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弹力1课时新授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9880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弹力1课时新授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二节 弹力1课时新授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二节 弹力1课时新授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二节 弹力1课时新授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二节 弹力1课时新授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 弹力1课时新授课.docx

《第二节 弹力1课时新授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弹力1课时新授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 弹力1课时新授课.docx

第二节弹力1课时新授课

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弹力的概念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难点:

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

多媒体课件、弹簧、小球、平面镜

(2)、激光笔。

学生用(每组):

橡皮筋、气球、弹簧、直尺、铜丝、橡皮泥、铁架台、钩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播放炮弹飞人视频

(动作危险、请勿模仿)

设疑:

是什么力让此人飞起来的?

【模拟实验】演示:

用压缩的弹簧把一个小球弹出去。

【揭示课题】

人飞出是压缩的弹簧对人产生的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弹力。

(设计意图:

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观察实验:

观察到压缩的弹簧能把一个小球弹出去。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

(一)体验感受、合作研讨

1.做做想想,探究弹性和塑性

(1)出示【活动一】内容:

【做一做】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橡皮筋、气球、弹簧、直尺、铜丝、橡皮泥),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比较】请大家找出这些实验现象的异同点,并将它们分类。

【总结】

1.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弹性。

2.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设计体会实验的过程,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合作动手实验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弹性和塑性。

(2)【观察与交流】让两位学生分别用自己最大的力去拉伸弹簧和挤压气球。

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弹性限度: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

(3)【应用拓展】弹性和塑性的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2.体验感受,探究弹力

(1)出示【活动二】内容:

【体验感受】请用力压弹簧和拉弹簧,谈谈手有什么感觉?

【引导得出】弹力的概念: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这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引导点拨:

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弹力也越大;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过渡并设疑:

像弹簧、橡皮筋等能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像桌面、水泥地等较硬的物体会发生形变吗?

书本放在桌面上,能使桌面发生弹性形变吗?

(2)【演示实验】

追问:

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方法渗透】此实验运用运用了转换法,把桌面微小的形变进行放大。

【引导点拨】书本放在桌面上,能使桌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书本也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引导小结】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3)【学以致用】

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力中是弹力的是()

A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

B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

C木块受到的阻力

D木块受到的重力

分组设计、进行实验并展示:

拉橡皮筋、挤压气球、压或拉弹簧、压直尺弯折铜丝、捏或压橡皮泥……

小组交流讨论:

共同点是:

物体受到力都发生了变形。

不同点是:

橡皮筋、气球、弹簧、直尺不受力时恢复了原状;铜丝、橡皮泥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状。

分类:

前一类具有弹性、后一类具有塑性。

学生观察到弹簧被拉直,气球被挤爆了且不能恢复原状,讨论后回答:

说明弹性物体有一个承受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物体就会被损坏。

列举应用实例:

弹性:

撑竿跳、汽车刹车片……

塑性:

揉面、捏泥人……

 

实验并感受:

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都对手产生了力。

 

结合实验感受,认知弹力。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弹力、认知弹力。

 

学生观察实验:

桌面上放物体A前后,墙上的光斑位置发生改变。

思考回答:

桌面上放物体A后,桌面发生了形变。

 

了解常见的弹力。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帮助学生提高对弹力的认识。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A、B。

(二)弹簧测力计

1.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2.弹簧测力计原理

3.作用

4.结构

 

5.探究弹簧测力计使用

 

(二)实验探究、合作研讨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观察比较】一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拉拉力器。

(1)提出问题:

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出示【活动三】)

(2)猜想:

请同学们大胆进行猜想。

强调:

弹簧的伸长量

弹簧原长为L0

弹簧受力时的长度L

弹簧的伸长量为:

L-L0

(3)设计实验: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说明:

弹簧受到拉力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次数

拉力/N

弹簧的长度/cm

弹簧的伸长量/cm

1

0

2

1

3

2

4

3

……

(4)分析论证

【实验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实验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分析概括能力。

(5)引导学生自制弹簧测力计

在弹簧没挂钩码时及每挂一次钩码时,指针对应的位置标上0N、1N、2N、3N,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

2.【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3.请说出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4.【观察与交流】请同学们观察提供的弹簧测力计,说出其构造。

 

5.自主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使用及注意事项

出示【活动四】内容:

1.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

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1N、3N、5N位置,感受它们的大小。

2.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3.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测出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提出问题】使用弹簧测力计有哪些应该注意的操作要求?

【归纳总结】使用规则

(1)“三看清”:

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

(2)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3)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学生了解使用一般测量工具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

6.其它测力计【课件展示】

7.【小试身手】

(1)如图所示,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______,分度值为_____,此时的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2)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个测量范围,被测力应小于这个范围

B.使用前必须先对弹簧测力计校零

C.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放置,测竖直方向的力

D.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不同方向的力

观察比较:

拉力器受到拉力较大时,弹簧的伸长的越长。

生猜想:

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学生得出:

弹簧的伸长量

△L=L-L0

各小组讨论交流、合作设计实验:

分别在弹簧下挂1N、2N、3N、4N……钩码,并测出弹簧没挂钩码时及每挂一次钩码时的长度及伸长的长度。

学生小组分工协作,积极做实验,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但有一定的限度。

学生自制弹簧测力计。

1.定零刻线。

2.定终刻线。

3.平均分,画刻线。

(设计意图:

让学生直观认识和体会自己制作的为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做好铺垫。

回答:

测量力的大小。

观察回答结构:

弹簧、刻度盘、指针、铁杆、挂钩、拉坏。

练习使用:

小组合作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搜集实验操作问题:

1.使用前:

不观察测力计的“0”刻线、量程和分度值,不校准零

2.指针卡住

3.测量时:

不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轴线方向

4.观察时:

视线不与刻度盘垂直

交流讨论、回答。

学生明确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反思使用弹簧测力计出现的问题。

 

列举其它测力计。

了解形形色色的测力计。

 

学以致用,解决具体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尝试做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拓展

延伸---材料的力学性能

 

(三)阅读与交流

提问:

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阅读科学世界——材料的力学性能。

(设计意图:

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阅读科学世界,交流讨论材料的力学性能:

弹性与塑性、脆性与韧性等。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惑?

颗粒归仓学生讨论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疑惑。

四、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讲评

学以致用完成检测题、解答见附件1

五、布置作业

出示思考题题目见附件2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十三章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弹性和塑性:

弹性: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塑性:

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2.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一种力,物理上把这种性质的力叫“弹力”。

3.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1、注重知识的生成:

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教学中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引入、体验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设计丰富多彩,学生学习想起你浓厚。

3.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实验探究、自学课文、交流讨论、归纳概括、练习、检测,为学生以后独立学习、自我获取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的交流合作、团结互助精神可能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从而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

2、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教学,老师有包办代替的痕迹,应该大胆地信任学生,让学生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

 

附件1【课堂检测】

1、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弹性形变,桌面对茶杯的弹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力。

茶杯底部(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弹性形变,茶杯对桌面的弹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力。

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B、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C、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D、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弹力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___________,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4、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3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下图所示。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A.0B.3NC.6ND.无法判断

5、某学生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下图所示器材并记录了相应数据,如下表: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作出了如图乙中的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附件2

【作业思考题】

1、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该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小.需先_________,否则会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2、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

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

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5)。

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

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

应对(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

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