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8986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DOC.docx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DOC.docx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DOC

天地人生的真谛,都在白居易这首诗里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白居易《读禅经》

南怀瑾言:

唐朝诗人白居易学佛学得蛮好,不算顶好。

他把佛学要义变成文学,作了一首诗,这是文字般若哦!

他自己并不见得到了这个境界。

但是的确作得很好,这是属于文字般若。

思维:

彻底开放,才能彻底通达

须知诸相皆非相,

若住无余却有余。

这一句所说,正是《金刚经》的核心主旨,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思维的巨大真相。

《金刚经》的主旨,便是“破相”。

“金刚”之名,本为“能破”。

经中精华语句,多半围绕“相”而展开。

其中最为透彻的一句,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最为严重的一句,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有相无相,正道邪路。

这还没完。

熟悉《金刚经》的人都知道,佛在此经中说法的方式有一个明显特点,便是一立一破、边立边破,自己说了什么,立即再否定掉。

诸如“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是一种伟大的开示,原因直指经中的八个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哪怕佛亲口所说,亦是相,也要舍。

一切破去,一点不留,才是究竟。

所以白居易说“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即使说着诸相,这诸相之念也是相;无余涅槃是最高境界,但若存求得此境界的执念,恰成有余。

正如心中老想着解脱,这一念最是困缚;心中老想着自在,这一念最不自在。

不求才是道意,不想方为自在。

于是《金刚经》言: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有人疑惑,什么都破了,人要以什么为依凭?

凡事总得有原则和规矩吧?

正是这种念头,迷倒天下人,乃众生不能突破颠倒造作的最大障碍。

佛陀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后的巨大发现,是“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徳相”;禅宗形容明心见性的境界,叫“自然现前”;佛家还有一个沉甸甸的词语,叫“自然智”;

这些大智者们经过亲身验证得出的结论,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天地间最大的真相——人心在本源层面上,是与天地自然连通的;人心回归到这个层面,便能调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宇宙智慧。

那时,还有什么可以困惑你、牵绊你的?

你还怕什么无所依凭?

问题是绝大多数人回不到这个层面,回不到则正是因为老想抓住什么,老想有什么作为依靠和凭借,于是只能困死在自己有限的智力里,亲手框死了自己的格局。

道家有言“不求而得,求而不得”,真意在此。

境界上不来是因为格局打不开,格局打不开是因为思维受了限。

因为思维受限,所以固执成见、划地为牢、故步自封。

人之思维乃至一切事情都是如此,不开放则不通达,不通达就如同给自己筑起了一座围着高墙的城,目之所及不见天地广大,只能在暗无天日中撞得头破血流。

如果开放呢?

便得自然智——你能够广泛接收世间的各类信息,而不再因一己之喜好或欢迎或拒斥,随之而来的便是不断得到启发、不断拓宽思路、不断丰富认知、不断掘深层次;你能够广泛听取各种人的意见,借他人聪明而为我用,集人间智慧而驭一己之事,焉有不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之理?

人生走向高层次,这是一定绕不开的路。

不如此不足以开思维,进而拓宽格局、拉升高度、成就大事。

此非人德,乃为天道。

心性:

人生最高心法,叫“出得来”

言下忘言一时了,

梦中说梦两重虚。

这一句所说,正是《庄子》的主旨,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人生逍遥的最终奥秘。

这一奥秘,便是“忘”。

若是一梦,为何不忘?

“言下忘言”与“梦中说梦”,两个典故全部出自《庄子》。

《庄子·外物》所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了悟其意,言语尽可忘去;《庄子·齐物论》所谓“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你在做梦的时候,是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你的梦可能还是梦中的梦,不到醒来永远不知道是梦;那么你怎么知道你自以为真实的人生不是这样一场梦?

终究都是一场空,人生和梦又有什么分别?

两个典故,一个谈意,一个说味,明了真意,方知真味。

合之,无非就是告诉我们三个字——出得来。

从哪里出?

镜花水月的生。

到何处去?

物我两忘的境。

这又让人想到《金刚经》里最主旨、最经典的那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庄子要的是逍遥,我们抵达不了那样的逍遥,正是因为我们出不来。

《庄子·知北游》言: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却错以为自己是主人。

《红楼梦·好了歌解注》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没有什么比世间的热闹更虚妄,我们却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所谓出得来,就是在红尘的热闹之中,有这样一种出离的清醒。

出离的少,或许孤独寂寞冷,如冷水洗面,至少神志不迷。

出离得远,远到看不见世间,便是物我两忘、红尘不扰。

所谓逍遥,出离便是那仙丹灵药。

纵然庄子的境界太高,我们够不着。

这份出离的清醒心性,有就好,有就不至无可救药。

有一分,便受用一分。

行动:

安身凭尽力,安心靠知足

空花岂得兼求果,

阳焰如何更觅鱼。

这一句,将《金刚经》和《庄子》的精华合璧,开思维、通心性之后,告诉了我们如何去行。

“空花”,镜花水月,一场空空,盛开的是不尽禅意。

“鱼”背上悠哉着的则是庄子的性灵,《庄子·大宗师》里一直念着的,便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明明一朵空花,却希冀结出果实;日照浮尘如雾,却妄想从中捉鱼。

这就是“空花求果,阳焰觅鱼”所指向的荒唐,注定徒劳无功,只能一场虚妄。

可是我们每个人却都在做这样的事。

我们所追逐的所谓美好,恰恰是朵朵空花;我们所渴望的功名利禄,正如同阳焰之鱼。

这其中,包含着每一个人都在做,却不自知的悖论和盲点。

这便是——我们一切的追求,所要的其实是欢愉和满足。

我们认为的方式,是抵达想到的,得到想要的。

当我们得到了,却发现两者并不等同,却没有怀疑是方向错了,而是以为得到的不够多、不够大、不够好。

于是继续绝尘而去,走上那条千百年来枯骨铺成的不归路。

活着,自然是需要生存的。

可是大部分人分不清,“要不要”和“要多少”的问题。

从哲学上说,这是“质”与“量”截然不同的范畴,搞不清,如何活得不糊涂?

都说欲望,欲望正是这个谜结凝成的癌瘤。

什么才是正确的路和方向?

不过就是八个字——尽力而为,懂得知足。

唯有但求尽力是对外境要求的随顺,唯有常常知足是对内心错位的开解。

合之,才是禅宗内外一如的真谛——随缘放下,放下随缘。

唯尽力可安身,唯知足能安心。

圆满:

对人生的最高驾驭,是顺其自然

摄动是禅禅是动,

不禅不动即如如。

这一句是最后的总结,总结的是那个最大的“禅”机“道”理,那个佛道合一的至高境界。

这个境界,便是“如如自然”。

最妙的是“摄动”二字。

心念在不断的动,容易起躁,于是有人要压制要抑止;世间在不断地变,容易生乱,于是有人要阻止要控制;其实全错了,全是违道。

万物变化是常,心念的不断生起也是常,强压不但做不到,还容易压出病来。

合乎大道的做法,正是“摄”。

什么是摄?

驾驭。

如何驾驭?

禅宗圣典《六祖坛经》一语道破——“道须通流,何以却滞?

心不住法,道即同流。

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不住”,就是那把关键的钥匙。

何为不住?

便是念头生起,能够觉察而心中了然,并不加干涉。

能觉察,便不由其造作;不干涉,则自生自灭;这样心念就能流动起来,如万物生灭盛衰的自然变化,而合于天道。

白居易所谓“摄动是禅”而“禅是动”,此为真意。

这便是最高的摄动之诀。

无法之法,方为大法;不驭之驭,方为大驭。

那么“不禅不动”又是什么?

还是“出来”。

明“摄动是禅”的至理,得“不禅不动”的真意,便是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如如之境。

佛家所谓如如,道家所谓自然;顺其自然,天人皆闲。

全诗至此,终于圆满。

白居易是个很有味道的人,我最念念不忘的一首诗是他的,最念念不忘的一个公案还是他的。

白居易见一代高僧鸟窠禅师,问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白居易有些失望,说三岁小孩也知道,禅师道“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这个逆转,惊心动魄。

我们每个人最缺的其实不是明白多少高深的道理,而是将那些简简单单的道理,踏踏实实去做,踏踏实实落到实处。

所以老子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禅宗六祖大师言“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大道至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