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495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7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0.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0.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0.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课时过关训练0

校本练习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选择题

1.早在l419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地理研究院,像迪亚士、麦哲伦、达·伽马等一批优秀的航海家都曾先后在这里学习过。

材料表明新航路成功开辟得益于(  )

A.政府的政策支持B.统治者注重培养人才

C.地理知识的丰富D.造船技术已日益高超

2.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场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等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引人注目的大交换。

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

A.给美洲带来了新的传染病B.使美洲的文化遭到冲击

C.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D.给美洲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3.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签订《托尔斯西拉斯条约》,划定了一条东西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

结合当时的背景,由此可以推断(  )

A.西班牙只在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B.西班牙、葡萄牙从此能和平相处

C.亚洲成为西、葡殖民争夺的焦点D.传播基督教是两国的最主要目的

4.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

威尼斯商人恐慌的原因是(  )

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B.地中海传统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世界东方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D.世界金融中心将向亚洲转移

5.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等6处办事处所组成。

到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5万名员工、与1万名雇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

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仅阿姆斯特丹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

A.商业资本是推动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动力

B.荷兰的工业发达,基础雄厚

C.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殖民贸易公司

D.荷兰垄断了当时的世界贸易

6.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早年在他的自传《我父亲的梦》中曾经表示自己的祖先与奴隶制无关。

奥巴马不管怎么说,怎么漂白,永远漂不掉黑人奴隶后裔的血统,美国历史上不可避免地提到近代非洲黑人因奴隶贸易贩卖到美洲是事实。

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持续到二战后

B.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国家是英国

C.英国黑奴贸易的目的是为美洲的工厂提供劳动力

D.黑奴贸易为欧洲带来大量的资本,造成非洲的落后

7.“欧洲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航海和发现会比战争和重炮给世界带来更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延续了千年的中世纪将画上句号。

新的时代……遵照新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的‘摩登时代’将来临。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是(  )

A.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大量用于航海B.航海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C.发现是指美洲等地区的被发现D.新的思考方式是指以人为中心思考问题

8.关于下图中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的国家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9.《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

“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

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

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旨在说明(  )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10.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家庭祈祷的顺序依次是家庭成员、管家、厨师、女仆、脚力和帮厨等,仆人们都是面对墙壁跪着祈祷。

宗教仪式是按乡绅、农场主、商人、店主、工匠、农业工人的先后顺序安排。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社会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物质财富影响社会地位

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D.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11.19世纪中期以后,随工业革命和民权运动的开展,1870年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规定:

“已婚妇女因从事任何职业、工作或手工艺,或者因独自经营而得到的工资收人都应被视为和确认是她独自拥有和处理的财产。

"1875年,议会正式批准《婚姻及离婚法》,使离婚合法化,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

材料主要表明

A.民主进程激发了妇女维权意识B.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地位

C.工业革命激发了妇女的参政意识D.妇女人格独立地位得到了法律的确认

1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3.“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

D.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14.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

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

“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商业革命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

15.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

“财富从一件教徒可以随时抛弃的斗篷变成了一个不可撼动的铁笼。

”这一观点(  )

A.是工业革命的产物B.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揭露社会财富悬殊D.使人们摆脱宗教束缚

16.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17.“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奴贸易无利可图B.英国文明程度的提高

C.非洲人民的反抗D.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

18.有学者认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B.启蒙运动

C.代议制的确立D.工业革命

19.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

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

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

C.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    D.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20.有人认为:

“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  )

A.金融霸主的地位B.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C.经济体制的创新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21.据估计,16世纪,英国一些富裕农民从贵族手中承租大片土地,再雇工经营,其收入达到土地租金的10倍。

大约同时期的中国,地主雇工经营所得收入不足以超过地租收入,甚至不如地租收益。

较之于中国,当时的英国更易于(  )

A.抑制农村社会的贫富分化    B.推广大农场经营方式

C.迅速平衡城乡人口的分布    D.稳定农村社会阶级结构

22.有人说:

“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

”这反映出(  )

A.科学理论对实际发明具有推动意义B.科学发明与社会需要联系紧密

C.科学与技术需相互结合才能推动社会进步D.发明蒸汽机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

23.20世纪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主席西奥多·维尔反感无序竞争,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

他认为公司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

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

这说明该企业(  )

A.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B.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

C.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D.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

24.19世纪初期,欧洲内陆的运输量出现史无前例的盛况,因而掀起改善陆路交通的高潮,但仍无法舒解货物拥塞的情况。

这种情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大力保护关税使货物流通受阻B.拿破仑战争导致港口贸易陷入困境

C.各国征收高额租税使运输成本提高D.工业革命迅速扩展使各地产量大增

25.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

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

请判断甲、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  )

组别

商品内容

盐、火器、五金、酒、布匹

糖、烟草、玉米

奴隶

A.欧洲、美洲、非洲B.亚洲、美洲、非洲

C.亚洲、美洲、欧洲D.欧洲、亚洲、非洲

26.“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这说明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7.19世纪初,曼切斯特地区机器的轰鸣声取代了纺车的嘤嘤作响。

随之而来的是工厂排放的烟尘和污水,以及对原料和市场的依赖增加。

这些变化导致英国(  )

A.技术革命的开始    B.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C.重工业成为主导    D.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8.工业革命初期,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共同影响着劳动分工的社会性别化。

“女性缺失技术竞争力的观念”成为女性身份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女性看来“进入技术领域”是对其女性身份的威胁。

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没有冲击到传统社会观念B.加剧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

C.加剧了技术竞争的激烈程度D.加强了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

29.1813年,英国议会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

国会又于1833年完全取消了该公司贸易业务,把它变成了一个“受国王委托的”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政治军事和行政机构,期限为20年。

这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30.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31.《英国通史》中记述了英国在1700年到1780年间国家总产出增长了67%,到了1800年增长了151%。

这说明(  )

A.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B.工场手工业孕育工业革命

C.殖民掠夺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D.技术革新蕴藏了巨大动能

32.西门子等制成发电机并使它实际可用,开启了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诞生及卡尔·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创物理学新时代,由此可以看出(  )

A.美国科技水平超越德国B.德国是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

C.世界科技中心多元化D.当时有两个世界科技中心:

美国和德国

33.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

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的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B.巩固国防的需要

C.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开发边疆的需求

34.贝尔纳认为:

“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

”以下事例与此说法相符的是()

A.达尔文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

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汽船D.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35.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

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

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

这说明(  )

A.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

B.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

C.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D.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

36.郭家宏在《从旧帝国到新帝国》中认为:

“英国政府开拓殖民地的动机是为了商业与财富,并非为了领土扩张,所以英国在政治上对殖民地的控制比较松弛……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第一帝国正式解体。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不重视对外殖民扩张

B.英国海外殖民扩张更关注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

C.英国不重视控制殖民地是美国获得独立的主要原因

D.英国的殖民动机与管理政策是导致第一帝国解体的主要原因

37.某国的规定从“政府指定某些殖民地产品只准许贩卖到本土或其殖民地,包括如烟草、糖、棉花、靛青、毛皮等”到“沿海允许外国的商船从事贸易”。

该项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开展解放运动B.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C.代议制完善民主政治D.该国获取世界工厂地位

38.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虽然这不是说传统的来自经验的方法大部分或甚至全盘都被抛弃了。

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A.经验主义已经在当时的许多工业中失去了统治地位

B.瓦特设计出双向气缸的蒸汽机

C.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39.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

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

A.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B.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C.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D.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

40.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

该状况反映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

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    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

41.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

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生产的萎缩说明(  )

A.传统的东方贸易退居次要位置B.意大利缺乏本土工业原料优势

C.意大利工商业行会竞争意识不足D.两地生产没有面向大众消费

42.“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下。

始得以驱动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

”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  )

A.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B.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

C.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D.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43.据估计,400年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5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劳动力短缺B.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野蛮特征

C.非洲人具有体力劳动的先天优势D.黑奴贸易使洲际人口失去了平衡

44.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

“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

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

”这种现象表明(  )

A.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B.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

C.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D.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

45.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

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

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46.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均由私人投资修建;欧洲大陆国家的铁路或由国家负责投资兴建,或由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而后逐渐转移到国家手中。

这说明欧洲大陆(  )

A.钢铁工业发展迅速  B.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C.政府扶植工业革命D.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47.19世纪英国的学校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极其有限的课程,在于培养其未来做好妻子、好母亲而非职业培训;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电铸术、骨相学等利于就业的课程。

男女课程的差别表明(  )

A.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B.工业革命促进了男女合理分工

C.工业革命强化了性别分工D.妇女不适合学习男子所学专业

48.据某史料记载:

“1911年8月,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电话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巴黎销售。

然后,他又把赚到的钱投资到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等地,结果获利丰厚。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

A.无线电技术的发展 B.交通工具取得巨大进步

C.科技和市场的拓展D.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推动

二、非选择题

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银,特别是银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殖民地流入欧洲,欧洲货币金属的供应量大幅度上升,在整个16世纪至少增加了3倍。

西班牙政府曾试图禁止金银的出口,但徒劳无益。

而且,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违禁者。

它用大量的金银支付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的欠款,并且资助无休无止的战争。

正是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参与的违禁买卖活动,使贵金属在欧洲蔓延扩散。

最明显直接的结果是价格的长期(不正常的)上涨。

16世纪末的价格水平比世纪初高出3倍至4倍之多。

——《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直到19世纪中期为止,中国长期保持的出口顺差主要是通过外国人用白银偿付来解决的。

然而,中国对白银的吸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明朝政府抛弃了元朝乃至更早的宋朝部分使用纸币的政策。

这是因为在发生危机时,滥印纸币总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后果。

明朝政府先是停止了纸币的印制,接着又停止了纸币的使用,从而完全使用铜钱和银锭。

另外,货币税收的份额越来越大,最终演变成完全用白银交纳的“一条鞭”法的税制。

正是中国对白银的公共需求、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和生产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出口顺差,导致了对世界白银的巨大需求,并造成了世界白银价格的上涨。

弗林和吉拉德尔说:

“如果没有近代早期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它是靠出售白银而得以生存)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1)材料一描述的是欧洲哪一经济现象?

其具体表现如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影响。

(9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2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如果没有近代早期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同样的‘价格革命’”?

(4分)

2.(25分)被历史学家称为“哥伦布交流”的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介入,彻底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铃薯在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绝大部分欧洲文化对它持一种非常不友好的态度。

他们甚至认为马铃薯会导致麻风病和不道德;欧洲人以前从未吃过块茎类食物,《圣经》中也没提到过马铃薯;`马铃薯来自美洲,在那里它是不开化的、被征服的种族的主要食物……在欧洲,甚至在马铃薯被称为“魔鬼的苹果”的苏联,在农民在最初的犹豫不决之后开始大规模栽培马铃薯。

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

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社会影响》

材料二“玉黍(玉米)……生地瓦砾山场皆可植,其嵌石砷尤耐旱,宜勤锄,不须厚粪,旱甚亦宜溉……收成至盛,工本轻,为旱种之最。

——包世臣《齐民四术》

“……三十年前,从无开垦者。

嗣有江苏之淮、徐民,安徽之安庆民,浙江之温、台民,来杭湖两属之各县,棚居山中,开种苞谷(玉米)……近己十开六七矣。

每遇大雨,泥沙直下,近于山之良田,尽成沙地;远于山之巨浸,俱积淤泥,以致雨泽稍多,溪湖漫滋,田禾淹没,岁屡不登……他日之钱粮何出,犹其后焉者也。

——汪元方《请禁棚民开山阻水以杜后患疏》(1850)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概括欧洲文化对马铃薯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玉米种植的两种态度及各自理由(10分)。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美洲作物传播的主要因素(5分)

 

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自一开始就禁用金银,并很快建立了宝钞(即纸币)货币制度,然而民间却存在一种白银逐渐发展应用的势头。

洪武八年(1375年)是宝钞开始推行的时间,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是民间使用宝钞相对比较顺畅的时期。

民间交易使用白银的趋向在建文时期(1398~1402年)表现明显。

集中建文时期的契约22件,其中11件是以白银支付的,占有50%。

永乐帝(1402~1424年在位)一即位就颁令禁止金银交易,22年间,民间使用宝钞交易活动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实物,在收集的契约中,银的使用只有一例。

景泰与天顺年间(1449~1464年),民间以白银交易为主体,以白银论价并成交的交易,分别占有契约总数的90%和近94%,只残留了极个别的实物交易。

至成化年间(1464~1487年),收集的90件契约中,无一例外地使用白银进行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由于世界白银价格大幅度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