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110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docx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docx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

 

1电子产品检测

1.1电子产品检测简介

产品检验是现代电子企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质量监控手段,主要起到对产品生产的过程控制、质量把关、判定产品的合格性等作用。

产品的检验应执行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相结合的“三检”制度。

1.2检测的概念

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测对电子产品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整机检测就是按整机技术要求规定的内容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得到的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整机各项指标的合格情况。

检验的分类:

整机产品的检验过程分为全检和抽检。

(1)全检,是指对所有产品100%进行逐个检验。

根据检测结果对被检的单件产品作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全检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不合格率。

(2)抽检,是从交验批中抽出部分样品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判定整批产品的质量水平,从而得出该产品是否合格的结论。

1.3检测的过程

检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装配器材的检验。

主要指元器件、零部件、外协件及材料等入库前的检测。

一般采取抽检的检验方式。

(2)过程检测。

是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工序、或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主要包括焊接检验、单元电路板调试检验、整机组装后系统联调检验等。

过程检测一般采取全检的检验方式。

(3)电子产品的整机检测。

整机检验采取多级、多重复检的方式进行。

一般入库采取全检,出库多采取抽检的方式。

1.4电子产品检测项目

(1)性能:

性能指产品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包括产品的使用性能、机械性能、理化性能、外观要求等。

(2)可靠性:

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的性能,包括产品的平均寿命、失效率、平均维修时间间隔等。

(3)安全性:

安全性指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4)适应性:

适应性指产品对自然环境条件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如对温度、湿度、酸碱度等地反应。

(5)经济性:

经济性指产品的成本和维持正常工作的消耗费用等。

(6)时间性:

时间性指产品进入市场的适时性和售后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等。

1.5外观检测

外观检验是指用视查法对整机的外观、包装、附件等进行检测的过程。

1、观:

要求外观无损伤、无污染,标志清晰;机械装配符合技术要求。

2、装:

要求包装完好无损伤、无污染;各标志清晰完好。

3、件:

附件、连接件等齐全、完好且符合要求。

1.6性能检测

是指对整机的电气性能、安全性能和机械性能等方面进行测试检查。

1、电气性能检测

对整机的各项电气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的结果与规定的参数比较,从而确定被检整机是否合格。

2、安全性能检测

主要包括:

电涌试验、湿热处理、绝缘电阻和抗电强度等。

安检应该采用全检的方式。

3、机械性能进行测试

主要包括:

面板操作机构及旋钮按键等操作的灵活性、可靠性,整机机械结构及零部件的安装紧固性。

1.7任务描述

根据检验工艺文件及电子产品的具体要求,对该电子产品进行各种检验,并进行必要的老化试验。

1、入库前的检测

入库前的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可靠性的重要前提。

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元器件等,在新购、包装、存放、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质和损坏或者本身就是不合格品,因此,这些物品在入库前应按产品技术条件、协议等进行外观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对判为不合格的物品则不能使用,并要进行隔离,以免混料。

另外,有些元器件比如晶体管、集成电路以及部分阻容元件等,在装接前还要进行老化筛选。

2、生产过程中的检测

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道工序进行检验,采用操作人员自检、生产班组互检和专职人员检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自检就是操作人员根据本工序工艺指导卡的要求,对自己所组装的元器件、零部件的装接质量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部件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换,避免流入下道工序。

互检就是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检验。

操作人员在进行本工序操作前,检查前道工序的装调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对有质量问题的部件及时反馈给前道工序,不能在不合格部件上进行本工序的操作。

专职检验一般为部件、整机装配与调试完成的后道工序进行。

检验时根据检验标准,对部件、整机生产过程中各装调工序的质量进行综合检查。

检验标准一般以文字、图纸形式表达,对一些不方便使用文字、图纸表达的缺陷,应使用实物建立标准样品作为检验依据。

3、整机检测

整机检测是产品经过总装、调试合格之后,检查产品是否达到预定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

整机检验主要包括直观检验、功能检验和主要性能指标测试等内容。

直观检验的内容有:

产品是否整洁;板面、机壳表面的涂覆层及装饰件、标志、铭牌等是否齐全,有无损伤;产品的各种连接装置是否完好;各金属件有无锈斑;结构件有无变形、断裂;表面丝印、字迹是否完整、清晰;量程是否符合要求;转动机构是否灵活;控制开关是否到位等。

功能检测是对产品设计所要求的各项功能进行检查。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检验内容和要求,例如对电视机应检验节目选择、图像质量、亮度、颜色、伴音等功能。

主要性能指标测试指通过使用符合规定精度的仪器和设备,查看产品的技术指标,判断产品是否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

现行国家标准规定了各种电子产品的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检验中一般只对其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1.8电子产品的样品试验

试验是为了全面了解产品的特殊性能,对于定型产品或长期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例行验证。

为了能如实反映产品质量,试验的样品机应在检验合格的整机中随机抽取。

试验包括环境试验和寿命试验。

(1)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是一种检验产品适应环境能力的方法,是评价、分析环境对产品性能影响的试验,通常在模拟产品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条件下进行。

环境试验的内容包括机械试验、气候试验、运输试验和特殊试验。

机械试验包括振动试验、冲击试验、离心加速度试验等项目。

气候试验包括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温度循环试验、潮湿试验和低气压试验等项目。

运输试验是检验产品对包装、储存、运输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特殊试验是检查产品适应特殊工作环境的能力,包括烟雾试验、防尘试验、抗霉菌试验和抗辐射试验等。

(2)寿命试验

寿命试验是考察产品寿命规律性的试验,是产品最后阶段的试验。

是在规定条件下,模拟产品实际工作状态和储存状态,投入一定样品进行的试验。

试验中要记录样品失效的时间,并对这些失效时间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产品的可靠性、失效率、平均寿命等可靠性数量特征。

为保证电子整机产品的生产质量,通常在装配、调试、检验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整机的通电老化。

所谓的整机产品老化,就是在一定环境前提条件下,让整机产品连续工作若干个小时,然后再检测产品的性能是否仍符合要求。

通过老化可发现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缺陷,把故障(早期失效)消灭在出厂之前。

老化是企业的常规工序,通常每一件产品在出厂以前都要经过老化。

1、老化条件的确定

电子整机产品的老化,全部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老化的主要条件是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情况,通常可以在室温下选择8h、24h、48h、72h或168h的连续老化时间。

有时也采取提高室内温度,甚至把产品放入恒温的试验箱的办法,缩短老化时间。

在老化时,应该密切注意产品的工作状态,如果发现个别产品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使它退出通电老化,并送交检修部门。

2、静态老化和动态老化

在老化电子整机产品的时候,如果只接通电源、没有给产品注入信号,这种状态叫做静态老化。

如果同时还向产品输入工作信号,就叫做动态老化。

以电视机为例,静态老化时显像管上只有光栅,而动态老化时从天线输入端送入信号,屏幕上显示图像,喇叭里发出声音。

又如,计算机在静态老化时只接通电源,不运行程序,而动态老化时要持续运行测试程序。

2产品质量认证

产品质量认证也称产品认证,国际上称合格认证。

根据199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产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2.1基本概念

ISO的定义是:

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活动。

产品认证分为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两种。

一般来说,对有关人身安全、健康和其他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者为强制性认证,即“以法制强制执行的认证制度”。

其他产品实行自愿认证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规定: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的认证工作;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设立的或者授权国务院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行业认证委员会负责认证工作的具体实施。

县级以上(含县,下同)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对认证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获准认证的产品,除接受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检查外,免于其他检查,并享有实行优质优价、优先推荐评为国优产品等国家规定的优惠。

对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规定的有关认证的行为,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

2.2认证依据

产品质量认证的依据是认证检验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评定所依据的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

由于我国的标淮体系中有国家标淮、行业标淮、地方标淮、企业标淮,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特征及特性要求,所以认证机构在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时,主要有以下几类依据:

1、一般产品开展质量认证,应以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为依据。

对于现行国家标淮或行业标淮内容不能满足认证需要的,应当由认证机构组织制定补充技术要求。

对于这一点,《产品质量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

国家参照国际先进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出认证的水平和层次。

2、我国名、特、优产品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应当以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确认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作为认证依据。

3、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加入了相应国际认证组织的认证机构(例如:

电子元器件认证委员会、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进行产品质量认证时,应采用国际认证组织已经公布的、并己转变化为我国的国家标淮或行业标淮为依据。

4、我国己与国外有关认证机构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的产品,应按照合作协议规定采用的标淮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2.3认证种类

产品质量认证分为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

1、安全认证

凡根据安全标准进行认证或只对商品标准中有关安全的项目进行认证的,称为安全认证。

它是对商品在生产、储运、使用过程中是否具备保证人身安全与避免环境遭受危害等基本性能的认证,属于强制性认证。

实行安全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合格认证

合格认证是依据商品标准的要求,对商品的全部性能进行的综合性质量认证,一般属于自愿性认证。

实行合格认证的产品,必须符合《标准化法》规定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要求。

2.4认证意义

实行产品质量认证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信誉,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国际贸易和发展国际质量认证合作。

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商品质量信誉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商品在获得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并通过注册加以公布后,就可以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产品质量的可信度,有利于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提高商品质量水平,全面推动经济的发展

商品质量认证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及时解决在认证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可以加强国家对商品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促进商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已取得质量认证的产品,还可以减少重复检验和评定的费用。

3、提供商品信息,指导消费,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社会效益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可以从认证注册公告或从商品及其包装上的认证标志中获得可靠的质量信息,经过比较和挑选,购买到满意的商品。

3质量体系认证

3.1质量体系认证的由来

ISO9000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

二战期间,因战争扩大所需武器需求量急剧膨胀,美国军火商因当时的武器制造工厂规模、技术、人员的限制未能满足“一切为了战争”。

美国国防部为此面临千方百计扩大武器生产量,同时又要保证质量的现实问题。

分析当时企业:

大多数管理是NO1,即工头凭借经验管理,指挥生产,技术全在脑袋里面,而一个NO1管理的人数很有限,产量当然有限,与战争需求量相距很远。

于是,国防部组织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编写技术标准文件,开设培训班,对来自其它相关原机械工厂的员工(如五金、工具、铸造工厂)进行大量训练,使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识别工艺图及工艺规则,掌握武器制造所需关键技术,从而将“专用技术”迅速“复制”到其它机械工厂,从而奇迹般地有效解决了战争难题。

战后,国防部将该宝贵的“工艺文件化”经验进行总结、丰富,编制更周详的标准在全国工厂推广应用,并同样取得了满意效果。

当时美国盛行文件风,美国军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军工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上述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认证机构在进行产品品质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发展。

到了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首先开展了单独的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业务,使品质保证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更加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

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

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

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的认证委员会的“品质保证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品质保证委员会”。

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独的品质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品质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专门的品质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3.2认证释义

“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

ISO/IEC指南2:

1986中对“认证”的定义是:

“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举例来说,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

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认证”。

这就是说,第三方的认证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才能有效。

这就要求第三方必须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信,必须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须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经济上的利益关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关系,或者有维护双方权益的义务和责任,才能获得双方的充分信任。

3.3认证特点

独立的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诞生于70年代后期,它是从产品质量认证中演变出来的。

质量体系认证具有以下特点:

1、认证的对象是供方的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不是该企业的某一产品或服务,而是质量体系本身。

当然,质量体系认证必然会涉及到该体系覆盖的产品或服务,有的企业申请包括企业各类产品或服务在内的总的质量体系的认证,有的申请只包括某个或部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体系认证。

尽管涉及产品的范围有大有少,而认证的对象都是供方的质量体系。

2、认证的依据是质量保证标准。

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往往是供方为了对外提供质量保证的需要,故认证依据是有关质量保证模式标准。

为了使质量体系认证能与国际作法达到互认接轨,供方最好选用ISO9001、ISO9002、ISO9003标准中的一项。

3、认证的机构是第三方质量体系评价机构。

要使供方质量体系认证能有公正性和可信性,认证必须由与被认证单位(供方)在经济上没有利害关系,行政上没有隶属关系的第三方机构来承担。

而这个机构除必须拥有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人员、符合要求的资源和程序外,还必须以其优良的认证实践来赢得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信任,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

4、认证获准的标识是注册和发给证书。

按规定程序申请认证的质量体系,当评定结果判为合格后,由认证机构对认证企业给予注册和发给证书,列入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名录,并公开发布。

获准认证的企业,可在宣传品、展销会和其它促销活动中使用注册标志,但不得将该标志直接用于产品或其包装上,以免与产品认证相混淆。

注册标志受法律保护,不得冒用与伪造。

5、认证是企业自主行为。

产品质量认证,可分为安全认证和质量合格认证两大类,其中安全认证往往是属于强制性的认证。

质量体系认证,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质量信誉和扩大销售量,一般是企业自愿,主动地提出申请,是属于企业自主行为。

但是不申请认证的企业,往往会受到市场自然形成的不信任压力或贸易壁垒的压力,而迫使企业不得不争取进入认证企业的行列,但这不是认证制度或政府法令的强制作用。

3.4认证步骤

仔细阅读过ISO9001标准后,你一定会产生这样一个概念,ISO9001标准的确非常全面,它规范了企业内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所有过程,牵涉到企业内从最高管理层到最基层的全体员工。

你也许会想,这么全面而复杂的体系,推行起来一定非常困难吧!

不可否认,推行ISO9000是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您真心实意地将推行ISO9000作为提升公司管理业绩的重要措施而不只是摆摆样子,将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稳扎稳打,按照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周密的策划,ISO9000终究能在你的公司里生根结果。

简单地说,推行ISO9000有如下五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知识准备-立法-宣贯-执行-监督、改进。

你可以根据贵公司的具体情况,对上述五个过程进行规划,按照一定的推行步骤,引导贵公司逐步迈入ISO9000的世界。

以下是企业推行ISO9000的典型步骤,可以看出,这些步骤中完整地包含了上述五个过程:

企业原有质量体系识别、诊断;

任命管理者代表、组建ISO9000推行组织;

制订目标及激励措施;

各级人员接受必要的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训练;

ISO9001标准知识培训;

质量体系文件编写(立法);

质量体系文件大面积宣传、培训、发布、试运行;

内审员接受训练;

若干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在内审基础上的管理者评审;

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和改进;

申请认证。

企业在推行ISO9000之前,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对上述各推行步骤进行周密的策划,并给出时间上和活动内容上的具体安排,以确保得到更有效的实施效果。

企业经过若干次内审并逐步纠正后,若认为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符合所选标准的要求(具体体现为内审所发现的不符合项较少时),便可申请外部认证。

3.5具体程序

1、申请:

(1)认证申请的提出、

(2)认证申请的审查与批准。

2、检查与评定:

(3)文件审查、(4)现场检查前的准备、(5)现场检查与评定、(6)提出检查报告。

3、审批与注册发证:

(7)审批、(8)注册发证。

4、获准认证后的监督管理:

(9)供方通报、(10)监督检查、(11)认证暂停或撤销、(12)认证有效期的延长。

3.6系列标准

1、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选择和使用指南》

2、GB\T19001—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3、GB\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

4、GB\T19003—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测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5、GB\T19004—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