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预防医学二新版重点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081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9 大小:14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预防医学二新版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自考预防医学二新版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自考预防医学二新版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自考预防医学二新版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自考预防医学二新版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预防医学二新版重点复习资料.docx

《自考预防医学二新版重点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预防医学二新版重点复习资料.docx(1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预防医学二新版重点复习资料.docx

自考预防医学二新版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第一篇预防医学概论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概述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三章食物与健康

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五章医院环境与健康

第六章非物质环境因素与健康

第七章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第二篇疾病预防与控制

第八章地方病防制

第九章职业病防制

第十章食源性疾病的防制

第十一章传染病防制

第十二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

第十三章医源性疾病防制

第十四章社会病防制

第三篇人群健康研究方法

第十五章医学统计学概述

第十六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十七章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十八章直线回归和直线相关

第十九章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第二十章疾病病因探计

模拟试卷

单项选择题

0.1.预防医学最基本的任务是A.疾病的预防控制B.防病C.保健D.防病与保健【A】

0.2.以下哪种模式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扩充和完善?

A.医学模式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C.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D.环境一人群一健康医学模式【C】

0.3.关于“灰色状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反应能力减退B.适应力降低C.又称“第二状态”D.免疫力低下【C】

0.4.198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A.远离毒品B.要吸烟还是要健康、任君选择C.保持健康免受气候变化的危害D.改善产妇保健【B】

0.5.在哪年哪月WTO明确了成员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公共健康的主权权利?

A.1980年6月B.2000年9月C.2003年10月D.2001年11月【D】

1.1.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D】

1.2.哪项是影响21世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重点问题?

A.原生环境B.次生环境C.生活环境D.劳动环境【B】

1.3.化学物质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是A.肝脏B.肺C.肾D.皮肤与血液【A】

1.4.80%~90%的肿瘤与哪种因素有关?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D.环境因素【D】

1.5.矽肺属于A.公害病B.职业病C.传染病D.食源性疾病【B】

2.1.与人类健康最密切相关的大气层是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成层【A】

2.2.占空气含量的20.93%的气体是A.氮B.氧C.氩D.二氧化碳【B】

2.3.正常成人的每日生理需水量约为A.1.5~2L;B.2~2.5L;C.2.5~3L;D.3~3.5L【C】

2.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什么时间颁布的?

A.2006年6月B.2007年6月C.2006年12月D.2007年12月【C】

2.5.生活饮用水菌落总数(CFU/100m1)的限值是A.100;B.200;C.300;D.400【A】

2.6.生活饮用水毒理指标砷的限值是A.0.005mg/L;B.0.01mg/L;C.0.05mg/L;D.0.001mg/L【B】

2.7.限值为0.001mg/L的毒理指标是A.铭B.铅C.汞D.硒【C】

2.8.下列哪项使室内污染物不易排出?

A.电视B.洗衣机C.电冰箱D.空调【D】

2.9.下列属于集中式采暖的是A.中央空调B.煤C.天然气D.木炭【A】

3.1.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1为A.RN1=EAR+SD;B.RN1=2EAR+SD;C.RN1=EAR+2SD;D.RN1=2EAR-SD【C】

3.2.关于RN1的描述正确的是A.个体摄人量低于RN1时表明该个体未达到适宜营养状B.个体摄入量低于RN1时不一定表明该个体未达到适宜营养状态C.个体平均摄入量达到RN1可以认为该个体没有摄入不足的危险D.个体平均摄入量超过RN1可以认为该个体没有摄入不足的危险【B】

3.3.UL的主要用途的是A.个体营养素摄人目标B.限制过多摄入C.检查个体摄入量过低的可能,引起中毒D.检查个体摄人量过高的可能,避免发生中毒【D】

3.4.20种人体必需矿物质,约占人体重量的A.2%~3%B.3%~4%C.4%~5%D.5%~6%【C】

3.5.谷皮占谷粒重量的A.13%~15%B.83%~87%C.2%~3%D.5%~10%【A】

3.6.谷类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变动在A.2%~7.5%B.7.5%~10%C.7.5%~15%D.15%~20%【C】

3.7.胚芽占谷粒重量的A.13%~15%B.83%~87%C.2%~3%D.5%~10%【C】

3.8.在我国膳食中能量来自谷类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A.30%~50%B.50%~70%C.60%~80%D.70%~90%【B】

3.9.谷类含矿物质约为A.1%~1.5%B.1.5%~3%C.3.5%~5%D.5.5%~7%【B】

3.10.含脂肪最高的是A.肥猪肉B.猪里脊肉C.猪前肘D.猪五花肉【A】

3.11.畜肉矿物质含量为A.0.4%~0.8%B.0.8%~1.2%C.1.2%~1.6%D.1.6%~2.0%【B】

3.12.关于INQ的表述错误的是A.INQ=1,表明营养素与能量含量达到平衡B.INQ>1,说明食物该营养素的供给量高于能量C.INQ≥1,为营养价值高D.INQ是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一项简单指标【B】

3.13.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A.1000m1;B.1200m1;C.2000m1;D.2500m1【B】

3.14.每日摄入油25~30g,盐6g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第几层A.第一层B.第二层C.第四层D.第五层【D】

3.15.体温正常、无消化道疾病、康复期、不需膳食限制者及产妇等应采用A.普通膳食B.软食C.半流质D.流质【A】

3.16.口腔疾患或咀嚼不便的患者应采用A.普通膳食B.软食C.半流质D.流质【B】

3.17.不适用于软食的是A.轻微发烧B.咀嚼不便的患者C.腹部手术后患者D.3~4岁幼儿【C】

3.18.半流质饮食每日可供应餐。

A.1~2;B.2~3;C.3~4;D.5~6【D】

3.19.对高热患者应给予的基本膳食是A.普通膳食B.软食C.流质D.高蛋白膳食【C】

3.20.适用于需减体重的患者应用的治疗膳食为A.低能量膳食B.低蛋白膳食C.高能量膳食D.高蛋白膳食【A】

3.21.烧伤患者应给予A.高热能膳食B.高蛋白膳食C.低热能膳食D.少盐膳食【B】

3.22.适用于心、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肝硬化病人的特别制备膳食是A.少盐膳食B.无盐膳食C.少油膳食D.少渣膳食【A】

3.23.隐血试验膳食一般为A.1天B.2天C.3天D.4天【C】

3.24.用于检查患者尿沉淀物及尿浓缩功能的膳食是A.干膳B.脂肪餐C.饱餐试验餐D.莫氏试验膳食【A】

3.25.为配合诊断较早期的肾功能减退的膳食是A.干膳B,莫氏试验膳食C.饱餐试验餐D.脂肪餐【B】

3.26.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贫血等疾病的膳食是A.饱餐试验餐B.脂肪餐C.胃液分析试验餐D.干膳【C】

3.27.可用于甲状腺功能测定的试验膳食为A.饱餐试验餐B.干膳C.脂肪餐D.测定基础代谢率的膳食【D】

3.28.测定基础代谢率膳食原则不包括A.测量前一日晚餐避免过饱B.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C.试验当天禁食早餐D.避免饮食咖啡等【B】

3.29.不属于查账法特点的是A.简便B.快速C.不够精确D.严密【D】

3.30.平田公式:

标准体重(kg)等于A.身高(cm)-100;B.身高(cm)-105;C.[身高(cm)-100]×0.9;D.[身高(cm)-105]X0.9【C】

3.31.肥胖度1.2~1.3为A.营养正常B.超重C.肥胖D.重度肥胖【C】

3.32.中国成人BMI在18.5~23.9为A.体重过低B.体重正常C.超重D.肥胖【B】

4.1.WH0认为职业生命阶段为A.18~50岁B.18~55岁C.18~60岁D.18~65岁【C】

4.2.在三级预防的措施上,有组织的职业健康促进属于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临床预防【A】

4.3.下列不属于一般健康教育的是A.运动锻炼B.自我保健C.戒烟D.事故预防【D】

4.4.在职业危害的三级预防工作中,职业健康监护属于A.特殊预防B.临床前预防C.临床预防D.第一级预防【B】

4.5.各种血液病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为A.铅B.汞C.锰D.苯【D】

4.6.定期健康检查的重点对象是A.易感人群B.老年人C.儿童D.普通人群【A】

4.7.定期健康检查是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属于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以上都不是【B】

5.1.应设在居民区边缘地带的医院A.综合性医院B.传染病院C.设区医院D.妇科医院【B】

5.2.下列不属于医疗区的是A.门诊部B.住院部C.医技部门D.太平间【D】

5.3.医院交通流线复杂,一般分为四类交通,下列属第一类的是A.患者家属B.护士C.食品D.污水【A】

5.4.最好设置在出入口附近的科室是A.外科B.内科C.儿科D.产科【B】

5.5.下列属于普通病房的是A.儿科B.妇产科c:

传染科D.内科【D】

5.6.下列病房最好设在一层的是A.儿科B.内科C.外科D.妇科【A】

5.7.下列病房应独立设置的是A.产科病房B.内分泌科C.传染病房D.神经内科【C】

5.8.手术室及产房的适宜温度为A.26~28℃B.22~26℃C.18~22℃D.20~22℃【B】

5.9.一般在夏季,普通空调房间相对温度应控制为A.45%~55%B.45%~60%C.45%~65%D.45%~70%【C】

5.10.特殊病房的噪声要求为A.20~30dBB.30~40dBC.40~50dBD.50~60dB【B】

5.11.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m3的是A.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B.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C.手术室D.产房【A】

5.12.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应A.≤20cfu/m3;B.≤200cfu/m3;C.≤100cfu/m3;D.≤10cfu/m3【C】

5.13.候诊室、普通病房等场所在室温为22℃左右时,风速应A.≤0.5m/s;B.≥0.5m/s;C.≤0.8m/s;D.≥0.8m/s【A】

5.14.一般要求医院原有的绿化面积应达到总面积的A.20%以上B.30%以上C.50%以上D.60%以上【C】

5.15.医用垃圾应装在A.黑色袋B.黄色袋C.白色袋D.蓝色袋【B】

6.1.人类赖以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决定因素是A.社会经济B.文化教育C.人际关系D.情绪【A】

6.2.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为A.癌症和心血管疾病B.传染病和呼吸系统疾病C.癌症和传染病D.传染病和心血管疾病【B】

6.3.人对恐怖等紧张应激时,不会出现的情绪变化是A.瞳孔缩小B.口渴C.出汗D.脸色发白【A】

6.4.下列不属于胆汁质型气质特征的是A.刚强B.热情C.易粗暴D.稳重【D】

6.5.长期吸烟,最易导致的癌症为A.肺癌B.喉癌C.咽癌D.口腔癌【A】

6.6.香烟成瘾的主要因素A.烟焦油B.尼古丁C.一氧化碳D.烟尘【B】

7.1.在1998年WH0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A.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B.“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C.初级卫生保健:

过去重要,现在更重要D.全民保健,以人为本服务【B】

7.2.2020年要达到的卫生保健目标是A.制定实施卫生保健政策B.建立适宜的全球和国家卫生信息、监测和报警系统C.实现孕妇死亡率为100/10万D.在国家内和国家间使用卫生公平指数【C】

7.3.从享有卫生保健的具体目标中:

麻疹的根除时间将在A.2005年B.2010年C.2015年D.2020年【D】

7.4.下列不属于“生活三废”的是A.粪便B.污水C.垃圾D.废气【D】

7.5.对于下列疾病健康教育是惟一行之有效办法的是A.艾滋病B.肺炎C.糖尿病D.乙型肝炎【A】

7.6.一般来说,病因明确的疾病应以()为主。

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综合治疗【A】

7.7.主要应以二级预防为主的疾病是A.恶性肿瘤B.甲肝C.乙肝D.脑栓塞【A】

7.8.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最积极、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是A.预防性卫生监督B.经常性卫生监督C.卫生法规D.卫生规章【A】

7.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黄色预警代表A.Ⅰ级B.Ⅱ级C.Ⅲ级D.Ⅳ级【C】

8.1.2010年,全国95%以上的县(市)要实现消除A.碘缺乏病B.地方性氟中毒C.地方性砷中毒D.大骨节病【A】

8.2.碘的最低生理需要量为每人A.7μg/d;B.75μg/d;C.80μg/d;D.85μg/d【B】

8.3.一般每日摄人碘量低于时,会出现碘缺乏病。

A.30μg;B.40μg;C.50μg;D.60μg【B】

8.4.在胚胎期与出生后早期缺碘引起的疾病是A.甲状腺功能低下B.生殖衰退C.性发育落后D.单纯聋哑病【D】

8.5.生长期缺碘引起的疾病是A.克汀病B.单纯聋哑病C.亚临床克汀病D.甲状腺肿大【D】

8.6.下列关于碘缺乏病的人群分布,叙述错误的是A.女性发病高峰在12~18岁B.男性发病高峰多在9~15岁C.成人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碘缺乏病流行越严重的地区发病越早【C】

8.7.胶质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A.滤泡肿大B.局部纤维化C.供血不足D.细胞坏死【A】

8.8.不可逆的器质性病变的甲状腺肿为A.弥漫性甲状腺肿B.胶质性甲状腺肿C.结节性甲状腺肿D.地方性甲状腺肿【C】

8.9.地方性克汀病可根据智商分为3度,IQ<25属于A.轻度B.中度C.重度D.超重度【C】

8.10.饮水型氟污染,最高氟含量可达A.15mg/1;B.16mg/1;C.17mg/1;D.18mg/1【C】

8.11.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的含氟量为A.1.0mg/L;B.2.0mg/L;C.3.0mg/L;D.4.0mg/L【A】

8.12.下列关于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氟骨症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氟骨症的表现女性多以骨质硬化为主C.氟骨症的表现男性多以骨质疏松为主D.氟斑牙的发病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D】

8.13.下列关于地方性氟中毒的时间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氟斑牙是否发病与在病区居住的年限无关B.氟骨症是否发病与在病区居住的年限无关C.氟斑牙和氟骨症是否发病与在病区居住年限均无关D.氟斑牙和氟骨症是否发病与在病区居住年限均有关【A】

8.14.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40%属于地方性氟中毒的A.轻病区B.中等病区C.重病区D.超重病区【C】

8.15.氟骨症最常见的症状是A.头痛B.心悸C.腹胀D.腰腿痛【D】

8.16.WH0推荐的饮水砷浓度限值为A.0.05mg/L;B.0.06mg/L;C.0.07mg/L;D.0.08mg/L【A】

8.17.饮水砷含量>0.10mg/L;或者患病率<10%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标准中属于‘A.潜在病区B.轻病区C.中病区D.重病区【B】

8.18.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标准中的中病区是指A.饮水砷含量≥o.05mg/LB.饮水砷含量>0.10mg/LC.饮水砷含量>0.30mg/LD.饮水砷含量>0.50mg/L【C】

8.19.燃烧污染型地方砷中毒病区划分标准中的潜在病区是指A.燃煤砷含量≥40.0mg/kg;B.患病率<10%;C.燃煤砷含量>200.0mg/kg;D.患病率≥30%【A】

8.20.患病率在10%~80%之间属于燃烧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标准的A.潜在病区B.轻病区C.中病区D.重病区【C】

9.1.工伤最具有A.可预防性B.可协作性C.可调节性D.可补救性【A】

9.2.属于物理因素职业病的是A.中暑B.炭疽C.森林脑炎D.布氏杆菌【A】

9.3.职业病医学诊断的重要前提是A.职业史B.现场调查C.临床表现D.辅助检查【A】

9.4.反映机体组织器官损害的一般指标是A.血铅B.发铅C.尿酚D.尿常规【D】

9.5.铅的主要吸入途径是A.消化道B.呼吸道C.皮肤D.黏膜【B】

9.6.职业性铅中毒多为A.慢性中毒B.急性中毒C.亚急性中毒D.以上都不是【A】

9.7.关于汞的描述错误的是A.俗称水银B.为银白色液态金属C.加热后才能蒸发D.汞不溶于水【C】

9.8.可接触到汞蒸气的方式是A.用金属汞制造温度计B.用金属汞制造压力计C.银汞合金补牙D.含汞矿石的开采及冶炼【D】

9.9.汞及其化合物在体内经循环系统集中于A.肾脏B.肝脏C.呼吸道D.黏膜【B】

9.10.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描述,错误的是A.无色B.无味C.有刺激性D.无臭【C】

9.11.血液COHb30%~40%是A.轻度中毒B.中度中毒C.重度中毒D.无中毒【B】

9.12.一氧化碳重度中毒,血液COHbA.)50%B.>40%C.>45%D.>55%【A】

9.1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假愈期”为A.1~30天B.2~40天C.2~60天D.1~60天【C】

9.14.关于苯的描述错误的是A.带特殊芳香昧B.不易挥发C.有机溶剂D.难溶于水【B】

9.15.由呼吸道排出的原形苯约占吸入总量的A.40%B.10%C.50%D.30%【C】

9.16.属于慢性苯中毒引起的是A.酒醉样状态B.抽搐C.心跳停止D.损害造血系统【D】

9.17.苯中毒治疗时,忌用A.肾上腺素B.葡萄糖醛酸C.0.9%氯化钠D.核糖核酸【A】

9.18.苯是人类致癌物,必须做到A.原始级预防B.一级预防C.二级预防D.三级预防【A】

9.19.属于无机粉尘的是A.皮毛B.麻C.甘蔗D.石英【D】

9.20.属于有机粉尘的是A.水泥B.锰C.滑石D.烟草【D】

9.21-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为A.二期尘肺B.一期尘肺C.三期尘肺D.四期尘肺【B】

9.22.属于局部作用引起的疾病是A.鼻炎B.肺炎C.支气管哮喘D.肺泡炎【A】

9.23.下列关于煤工尘肺X线胸片影像的叙述,错误的是A.圆形或不规则小阴影和大阴影B.肺纹理和肺门阴影的异常改变C.泡性肺气肿表现为成堆小泡状阴影,直径2~5mmD.肺气肿有弥漫性、局限性或泡性【C】

9.24.棉尘肺的特征性症状是A.胸部痛B.胸部紧束感C.咳嗽D.腹绞痛【B】

9.25.下列属于高温、高温作业的是A.陶瓷B.玻璃C.砖瓦D.印染【D】

9.26.热射病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高达A.40℃以上B.41℃以上C.42℃以上D.39℃以上【A】

10.1.成年女性身体中脂肪组织的正常含量为A.10%~15%B.15%~20%C.20%~25%D.25%~30%【C】

10.2.成年女性身体中脂肪组织含量大于为肥胖。

A.10%B.20%C.30%D.40%【C】

10.3.o,卯)成年男性身体中脂肪组织的正常含量为A.10%~15%B.15%~20%C.20%~25%D.25%~30%【B】

10.4.成年男性身体中脂肪组织含量太于为肥胖。

A.10%B.15%C.20%D.25%【D】

10.5.最根本、最安全的减肥方法是A.大量运动B.饮食治疗C.吃减肥产品D.吸脂【B】

10.6.一般成人每天摄人食物总量应控制在A.100g以内B.200g以内C.400g以内D.500g以内【C】

10.7.食盐能引起口渴和刺激食欲,不利于肥胖症治疗,应以()g/d为宜。

A.1~2;B.3~4;C.3~6;D.5~6【C】

10.8.一般居民食盐摄入量不超过A.3g/d;B.4g/d;C.5g/d;D.6g/d【D】

10.9.轻度高血压患者食盐摄人量应低于.A.3g/d;B.4g/d;C.5g/d;D.6g/d【C】

10.10.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食盐摄入量应低于A.3g/d;B.4g/d;C.5g/d;D.6g/d【A】

10.11.防止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需补充A.维生素DB.钙C.镁D.磷【C】

10.12.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是指血糖A.<1.8mmo1/L;B.<2.8mmo1/L;C.<3.8mmo1/L;D.<4.8mmo1/L【B】

10.13.痛风患者每日总能量的摄人应低于正常人的A.5%~10%B.10%~20%C.20%~25%D.25%~30%【B】

10.14.成人全身总钙量约为A.700g~1400g;B.1000g~1500g;C.1500g~2000g;D.2000g~3000g【A】

10.15.正常人每日钙需要量为A.300~800mg;B.400~900mg;C.400~1000mg;D.500~1500mg【C】

10.16.组成骨盐的重要成分是A.钠B.磷C.钾D.蛋白质【B】

10.17.成人全身总磷量约为A.200~500g;B.300~700g;C.400~800g;D.500~1000g【C】

10.18.正常人每日最低需磷量为A.550mg;B.660mg;C.770mg;D.880mg【D】

10.19.沙门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临床特点是A.胃肠炎型B.类霍乱型C.类伤寒型D.败血症型【A】

10.20.含氰苷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状是A.缺氧B.流涎C.腹痛D.全身乏力【A】

11.1.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罹患以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

A.动物B.带菌者C.带虫者D.带病毒者【A】

11.2.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最主要因素是A.新生儿增加B.易感人口迁出C.计划免疫D.传染病流行【C】

11.3.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的上报时间是A.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B.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C.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D.城镇应于8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B】

11.4.责任报告单位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上报时间是A.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B.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C.城镇应于8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D.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D】

11.5.流感病毒的直径为A.40~80nm;B.50~90nm;C.70~100nm;D.80~120nm【D】

11.6.抗原变异性最强的是A.甲型流感病毒B.乙型流感病毒’C.丙型流感病菌D.丁型流感病毒【A】

11.7.流感病毒抗原转换的重要原因是A.人流感病毒B.新亚型毒株C.猪流感病毒D.禽流感病毒【B】

11.8.HIV感染者最主要的死因为A.感染B.结核病C.免疫缺陷D.黏膜破损【B】

11.9.确诊肺结核、发现传染源的主要方法是A.X线检查B.尿常规检查C.血常规检查D.痰结核菌检查【D】

11.10.结核病重要的筛检方法是A.X线检查B.尿常规检查C.血常规检查D.痰结核菌检查【A】

11.11.肺结核属于A.甲类传染病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丁类传染病【B】

11.12.表示机体有HBV感染的是A.HBsAg;B.HBcAg;C.HBeAg;D.抗-HBe【A】

11.13.表示HBV复制活跃的抗体是A.抗-HBe;B.HBsAg;C.抗-HBc;D.HBcAg【C】

11.14.乙肝传染性最强的是A.精液传播B.血液传播C.阴道分泌物传播D.唾液传播【B】

11.15.HBV的潜伏期为A.30~100天B.40~120天C.50~150天D.60~160天【C】

11.16.AIDS全球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A.性传播B.经血传播C.垂直传播D.飞沫传播【A】

12.1.已成为全球几乎所有国家最主要的死因是A.慢性病B.急性病C.肿瘤D.传染病【A】

12.2.WHO估计,2005年全球死于慢性病者约占A.40%B.50%C.60%D.70%【C】

12.3.下列关于脑卒中的分布,叙述不正确的是A.脑卒中的发病率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