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刘勇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272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刘勇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北师大刘勇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北师大刘勇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北师大刘勇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北师大刘勇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刘勇笔记.docx

《北师大刘勇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刘勇笔记.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刘勇笔记.docx

北师大刘勇笔记

第十五讲四十年代文学社团与文学思潮(“九叶”诗派,通俗文学的发展与成熟)

  一、九叶诗派的创作:

  40年代后期出现,在3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诗歌流派,又称为新现代主义诗派。

“九叶诗派”是在80年代确立的名称,是西南联大一群校园诗人,特别是在1948年9位年轻诗人在上海《现代新诗》杂志上共同发表诗歌作品和理论主张,他们具有共同的风格和审美追求。

代表诗人有穆旦、辛笛、陈敬容、郑敏、袁可嘉等,他们的风格与追求主要表现在:

  首先,他们特别注意诗歌本身的价值,在现代新诗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把对“纯诗”的追求提高到一个新的境地,诚如辛笛所讲:

“我的诗宁愿让一位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读一遍”。

他们坚持文学本身的价值和独立传统,但并未丢弃现实,而是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一种平衡。

  第二,他们追求个人与时代社会的融合,特别强调诗人的深刻的思考,认为一个诗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即必须以血肉的感情来诉说思想的本质,首先是思想自己,然后是思想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的联系,在诗歌中既要有深切的、深沉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越的目光。

  第三,特别强调诗歌感受的真实性和深刻性,无论听觉、视觉、内在、外在都应真实、深刻,“现代的诗更应着重于人性和科学的真实,现代诗要扎根在现实中,又不要被现实绑住”。

  二、穆旦是九叶诗人中影响最大的一位,在天津南开中学时开始诗歌创作,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比较多地接触到现代派作品。

抗战的爆发使他更接近现实、接近社会,在作品中透出更多的民族气息和泥土气息,特别是在西南联大时,特别受到外国现代派诗人燕卜荪教授(英国)的影响。

穆旦先后出版过三本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

  穆旦首先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开掘诗的内容,知性(相对于感性)成份较重,是感情煎煮思想的产物(课本P.192),是苦苦思索、通过各种亲身感受而升华为思想,比较内向、厚重、深沉。

  其次,他的诗又不是纯内向的,有一种由内向外放射的特点,是对生活的概括。

因此,穆旦的诗既热烈又冷漠。

例如《赞美》。

第三,穆旦有着非常敏感的气质,这种敏感首先是针对自己,他的内心世界非常复杂,相当一部分诗歌是非常细腻地审视自身的内在的状态,他的诗是折磨自己又折磨别人,痛苦的、焦虑的、永远难以平衡的矛盾的心态,在诗歌中不断强调的自我破碎的、幻灭的、难以把握的……(此处未记全),他不仅用头脑思考,而且还用身体思考,其诗歌给人一种很强的肉体的感觉。

例如《诗八首》有大量的官能的形象,是肉体和思想的结合。

还有《冬》……(此处未记全)。

最后,他注重诗歌形象的现代生活化,注重自身独特的经验。

  穆旦诗歌最主要的不足是由于过于强调思想存在,诗作免不了在比较抽象的现象,由于他的诗是对现实生活的表现,所以缺乏某种含蓄。

  穆旦以及九叶诗人的诗在40年代显示了中国新诗一种新的发展和超越,明显地与五四以来新诗的传统诗情、诗意不同,首先注重新鲜的感觉和新颖的思想,以此代替以往诗歌中某种模糊不清的诗意;在诗歌的形象性、语言上、韵律和格式上都和以往的诗歌有所区别:

九叶诗派经历了五四以来的白话自由体诗歌、早期象征主义诗歌、新格律诗歌、3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以及以艾青为代表的散文体新诗创作,九叶诗派有所跨越,有所推进,在朦胧和清晰之间、在感情和思想之间、在个人与时代之间寻求一种新的平衡,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三、陈白尘的讽刺喜剧创作。

(课本P.205)

  陈白尘的《升官图》把中国的讽刺喜剧创作推向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

  首先,这部剧采用奇特的构思,达到了一种特殊的效果,主要表现为陈白尘巧妙地把内容、时间向前推到民国初年,同时,利用两个强盗所做的梦作为戏剧的情节加以表现,但是使人看到的就是40年代的社会现实,显示出荒诞与真实、梦境与现实的有机统一,真真假假,假中有真。

  其次,主要塑造的都是反面人物,描绘了一幅百丑图。

但作者并未把反面人物脸谱化、简单化,特别是未加以丑化,而是让演员严肃认真地扮演滑稽的角色。

  第三,语言方面运用大量的反语和潜台词,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构造出一种喜剧的气氛。

总之,陈白尘通过奇妙的构思、独特的语言和内容,把中国现代喜剧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结

一、选择、名词解释。

(一)基本知识比较注重时间性。

例如:

《随感录》、《终身大事》、《尝试集》、《沉沦》。

(二)作家代表作品。

(三)理论主张、创作风格特色。

名词解释:

东北作家群、街头诗运动、中国文学史发展三阶段即五四文学革命、革命文学、抗日文艺运动。

二、简答、论述。

(一)现代文学史发展进程问题。

现代文学发展三阶段、特点、内容、重要文学运动。

(二)现代文学史发展进程中各种文体的发展。

各自特点:

四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三)从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容,看文学类型的发展,如《围城》。

(四)作家相互间比较,包括社团流派间的比较。

(五)以某个作家为重点,说明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如:

巴金、老舍、沈从文。

第十四讲钱钟书、张爱玲所代表的国统区创作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

  揭露、批判、讽刺的创作基调,其艺术风格较深沉、冷峻,经常表现出含蓄、幽默的特点。

  钱钟书: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人.兽.鬼》(短篇小说集),《围城》。

  张爱玲:

《传奇》(小说集),《流言》(散文集),代表作:

《金锁记》、《倾城之恋》。

  七月派 诗歌(胡风、绿原、牛汉)

      小说(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无名氏(卜宝南),长篇小说《北极风情画》(课本P.154)

  一、《围城》——对知识分子性格和命运的描写。

  背景:

出版时间在1947年,说明从鲁迅在现代文学史的最初就关注的知识分子命运,发展到钱钟书带有某种总结和反思的意味,即知识分子的命运是贯穿于整个现代文学史的问题。

《围城》所描写的是一群特殊的知识分子——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

  

(一)

  1、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都充分注意到知识分子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知识分子身上蕴藏着很大的知识和智慧,他们往往是最先觉醒和觉悟最高的一群人,对知识分子的认识首先是对作家的自我剖析。

  2、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有较深切、清醒的认识,充分地看到了知识分子身上的缺点——缺乏信念,缺乏真正投入社会的勇气,总是把自己的智慧、力量估计过高,把自己的追求超过社会的追求,理想大于行动。

此外,《围城》还进一步显示了知识分子的弱点——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不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位置又始终不满意。

  3、从鲁迅到钱钟书的《围城》,特别是在《围城》中,作家让我们看到知识分子的某些重要弱点其实不仅仅属于知识分子这个阶层本身,而往往是和时代社会的弱点结合在一起,甚至与整个人类、整个人性的弱点联系在一起,显示了对知识分子命运思考的深度,向前有所推进、有所发展,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身上存在着一种焦躁不安的心态,有一种“围城”情结,不断地从这个围城走到另一个围城。

同时,显示出这种弱点也不是一时、一地的弱点,不仅仅是在中国,而是整个人类共有的弱点。

所以说钱钟书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具有总结和反思的意味。

  

(二)《围城》显示的讽刺、幽默特色有什么独特之处?

  鲁迅小说中的讽刺、幽默是由其思想的深刻所带来的;老舍作品中的讽刺、幽默是来自于北京的语言、北京的风俗民情、地方色彩;张天翼以其对社会批判的锐利、尖刻以及彻底暴露而形成一种冷面幽默;钱钟书则以其学者式的智慧、广泛的阅历、古今中外渊博的学识显示出一种高雅的幽默。

  二、张爱玲作品的独特贡献

  1、张爱玲的笔下直接地、毫无保留地把人性和金钱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写出了金钱对人性的诱惑、腐蚀、毒化,同时写出了人性在金钱面前萎缩、变态和……(此处未记全),在这方面张爱玲是最深刻的,(在描写人与金钱的关系方面)最锐利的。

  2.在描写某一个体的人物时,描写某一具体的人性时,把最终的落脚点放在对社会本质问题的揭示上,显示出张爱玲对人生、对人性以及对社会思考的深度。

  张爱玲特别善于选用婚恋题材,揭示金钱和社会的本质,在这方面最能体现人性深处。

又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同样也很深刻,更多地是写人物的想法。

还善于营造奇特的气氛,令人深思。

张爱玲有很强的语言修养,有很好的语言功底,同时又非常世俗化,直逼人性深处,显示出大俗大雅、雅俗共赏的特点。

  三、现代文学史上四位女作家的比较

  

(一)冰心与萧红分别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艺术表现,冰心追求讴歌人类之爱,最大程度地颂扬人性的美好,把爱当做拯救社会的一切的神奇的力量,《超人》几乎是一个象征,一方面由于心灰意冷,超越一般社会而变为病态的人,但同样因为爱,又超越一般社会而被爱感化。

冰心是一个充满理想的作家,虽然是文学研究会成员,但她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浪漫的色彩和情调。

冰心并不认为世界上已经充满了爱,相反她认为世界上缺乏爱,所以她在作品中追求、颂扬、表现爱。

萧红与冰心相反,她的作品中极力表现人世的痛苦、悲哀、失望乃至绝望,萧红无情地揭露人世的丑恶和血淋淋的场面,更多地看到惨痛、饥饿等等,这些直接来源于她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警醒。

萧红的《小城三月》是整个人生感受的象征,对悲苦人生的象征。

两人的审美追求不同,但都是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由于受到鲁迅的影响,萧红更倾向于清醒的现实主义。

(二)丁玲与张爱玲所描写的内容差异很大,一个是描写农村,一个是描写大都市;一个是以农村中的阶级关系为主,一个是以大都市中的人性关系为主。

但两人都是以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把握而达到一种深刻的思想境地。

丁玲准确地抓住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包括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成为土地主人这两个层次的关系,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而是否能够长久成为土地的主人是农民自己的问题,丁玲对后一个问题看得更深刻、更准确。

张爱玲在对都市社会的描写中,准确地抓住了人性和金钱的关系,其一是写出了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和腐蚀,而更深刻、更准确的是看到了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深刻的变异,对后一方面的描写使其达到深刻的程度。

二人都善于描写人的内心深处。

                             未完  待续

第十三讲赵树理、孙犁所代表的解放区创作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

  一、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总体特点

  1、解放区文学创作的确带有明确的追求——民族化、大众化。

  2、由于工农兵方向的影响,在解放区创作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对农民命运的深切的关注,都是以整个中国的历史为底蕴,积极地把农民命运与中国前途联系在一起。

  3、解放区是中国现代历史中一个特殊的地区,虽处于现代文学阶段,但性质不同,而与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性质相同。

  二、重点作家:

  

(一)赵树理:

从小二黑到李有才到李家庄,都是以农村变革、农民命运为主要题材的。

  阐述赵树理小说的思想价值。

  首先,赵树理是解放区作家中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刻关注农民命运的作家。

  1、赵树理对农民命运的描写中显示出高度敏锐的政治眼光,他从农村中的日常生活、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农村中的风俗民情中敏锐地感受到解放区时代变化了,甚至政权也改变了,但是人们的思想变化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赵树理的作品告诉我们,从鲁迅开始的对农民愚昧落后的思想启蒙、思想改造的思考,依然是解放区作家的重要任务。

  2、赵树理的作品特别准确地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趋势,赵树理在作品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农民,在农村中当时残存的封建势力只是一小撮,而象小芹、二黑这样的先进农民也为数不多,而多数是比较愚昧落后的农民,暂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但已在变化之中、转变之中,赵树理对这一部分农民给予热切的期待,所以赵树理对他们只是进行善意的讽刺,没有无情的批判,这一点是与鲁迅的根本不同、根本变化。

  以上两点构成赵树理作品的思想价值。

在赵树理的小说中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变革、中国农民命运的变化,并由此看到中国的前景。

  第二,在民族化、大众化审美情趣上显示自己的独特追求,特别是对传统文学手法的继承上,在现代作家中是非常突出、非常集中的。

  1、人物描写,注重表现人物的动作、性格,让人物在故事中显示自己的特点,尤其符合广大农民的欣赏习惯。

  2、小说结构——章回体,情节完整、连贯。

  3、赵树理的作品更多是对民族化的追求——语言,大量的方言土语,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二)孙犁

  解放区创作丰富,多种审美追求,赵树理并非解放区唯一代表。

孙犁与赵树理有很多相同的背景、相同的生活基础,即都在解放区、在广大农村中体验生活,生活对象是农民,反映农民生活、农民命运,但又显示出完全不同的审美追求。

  1、孙犁自身的文学价值、审美追求。

  

(1)孙犁作为解放区的作家,生活环境在冀中平原,作品反映的最重要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中的艰苦岁月,孙犁所触及的生活是开阔的,所处时代背景是宏伟的。

孙犁所描写的内容都是解放区最普通的农民,没有炮火连天的战场,都是普通、平静甚至充满诗意的现实和人生画面,显示出独特的审美追求。

(选材)

  

(2)孙犁的作品在挖掘题材、形成主题过程中的追求。

孙犁着重表现在普通人物身上体现的非常美好的人情、人性,选出的人和事是很小、很平常的,表现出平凡人身上的崇高和伟大,显示出他们的纯朴和自然,如在侵略者打到家乡时,水生能够拿起武器走上前线,这就是一种伟大。

表现出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家妇女的……(此处未记全),显示出她们顾全大局,在战斗中的智慧、胆识,让人们看到这些普通妇女的确在战争中成长起来。

孙犁通过水生们、水生嫂们这些普通人的命运、成长,通过在这种成长中的性情、胸怀,形成孙犁作品崇高而深远的主题,即我们民族充满美好的人情、人性,我们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而这些都通过这些普通的农民显示出来。

孙犁由描写平常到主题崇高两者之间有骤然升华和巨大飞越,并且这种升华与飞越是自然和平常的。

正是这些普通人,在战争中得到锻炼,正是这些普通人,构成了我们的民族。

战争锻炼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

  (3)孙犁的作品选材、主题、艺术手法、艺术表现有如下特点:

  ①把现实和理想结合在一起,把写实、抒情结合在一起,孙犁的小说的着眼点让人从现实看到理想,感受到作家情感的抒发,对美好气氛的烘托与写实交织在一起,在把握理想与抒情的分寸方面表现了独特的追求,有分寸,有尺度,始终未离开农村、农民,与郁达夫等人的抒情明显不同。

  ②孙犁的作品特别善于在虚实之间完成自己作品的结构。

孙犁的小说结构非常放松,小巧、灵活,没有完整叙事的负担,没有故事严格按情节发展的沉重,多是一种生活片断的相互穿插,有无之间,虚实之间造成散文的美、诗意的美。

有跳跃性,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给人回味的余地较大,形成了散文美、诗意。

与此同时,语言上非常纯朴、生活化,但同时又是诗的语言、散文的语言,在平凡的话语中蕴含着诗意,特别有情调、有味道。

  2、孙犁、赵树理审美追求的异同,风格的比较。

  

(1)孙犁与赵树理在选材、主题和艺术手法上都很推崇鲁迅、追随鲁迅,但二人对鲁迅精神的体会是不同的。

赵树理对鲁迅的继承与理解更多地是鲁迅的现实战斗精神;而孙犁更多地是看到鲁迅作品的思想魅力,对人的精神层次进行的深入的剖析。

他的作品也注重对人、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索、剖析。

  

(2)从郁达夫到孙犁,简述现代抒情小说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

作家主观感受的投入,情节的淡化。

  不同点:

郁达夫以纵情、放情见长,肆无忌惮,夸张情感,把抒情放在第一位,一切服从主观抒情,形成小说诗歌化。

      孙犁注重分寸、节制,抒情恰到好处,形成散文美和诗意。

      萧红既有较强的主观情感,又有较清晰的客观描写;抒情既讲分寸,又有大胆、狂放的风格,形成小说散文化。

  以上三位作家分别显示了抒情方面的各自追求,也显示了不同的风格。

  (三)丁玲、周立波

  1、丁玲小说的创作道路(课本P.357)

  

(1)初期:

20年代,丁玲主要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突出代表,已基本显示出她的特点,虽然是女作家,有细腻、敏感的神经,但显示出敏锐的政治眼光。

  

(2)中期:

30年代,包含两部分,其一是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的命运;其二是到解放区后,反映知识分子、农民,特别是女性的命运,显示了很强的过渡性,体现了她思想的发展和变化。

  (3)后期:

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代表,显示了丁玲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高峰,思想深刻、艺术成熟。

  以上共同体现了丁玲创作的总体特点:

  ①丁玲始终拥有细腻的眼光,同时又拥有深刻的政治眼光。

  ②三个阶段始终感应着、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始终在积极地思考不同时代最重要、最敏锐的问题。

  2、丁玲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显示了什么样的思想深度?

(丁玲的作品的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是什么?

  丁玲作品的敏锐性体现在丁玲始终对时代有一种感应,《莎菲女士的日记》集中表现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对革命文学、左翼文学、知识分子、农民都有积极的思考。

在来到解放区后,面临天翻地覆的变化,丁玲写出了以土改为题材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深刻体现在……(此处未记全)。

《莎菲女士的日记》在思考时代女性的命运方面还是深刻的,丁玲对解放区的一些问题提出的独特见解也很深刻,如《在医院里》、《我在霞村的时候》,集中表现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当时土改题材作品思想成就最高的一部,也是获斯大林文学奖级别最高的,对农民命运乃至对民族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充分揭示了中国农村广大农民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常复杂的阶级关系,把农村中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揭示出来,尤其让人们看到阶级斗争决不是简单的两个对立阶级你死我活的搏斗,掺杂着各个阶级复杂的态度,纠缠着各个阶级生存的态度。

  

(2)写出了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预见性。

丁玲通过写土改,坚定不移地看到中国农民的翻身,必然带来中国的变化,从土改看到新中国光明的前景。

在预见的过程中,丁玲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农民成为主人,斗倒地主分到田地,这个胜利固然伟大,但农民还有一个更大的胜利必须取得,即必须不断地战胜自己,只有这样,农民才有真正的前途,我们的民族才有真正的前途。

  以上两点,充分体现了丁玲作品的思想的深刻性。

  丁玲的创作从早期到后期,始终有一种政治眼光,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而张爱玲是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对人性的痛切的体验,显示她作品的深度。

未完  待续

第十二讲艾青等人诗歌创作的独特贡献及文学史地位

  艾青作为郭沫若之后中国诗歌的第二个高峰,其主要成就是在抗战爆发之后,他接连创作了九部诗集,一部诗歌理论《诗论》,把诗歌创作直接融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他的诗歌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真正达到一种艺术的升华。

  △从现代诗歌的历史进程论述艾青诗歌的审美追求。

 首先回顾现代新诗的发展线索,从胡适、郭沫若“五四”白话自由体新诗开始,显示了新诗对传统旧诗的挣脱,对外国诗歌的吸取;而到了新月诗人,又显示出新诗对传统诗歌的某种回归,以及在回归中的发展。

从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的诗歌还不断地受到外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先后出现了早期象征主义诗歌,中期现代主义诗歌,都显示了中国新诗在探索中艰难挺进的步伐,还出现了臧克家、田间、殷夫等不同风格诗人多种形式的探索。

上述诗歌发展的线索,在抗战时期在艾青手中得到一个集大成的机会,艾青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把“五四”以来新诗的发展,新诗的种种探索融会贯通起来,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继承中独创了以散文美和散体化为主要标志的新诗的发展形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继续推进了新诗自由体的形式,巩固了这种形式;另一方面,他以自己的创作和理论,也同时推进了诗歌的规范化,他注意到新月诗人的追求,把诗歌的格律化更多地熔化到诗歌内在的韵律、节奏中。

  第二,艾青的诗歌还显示了很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这种融合在思想上和艺术形式上非常突出。

艾青的诗歌始终关注本民族的命运,始终关注中国农村广大农民的命运,关注自己脚下的土地。

但艾青的眼光是宏大的,是由本民族的命运向世界、向整个人类命运自然延伸的。

艾青是实实在在受外国诗歌艺术滋养的人,吸取多种外国诗歌艺术技巧,甚至是美术方面的艺术技巧,他把外国的现代主义技巧与本民族的欣赏习惯揉合在一起。

以上共同构成艾青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中国诗坛泰斗。

                            未完  待续

第十一讲抗战文艺运动和解放区文艺运动的独特价值和深远意义[/color]

  一、抗战文艺运动

  

(一)抗战文艺运动的背景和发生

  1、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极具变化的政治形势,文学随之改变了原有发展的轨道,反映时代感、使命感。

  2、1936年前后已经形成全国范围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个口号的论争”。

(课本P.297)

  

(二)抗战文艺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全国文艺界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最大范围团结了全国广大作家。

  2、把文学的宣传、战斗功能提高到空前的地位,调动一切文学的手段为抗战服务。

  

(1)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

  

(2)文学形式:

街头诗、街头剧、大型报告文学,特定形势下出现,尤其诗歌起到巨大作用。

3、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在地域上扩大了“五四”以来现代文学的实际影响。

  (三)抗战文艺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二、解放前文艺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主要标志,鲜明地提出中国新文学发展的根本方向和保证这个方向的途径两个根本问题。

由于鲜明地提出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提出了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追求,造成了从“五四”以来现代文学的又一次根本变革。

  2、改变了作家的创作姿态和创作方式,明确强调作家的世界观改造,强调作家感情立场的转变,强调作家要无条件地深入生活,对中国文学现、当代的影响深刻、巨大。

  3、在创作实践上的确出现了一批以描写农民、农村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成功的作品。

意义:

实际上打开了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发展的道路。

                          未完  待续

第十讲三十年代诗歌与散文创作的价值和地位

 一、诗歌

  

(一)诗坛概况: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多元并存

  

(二)现代派诗歌全面兴起,走向成熟。

了解现代派诗歌产生的原因。

包括艾青早期创作,还有卞之琳、何其芳等。

  △戴望舒代表的现代派诗歌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1、多种因素下形成,一个最强烈的时代情绪——寂寞造就了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因为已远离“五四”时期的文学热情,作家们特别是诗人感到难以与时代适应的寂寞,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难以实现自身价值,使得戴望舒等现代派诗人向诗歌回归,追求诗歌的纯粹性,更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

这种追求与定位使戴望舒等现代派诗人很自然地使自己的眼光和两个方面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和中国古典诗歌传统联系在一起,看到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意境的追求的宝贵;另一方面和世界范围的现代派诗歌结合在一起,从中看到诗歌本身的价值。

传统的与外国的两种影响集中在一起,朦胧的意象,象征手法的应用……(此处未记全)

  2、现代派诗歌创作,以戴望舒为代表,特别注重把意象和象征,把朦胧和清新融合在一起。

  3、非常注重把新月社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