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6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7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503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6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7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6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7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6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7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6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7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6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7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6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70.docx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6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7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6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70.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6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70.docx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6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70

周周测6 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月亮坡村鳞次栉比的黄土地上,一棵棵梨树张开扇形的枝丫,姿态妖娆,很难想象20多年前,这里的梨园竟是座座荒山。

②云图书馆可以实现对学生阅读的大数据管理,在运行后台,借阅情况都有相关的数据统计和排名,哪本书最受学生欢迎,一目了然。

③近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开宗明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这是统摄全文的总纲。

④毋庸置疑,我国曾经对校园贷使出“重拳”进行治理,可是,和很多治理存在“一阵风”的问题一样,在集中整顿之后,校园贷又死灰复燃。

⑤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但无助于患者的治疗,还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细菌一旦有了耐药性,再高明的医生也相形见绌。

A.①②B.①⑤

C.②④D.③⑤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此处对象用错。

②一目了然:

一眼就能看清楚。

使用正确。

③开宗明义:

指说话、作文一开始就说出主要的意思。

使用正确。

④死灰复燃:

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多指坏事)。

使用正确。

⑤相形见绌:

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显得远远不如。

一般用于人与人之间或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在选材与工艺上比较讲究,郫县豆瓣虽未加香料却香味醇厚,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为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全面增强社会各界的节水意识,石家庄市积极建立完善合理反映供水成本、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水价动态调整。

C.作为“一带一路”欧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国家,中国设计了新的以中国为导向的管网、铁路和运输网。

D.《美丽中国唱起》是央视倾力推出的一档全新的特别节目,旨在用音乐和文化展示中国美丽山河、中国基层风貌为目的。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B项,成分残缺,可在“水价动态调整”后加“机制”。

C项,并列不当,“运输网”包含“铁路”,两者不能并列。

D项,句式杂糅,可删除“为目的”,或者删除“旨在”,且把“用”改为“以”。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信息时代带的“电子审美疲劳”,__①__不少人重拾纸质书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劳形”到“伤神”,数字技术__②__极大拓展了人们的阅读园地,__③__确乎容易催生一种阅读焦虑。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

”捧起一本厚重的实体书,往往能产生明显的阅读仪式感。

__④__是触摸书本、品评装帧,__⑤__是以书会友、以文交心,都能让我们获得满足感。

在科技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传统的书香__⑥__具有独特的魅力。

A

也许是

尽管

但是

B

正是

即使

不但

而且

C

或许是

虽然

无论

D

正是

尽管

然而

无论

然而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③空前面的内容是对“数字技术”的肯定,后面的内容是对“数字技术”的否定,前后是转折关系,所以第③空不能填“也”,据此排除B项。

“既……又……”放在④⑤所在语句中会导致句子缺少主语,明显不合适,据此排除A项。

④⑤所在语句之间存在选择关系,第⑤空填“然而”明显不合适,据此排除D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电视台身负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①________________,而应该传播社会正能量。

现在的许多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粗制滥造,不仅缺少原创性,②________________。

比如,有的明星在综艺节目中毫不掩饰对金钱的崇拜,还有的明星不顾伦理道德在节目上乱认“干爹”“干妈”,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因此,许多家长认为,③________________,还不如让孩子看动画片。

答案:

①不应该传播负面内容 ②而且给青少年带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③与其让孩子观看综艺节目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先看①处,根据后文“而应该……”可知,该处应填“不应该……”,再根据前文“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与后文“传播社会正能量”可知,该处具体应填“不应该传播负面内容”之类的句子。

再看②处,根据前文“综艺节目粗制滥造”与后文“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可知,该处所填语句应强调粗制滥造的综艺节目对青少年的不利(负面)影响。

最后看③处,“因此”表明后面是结论句,而从整个语段的中心看,综艺节目是被批判的,再根据后文“还不如让孩子看动画片”可知,该处可填“与其让孩子观看综艺节目”之类的句子。

5.泰山中学的张广同学从正义路南国书城走出时,恰好看到马路对面公共候车亭有位老人突然倒地。

当他赶到老人身旁时,发现老人(女性)昏迷不醒,情况危急。

张广马上给警务中心(110)、救护中心(120)打了电话,并守护在老人身旁等待救助。

医生到场开展救护后将老人送到市人民医院就医。

警察从老人身上手机的通话记录中发现:

老人40分钟前与“儿子”通过电话。

''请你以张广的名义分别给警务中心、救护中心各打一个电话,再以警察的名义给老人的“儿子”打一个电话。

每个电话内容不超过40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110吗?

正义路南国书城对面公共候车亭有位老人倒地,请救援。

②120吗?

正义路南国书城对面公共候车亭有位老太太昏迷,请救护。

③我是警察,你母亲在南国书城对面公共候车亭昏迷,已送医,请你马上赶到市人民医院。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明确题干要求,注意打电话的主体、接电话的对象、电话内容三者之间的对应性。

不管对象是谁,把事件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对方是目的;语言表达要得体;要注意字数限制。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鹧鸪天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辛弃疾

''晚岁躬耕不怨贫。

只鸡斗酒聚比邻。

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

更无一字不清真。

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注】陌上尘。

【注】 柴桑:

地名。

位于今江西省九江西南,陶渊明的家乡,陶渊明晚年居住于此。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作的上阕是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陶渊明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也写出了他安贫乐道的乐观心态。

B.作者在本词中充分显现出对陶渊明诗作的熟稔,多处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如“躬耕”出自“躬耕非所叹”,“王谢”出自“旧时王谢堂前燕”。

C.“晋宋之间事”指的是当时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乱世下,陶渊明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就像自己笔下桃花中的人一样不问世事。

D.“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渊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了对比,突出了陶渊明在乱世中生活的恬淡、安宁。

E.这首词是作者表达对陶渊明的喜爱的词作,写陶渊明其实也是写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

答案:

BE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情感态度。

B项,“旧时王谢堂前燕”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而非陶渊明的诗句。

“王谢”是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

E项,词作主要表达的是对陶渊明的赞颂,作者以陶渊明为榜样,“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无法得出。

7.词的下阕是怎样赞颂陶渊明的?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以陶渊明的诗歌历经千年还有百篇传世,突出世人对他的诗歌的认可,以此赞颂陶渊明的诗才;②将出身高贵的王谢子弟与陶渊明进行对比,说王谢子弟比不过“柴桑陌上尘”,以此赞颂陶渊明的高贵脱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诗歌鉴赏:

辛弃疾非常仰慕陶渊明,这首词便表达了辛弃疾对陶渊明诗作和人格的高度评价。

“晚岁躬耕不怨贫。

只鸡斗酒聚比邻。

”晚年的陶渊明依旧下地耕种,但他并不怨恨自己的贫穷,偶尔还杀鸡设酒,邀请邻里聚会。

开篇即赞颂了陶渊明对贫穷没有怨言的君子节操。

“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晋宋之际,政坛黑暗,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毫不留恋地归隐田园,不再过问世事,生活如远古初民。

这里暗含着作者对自己的期许,希望自己像陶渊明一样。

下阕先对陶渊明的诗歌进行评价,特拈出“清真”二字。

千年之后,陶渊明仍有百篇诗歌流传,文中没有一个字不清新纯真,这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诗品的仰慕之情。

之后,又用一个极端的对比盛赞陶渊明的人品。

即使是潇洒儒雅的王谢子弟,他们连陶渊明门前的尘土都比不上。

这首词为戏作,所以词中用了一些夸张的写法。

词中多处化用陶渊明的诗文章句,信手拈,浑然天成,堪称妙笔。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毋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也。

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镇万方其后上竟立定陶王为太子,隆迁冀州牧、颍川太守。

哀帝即位,以高第入为京兆尹,迁执金吾。

时侍中董贤方贵,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及上乳母王阿舍。

隆奏言:

“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

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共养,共养劳赐,壹出少府。

盖不以本臧给末用,不以民力共浮费,别公私,示正路也。

古者诸侯方伯得颛征伐,乃赐斧钺。

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

《春秋》之谊,家不臧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

今贤等便僻弄臣,私恩微妾,而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契国威器共其家备。

民力分于弄臣,武兵设于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也。

臣请收还武库。

”上不说。

顷之,傅太后使谒者买诸官婢,贱取之,复取执金吾官婢八人。

隆奏言贾贱,请更平直。

上于是制诏丞相、御史大夫:

“隆位九卿,既无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请与永信宫争贵贱之贾,程奏显言,众莫不闻。

举错不由谊理,争求之名自此始,无以示百僚,伤化失俗。

”以隆前有安国之言,左迁为沛郡都尉,迁南郡太守。

王莽少时,慕与隆交,隆不甚附。

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处位在中土。

本中谒者令史立、侍御史丁玄自典考之,但与隆连名奏事。

史立时为中太仆,丁玄泰山太守,及尚书令赵昌谮郑崇者为河内太守,皆免官。

(选自《汉书·毋将隆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填万方/

B.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填万方/

C.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填万方/

D.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以填万方/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文言断句题,首先要通读语段,明确大意,然后根据标志性词语、句子结构进行断句。

如“成帝末”是表时间的固定词组,其后应断开;“入为公卿”的主语是“诸侯”,故“诸侯入为公卿”中间不应断开;“以”可作表目的的连词,解释为“用”,“以填万方”句意完整,故“以”前应断开。

考生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冀州,古九州之一。

九州是对古代中国的区域划分,除了冀州,九州还包括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等。

B.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汉代时是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之一,其职位相当于郡太守,但可参与朝议。

C.丞相,职官名,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最高行政官员,多由一人担任,也可由两人或多人共同担任。

D.崩,古代用以称帝王或王后的死。

古代等级森严,对不同人的死有不同的称法,如称诸侯的死为“卒”,称百姓的死为“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称诸侯的死为‘卒’”错,古代称诸侯的死为“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毋将隆有政治远见。

他曾向皇上奏请希望征召定陶王入京,后定陶王被立为太子,而他也因此被任命为京兆尹,后又升任执金吾。

B.毋将隆注重原则。

皇上派人取出武库中的兵器送给董贤及自己的乳母王阿,毋将隆坚决反对,认为这是不分公私、不合义理的行为。

C.毋将隆敢于直言。

傅太后低价购买官婢,毋将隆认为价钱太低,上奏请求改为公平的价格,皇上没有听从,并且将他降职为沛郡都尉。

D.毋将隆为人正直。

王莽年轻时想与毋将隆结交,而毋将隆不趋附于他,因而得罪了王莽,以致在王莽执政时遭受打击陷害。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毋将隆“因此被任命为京兆尹,后又升任执金吾”是在哀帝即位后,而“他曾向……立为太子”则发生在成帝末年。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力分于弄臣,武兵设于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示四方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错不由谊理,争求之名自此始,无以示百僚,伤化失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百姓的财力分给弄臣,武器设在地位卑贱的女子家,建立的制度不符国体,以致纵容滋长骄横越礼的行为,这是不可以用昭示天下的。

(2)他的行为举止不合义理,沽名钓誉的风气从此开始,没有什么可用昭示百官,伤风败俗。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评分标准:

(1)关键词“宜”“广”“骄僭”。

(2)关键词“举错”“谊理”“无以”。

【参考译文】

毋将隆字君房,是东海兰陵人。

成帝末年,毋将隆递上密封的奏章说:

“古代选拔诸侯王进入朝廷担任公卿,用褒奖他的功德,应该征召定陶王,让他住在驻京公馆内,用安定四方。

”那以后皇上终于立定陶王为太子,毋将隆升任冀州牧、颍川太守。

哀帝即位,毋将隆因考核成绩优异而入京担任京兆尹,后又升任执金吾。

当时侍中董贤正显贵,皇上派中黄门取出武库中的兵器,前后共有十次,送到董贤和皇上的乳母王阿的家里。

毋将隆上奏说:

“武库里的兵器,是天下公用的,是国家的军事装备,它们的修缮制造,都是用的大司农的钱。

大司农的钱,即使是皇上的车马器物也不能用它供给,皇上的供养犒赏,一切从少府支出。

大概就是因为不能把根本性的经济储备拿用作不重要的开支,不能把百姓的财力用作浮华的花费,区别公和私,表示正道。

古时诸侯方伯可以独立掌握征讨的大权,君王才赐予斧钺。

汉家边塞的官吏,职责在抵御敌寇,(所以)也赐予他们武库里的兵器,都是承担这样的职责然后接受这些武器。

《春秋》之义,私家不许收藏铠甲,是为了抑制臣下的威势,削减私人势力。

如今董贤等人或是逢迎皇上的弄臣,或是徒有私人恩惠而地位卑贱的女子,(皇上您)却把天下公用的东西给他们私人,拿代表国家威严的器物供给他们私家备用。

百姓的财力分给弄臣,武器设在地位卑贱的女子家,建立的制度不符国体,以致纵容滋长骄横越礼的行为,这是不可以用昭示天下的。

我请求您收回武器归还武库。

”皇上很不高兴。

不久,傅太后派谒者去买一些官用婢女,用很低的价钱买到,又买了执金吾的官用婢女八人。

毋将隆上奏说价钱太低,请求改为公平的价格。

皇上于是下诏书给丞相、御史大夫说:

“毋将隆位列九卿,既没有能力匡正朝廷的不足之处,反而奏请和永信宫争执买卖价格的高低,公开上奏,明白说出,众人没有不知道的。

他的行为举止不合义理,沽名钓誉的风气从此开始,没有什么可用昭示百官,伤风败俗。

”因毋将隆以前有安定国家的论策,所以仅被降职为沛郡都尉,后又升任南郡太守。

王莽年轻时,仰慕毋将隆想和他交朋友,毋将隆不怎么趋附他。

哀帝去世后,王莽执政,指使大司徒孔光上奏说毋将隆从前担任冀州牧时处理中山冯太后的案子,冤枉和陷害了没有罪过的人,不适宜在全国的中心地区担任官职。

本是中谒者令史立、侍御史丁玄亲自主管审问那个案子,只是曾经跟毋将隆联名上书论事。

此时任中太仆的史立,任泰山太守的丁玄,以及被尚书令赵昌诬陷的任河内太守的郑崇,都被免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

万历二十八年举于乡。

历刑部主事,励操行,善谈兵。

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

时大军屯山海关,永平为孔道,士马络绎,关外难民云集。

春运筹有方,事就理而民不病。

累转副使、参政,仍故官。

崇祯元年改关内道。

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一日枭斩十二人。

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

在晋复劾其通奄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

督师袁崇焕言春廉惠,不听。

御史李炳言:

“春疾恶过甚,为人中伤。

夫杀之滥否,一勘即明,乞免提问。

”不从。

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

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

帝许之。

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

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莅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

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

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

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

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逆战。

两军交锋,火器竞发,声震天地。

春营被冲,诸军遂败。

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徵,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部卒死者无算。

诸人见清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

至晚,遣使赐以珍馔。

春曰:

“忠臣不事二君,礼也。

我若贪生,亦安用我。

”遂不食。

越三日,复以酒馔赐之,春仍不食,守者恳劝,感太宗文皇帝恩,始一食。

令薙发,不从。

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朝议虽不从,而有司系其二子死于狱。

(选自《明史·张春传》,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B.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C.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D.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了解句子大意,分析句子结构。

“当……时”作状语,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劾”的主语是“诚意伯刘孔昭”,宾语是“春”,“劾”的主要内容是“降敌不忠”,故“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即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由各县知县主持的一次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廷议,即廷臣会议,所议的事情均为事关大利害的政事,多按部门以商讨问题的形式进行,结果上奏皇帝,当意见不一致时,由皇帝做出最终裁决。

C.关内,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亦用泛指关口以内的地方,如山海关以内。

D.闾阎,原指古代里巷的门,后用指房屋建筑,乡村村落,亦泛指平民百姓、民间。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由各县知县主持”错误,明清两代乡试在各省的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春擅长兵事,临危受命。

辽东、辽西尽失,形势危急,他被提拔为山东佥事;永平失守,他面君陈述方略被认可,带领诸将收复失地,升为巡抚。

B.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

关外难民云集,他管理有方不扰民,后遭弹劾百姓为他申冤;永平在战火之后复归,他尽心安抚百姓,百姓越发怀念他。

C.张春守节不屈,忠于朝廷。

大凌河之战中,兵败被俘,诸将皆跪拜清朝皇帝,唯张春直立不跪;被要求剃发,他也不肯,最终守节而死。

D.张春屡遭弹劾,令人同情。

受流言迷惑,王在晋不察实情,两次弹劾他,使张春下狱受审;兵败被俘,刘孔昭等人弹劾他,致使他的两个儿子死在狱中。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升为巡抚”错误,原文是“候巡抚缺推用”,意思是等候巡抚有空缺时推举补用。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疾恶过甚,为人中伤。

夫杀之滥否,一勘即明,乞免提问。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忠臣不事二君,礼也。

我若贪生,亦安用我。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张春痛恨坏人坏事太过,被人中伤。

他杀人是否太多,一调查便会明白,请求免于提审他。

(2)忠臣不侍奉两个君主,这是礼。

我如果贪生怕死,又怎么会让我担当此任?

解析:

本题考查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