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0万吨超细矿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0151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60万吨超细矿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年产60万吨超细矿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年产60万吨超细矿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年产60万吨超细矿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年产60万吨超细矿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60万吨超细矿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年产60万吨超细矿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60万吨超细矿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60万吨超细矿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年产60万吨超细矿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年产60万吨超细矿粉生产线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1

1.1前言————————————————————————————1

1.2编制依据————————————————————————————2

1.3指导思想与原则—————————————————————————2

1.4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3

1.5可行性研究的范围————————————————————————3

1.6主要技术方案——————————————————————————3

1.7工艺生产方法——————————————————————————3

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

1.9结论与建议———————————————————————————4

第二章市场预测————————————————————————————6

2.1九江市概况与发展规划——————————————————————6

2.2矿粉市场需求概况及发展趋势———————————————————6

2.3竞争对手分析——————————————————————————7

2.4博林矿渣粉的市场运作及目标市场—————————————————8

2.5结论————————————————————————————8

第三章建设条件————————————————————————————9

3.1地理位置与交通—————————————————————————9

3.2气象资料————————————————————————————9

3.3厂区地形条件——————————————————————————9

3.4原材料————————————————————————————10

3.5电源————————————————————————————10

3.6水源————————————————————————————10

3.7资金来源————————————————————————————10

第四章生产工艺————————————————————————————11

4.1设计条件与指标—————————————————————————11

4.2配料方案————————————————————————————11

4.3原料来源与储存—————————————————————————12

4.4矿渣粉磨方案的选择———————————————————————13

4.5生产工艺过程——————————————————————————16

第五章总图运输————————————————————————————18

5.1场地条件————————————————————————————18

5.2总平面布置原则—————————————————————————18

5.3总平面布置———————————————————————————19

5.4厂区绿化————————————————————————————19

5.6运输设计————————————————————————————19

5.6总图运输技术经济指标——————————————————————19

第六章供配电与自动控制————————————————————————20

6.1供电电源与配电方案———————————————————————20

6.2电压等级————————————————————————————21

6.3负荷计算————————————————————————————21

6.4电力拖动与控制—————————————————————————21

6.5自动化————————————————————————————22

6.6检测与计量———————————————————————————23

6.7照明————————————————————————————23

6.8防雷与接地———————————————————————————23

第七章建筑与结构———————————————————————————24

7.1设计原则与总体构思———————————————————————24

7.2建筑设计————————————————————————————24

7.3结构设计————————————————————————————25

第八章给排水————————————————————————————26

8.1设计范围————————————————————————————26

8.2用水量————————————————————————————26

8.3水源给水量———————————————————————————26

8.4给水水源————————————————————————————26

8.5给水系统————————————————————————————26

8.6排水系统————————————————————————————27

8.7给排水构筑物及主要设备—————————————————————27

第九章节约与合理利用能源———————————————————————28

9.1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28

9.2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28

9.3能耗指标————————————————————————————28

9.4当地电力供应情况————————————————————————29

9.5节能措施————————————————————————————29

9.6节能效果————————————————————————————30

第十章环境保护————————————————————————————30

10.1设计依据与标准—————————————————————————30

10.2主要污染物与污染源———————————————————————32

10.3环境保护措施——————————————————————————32

10.4环保机构与人员—————————————————————————34

10.5环保指标与投资—————————————————————————34

第十一章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35

11.1概述————————————————————————————35

11.2设计依据————————————————————————————35

11.3消防————————————————————————————35

11.4劳动安全————————————————————————————36

11.5工业卫生————————————————————————————36

第十二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38

12.1组织机构————————————————————————————38

12.2劳动定员编制——————————————————————————38

12.3职工来源与培训—————————————————————————38

第十三章进度计划安排——————————————————————————39

第十四章投资估算————————————————————————————40

14.1编制范围————————————————————————————40

14.2投资构成————————————————————————————40

14.3编制方法与依据—————————————————————————40

14.4投资估算————————————————————————————40

第十五章财务评价————————————————————————————43

15.1概述————————————————————————————43

15.2评价方法————————————————————————————43

15.3基础条件————————————————————————————43

15.4总成本费用———————————————————————————44

15.5财务评价————————————————————————————46

15.6评价结论————————————————————————————48

 

第一章总论

1.1前言

高炉矿渣是高炉炼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渣,是以硅酸钙为主的熔融物,经水淬冷凝为粒状物。

其化学成份主要是Si02、CaO、A1203、Fe203等,与水泥熟料一样,具有潜在的水化活性,而活性的大小与化学成份及水淬产生的玻璃体含量有关。

但其必须在碱性激发下才呈现活性。

长期以来,矿渣主要被水泥生产企业,尤其是立窑水泥生产企业作为加速水泥熟料中的游离钙消解,降低水泥成本、增加水泥产量等目的,作为混合材来使用。

目前,我国虽然在水泥生产总量上已跃属世界第一位,但是大小水泥、立窑、回转窑水泥比例严重失调,水泥结构极不合理,水泥质量的总体水平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对水泥工业结构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大力实施“上大压小”的政策,自2000年始,立窑水泥产量己减少了1亿多吨,也就意味着混合材掺量减少3000多万吨,而其中大部分为矿渣则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高炉矿渣需求量的下降,使高炉矿渣的来源变得丰富。

加之近年来钢铁行业发展迅速,也要为矿渣处理寻找新的出路。

另一方面,由于矿渣与水泥熟料相比具有玻璃体含量高,易碎难磨的物理特性,和水泥熟料一起粉磨时,难以磨细,影响了其潜在活性的发挥。

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兴起了矿渣单独粉磨的生产工艺,并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实验表明:

只有将矿渣磨至比表面积350m2kg以上时,活性才能得到激发,且比表面积越高,活性越好,甚至可以超过水泥的活性。

另外,矿渣微粉掺入混凝土后,可以降低混凝土集料(沙、石等)热化反应引起的混凝土体积膨胀开裂;矿渣微粉内较多的钙钒石结晶,能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降低氯离子的渗透,形成对钢筋的防腐保护层;矿渣微粉降低水泥中的铝酸三钙及可溶性氢氧化钙的含量,减小由于硫酸盐等被侵蚀引起的混凝土膨胀,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泵送、坍落度损失等工作性,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蚀性和耐磨性。

尤其适合配置高标号、高性能的混凝土。

矿渣微粉是高炉矿渣经烘干、粉磨至适当细度的粉体,凭借其优良性能,成为优质的混凝土掺合料和水泥混合材。

近年来世界上的美、英、日、加等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都有各自的产品标准。

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在一些重大工程中采用了矿渣微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也于2000年12月颁布实施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渣微粉》国家标准。

矿渣微粉的诸多优良性能也为越来越多的混凝土制造商和建筑商所赏识。

我国建材工业“十五”规划明确指出:

大力发展混凝土搅拌站,推广矿渣和粉煤灰的超细粉磨,根据市场需求配制水泥和高性能的混凝土。

而高性能的混凝土中除了有水泥、集料、高效减水剂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

至今,国际上通行的矿物细掺料就是矿渣微粉。

矿渣微粉的使用改善、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减小了建筑物的造价,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统计,1995年全国工业废渣为7.4亿吨,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6万公顷。

我国是世界上头号产煤大国,1996年粉煤灰排放量达1.4亿吨,加上高炉矿渣、钢渣等,预计通过化学活化和机械活化每年可得具有胶凝性的固体废渣4亿吨左右。

我国开发利用工业废渣己有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比起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废渣利用率仍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对废渣的利用市场。

****有限公司根据自身的各种优势及发展需要,经过认真仔细的市场调查,为了适应江西及**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形势,同时也为了使****有限公司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吸取有关钢铁公司建设矿渣粉生产厂的经验,决定投资建设年产60万吨的超细矿粉生产线。

1.2编制依据

(1)****有限公司与***水泥研究设计院签定的技术合同书;

(2)****有限公司委托***水泥研究设计院编制可研报告的委托书;

(3)****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3指导思想与原则

(1)充分进行技术方案的优化研究,力求生产车间总平面布置紧凑、工艺流程顺畅、尽量减少生产环节、增加厂区绿化面积,建设一个文明、美丽、环保的现代化工厂。

(2)考虑各生产线在流程及工艺上的衔接,使各生产线形成统一的整体。

(3)采用国内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与装备,确保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4)在设计中处处体现执行国家节能政策,强化节能设计,为业主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保障。

(5)在工艺先进的前提下采用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等措施,尽可能降低工程投资。

(6)贯彻执行国家对环保、劳动安全、工业卫生、计量、消防等方面的有关现行规定和标准,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环保技术装备,并做到“三同时”。

(7)主机设备的选型紧紧围绕投产后尽快达标达产这个中心,使工程建设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重视辅机设备的可靠性,为充分发挥主机生产能力,辅机设备规格和能力适当留有余地,以避免由于辅机设备故障及能力而影响系统产量和运转率。

(9)采用节能工艺和国家推荐的节能机电设备,以降低产品成本。

(10)采用先进、可靠的集散式控制系统,以达到高效、节能、稳定生产、优化控制的目的,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操作岗位定员。

1.4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该项目生产规模为年产矿粉60万吨。

矿粉比表面积:

420±10m²kg。

1.5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的范围从矿渣原料进厂到矿渣微粉散装出厂的生产线以及必要的辅助生产设施,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包括粉磨站的建设条件、生产工艺、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总图运输、给排水、环境保护、劳动安全、节约能源等,并根据建设规模和技术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技术经济分析。

1.6主要技术方案

矿渣粉磨I:

分别采用叁套管磨系统;

三套管磨系统为三台φ3.2×13m矿渣磨,能力82~84t

最小降雨年分降雨量776.4mm

年平降雨量1411.9mm

全年主导风向:

EN

变季主导风向:

ES

最大风速:

34ms风向:

EN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项目所处地域地震烈度为8度。

3.3厂区地形条件

本区地貌单元为江淮丘陵岗地及坳沟,上层第四纪土层以残积物为主。

岩土自上而下为:

素填土、粉质黏土、黏土、泥质沙岩强风化。

拟建场地在江西省**市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区,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310米,面积约为56.7亩,呈长方形,对于布置水泥粉磨生产线有利。

3.4原材料

①高炉矿渣

主要原料为粒化高炉矿渣,年湿矿渣用量约为63.5万吨。

矿渣的化学成分如下:

化学成份

SiO2

CaO

MgO

Al2O3

FeO

高炉矿渣%

28.22

32.21

9.34

16.46

1.2

粉煤灰3万吨;

③石灰石3万吨;

④煤

粉磨站所需煤主要用来烘干矿渣,年用量约为1.53万吨,发热值5000kcalkg左右。

3.5电源

****有限公司工程装机总容量约6050KW,由**市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开发区负责供电,电力供应有保证。

3.6水源

生产车间用水量不大,开设井水自供;生活用水由**市工业开发区供水管网直接引入厂区。

3.7资金来源

该项目基建投资全部为自有资金。

 

第四章生产工艺

4.1设计条件与指标

4.1.1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

该项目规模为年产矿渣粉60万吨。

成品细度控制在420±10m2kg。

全部为散装。

4.1.2设计指标

系统产量:

≥82~84t,后者经船运至开发区码头后,由汽车运输至厂区。

(2)粉煤灰

一般为**当地的电厂采购,由汽车运至厂仓内;

(3)石灰石

一般为**当地的石灰石厂采购,由汽车运至厂仓内;

(4)煤

一般为江西当地的烟煤,将由汽车运至厂棚内;

物料储存期见表4-4。

表4—4物料存储量与存储期

物料

名称

储存方式

储存量

(吨)

储存期

(天)

备注

矿渣

堆棚:

120×180m

露天堆放:

22000m2

3600

24000

12.9

堆棚:

15×25m

560

110

干渣库

圆库:

3-Φ10×24m

3000

3.7

粉煤灰库

钢板库:

3-Φ5×14.5m

3×100

9

石灰石库

钢板库:

3-Φ5×14.5m

3×250

7.5

生产后另加

矿粉存储

圆库:

3-Φ12×30m

3×2500

3.7

4.4矿渣粉磨方案

在矿粉生产过程中,矿渣粉磨是能耗最高的生产环节,因此在选择水泥粉磨系统时,必须着重选择粉磨效率高、系统能耗低的粉磨工艺和设备,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在工艺布置上,尽量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建筑面积、节省投资。

****有限公司立足于市场需求,采用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高、低档全的综合思路,迅速形成市场的影响力。

生产采用叁套粉磨系统及设备:

原料烘干选用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生产Φ3.0×25m高效矿渣烘干系统,此套系统产量高,能耗低。

粉磨生产线选用Φ3.2×13m叁台套管磨机,采用合肥院高细磨技术,粉磨S75级矿粉产品40万吨。

该技术在合肥院已有近二十年的研究与应用,解决了一系列制约该技术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基本掌握了该项技术的应用条件,已成为新建和改造矿粉生产线的优选方案。

该粉磨方案采用开路粉磨方案:

由磨机和高浓度收尘器组成。

该方案的生产工艺流程为:

物料经烘干后入配料库,库下通过调速电子皮带称计量后送入磨机进行粉磨,出磨物料由提升机送入矿粉储存及散装,该方案的生产工艺流程下图。

矿渣粉磨工艺流程图

本粉磨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好,投资略低、系统简单等特点,建设周期短,能迅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矿渣粉磨工艺设备表4-4a

编号

名称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单重

(kg)

总重

(kg)

烘干车间

 

1

立式链锤破煤机Φ800

1

2

斗式提升机TH315ZH-Y5J4右-15.907m

1

3

螺旋闸门300×300

1

4

变频调速喂煤机Fu150×2500MM

1

5

电磁振动给料机GZ4

1

6

手动双向螺旋闸门500×500

7

胶带输送机TD75B800×48147.7MM

1

8

鼓风机9-19№8D右0°

1

9

电动蝶阀ZKJW-0.1Cφ400

1

10

HRFT3025节煤型高温沸腾炉及配套设备

1

11

高效回转式烘干机φ3×25M

1

12

双层重锤锁风阀FF450S

1

13

胶带输送机TD75B650×11716.8MM

1

14

长脉冲袋除尘器LLMC84-7

1

15

排风机Y4-68№12.5D1450r.p.m

1

16

板链提升机NE150×~m

1

17

耐热刚下料装置φ380×3000

1

干渣库

1

板链斗式提升机NE50-27.15 Q=50th

3

2

电动三通分料阀DFC-55-Ⅱ400×400

3

3

脉冲单机袋式收尘器DMC(A)-112

3

4

料位器

3

5

手动单向螺旋闸门400×400

3

6

调速皮带秤TDGSK-650×1800

3

7

带式输送机TD75型,B500×46.1m

3

8

电磁除铁器RCDF(C)-5

3

磨房

1

Ф3.2×13m矿粉管磨机

3

2

双层双门重锤式锁风翻板阀600×600

3

3

离心式引风机 Y5-48-6.3C右45°

3

4

气箱脉冲袋式收尘器PPC64-6

3

5

空气输送斜槽XZ400×7.6m(6°)

3

6

高压离心风机9-19№4   左0°

3

矿粉储存及散装

1

板链斗式提升机 NE50-38.13-右

台 1 

3

2

库顶料位计  量程:

20m

3

3

脉喷单机袋式除尘器DMC-96B

3

4

Φ10m库库底充气箱

3

5

Φ12m库库底充气箱

3

6

库底流态化卸料器B315

3

7

水泥散装机SZ-1

3

8

罗茨鼓风机JAS-80 转速:

1750rpm

2

9

罗茨鼓风机:

JAS-100,转速1750rpm

2

粉磨方案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4-5粉磨方案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方案参数

1

生产规模

万吨年

60

2

技术指标

台时产量

th

28

比表面积

M2Kg

420±10

综合电耗

KWht

≤68

3

装机功率

kw

6050

4

建设投资

万元

4434.07

5

建设投资构成

建筑工程费

万元

776

设备费[含电气设备]

万元

2706.9

安装费

万元

202

其他费

万元

749.17

4.5工艺生产过程

4.5.1湿矿渣储存及输送

大棚或堆场的矿渣由装载机运至卸料坑,经皮带秤计量后由皮带机送入烘干机。

湿矿渣储存设堆场和堆棚,进厂矿渣先放至堆场空水晾晒,之后存入堆棚待用。

4.5.2管磨原料配料

在每台Φ3.2×13M管磨前,设计一座Φ10M干渣库、石灰石仓、粉煤灰仓。

利用库底的TDGSK定量给料机、管式螺旋秤计量后由胶带输送机送入磨机。

4.5.3原煤破碎

在烘干系统中选用Φ800×1100锤式破碎机,小时生产能力5~7吨,每天两班运转,满足工程的需要,不再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