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97.64KB ,
资源ID:101988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988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节 弹力1课时新授课.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节 弹力1课时新授课.docx

1、第二节 弹力1课时 新授课第七章 力 第二节 弹力1课时 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1.弹力的概念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难点: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弹

2、簧、小球、平面镜(2)、激光笔。学生用(每组):橡皮筋、气球、弹簧、直尺、铜丝、橡皮泥、铁架台、钩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教学过程】主 要 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播放炮弹飞人视频(动作危险、请勿模仿)设疑:是什么力让此人飞起来的?【模拟实验】 演示:用压缩的弹簧把一个小球弹出去。【揭示课题】人飞出是压缩的弹簧对人产生的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弹力。(设计意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观察实验:观察到压缩的弹簧能把一个小球弹出去。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2弹力(一)体验

3、感受、合作研讨1做做想想,探究弹性和塑性(1)出示【活动一】内容:【做一做】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橡皮筋、气球、弹簧、直尺、铜丝、橡皮泥),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比较】请大家找出这些实验现象的异同点,并将它们分类。【总结】1.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弹性。2.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塑性。(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设计体会实验的过程,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合作动手实验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弹性和塑性。)(2)【观察与交流】让两位学生分别用自己最大的力去拉伸弹簧和挤压气球。观

4、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3)【应用拓展】弹性和塑性的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2体验感受,探究弹力(1)出示【活动二】内容:【体验感受】请用力压弹簧和拉弹簧,谈谈手有什么感觉? 【引导得出】弹力的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这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引导点拨: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弹力也越大;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过渡并设疑:像弹簧、橡皮筋等能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像桌面、水泥地等较硬的物体会发生形变吗?书本放在桌面上,能使桌面发生弹性形变吗?(2)【演示实验】追问:实

5、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方法渗透】此实验运用运用了转换法,把桌面微小的形变进行放大。【引导点拨】书本放在桌面上,能使桌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书本也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引导小结】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3)【学以致用】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力中是弹力的是( )A 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 B 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 C 木块受到的阻力 D 木块受到的重力分组设计、进行实验并展示:拉橡皮筋、挤压气球、压或拉弹簧、压直尺弯折铜丝、捏或压橡皮泥小组交流讨论:共同点是:物体受到力都发生了变形。不同点是:橡皮筋、气球、弹簧、直尺不受力

6、时恢复了原状;铜丝、橡皮泥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状。分类:前一类具有弹性、后一类具有塑性。学生观察到弹簧被拉直,气球被挤爆了且不能恢复原状,讨论后回答:说明弹性物体有一个承受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物体就会被损坏。列举应用实例:弹性:撑竿跳、汽车刹车片塑性:揉面、捏泥人实验并感受: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都对手产生了力。结合实验感受,认知弹力。(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弹力、认知弹力。)学生观察实验:桌面上放物体A前后,墙上的光斑位置发生改变。思考回答:桌面上放物体A后,桌面发生了形变。了解常见的弹力。(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帮助学生提高对弹力的认识。)学以致用、解决问题:A、B。(二)弹簧测

7、力计1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2弹簧测力计原理3作用4结构5探究弹簧测力计使用(二)实验探究、合作研讨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观察比较】一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拉拉力器。(1)提出问题: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出示【活动三】)(2)猜想:请同学们大胆进行猜想。强调:弹簧的伸长量弹簧原长为L0弹簧受力时的长度L弹簧的伸长量为:L- L0 (3)设计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明:弹簧受到拉力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次数拉力/N弹簧的长度/cm弹簧的伸长量/cm10213243(4)分析论证【实验结论】在弹性限度

8、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实验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分析概括能力。)(5)引导学生自制弹簧测力计在弹簧没挂钩码时及每挂一次钩码时,指针对应的位置标上0N、1N、2N、3N,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2【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3请说出弹簧测力计的作用。4【观察与交流】请同学们观察提供的弹簧测力计,说出其构造。5自主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使用及注意事项出示【活动四】内容:1.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1N、3N、5N位置,感受

9、它们的大小。2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3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测出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提出问题】使用弹簧测力计有哪些应该注意的操作要求?【归纳总结】使用规则(1) “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2)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3) 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设计意图: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

10、使用,使学生了解使用一般测量工具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6其它测力计【课件展示】7【小试身手】(1)如图所示,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原理是_,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_,分度值为 _,此时的测力计的示数为_。(2)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个测量范围,被测力应小于这个范围B.使用前必须先对弹簧测力计校零C.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放置,测竖直方向的力D.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不同方向的力观察比较:拉力器受到拉力较大时,弹簧的伸长的越长。生猜想: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学生得出:弹簧的伸长量 L =L-L0各小组讨论交流、合作

11、设计实验:分别在弹簧下挂1N、2N、3N、4N钩码,并测出弹簧没挂钩码时及每挂一次钩码时的长度及伸长的长度。学生小组分工协作,积极做实验,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但有一定的限度。学生自制弹簧测力计。1定零刻线。2定终刻线。3平均分,画刻线。(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认识和体会自己制作的为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做好铺垫。)回答:测量力的大小。观察回答结构:弹簧、刻度盘、指针、铁杆、挂钩、拉坏。练习使用:小组合作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搜集实验操作问题:1 使用前:不观察测力计的“0”刻线、量程和分度值,不校准零2 指针卡住3测量时:不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轴线方向

12、4观察时:视线不与刻度盘垂直交流讨论、回答。学生明确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注意事项。反思使用弹簧测力计出现的问题。列举其它测力计。了解形形色色的测力计。学以致用,解决具体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尝试做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三)拓展延伸-材料的力学性能(三)阅读与交流提问: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哪些呢?请同学们阅读科学世界材料的力学性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阅读科学世界,交流讨论材料的力学性能:弹性与塑性、脆性与韧性等。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颗

13、粒归仓学生讨论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疑惑。四、课堂检测教师巡视、讲评学以致用完成检测题、解答见附件1五、布置作业出示思考题题目 见附件2课后完成【板书设计】第十三章第一节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1.弹性和塑性: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塑性: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2.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一种力,物理上把这种性质的力叫“弹力”。3.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4弹簧测力计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一、教案的“亮点”1、注重知识的生成: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教学中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体验知识

14、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引入、体验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设计丰富多彩,学生学习想起你浓厚。3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实验探究、自学课文、交流讨论、归纳概括、练习、检测,为学生以后独立学习、自我获取知识打下了基础。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学生的交流合作、团结互助精神可能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从而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2、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教学,老师有包办代替的痕迹,应该大胆地信任学生,让学生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

15、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附件1 【课堂检测】1、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弹性形变,桌面对茶杯的弹力就是我们所说的 力。茶杯底部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弹性形变,茶杯对桌面的弹力就是我们所说的 力。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B、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程度有关C、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D、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弹力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_和_。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_,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4、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 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若将弹簧

16、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3 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下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A.0 B.3 N C.6 N D.无法判断5、某学生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下图所示器材并记录了相应数据,如下表: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400指针位置(cm)2345677.57.5(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2)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3)小华作出了如图乙中的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附件2【作业思考题】1、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分度值是_,该弹簧测力计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小需先_,

17、否则会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_(选填“大”或“小”)2、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5)。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1拉力(钩码总重)FN00.51.01.52.02.52橡皮筋的总长度Lcm4.55.15.76.36.97.53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00.61.22.43.0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cm。 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