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共30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306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7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共3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共3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共3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共3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共3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共30页.docx

《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共3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共30页.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共30页.docx

湘教版高一地理全册教案共30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目标

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结构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及主要类型

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包括

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

(1)组成:

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①同向性:

都是自西向东。

②共面性:

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倾角都很小,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

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都很小,都接近正圆。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八大行星的质量、体积、距日远近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由此,可以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

①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②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③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条件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自主学习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重难点释疑

1、宇宙是物质的

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统称为天体。

在众多的天体形式中,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的物质形式。

2、宇宙是运动的

天体之间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的排列是: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地球是地月系地中心天体、太阳虽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但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典题精练

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下列物质属于天体的是

A.风筝  B.河外星系C.空中飞行的飞机 D.彗星和流星体

3.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4.以行星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B.地月系C.银河系D.总星系

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是天体系统示意图,总星系指图,河外星系的级别与图相同。

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填字母),其中心天体是。

(2)宇宙间天体的相互和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重难点释疑

1、具有太阳系行星的一般特征

类地行星:

类似于地球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特征:

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小、平均密度大

巨行星:

包括木星和土星

特征:

质量、体积都很大,平均密度小

远日行星:

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特征:

距离太阳远

2、具有与其他行星相似的运动特征

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

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典题精练

1.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A、北极星       B、月球      C、金星       D、海王星

2.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是:

A、地球       B、木星      C、土星         D、天王星

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一组行星的轨道之间:

A、地球与金星      B、金星与火星     C、火星与木星     D、木星与土星

4.图示意离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

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绘出金星作为“启明星”时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并用文字标注“金星”和“地球”。

(2)扼要说明你这样绘图的理由。

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表示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名称:

A,B。

C,D。

(3)图中共包括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它之所以成为中心天体的原因是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重难点释疑

1、安全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地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安全的宇宙环境是指太阳系具备了八大行星有一致的公转方向和互不干扰的运行轨道。

2、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保证有液态水存在的温度范围,为生物生存创造了条件。

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引力足以保证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并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因温度升高产生大量水汽,水汽通过如火山爆发等地壳运动等形式溢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并在低洼地汇集形成了孕育了原始生物诞生的海洋。

典题精练

1.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是指

A.地球上有高级生命的存在B.地球上有大气

C.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D.地球的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不同

2.下列与地球上存在生物无关的条件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转方向适宜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3.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其宇宙环境稳定的原因有

①太阳较稳定②大行星及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不同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④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4—5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

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

面之间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4.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5.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6.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

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且直线相连。

地球磁场①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②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③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④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太阳给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辐射的概念:

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在高温高压下,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

3、对地球的影响:

①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②是地理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

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③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能源。

4、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

一般来说太阳高度角大的地方太阳辐射强,我们一般说纬度低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小,因此可以说纬度低的地方太阳辐射强。

2、海拔高度。

海拔越高,大气层薄,云量少,太阳辐射强。

所以说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

天气状况好的太阳辐射强。

我国南方虽然太阳高度比北方大,但阴雨天气多,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因此南方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少,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结构:

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1)黑子:

光球层上出现的黑斑点,由于黑子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2)耀斑:

色球层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

(3)周期:

大约11年

3、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③作用于两极上空大气,产生极光;④对气候的影响,如太阳黑子数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⑤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

自主学习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重难点释疑

1、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即是地理环境的动力来源。

例如,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面不同纬度获得不同的太阳辐射量。

而对于整个地球表层来说,热量是平衡的,所以热量多或者不足的地方,就会产生热量传递。

地球上的热量主要是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输送的。

这种大气和水体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和洋流,具体的内容我们会在之后的课程讲解。

大气、水体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能源。

一是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

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为生产生活服务;二是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下来的,包括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太阳能较早的国家之一。

在一些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农牧区人们用太阳灶做饭,用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还用太阳能发电。

典题精练

1.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每年向地球输送的能量,约相当于4亿吨煤的能量

 B.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核裂变反应

 C.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煤和石油的能量是来源于地球内部的能量

2.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是通过

A.表面温度高B.内部的核聚变反应C.内部温度的变化D.太阳辐射

3.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重力能B.太阳能C.风能D.生物能

4.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导致地球上

A.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B.不同经度获得热量的差异

C.不同海拔高度获得热量的差异D.不同海陆位置获得热量的差异

5.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和最贫乏的省区分别是

A.新疆青海B.西藏四川C.海南黑龙江D.海南青海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重难点释疑

1、太阳大气外部圈层

 层次

位置

概念

厚度

亮度

温度

太阳活动

光球

 

 

 

 

 

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

 

 

 

 

 

 

 

 

 

 

 

 

 

 

 

 

 

 

黑子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

11年

色球

光球外呈玫瑰色的太阳大气

耀斑

日冕

色球外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太阳大气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典题精练

1.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日珥现象  B.极光现象C.太阳风现象  D.黑子和耀斑现象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A.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B.使地面发生地震,发生磁暴现象

 C.使赤道上产生极光

 D.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

3.太阳黑子出现在

A.太阳内部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

4.太阳外部的圈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C.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D.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5.下列部门应关注太阳活动的预报和研究的是

①通讯部门②航天部门③气象部门④钢铁部门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③④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产生了强磁暴,地球上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

据此回答7-9题。

6.强磁暴可能会导致

①卫星电视信号中断②极光的产生③两极地区冰川融化④全球农业的歉收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7.材料中所说的“不少地方”可能位于

A.意大利B.巴西C.埃及D.美国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学习目标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与时差

地球公转与季节

知识结构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区别

项目

自转

公转

定义

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方向

通称自西向东

通称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地理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

地球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角速

度处处相等,即15°/小时

平均1°/日

(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由快变慢

(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

平均约30km/s

(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二、地球的自转与时差

1、昼夜交替

(1)昼与夜的形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

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

(2)昼夜交替的产生:

由于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

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2、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

同一经线地方时一定相同。

地方时的计算:

所求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1°(东加西减)

3、时区与区时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为15°,因此相邻两个时区相差两个小时。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4、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180°经线作为日期的分解线,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是另一条日期变更线。

若日界线与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重合,此时全球一个日期,其他时间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地球上新的一天就是从地方时为0点向东一直到180°经线。

相反从地方时为0点向西到180°经线则是地球上昨天的范围。

三、地球公转与季节

1、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2、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影响:

黄赤交角变小时,回归线的度数变小,极圈的度数变大,被太阳直射的范围变小,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五带中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则扩大。

2、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全球随纬度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春分—秋分)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有极昼;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有极夜。

(2)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

还可以根据昼狐和夜狐所跨的经度来推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北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2)季节变化: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φ-θ|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计算楼距、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等

4、四季和五带

我国:

以“四立”划分

(1)四季欧美:

以“二分二至”划分

北温带国家:

春季:

3、4、5月;夏季:

6、7、8月;秋季:

9、10、11月

冬季:

12、1、2月

(2)五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北极圈)、南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北寒带(北极圈—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南极点)

自主学习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重难点释疑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概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1)真正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

(2)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

地球自转一周(360º)所需的时间。

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

1太阳日为24小时。

太阳

恒星日:

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

E1P到E2P地球自转360º,时间为23时56分4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即地球从E1到E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3P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

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注意:

速度:

角速度和线速度。

(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到极点为零;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极两极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3)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地球的公转运动

地球公转的特点 

  指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方向和周期。

  方向 地球绕日公转方向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由西向东。

  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就是环绕太阳运动的路线。

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太阳略微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

速度·周期 公转速度,教材以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来表述,只讲了结论,省略了过程,一般很难理解,"为什么日地距离不同会影响公转速度的变化?

"但在这里又不能超教材而出现面积速度的概念或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

所以,只好采取推论的办法,即:

线速度是单位时间转过的孤长,如近日点

,远日点

单位时间(相等的时间)内的运动线速度

所以,近日点地球运动速度快,远日点慢。

典题精练

1.下列各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新加坡  B.上海  C.东京  D.莫斯科

2.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

  A、公转速度较快 B、公转速度较慢 C、北半球正值春季 D、南半球正值秋季

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4.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W89°SB.80°E40°NC.10°E1°SD.180°W71°N

5.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日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6.有关甲地(150°E,30°S),乙地(150°W,30°N)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随地球自转角速度不相等B.两地地方时相差20小时,且乙地方时早于甲地

C.两地线速度相等D.两地关于地心对称

7.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致每日向东推进一度B.地球公转角速度非常均匀

C.地球公转线速度有快慢之分D.地球公转线速度平均值为30千米/秒

8.一个恒星年不是指

A.365日5时48分46秒B.365日6时9分10秒

C.地球公转360°所用的时间D.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9.地球运行至近日点的时间是

A.1月初B.7月初C.1月中旬D.7月中旬

10.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二地球的自转与时差

重难点释疑

1.昼夜交替

——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由于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 此处需要注意:

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1)晨昏线(圈):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照射光线垂直。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都是00。

 

晨昏线

(2)晨昏线的运动:

由于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

同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并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在以圆心为中心,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摆动如图1—13所示。

(注:

图中AB为晨昏圈)

(3)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有二。

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

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4、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方时以太阳“东升西落”为标准,在同纬度地区,相邻位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早。

  

(1)地方时的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钟表时刻,称为地方时。

  

(2)在同一瞬时,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同。

  (3)根据两地地方时之差,换算两地经度差。

 地方时及计算。

  

(1)经纬网的理解:

经线、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纬线、纬度及南北半球、中低高纬度、五带的划分标准。

纬度1°所对经线长度为111千米,经度1°所对纬线长度为111·cosφ千米(φ为当地纬度)。

  

(2)地方时的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线同时)。

时间计算本质上是地方时计算。

  (3)地方时的性质:

  ①严格按照某经线与太阳光照的关系来确定本经线的时刻,如正午12点,子夜0点;

  ②严格按照“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进行时间换算;

  ③由于地方时总是对某一经线而言的,没有平面二维空间(区域),具有东西多变性,因此常会造成时间混乱,给交通和通讯带来许多不便。

  (4)地方时的计算:

  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经度差)÷150 (东+;西-)。

地方时的简便计算方法:

0°经线以东是东经度,经度向东递增;以西是西经度,经度向西递增。

180°经线以东是西经度,经度向东递减;以西是东经度,经度向西递减。

换言之,经度往东递增的是东经度,往西递增的是西经度。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和160°E。

120°W

从北半球上空俯瞰,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顺地球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