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2573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019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写了几个具有科学精神的人物的故事,有四篇课文《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一个习作和一个练习。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点:

   感受这些人物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天火之谜》                                2课时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课时

   《诺贝尔》                                  2课时

  《滴水穿石的启示》                          2课时

   习作6                                       2课时

   练习6                                       3课时

 

19、天火之谜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冒着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辨析形近字“瀑、爆、暴”、“揭、竭”,采用查工具书,反复诵读(读出情味)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中四字词语,能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2、反复朗读,按照课后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并据此抓住每部分的关键词句复述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包括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围绕话题展开研究性学习,感受富兰克林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建构“观察——推理——实验”的科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认真地朗读体会,学习文中知识,阅读一些相关文章,深入了解富兰克林的情况。

  2、让学生学习富兰克林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上。

教学构想:

   本文主要向我们叙述了富兰克林解开天火之谜的经过,因此在教学时可采用“质疑促读”的方法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首先要向学生提出“疑问”,利用疑问导出课文的重点段落、语句,然后指导朗读。

让学生了解富兰克林解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体会“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

”。

这样,学生就有了精读的明确目标和内在动力。

接着,就可以围绕以上两点指导他们练读、练述。

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的理解和朗读,通过人们对富兰克林的冷嘲热讽的态度和富兰克林坚持不懈、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而毫不畏惧的探索精神的对比,来真切地体会富兰克林的坚毅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

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学生质疑:

“天火”指什么?

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

他是怎样解开的?

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精读课文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

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起因) 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天火之谜 (经过) 解开“雷暴之谜”  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 发明避雷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

雷暴到底是什么呢?

--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

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

自由读3--4节

  思考:

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

(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

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

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

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板书:

习惯地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

(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

(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作业设计:

  

  复述风筝实验。

 

板书设计:

天火之谜——“风筝实验”

课后反思: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教学构想:

   首先进行充分朗读。

朗读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要把词句训练寓于朗读训练中;学法指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依赖于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层次结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迁移练习。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

(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3)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

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

“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

“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①第一段:

(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②第二段:

(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③第三段:

(4节)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

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读后评议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

思考:

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些词句是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

(读句子,谈体会)

   3、在这段中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写法,表现了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从这段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5、指导朗读。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家境贫寒  不向困难屈服

书稿被偷     坚定信念

从头撰写     自强不息

《国榷》     名垂青史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谈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2、师:

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曾经过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鸿篇巨制”——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这是何等的伟大啊!

你们说说这需要的是什么——齐读(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的精神。

  2、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讲谈迁不向困难屈服,自强不息?

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

他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2)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2、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请你多读几遍。

  三、全班讨论、交流。

  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

理解:

家徒四壁。

  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

)“化为乌有”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

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

(当时的谈迁已是“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见这种打击是何等的惨重!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那么,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5、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

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

  自读课文3自然段,读后全班交流。

  (理解:

①为了完成新书稿,为了使新书稿更加完善、准确,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甚至亲自“考察”历史遗迹。

他不怕苦(一袭破衫),不怕累(终日奔波)不怕孤单,不怕病(年老体弱)又经过几年的奋斗,新写出一部“明史巨著”。

  理解:

②文中又一次运用了数字,“104卷”“500万字”说明谈迁为《国榷》倾注了多少心血啊!

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品质。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么意思?

为什么谈迁能“名垂青史”?

  四、学习第三段。

  1、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齐读四自然段。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说你的理解。

(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远存在。

  3、这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既是课文的总结,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六、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作业设计: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请摘抄写在本子上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锲而不舍

课后反思:

 

 

19、诺贝尔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构想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尾段落让学生充分自主阅读,重点指导学生阅读第二段,引导学生多读,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以及遇到的困难和危险,从而体会诺贝尔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咬文嚼字的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内心,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听写课后词语。

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凭借语言材料了解诺贝尔的成就,感悟诺贝尔的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情感

   1、今天我们学习《诺贝尔》

   2、提到诺贝尔,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举世闻名的奖项——诺贝尔奖。

课文一开始就介绍了诺贝尔奖。

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世界性盛会)

   3、再过20多天,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仪式又将在斯德哥尔摩拉开帷幕,想不想预先领略一下典礼盛况?

颁奖典礼是一次盛大的晚会,参加的众多嘉宾中有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瑞典的国王王后。

参加典礼的人们必须穿正规的礼服,典礼使用的花朵全部是从意大利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过来的。

觉得这个典礼怎么样?

这么隆重的典礼跟一个人联系起来,谁?

——诺贝尔(齐读课题)

   人们为什么这么隆重地举行颁奖典礼吗?

(纪念诺贝尔)

   4、诺贝尔有哪些成就,值得人们这么隆重的纪念他呢?

我想听听大家读了课文之后的看法。

   二、初读感知,了解成就

   1、学生轻声读课文,了解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相机纠正。

   2、说说诺贝尔的主要成就

   3、对于诺贝尔的成就,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句子:

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学生朗读。

   这许多是指多少呢?

是355个发明。

每一个发明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发明都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你觉得诺贝尔怎么样?

(板书:

伟大成就)

   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从“最突出”这几个词语里你体会到什么?

(诺贝尔被称为炸药之父,为了发明炸药,他投入了他整个生命。

   再读句子。

   4、具体描写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第3至第9自然段)。

请几位同学来读这一部分,看一看诺贝尔是怎么发明炸药的。

(学生朗读课文,相机了解发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了解诺贝尔的永不满足。

   发明液体炸药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随后他又迈出了第二步,谁来读?

   第二步的足迹看来很辉煌,是吗?

   成功了,他停下脚步了吗?

从哪句话看出来?

看来诺贝尔又迈出了很多步。

谁来读接下来的内容?

   5、小结发明炸药的过程。

(树立理想——发明液体炸药——发明固体炸药——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从这个过程中大家体会到什么?

   三、品读课文,感悟精神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诺贝尔对科学追求的永不满足。

在永不满足的奋斗中,他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怎样的代价,他究竟凭什么获得了成功?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2、师:

课文中那些句子打动了你,找出来读一读。

   交流感悟:

简单的语言文字背后是感人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句子。

   

(1)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

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指名读

   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

    这个片段中,哪个词语最令你感动?

毫不气馁

   你能体会他当时的痛苦吗?

   面对这一切,他也有悲痛、也有犹豫、但冷静下来后,他想的是——(交流)(板书:

为了科学)

   所以,遭受这一切,他毫不气馁。

学生齐读句子。

   过渡:

诺贝尔决心继续实验,可由于危险太大,政府不允许诺贝尔继续试验,怎么办?

——租船——这也是毫不气馁。

船上的工作怎么样呢?

谁来读?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a、你感受到什么

   b、失败、失败、再失败,他疲惫的身心经受了多少次失败?

失败了就再来,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工作了多长时间?

   c、看着“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屡败屡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d、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

从“终于”你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

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

)师:

失败是对诺贝尔的磨砺,失败使诺贝尔得到升华。

你能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读出来吗?

   e、当1867年的秋天终于来到的时候,诺贝尔的实验成功了。

后来,他又发明了雷管,从此——学生读。

   小结过渡:

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镜头。

课文8、9自然段就为我们介绍了其中一个镜头,读一读,你又有怎样的感悟?

   (3)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近了!

近了!

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a、诺贝尔的哪些举动令你敬佩:

亲自、双眼紧紧盯着、仍然盯着

   b、两次写到诺贝尔“紧盯”什么叫紧盯?

他在盯着什么。

   他双眼紧盯着火星,火星怎样了?

   从诺贝尔的“紧盯”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读句子)

   c、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近了!

近了!

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老师范读)这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读懂了吗?

   ——火星接近炸药意味着(危险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

   ——火星接近炸药也意味着(成功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

   d、怦怦直跳的心是为即将到来的危险而紧张,更是为可能到来的成功而激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

   e、轰!

巨大的爆炸声——(教师引读,感受当时的危险)人们为什么惊呼?

   咱们在这儿正为诺贝尔担心呢,突然——(学生齐读)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

(欣喜若狂)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学生说具体点:

成功了,做了很多次,成功来之不易)(如果成功来得简单,诺贝尔会这么高兴吗?

   这一刻是值得疯狂的,因为他为之付出了太多。

让我们把这个片段再来读一遍。

   (4)小结:

诺贝尔成功了,你觉得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板书:

伟大精神)

   三、结尾

   1、为了科学,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但他给予人类的又何止他的生命。

齐读最后一段,你又有什么感悟。

(点题:

为了科学,为了人类)

   2、诺贝尔的生命结束了,但他对人类的贡献永远不会结束。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奖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奖,(出示开头图片)谁作出杰出贡献,谁就能获得这项无上荣誉。

可这位科学巨人自己呢,却认为自己不应得到任何荣誉,甚至墓碑上也没有只言片语。

但这仍然不能阻止全世界的人们每年用最隆重的方式纪念他。

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诺贝尔,记住他的杰出成就,记住他的伟大精神,记住他心底的声音:

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诺贝尔

                杰出成就    为了科学、为了人类

                               伟大精神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以读入手,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为主线,读中悟情,引领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疑问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是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举行授奖仪式的日子。

请大家打开书,用书上的语句来回答人们这样做的原因。

师引读课文第二小节。

   2、从这连着的两个设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人们为什么如此深深地怀念与敬佩诺贝尔呢?

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走近诺贝尔,去触摸,去感知这一个伟大的生命。

   二、品读课文,感受内心

   1、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