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国国内机械军工行业发展国企改革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206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中国国内机械军工行业发展国企改革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XX中国国内机械军工行业发展国企改革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XX中国国内机械军工行业发展国企改革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XX中国国内机械军工行业发展国企改革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XX中国国内机械军工行业发展国企改革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中国国内机械军工行业发展国企改革分析报告.docx

《XX中国国内机械军工行业发展国企改革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中国国内机械军工行业发展国企改革分析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中国国内机械军工行业发展国企改革分析报告.docx

XX中国国内机械军工行业发展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目录

一、3.0版改革方向:

三权分立、分类管理、横向整合、纵向联合4

1、“三权分立”勾勒国有资本管理新框架4

2、业务剥离,推进分类管理、分类考核5

3、横向整合、纵向联合,鼓励国有企业“走出去”6

二、行业机会:

效率提升、资产重组、价值回归7

1、把握改革两条主线7

2、具体路径筛选逻辑8

3、主题投资机会丰富8

4、机械军工行业的国企改革10

三、机械军工板块国企改革重点企业10

新一轮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要突破。

国有企业经营、国有资本运营、国有资产监管“三权分立”,将成为新的国有资产实现与管理形式。

“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投资公司-企业”将是未来主流的国有资产管理形态。

国资委将退出全面的“管人管事管资产”,走向“管资本”;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将参照淡马锡模式,以资本回报率为基准,优化资产布局。

国有企业联合舰队式的“走出去”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任务之一。

国有企业是中国对外投资新战略的重要依托,未来将在“横向整合、纵向联合”思路的指导下发挥合力,带动上下游企业一同“走出去”,实现产业链整体资本输出。

证券市场的机遇可能来自几个方面:

一是改革初期关注估值提升,而非业绩改善。

例如市场化选聘、高管股权激励等,相应业绩改善也会显现。

二是中央国资和地方国资形成的混合所有制。

三是科技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员工持股有望破题。

四是区域上关注证券化水平偏低、资产优质的区域。

五是国有企业的国际化。

机械的公司大致简化为两类,一是大集团小公司,集团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较低,存在资产注入可能性的;二是资产注入可能性较低或者是集团可注入的资产相对较少,但公司存在较大的管理改善空间的,尤其是已经或者有可能性进行混改、管理层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改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企业。

军工是机械军工行业最大的国企改革板块:

第一、军工整体的资产证券化率很低。

第二、目前军工内部存在一些合并预期,如南北船的合并。

第三、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改制,是军工行业国企改革的一个核心。

第四、一些军工企业已经开始在尝试管理人激励或者员工持股。

何谓国企改革3.0版?

历史上,中国曾经历过两次波澜壮阔的国企改革浪潮。

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中小国有企业私有化变革,可称为国企改革1.0版;进入21世纪,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吸引战略投资者、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资治理结构、成立国资委,可称为国企改革2.0版。

随着xxxx年10月三中全会《决定》的出台,新一轮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以国有资本运营为载体、以分类指导和竞争性行业国企市场化运营为取向的改革,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可称为国企改革的3.0版。

国有企业经营、国有资本运营、国有资产监管“三权分立”,改革国有资产的实现与管理形式将是国企改革3.0版的重中之重。

在未来的国企改革顶层制度设计中,国资委有望退出全面“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国资监管模式,构建起“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企业”的国资管理新架构。

为配合国资分类运营、考核,国企将剥离、归并非核心业务,进一步明确企业定位。

同时,将沿着“横向整合、纵向联合”的思路,以国企为依托,鼓励产业链条整体“走出去”。

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市场无疑是资产定价和整合重组的最高效路径。

一、3.0版改革方向:

三权分立、分类管理、横向整合、纵向联合

1、“三权分立”勾勒国有资本管理新框架

国有企业经营、国有资本运营、国有资产监管“三权分立”,有望成为新的国有资产实现与管理形式,同时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预计在即将出台的国有企业改革顶层制度设计中,会重新架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企业”将是未来主流的国有资产管理形态。

国资委将退出全面的“管人管事管资产”,走向“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

2、业务剥离,推进分类管理、分类考核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将在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运营整合,并设立不同的考核标准。

对于如何分类、如何整合及如何推进混合所有制,要综合考虑国有企业所在行业特征、企业定位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有资本运营层面,中央和地方均会设立若干通过剥离、归并非核心业务,解决改革实践中的“分类难”问题。

由于大型国有企业涉足的业务领域较为广泛,目前地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均不同程度存在难以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的问题,在央企的层面尤为突出。

对于同一国资运营公司下属的企业,可以将其控股的多个国有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归并到同一公司,作为该国资监管企业下属的专业运作此类业务的国有企业。

对于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扮演财务投资者角色,投资主要依据资本回报率,国有股权占比保持较大灵活性。

按市场化的要求,依托资本市场,推进公众公司改革,鼓励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允许实行员工持股。

其中,部分完全竞争性行业可以完全退出,如商贸零售、房地产、钢铁、汽车、化工等。

对于功能性行业的企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在国有资本需保持继续控股经营的同时可引入民间资本,也可通过不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持股实现混合所有制,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

其中,要将自然垄断性环节和可引入竞争的环节分开,在竞争性业务环节可加大引入民间资本的力度。

例如,电网、铁路路网、油气运输管网、电信网络等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环节还会由国有资本继续控股,但发电和售电环节、油气上游开采和下游炼化销售以及铁路客户运输等环节都可以打破垄断,引入民间社会资本进行竞争。

对于公益性行业的企业,应将影响企业属性和功能界定的非核心业务加快剥离退出。

以典型的竞争性行业——房地产为例,根据2010年国资委公布的数据,中央直属的国有企业中,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外,还有78

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涉足地产业务,而三级以上房地

产子企业户数更是高达373家。

这些企业凭借集团优质信用资质,以更低廉的资金成本挤压民营企业,更屡屡成为土地拍卖“地王”。

对此,国资委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陆续剥离房地产业务。

3、横向整合、纵向联合,鼓励国有企业“走出去”

国有企业是中国对外投资新战略的重要依托,国企走出去在资源配置上应发挥合力,从分拆走向合并,并带动上下游国企实现产业链整体输出。

国有企业“走出去”大多集中在在基建、矿业、钢铁、铁路等行业,大量成功案例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问题。

例如,海外市场常出现多家中国国有企业为争夺同一订单而互相恶性竞争,低价中标的同时损失了利润。

xxxx年10月,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两家高铁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整合正式启动,未来中国高铁装备业将“一个声音”参与国际市场。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预计将会有更多大型国有企业整合、联合等改革措施出台,横向整合同一行业公司、纵向联合上下游企业,最大程度避免国企“内耗”,实现产业链条整体输出和国家利益最大化。

以轨道交通行业为例,目前中国参与或有意参与的国际项目总里程达到5448公里,投资额9364亿元。

保守估计,未来10年全球新增里程1万公里,按照海外每公里建设成本2-3亿元,未来10年海外高铁市场容量2-3万亿。

中国高铁出口具备多方优势,建设造价只有海外同行的1/3到1/2,具备丰富的国内建造和铁路出口经验,具备数倍出口、工程承包、系统标准等整体输出能力,以及后发技术集成优势。

随着中国高铁出海,将带动从站前土建施工到轨道运营及相关零部件等多个行业,实现产业链整体“走出去”。

二、行业机会:

效率提升、资产重组、价值回归

1、把握改革两条主线

国企改革3.0的方向可概括为企业制度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两点,因此我们认为相应地可从两条主线掘金国企改革:

(1)管理改善、经营效率提升

与民营企业相比,大部分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经营效率要低于民营企业,究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政企不分,

缺乏完善的现代企业制

度。

新一轮国企改革将着力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完善薪酬分配机制、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的症结有望根除。

(2)集团核心资产注入、整体上市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改革国有资产实现形式,实现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资产布局的动态优化。

我国对于国有经济控制的定位为“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上世纪国有资本大量进入基础设施、基础原料(如钢铁、水泥)等行业,为我国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2、具体路径筛选逻辑

沿着国企改革的政策逻辑,结合资本市场实际,我们沿着以下几条路径筛选国企改革可能的标的。

(1)路径一:

国有企业效率提升

国资委退出“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向“管资本”,这一角色的变化将从监管层面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效率。

随着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三项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及国有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完善,此前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ROE望得到提高。

(2)路径二:

国资运营平台整合

在国有资本运营层面,中央和地方均会设立若干个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参照淡马锡模式,通过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持股。

平台下多家公司的同类业务,可以归并到同一公司旗下,从而带来资产重组的机会。

(3)路径三:

国有资产合理定价

无论是退出竞争性行业、剥离公益企业的竞争性业务还是引入民间资本,在资产重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国有资产合理定价问题。

对于PB严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低于1倍的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前价格需要向正常水平回归,从而带来投资机会。

3、主题投资机会丰富

按照防止国有资产贱卖、流失的大逻辑来推演本轮国企改革的思路来看,证券市场的机遇可能来自几个方面:

一是改革初期关注估值提升,而非业绩改善。

改革初期就是提升证券化水平的过程,整体上市、资产注入、并购重组等将在A股市场轰轰烈烈展开。

虽然短期难以改善业绩,但未来在约束机制建立后,应当会看到微观层面治理机制逐步理顺,例如市场化选聘、高管股权激励等,相应业绩改善也会显现。

二是中央国资和地方国资形成的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不仅限于国资和民资,也包括地方国资和中央国资。

在某些需要保持国资绝对控股地位的领域,这无疑是一个次优选择。

防止贱卖的红线也会使得地方国资更倾向于与中央国资合作。

例如贵州国企久联发展与央企保利集团的联合重组就是典型案例,久联依托保利的平台从省内的民爆企业变成全国范围的民爆企业,并明确“十三五”期间国际化的重要发展战略。

三是科技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员工持股有望破题。

相比于高管持股,科技型国企员工的技术贡献更为显著、可量化,推进股权激励的公众接受度高,有助于激发科技型人才的创造力。

四是区域上关注证券化水平偏低、资产优质的区域。

受制于财政困境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境遇困难、历史负担沉重的老少边穷地区有望改革先行,如贵州、重庆、广西等地。

此外,市场基础比较好、思维开阔、资产优质的地区也值得关注,如上海和广东地区。

五是国有企业的国际化。

三中全会对国企改革提出的是市场化和国际化两个要求,市场更多关注的在市场化领域,对国际化关注不够。

未来将推动国有企业以“联合舰队”的方式、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一起走出去。

例如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钢铁、车轨、整车等相关产业链实现了共同走出去。

南北车合并、中电投和国核合并,正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

4、机械军工行业的国企改革

机械军工行业是国企改革的重点行业,整体经营效率亟待改善,改革的空间较大。

机械的公司大致简化为两类,一是大集团小公司,集团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较低,存在资产注入可能性的;二是资产注入可能性较低或者是集团可注入的资产相对较少,但公司存在较大的管理改善空间的,尤其是已经或者有可能性进行混改、管理层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改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企业。

我们认为军工是机械军工行业最大的国企改革板块:

第一、军工整体的资产证券化率很低。

第二、军工内部存在一些合并预期,如南北船的合并。

第三、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改制,是军工行业国企改革的一个核心。

第四、一

些军工企业已经开始在尝试管理人激励或者员工持股。

中国重工:

央企整合预期,南北船合并预期高,航母平台;中航机电:

央企子集团混改样板,管理层通过定增持股;中国卫星:

北斗龙头,期待研究院所改制;

国睿科技:

科技型企业,期待电科研究院所改制破题;

沈阳机床:

有望成为辽宁地方国企混改样本,工业4.0龙头;陕鼓动力:

地方国企龙头,持股达刚路机,期待混改模式创新;大冷股份:

地方国企龙头,管理层持股期待管理改善;

柳工:

地方国企龙头,管理层有望持股。

三、机械军工板块国企改革重点企业

1、中国中车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方式进行合并组建的国有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铁路机车、客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修理和租赁。

是国内最大的综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代表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南北车的合并将带来降本增效,提升长期盈利水平的效果。

两家公司通过合并后研发、市场等资源的共享,重复投资将得到避免,从而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和利润的改善。

也有效地避免两家公司相互压价竞争对利润率的影响,以“中国高铁”的整体形象出现,以一种声音面对竞争,是更具竞争力、更有效率的做法。

南北车合并有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

南北车是“一带一路”、“走出去”的龙头。

本次合并有利于未来的中国中车完善产品组合、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增强技术实力、优化全球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本次合并后,新公司将加大海外市场开拓,有利于做大中国轨道交通设备行业总量,带动包括零部件行业在内的整个行业的发展。

南北车合并有助于加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

南北车合并后将加速推行产品的标准化,采购体系统一,效率优先,有助于加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帮助有竞争优势的本土供应商脱颖而出。

2、晋西车轴

晋西车轴股份有限公司是2000年经原国家经贸委批准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拥有晋西铁路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北方铁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总资产25亿元,职工1900余名,其中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20余名。

经国家批准,晋西车轴主要从事铁路车辆、车轴、轮对、转向架等产品的生产销售及自营进出口业务,并在精密锻造和非标制造等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和装备实力。

公司在铁路装备制造业中已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和装备实力,特别是在铁路车轴产品的专业化研发、制造方面,在国际市场中代表着中

国在该领域中的竞争能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市场占

有率多年来稳居国内同行业榜首。

公司目前车轴产能具备28万根/年的生产能力,位居国际市场第一,是国内外市场车轴产品最有影响力的供应商。

目前在铁路货车车辆、轮对以及摇枕、侧架和转向架等其他铁路产品方面亦形成了较为突出的产能。

公司建立了遍布海内外的客户网络,与铁路总公司、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均建立了深厚的业务联系;海外市场包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土耳其等多个国家,与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西屋制动等著名跨国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3、太原重工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方式进行合并组建的国有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铁路机车、客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修理和租赁。

是国内最大的综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代表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经过近年来的积淀发展,公司在重点项目建设、产品结构转型、精细化管理、核心价值观培育等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核心竞争力取得显著提升。

一是重点建设项目逐渐投产,各大领域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未来发展支撑日益完备;二是轨道交通、新能源、海工装备、工程机械等转型领域已完成相当规模的技术储备,未来竞争优势日益明显。

4、柳工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系柳工集团核心企业之一,柳工集团前身为从上海华东钢铁建筑厂部分搬迁到柳州而创建的“柳州工程机械厂”,始创于1958年。

1993年,柳工集团以工程机械板块设立柳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深交所上市。

柳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和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

公司总部位于广西柳州,公司总部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现有10000余名员工。

目前公司主导产品为1.5t-10(t额定载重)轮式装载机、0.11-1.2立方米(斗容规格)履带式液压挖掘机、10-25吨(工作质量)压路机、中大吨位叉车、路面机械产品如沥青摊铺机、平地机、铣刨机和路拌机,以及灵活多用的小型产品系列如滑移装载机和挖掘装载机等。

对于国企改革,公司表示会在符合国资委政策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混合所有者和管理团队激励体系。

据悉,广西去年已出台了一些国企改革政策,有望在中央国企改革细则出台后积极推进。

柳工的国企改革存在资产注入和激励机制变革的可能性。

集团内有桩工机械业务,适合注入上市公司,净利润约占上市公司的10%左右。

柳工管理层表示下一步改革重点是激励机制变革。

从历史看,柳工装载机的销售政策偏于谨慎,如果激励变革,公司销售可能更加积极,有利于公司市场份额提升,收入增长。

5、徐工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5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地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5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22位,中国制造业百强第49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4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12年突破1000亿元,保持行业首位。

公司是集筑路机械、铲运机械、路面机械等工程机械的开发、制造与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公司,产品达四大类、七个系列、近100个品种,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机场港口、铁路桥梁、水电能源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养护。

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公司经营注入活力。

地处国企改革排头兵省份江苏省,又是徐州市第一大国企集团,成为标杆的可能很大。

公司表明态度,要引入国内、国外的投资者,并给予管理骨干股权激励。

公司管理层持股极少,大大落后于同行。

预计股权激励方案今年出台的概率很大,若能顺利实施将为公司注入活力,能更好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机会。

6、轴研科技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我国轴承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类科研机构洛阳轴承研究所于2001年12月9日改制组建的股份制企业。

重点为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关键主机及国防建设研制“高、精、尖、专、特”轴承产品。

公司主要从事滚动轴承基础理论、产品设计、工艺装备、精密仪器、等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承担高速精密轴承、特种轴承及数控机床用电主轴等特殊专用产品的小批量试制和规模化生产。

公司在航天特种轴承生产方面拥有垄断地位,国内火箭、卫星、飞船用轴承市场占有接近100%份额,曾完成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飞船的轴承配套任务,并为神六提供7大部分22种轴承,公司其他高端产品精密机床轴承、陶瓷轴承和数控电主轴也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公司主发起人洛阳轴承研究所是我国轴承行业唯一国家一类科研机构,先后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六百多项,公司完整继承轴研所原有研发队伍,是唯一在轴承配对核心技术方面可与国外知名厂商抗衡的国内厂家。

7、安徽合力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是安徽叉车集团公司的核心层企业—合肥叉车总厂,始建于1958年,1993年9月,安徽叉车集团公司通过定向募集方式,独家发起设立了本公司,现注册资本6.17亿元,总资产56.91亿元。

1996年10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公司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进出口商品CE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安徽省科技厅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叉车、装载机、工程机械、矿山起重运输机械、铸锻件、热处理件制造及产品销售;金属材料、化工原料、电子产品、电器机械、橡胶产品销售;机械行业科技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

公司的主导产品“合力”牌叉车及各类仓储机械广泛的应用于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行业的装卸及短距离搬运作业。

公司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国内叉车行业最大的消失模铸件生产基地、最大的油缸生产基地、最大的转向桥生产基地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叉车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试验检测能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十九年高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8、郑煤机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第一台液压支架的诞生地,前身为郑州煤矿机械厂(隶属煤炭部),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2002年11月改制成国有独资公司,现注册资本16.21亿元,总资产122.34亿元。

2010年8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公司是国内煤炭综采液压支架行业的龙头企业,是液压支架生产商中产值和销售收入最大、经营业绩最好的企业,超过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总和。

公司有着悠久的煤炭装备制造和液压支架研发及生产历史,是我国第一台液压支架诞生地,是世界第一台放顶煤液压支架诞生地,开创了高端综采装备国产化之先河。

公司持续注重高端液压支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市场渗透,2005年率先打破国际煤机企业在高端综采装备领域对我国的垄断,并凭借可靠的质量、较高的性价比和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占据了高端液压支架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

公司技术领先、稳定可靠的品牌形象得到客户、供应商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9、中国一重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54年,是目前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2008年12月发起设立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现注册资本65.38亿元,总资产391.27亿元。

2010年2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铸锻钢生产和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我国制造能力最强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

主要为钢铁、有色、电力、能源、汽车、矿山、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国防军工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并开展相关的国际贸易,主要产品有冶金设备、重型容器、核岛设备、大型发电设备铸锻件、工矿配件、重型锻压设备、矿山设备和专项产品等八大类。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建立了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并拥有先进的产品质量检测手段,先后取得了ASMEUU2、ASMENNPT、压力容器、民用核承压设备、70型船用曲轴锻件及英国LR、美国ABS、挪威DNV、中国CCS船级社等多项制造资质证书,通过了GB/T19001-2000及GJB9001A—2001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0、天地科技

天地科技成立于2000年,是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成立于1957年,是我国煤炭行业唯一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开发机构和创新研究中心,中煤国际是中国煤炭工程行业规模最大、技术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工程公司,主营煤炭等工程勘察、设计、服务、工程承包和矿用设备研发制造等业务。

两家央企在2008年合并为中煤科工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13家中央企业之一,天地科技是中煤科工集团下属唯一的上市公司。

天地科技是我国煤炭行业装备与技术龙头企业,主营业务包括煤炭装备与技术服务、煤炭安全技术装备、煤炭洗选装备和煤炭产品销售等。

中煤科工集团承诺天地科技作为集团的唯一上市平台,随着集团资产逐渐注入,天地科技业务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

公司是国内唯一具有集产品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