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969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docx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docx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主干知识简表

◆近代史综述:

中近分两大段、七小段、两条线、一个主题(含义、五个层面)、九大阶级:

第1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第二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近代前期的五大战争:

时间、发动者、条约、影响、反侵略斗争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及形成过程:

三鸦片战争的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中国方面)、影响(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四《马关条约》的影响:

对中国、对日本、对远东

五谈近代前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认识

第三节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日军的侵华过程:

事件⑦、时间、目的或影响

二、局部抗战——四大阶层:

1.中共:

领导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2.国民党爱国官兵:

奋起抵抗:

3.东北军民:

4.爱国民众:

工人、商人、学生。

三1931--1936年抗日运动的特点③及影响③: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1.初步形成:

2.正式形成:

五全面抗战的过程--三个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

(1)正面战场:

国民党组织四大战役、评价

(2)敌后战场:

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2.战略相持阶段:

(1)正面战场

(2)敌后战场:

3.战略反攻阶段:

(1)延安七大:

时间、内容②、作用

(2)美苏毛(3)日本投降

六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中国革命、世界意义

七、国共两党的关系发展历程⑤、基本经验②: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主干知识

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第二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前期

时间

发动者

条约

影响

侵略特征

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

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其他特权: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传教士传教权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以商品输出为主。

禁烟运动

三元里抗英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沙俄趁火打劫,150多万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

1883—1885

《中法新约》

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

《马关条约》:

辽台澎二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

中国社会半半程度加深

黄海海战

反割台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八国

《辛丑条约》:

4.5亿是赔款,东交民巷为使馆。

驻兵北京山海关,保证人民不造反。

中国完全沦为半半国家

经济上注重资本输出,政治上扶植代理人。

义和团运动

一近代前期的五大战争:

二、一个主题:

近代化

1.含义:

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2.主要层面:

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

①政治上。

实现民主化、法制化。

即反对和消除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树立民主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活,同时,国家还必须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国家。

②经济上。

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

工业化在生产力上是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包括生产技术、生产方法、生产组织形式、经济制度、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

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变革生产关系,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③思想文化上。

实现理性化、科学化(以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取代封建的精神独裁)。

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现代化。

从整个社会来说,现代化要求塑造一代新人:

具有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技能的人,从事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生活。

④军事领域。

创办近代的军队和军事工业。

⑤外交领域。

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及形成过程: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

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政府;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性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壮大。

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继续维持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

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

2.结合史分析,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③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签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四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

1.背景: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中国方面

①根本原因: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②直接原因:

1839年6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③中国方面: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竭,内部危机重重,正处于巨变的前夕。

对比:

中英两国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

政治:

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日益没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

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思想:

英国经过思想改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中国传统儒家封建礼教思想。

军事:

英国海军尤其强大;中国国防废弛。

外交:

英国对外侵略扩张;中国闭关锁国。

2.影响:

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①中国社会性质: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主要矛盾:

地主和农民矛盾变为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以及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

由原来反封建转为反封建反侵略(旧民主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马关条约》的影响:

对中国、对日本、对远东局势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具体:

(1)对中国的影响:

①半殖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割地赔款,主权沦丧(政治上领土主权、贸易、航海主权进一步沦丧;经济上外国势力深入长江上游及广大内地地区,同时加大了资本输出力度)。

②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

中国战败,刺激了列强的瓜分欲望。

列强加大了资本输出力度,掀起了瓜分狂潮。

③宣告了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④客观上激发了人民的探索抗争运动。

战败作为一种耻辱惊醒了中国人民,资产阶级发动改良运动,革命派开始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农民自发反抗斗争高涨(义和团运动)。

(2)对日本影响:

战争使日本得到了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有利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便利了日本对远东的进一步侵略。

(3)对远东局势影响:

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斗,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反映出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态度,既互相勾结又互相斗争。

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势力增强。

六谈近代前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认识?

认识一——列强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

认识二——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是近代前期反侵略斗争不能取胜的根本原因。

认识三——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认识四——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危机,必须要民族自强(发展生产力)

第三节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日军的侵华过程:

事件

时间

目的或影响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一.二八”事变

1932年

进攻上海,转移视线

华北事变

1935年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

开始全面侵华

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

进攻上海,逼迫国民政府投降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

广州、武汉失守

1938年10月

进入相持阶段

二、局部抗战——四大阶层:

1.中共:

领导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宣言。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并在1936年成立抗日联军。

(5)冯玉祥与吉鸿昌合作,收复多伦。

2.国民党爱国官兵:

奋起抵抗。

(1)“一二八”事变后,19路军奋起抵抗,保卫上海,蒋光鼐,蔡廷锴。

(2)1933年,东北军保卫山海关,宋哲元,大刀队。

(3)冯玉祥与共产党员冯玉祥合作,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4)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东北军民:

组织抗日义勇军,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

4.爱国民众:

工人、商人、学生。

(1)1935年12月9日,发起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一二九运动。

(2)工人罢工、募捐;

(3)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钞,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

三1931--1936年抗日运动的特点④及影响③:

(1)特点:

①广泛性(区域和阶层):

区域广,波及东北、华北、上海、福建等地。

各阶层各党派都投身其中。

东北军民;学生;国民党爱国力量;许多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这次运动的群众基础十分广泛。

②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反蒋)

③艰巨性:

组织松散,大多以失败告终。

(2)影响:

①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的阴谋和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②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③促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做了重要准备。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2.初步形成:

(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宣言。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9日,爱国学生发起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一二九运动,促使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4)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5)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正式形成:

(1)1937年8月,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

(2)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双方军事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西北)和新四军(南方)。

(3)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五全面抗战的过程--三个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

1937年7月---1938年10月

(1)正面战场:

①国民党组织四大战役:

A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太原会战期间,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是首次大捷,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C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D武汉会战,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②评价:

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国民党进行了积极的抵抗。

但由于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未能阻止日军的进攻。

(2)敌后战场:

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①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②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延安。

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2.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10月--1944年底

①正面战场:

继续抗战。

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②敌后战场:

成为主战场。

A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华北,彭德怀,破坏敌人交通线;打击日军气焰,振奋抗战决心。

B反扫荡斗争:

各种形式的游击战.少数民族抗日武装的壮大:

蒙古抗日游击队和回民支队.

3.战略反攻阶段:

1945年初---45年9月

(1)延安七大:

①时间:

1944年春;

②内容:

A制定当时党的任务: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③作用:

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的基础

(2)1945年,美国苏联等国家先后参战,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正面战场,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3)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六胜利的意义:

1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2中国革命:

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世界意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七、国共两党的关系发展历程、基本经验?

1.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缓和”的曲折发展历程。

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合作”、土地革命时期的“分裂”、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解放战争时期的“分裂”四个阶段。

①1924-1927年:

合作②1927-1937年:

十年对峙③1937-1946年:

再合作④1946-1949年:

再对抗

2.基本经验: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求大同,存小异”,“一国两制”,完成统一。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补充材料

◆近代史综述:

中近分两大段、七小段、两条线、一个主题(含义、层面)、九大阶级:

一两阶段、两条线:

1.1840—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时期,由于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

一方面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当时的中国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另一方面面对外来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顽强抗击侵略。

时限: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中心内容:

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旧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期界标:

“五四”运动。

主要矛盾:

①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②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时期特征:

1840—1919共80年。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深化的历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

社会

基本线索

1帝国主义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沉沦史

2中国的社会巨变和近代化历程

3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救国救民史

●三个阶段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864):

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国近代史

2.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1901):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辛丑条约》签订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1901—1919):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所以总体说失败)

时期特征:

1919年—1949年,中国人民艰苦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政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的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基本线索:

中心内容是中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①日、美、英等帝国主义继续侵略中国;②国民党由革命到反动再到衰败,对外妥协投降,对内维系着与中共合作—斗争—再合作—再斗争的关系;③中共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④官僚资本主义发展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个阶段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5—1927、7)①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②中国共产党成立;③国共合作进行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8—1936、6):

3.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标志中国人民近一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1945、9—1949、9):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引:

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警醒。

——《读者》。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许多年后,当我们再度回望历史,是为了记住先烈的热血,更是为了珍惜今天的和平!

--4.12、抗洪,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背景:

①根本原因:

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825年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为摆脱困境,竭力向中国推销商品。

但由于自然经济,英国处在贸易逆差地位,于是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硝烟,成为战争导火线。

)(中国4亿人,衣服只要加长一寸,整个英国的纺织厂就要忙个不停了。

战前

战后

社会性质

政治

独立自主

部分主权被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最主要的影响)

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思想

天朝上国闭目塞听

开始向西方学习

社会矛盾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只有阶级矛盾)

两大矛盾交织: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

革命任务

反封建

反封建反侵略

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政治上:

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②经济上:

列强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和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人权上:

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他们的烧杀抢掠使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列强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④社会性质上:

中国从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过程:

1840年——1842年,广东——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

3、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抵抗侵略的斗争。

4、结果:

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1842年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

危害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人民负担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东南沿海门户洞开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要与英方商定

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2)《南京条约》附件:

《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取得特权:

①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1943年废除)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原则)

③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为后来建租界划分势力范围奠定了基

5.此时列强侵略特征:

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以商品输出为主。

6、失败的原因:

①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前面落后。

②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

(道光)

③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开展了工业,势力雄厚,武器先进,且蓄谋已久。

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抵制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

(农业文明不敌工业文明)(如帆船对铁甲舰)(根本原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

列强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过程:

1856--1860,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1857年占领广州建立第一个傀儡政权广东巡抚衙门(柏贵)

1858年《天津条约》俄、美、英、法(签定的顺序)内容:

公使进入北京;增辟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及商船可在长江口岸航行;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英法军费各200万两、英商为200万两。

(“赔款、四种人、两种船、十口岸”)危害:

列强侵略涉及整个沿海地区并深入中国内地

第二阶段(1858年——1860年)

1860年火烧圆明园——咸丰——“海盗式扩张”,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咸丰帝;1860年《北京条约》(俄、英、法)

内容: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准许华工出国;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天陪(赔)酒(九)”)

3.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为什么没有象鸦片战争时期那样,入侵中国的长江流域,进犯南京,而是北上登陆大沽,入侵天津和北京?

答案:

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南京当时是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

进犯南京不可能迫使清政府妥协,所以英法联军只好北上入侵天津和北京。

4、危害:

①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②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5.反侵略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新疆面临侵略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

6.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主要因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扩大:

侵略国家、侵略时间、开放通商口岸、侵略区域、危害

三、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

①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激烈争夺资本输出场所。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制定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导火线)③清政府政治腐败、软弱可欺。

2、过程:

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北洋海军主力尚存,日军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英勇抗敌的将领:

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生

◆邓世昌: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光绪帝挽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公足壮海军威。

3、清政府态度:

避战求和

4、结果:

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辽台澎二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

内容

危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清政府年收入3000万两)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向列强“政治大借款”,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