________今义:

连词,用在因果关系复句中表结果

11.吾从而师之古义:

_______今义:

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1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______今义:

把理想、希望、感情放在(某人或某物上面)

1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

_________今义: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4.颓然就醉古义:

_________今义:

形容败兴的样子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2.輮以为轮__________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__________5.而又何羡乎____________

5.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6.客有吹洞箫者__________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

8.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_______

9.故为之文以志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写出通假字并释义

1.僇 戮 刑辱 2.缪 缭 连结,盘绕 3.尊 樽 酒杯 

4.趣 趋 往,赴 5.冯 凭 凭借 6.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7.受 授 传授 8.不 否 指不向老师求教 9.生 性 天赋,资质 

10.有 又 再;暴 曝 晒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停止2.合乎3.直4.动词,接近,靠近

5.参,检查;省,省察6.借助,利用7.达到8.横渡

9.没有用来……的(办法)10.停止11.指雕刻

12.浮躁,不专心13.岂,难道14.从师学习的风尚

15.超出(一般)人16.相像,差不多的意思

17.卑,地位低下;羞,感到耻辱18.阿谀、奉承19.看不起

20.学习、研究21.赞许22.赠送23.致意,引申为劝酒

24.笼罩25.纵:

任凭;如:

往,去;凌:

越过26.端正

27.交会28.寓托29.卒:

最终;消长:

增减30.享用

31.缓慢行走的样子32.随从33.沿着34.聚集收缩

二、一词多义

1.绝:

①终止;②与世隔绝;③到了极点; ④非常

2.假:

①借;②凭借、借助;③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望:

①向远处看;②盼望、希望; ④名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4.闻:

①听见;②见闻、见识;③听说; ④使……听见;⑤闻名、出名

5.道:

①道理;②主张、思想、学说;③道义;④说,谈论;⑤志向、理想、观点

6.师:

①老师 ②有专门技艺的人 ③学习、效法 ④从师 ⑤以……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 ⑥军队 

7.传:

①传达,传授 ②流传 ③读作“zhuàn”,驿站,客舍 ④读作“zhuàn”,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⑤传递,传送

8.善:

①善行 ②与…友好 ③擅长,善于 ④好,对 ⑤做好,处理好

9.兴:

①兴起,发生 ②发动,调发 ③兴盛,复兴 ④起、起来 ⑤兴办、举办

10.行:

①行走 ②去,前往 ③实行,做 ④行为,品行 ⑤古诗的一种体裁

11.危:

①端正②高 ③危险 

12.是:

①这个 ②正确 ③这样 ④是故:

因此⑤是以:

因此

13.属:

①致意,引申为劝酒②通“嘱”,嘱托③类 ④连缀,写作⑤等、辈

14.卒:

①最终 ②士兵 ③死④通“猝”,突然,仓猝 ⑤终于,最终

15.功:

①名词,成功②名词,功效 ③名词,功绩

16.强:

①强壮②弓强劲有力 ③强壮 ④有余 ⑤强qiǎnɡ,动词,勉强

17.用:

①连词,因为②名词,用处 ③动词,做,为 

18.故:

①连词,所以 ②副词,故意 ③名词,旧的,原来的

19.疾:

①名词,病 ②形容词,强,大③动词,厌恶,憎恨④动词,痛恨 ⑤动词,嫉妒

20.始:

①副词,才、刚 ②副词,曾经 ③副词,才 ④动词,开始

三、说说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于:

①于,介词。

前者“从”;后者解释为“比” ②介词,解释为“对”“向” ③介词,“向” ④介词,“被” ⑤介词,“自”“在”

2.①代词,代人 ②代词,“这类”“这些” ③助词,“的” ④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助词,表示宾语前置⑥代词,代它们 ⑦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⑧代词,代“我” ⑨动词,“到”“往” 

3.①他②那些 ③他们④他们的⑤这 ⑥表猜测语气,大概 ⑦岂,难道,表反诘语气词

4.则:

①却,表转折②就,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③就是,帮助表示判断 

5.焉:

①……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②语气词,不译 ③哪里,疑问代词 ④怎么,疑问代词 ⑤于此,兼词

6.而:

①转折关系,却 ②递进关系,而且 ③转折关系,可是 ④假设关系,如果 ⑤并列关系,不译 ⑥并列关系,并且 ⑦修饰关系,地⑧因果关系,就,便

7.乎:

①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 ②形容词,译为“的”“地” ③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四、指出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作动词,东下,向东进军 2.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3.名词作动词,游泳 4.名词作动词,低于 

5.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6.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哀叹 7.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曲

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使……哭泣 

1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11.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12.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13.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4.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15.下,名词作动词,攻占

16.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17.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18.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19.青、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

20.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21.一,数词作形容词,相同 

五、古今异义词,写出古义

1.不一定 2.从此 3.小的方面学习了 4.一般人 

5.这样以后 6.广泛地学习 7.爪子和牙齿 8.白茫茫的水汽 

9.两个词。

凡:

所有,总共;是:

代词,这 10.用来……的

11.从,跟从;而,连词,表递进,并且 12.寄居,藏

13.浩荡渺远的样子 14.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定语后置句 2.省略句 3.宾语前置句 4.宾语前置句 

5.状语后置句 6.定语后置句 7.被动句 

8.定语后置句,“凡是州有异态之山水” 9.省略句,“……以志(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