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251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docx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docx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学院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摘要:

转基因食品应用广泛,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

面对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使转基因食品真正造福于人类。

转基因食品带来福音?

国际食品规格委员会3月14日起在日本举行了为期4天的会议。

这个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于1962年联合设立的政府间组织,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在2003年前制定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国际安全标准。

这是继1月29日全球130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通过一个历史性协议,同意今后对转基因食品贸易进行管理后,短短几十天内各国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再一次关注。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通过这种技术,人们可以获得更符合人类需要的食品品质。

例如西红柿非常不易贮藏和运输,科学家将一种能抑制西红柿体内成熟衰老激素基因的基因移植到西红柿细胞内,就培育成了耐贮转基因延熟西红柿。

  事实上,转基因食品走上人们的餐桌并没有几年。

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诞生于1983年,是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

直到10年以后,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国出现,它是一种可以延迟成熟的西红柿。

又过了3年,到了1996年,由其制造的番茄酱才得以允许在超市出售。

  不过,这几年转基因农作物发展十分迅速,全世界播种面积已经达到4000万公顷,转基因食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种上都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在美国,超过60%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英国的报告也显示,该国超过七千种的婴儿食品、巧克力、冷冻甜品、面包、人造奶油、香肠、肉类产品和代肉食品等日常必须品,可能含有经过基因改造的大豆副产品。

应该说,转基因作物的研制还是有着诱人的前景的。

据联合国估计,全球有八亿五千六百万人在遭受饥饿的折磨,换言之,世界上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缺粮。

转基因技术能够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大大增加粮食产量,从而使这种状况得到根本缓解。

另外,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带来的后遗症日渐突出,而且它们造成的污染用传统的手段很难治理,这也是一个令各国都非常头疼的问题。

如果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病、抗虫害的农作物,这一难题就有了解决的希望。

“弗兰肯斯坦”可是我的名?

 但是几乎在乐观者描绘转基因技术为人类带来的美好未来的同时,便有了不同的声音。

有专家指出,当下的生态环境是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历经数十亿年演化而来的。

人工培育的转基因作物能否在现有的自然环境中生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长远来说它们对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未知数。

因此对转基因技术应当慎之又慎。

不过,当转基因作物十几年前刚走出实验室时,并没有引起舆论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由转基因作物制成的食品的不断推广,早已存在的对其安全性的不同见解便演变成了激烈的争论。

有这么一则笑话反映出了担忧者的心态:

一天,医院里接收了一位奇怪的病人,他每天都像上了弦一样,不停地绕圈,在房间中走来走去。

医生对他的怪病束手无策。

忽然医生在他的食谱中发现他非常爱吃瘦猪肉,而这些瘦肉来自添加了“运动基因”的瘦肉型猪。

原来病因在于,猪肉消化了,可“运动基因”却留在了他的身上。

在欧洲,一些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表示担忧的人把基因改良作物制成的食品称作“弗兰肯斯坦食品”。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1918年所著小说中的主人公,作为生理学研究者,这位主人公最后被自己创造的怪物所毁灭。

这一名称真实地反映出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存在的恐惧。

而科学家找到一些看起来不利的证据,更加剧了公众的这种恐惧.

  两年前,一位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

这是对转基因食品的最早质疑,由此在英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

虽然去年5月,英国皇家学会宣布,这项研究“充满漏洞,从中不能得出转基因土豆有害生物健康的结论。

但也就在这同时,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论文中指出,蝴蝶幼虫等农田益虫吃了撒有某种转基因玉米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

在美国衣阿华州进行的野外试验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还有很多证据都显示出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危险。

丹麦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把耐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籽和杂草一起培育,结果产生了耐除草剂的杂草。

这预示着通过转基因技术产生的基因可扩散到自然界中去。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机构发表的报告称,已经发现一些昆虫,吃了抗害虫转基因农作物也不死亡。

因为它们已经对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毒素具备了抵抗力。

  过度担心是多余的?

不过在这个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大多认为,人们的过度担心是多余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罗云波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现在人们提出的几个关于转基因食品可能出现问题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笑话中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他说,实际上转基因食品在消化道里,很快就会被代谢掉,而不会将这个基因片段整合到人体的染色体基因组中去。

如果说一个人吃了某一种基因就能获得它的性状,那么科学家们研制转基因动物就太容易了。

只需给某个动物喂某些基因,这个动物就成了转基因动物了,显然这是很荒谬的。

  另外还有人担心,一些以抗病与抗虫为目的的转基因作物,昆虫咬了以后都会毙命,对人体能不有害?

罗院长指出,目前人们常用的抗虫基因Bt基因,也不是对所有的昆虫都有毒性,Bt基因只对有其受体的鳞翅目昆虫才有作用。

另外,对昆虫有毒并不代表对人有毒,因为人体内并不含有与之发生反应的受体。

即使有轻微的毒性,也要看这种毒蛋白在人体内会不会积累下来,如果代谢不掉则对人体是有伤害的。

然而每种转基因食品在投入商业化运作之前,都会做大量的动物实验,以证明其不会被积存到体内,所以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

  争论:

为了我们的未来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

“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而带来的社会争论,这不是头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清华大学的刘兵教授一直在做科学史研究,而且还是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成员,所以尽管其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于这个问题却一直很关注。

面对国内外专家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刘教授认为,有争论是一件好事情,比无视这种潜在的风险要好。

虽然吃了转基因食品到底有没有风险,一时还难以有确切的定论,但毕竟这是一个关系到每个普通人衣食住行的问题,如果不关注就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他认为,由于历史及教育模式等多种原因的影响,我们对于科学技术的宣传,往往是正面的比较多,反面的比较少。

在国人的观念中,仿佛是只要一与科学沾边,就可以无所不能。

对于科学精神,宣传最多的也是求知探索精神,却忽视了科学技术本身所包括的实事求是精神、怀疑的精神、争鸣的精神。

“掀起社会舆论,或许有利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控制,这总比完全失控要好,谁能保证,某些科学家和商人不会受利益的驱动,而拿人类的安危来冒险呢?

”历史早已证明,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并不只是幸福,原子能的发现,导致今天我们生活在核恐怖之中,便是一个最生动的例子。

即使公众的反对过火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或许这是对人类未来的负责,对子孙后代的关心,绝不是杞人忧天。

他举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在《2000年高技术发展报告》中“百年科技发展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的一句话来提醒人们: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持乐观态度的罗云波院长,也赞成社会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每项新事物被接受都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争论很正常。

”不过他认为,历史的车轮肯定是向前走的,不管公众舆论怎样,政府都应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充分重视基因工程的研究。

“一个国家如果仅仅因为对基因工程存在争议,就放弃研究的话,很可能有一天就会后悔,因为等争论清楚了你再去重新开始这个研究,一切都已经晚了。

  我们该如何面对?

  面对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利与弊,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有关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安全管理准则或法规。

欧盟从1998年起就已经规定,食品零售商必须在标签上标明其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充分赋予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

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应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

  我国目前有百余个实验室在开展有关生物技术的研究,六项转基因植物已被批准商品化,种植面积百余万亩,虽然真正能够被老百姓吃到嘴里的国产转基因食品只有甜椒(一种柿子椒)和延熟西红柿两个品种,可是许多进口食品中都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

或许当你从超级市场购买了各种食品后,在品尝其中的美味之时,却没有意识到这里面可能含有不为你所知的转基因成分。

有关专家指出,基因工程的很多东西我们可能已经接触到了,只是不知道罢了。

然而,令人不能忽视的现状是,当国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就其安全问题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尚没有明白过来“转基因”为何物。

  虽然我国也十分重视DNA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1993年12月24日由国家科委正式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7月农业部又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但与急速发展的转基因技术的研制与普及而言,则已显得有些滞后。

以农业部颁发的《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为例,条文中并未涉及到进口农产品,海关也没有将转基因作为检疫标准。

另外,国外已经普遍采用了在转基因食品上粘贴标签的作法。

而我国尚没有要求在转基因食品打上标识的规定,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有关人士表示,这不符合消费者知情的原则,应当让消费者知道,自己吃到嘴里的是什么。

显然,面对转基因技术这样一种其利弊远未能分辨清楚的新事物,轻率地拒绝或者武断地接纳均有失明智。

难于选择的无也是这个时代中的人们必须面对的。

或许,在科学家们达成一致的意见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让公众了解新的技术,同时,有关方面对新技术的社会、伦理后果的研究应该得到加强和重视。

我们相信,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不是无谓的磨嘴皮子,而必将带给我们新的启示。

有利的方面.

1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

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

2传统的育种只能是水稻对水稻,玉米对玉米,进行杂交,不能水稻对玉米,水稻更不能和细菌进行杂交。

而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把不同植物的基因进行组合,而且还可以把动物的基因,甚至人的基因组合到植物里去。

比如:

科学家看中了一种北极熊的基因,认为它有抵抗冷冻的作用,于是将其分离取出,再植入番茄之中,培育出耐寒番茄。

3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

例如:

马铃薯植人天蚕素的基因后,抗清枯病、软腐病的能力大大提高,过去这两种病每年会带来近3成的减产,一种抗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的马铃薯,可使美国每年少用37万kg的杀虫剂;阿根廷播种转基因豆种后,大豆抗病和抗杂草能力大为增加,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量减少,生产成本比原来下降了15%。

4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

杜邦和孟山都公司即将推出多种可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

两大公司还将联手推出味道更鲜美且更容易消化的强化大豆新品种。

艾尔姆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正在研究高含量抗癌物质的西红柿,以及可用于生产血红蛋白的玉米和大豆。

此外,含疫苗的香蕉和马铃薯也正在加紧研究中;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含维生素A和铁的转基因稻,这一成果有可能帮助降低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以稻米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病率。

5转基因食品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的瓜菜。

同时,人们还发现转基因作物结出的果实,无论外形还是味道都别具风味。

英国的科学家将一种可以破坏叶绿素变异的基因移植到草中,可以使之四季常青,除了具有绿化功能之外,还使畜牧业受益,因青草的营养比干草高,而使肉的质量提高。

6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可培育出生长周期短、产仔多、生蛋多、泌乳量高,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的动物,目前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

不利方面

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

核能的开发利用,在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核能同时也造出了对人类具有巨大破坏性的核武器;农药的应用对于防治农作物害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农作物大幅度的增产,但同时也对人畜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转基因食品也同样具有两面性。

1据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

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表明这些改良品种有毒,但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这种毒素的积累是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它确实可能正在进行中,因此目前谁也不能确保这些改良品种没有毒。

英国科学家普斯陶教授的研究报告说,经过基因改造的马铃薯对实验老鼠的肝、胃和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

虽然他的实验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仍可提示人们转基因食品可能有损于人类的健康。

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1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1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原因就在于这种食品中含有了导致过敏的蛋白质。

例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2有研究者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美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则说,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

3大量的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

例如:

抵抗除莠剂的转基因油菜会使野生芥菜受到传染,从而使野生芥菜对除杂草措施不敏感。

4有些作物插入抗虫或抗真菌的基因可能对其它非目标生物起到作用,从而杀死了环境中有益的昆虫和真菌。

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了这样一组对照实验,用抗虫转基因的玉米分别饲喂玉米钻心虫和草蛉,实验结果表明,在钻心虫的死亡率高达60%的同时,草蛉的成熟期也比正常时间晚了3天。

草蛉是一种益虫,被农民大量繁殖以防治棉铃虫和蚜虫等农业虫害。

这个实验证明,抗虫转基因玉米没有识别益虫和害虫的能力,它在毒杀害虫的同时,也损害了益虫。

若大规模地种植抗虫作物可能意味着减少有益昆虫的种群。

英国的《自然》杂志1999年5月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界关注。

该文说,抗虫害转基因“BT玉米”的花粉含有毒素,蝴蝶幼虫啃食撒有这种花粉的菜叶后会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

科学家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有了毒性,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有百余个实验室在开展有关生物技术的研究,有的转基因作物已被批准商品化,大面积种植,虽然真正能够被老百姓吃到嘴里的国产转基因食品只有甜椒(一种柿子椒)和延缓成熟的西红柿两个品种,可是许多进口食品中都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

令人不能忽视的现状是,当国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就其安全问题已经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国的大多数消费者尚没有明白过来“转基因”为何物。

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国人了解转基因食品,尽快建立我国的《生物安全法》。

将来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有关转基因食品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能够有法可依,科学有序,避免美国和加拿大“先发展、后治理”的恶果。

禁止外国公司随便在中国境内进行危险的实验,销售没有经过安全检验的转基因食品。

否则可能未见其利,先受其害,甚至得不偿失。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消费者应该对商品有知情权。

目前,国外已经普遍采用了在转基因食品上粘贴标签的作法,而我国尚没有要求在转基因食品上打标识的规定,这不符合消费者知情的原则。

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和认识转基因食品,不仅仅是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发展。

①转基因食品概念,产生基理

稍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

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譬如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动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上去,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组织,使其出现原物种原来并不具备的特征,这些转变可以按照人类所需要的目标来完成。

举这样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人们可以用鲜鱼的基因帮助西红柿、草莓等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

而以这些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②转基因食品发展状况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材料,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近3000万公顷,1999年底,估计将达4000万公顷,平均增幅超过lO0%。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

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技术实际投入农业生产领域以来,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

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

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基因工程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美元扩大到200亿美元,到2019年将达到750亿美元。

有专家预计:

21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

其它还有阿根廷、加拿大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也有较大的发展,并且在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农作物基因图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但真正进入商业化生产的则较少,就农作物而言,目前只有抗虫棉、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蕃茄和延熟蕃茄等。

③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益弊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直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都没有经过长远的安全评估,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

——持肯定态度的说法:

美国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全球约有2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转基因食品,5年多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较多,据估计约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目前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们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可降低生产成本。

一个品种的基因加入另一种基因,会使该品种的特性发生变化,具备原品种所不具备的因子,从而增强了抗病、抗杂草或抗虫害能力,由此可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降低种植成本。

第二,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一种作物的基因改良后,更容易适应环境,能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并使产量更高。

第三,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

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培育一个新的品种,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

因此,有专家认为,不出多少年,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

转基因技术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

例如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可以使农作物在旱地或盐碱地上生长,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

科学家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能够生产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

农业版图。

转基因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增产,减少农药用量,农民增收节支,改善生态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食用转基因农作物并不会造成人体的变异,那种声称会造成变异的纯属不懂生物学的人胡说。

食物进入人体后都是要分解为基本的营养分子:

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矿物质、葡萄糖等,所谓的“转基因”肯定也会分解成为核苷酸,根本不可能造成人体的变异。

食用目前的转Bt农作物中毒也是不太可能的,Bt毒蛋白的毒性只是针对虫子的,对人体没有毒性,Bt毒蛋白甚至可以直接吃,我自己绝对敢吃。

但是,转基因的危害可能也是非常巨大的,难以预计的。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的危害。

不会变异,不会中毒并非意味没有危害,最可能的危害在于有些基因表达的物质对部分人群可能会造成过敏,就像蚕蛹、虾等食物造成过敏一样。

问题是如果对蚕蛹、虾过敏可以不吃它们,而对转基因水稻过敏恐怕以后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因为转基因是会扩散污染的!

由于转基因的扩散污染,今天中国实际非转基因的棉花已经寥寥无几了!

另外,有些基因表达的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是一种反营养物质,可能降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使用这种转基因食品可能造成营养不良。

如果今后有些无良的科研人员导入某些基因,也不排除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2、生态灾难。

转基因研究实际时间还不长,生命科学中的很多问题还不清楚,很难估计应用后的最终结果。

由于转基因作物对某类昆虫的毒杀、抑制,很可能造成生态失衡。

打农药只是一时,而转基因作物是长期不间断地释放杀虫物质,很容易诱导昆虫超强的耐药性。

事实证明,尽管应用仅有不到10年时间,但由于中国推广的不规范(绝大多数农民根本没有设置目标昆虫避难所,没有落实转基因安全控制措施)目前棉铃虫对Bt棉花的抗性已大大加强。

3、农民收入反而降低。

转基因水稻的应用一定会导致全世界对中国食品安全性空前的质疑,中国农产品价格可能下滑。

加上昆虫产生的超强耐药性,反而最终增加农药用量,农民收入反而可能因此降低。

所以,没有充分论证前,转基因农作物大规模推广应用是一种急功近利、饮鸩止渴的行为。

这种教训在药品上并不鲜见。

例如治疗妊娠呕吐反应的药物“反应停”(沙利度胺)最早于1956年在原西德上市,临床疗效明显,因此迅速流行于欧洲、亚洲(以日本为主)、北美、拉丁美洲。

到1960年左右,上述国家突然发现许多新生儿的上肢、下肢特别短小,甚至没有臂部和腿部,手脚支接连在身体上,其形状酷似“海豹”部分新生儿还伴有心脏和消化道畸形、多发性神经炎等。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这种“海豹肢畸形”是由于患儿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服用沙利度胺所引起。

这就是著名的“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事件”。

贾士荣所谓“科学在现有的水平上认为是安全的,就是安全的。

”,“汽车说”之类的说法是极不负责任的,张启发默认未通过安评的转基因水稻悄悄推广,都是缺乏科学道德的表现。

——持否定态度的说法:

1999年的转基因马铃薯事件,英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公布的实验结果说:

用含有转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这一实验结果立即引起轰动,导致了世界范围的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怀疑。

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

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

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