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805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谈谈《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谈谈《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谈谈《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谈谈《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谈《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

《谈谈《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谈《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x

谈谈《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尝试

谈谈《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尝试

郑建明林雪君

摘要: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本文结合机械制图教学的实践,浅析如何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落实好点,线,面内容,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谈学生识图制图能力的培养的尝试。

关键词:

识图制图能力培养尝试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是机电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读图和制图能力(制图能力随着CAD的普及有所淡化),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要把一个具体的机械零件绘制成平面图形,再把一个平面图形想象成立体的机械零件,这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素质的学生来说,看似简单,实乃教学上难点。

但是由于我们的技校生源都是几经筛选后的“末班车”生源(而且相当比例的“双差生”)而言,就更不那么容易了。

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关键是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调到“主体”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一、   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机械制图》的学习过程中少有记忆和背诵,计算也不多,对初中各科基础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学生往往在开始时会表现出较浓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稍一碰到难度就“败下阵”来,这是因为我们的技校学生“先天”学习信心不足。

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方面很有必要。

1.         做好始业教育

因为“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开学之初,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知之甚少;对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地位、现状、毕业后的工作就业和升学状况等,都相当模糊,为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让学生对本专业有全面的了解,因此笔者认为始业教育必不可少。

始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多种,可以参观模型陈列室,专业设备,实验车间和机械实验厂等,在始业教育中,学生亲眼目睹图纸在生产管理中的地位、作用。

同时,对一些典型零件如轴、套、轮盘、叉架、箱体也有初步认识,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切实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巨大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2.         引导好课程入门

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讲授一门新课和一节新课之前,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任务、要求,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习目标提得愈具体明确,愈能引起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拿前几届学生的优秀制图作业:

如A3图纸的手柄,一系列的轴测图(空间立体图),让同学们知道制图的具体,达到的标准,这样,往往很多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都会认真仿效这些优秀的制图作业,给他们一个高的起点,当看到自己也绘出同样好的图样时,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适当的激励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采用一些激励机制,有利于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成功教育。

例如:

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及老师的评价,表扬与批评的作用也是相当积极的一面。

学校中的竞赛有多种方式,如个人之间竞赛,对照过去与现在的自我竞赛,不同的竞赛方式在学习动机都有或多或少的激励作用。

老师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使学生再接再厉、不断前进的动力。

例如: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特别是学生的图纸、图样,除给以分数或等级外,再加上适当的短评,会有良好的效果。

赞扬或责备,表扬或批评,奖励与惩罚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有不同的作用。

一般来讲,赞扬、表扬、奖励比责备、批评、惩罚更具有激励作用。

我们学校就经常组织不同形式的竞赛,如一般的作业竞赛,平面图纸竞赛,普通三视图竞赛,装配图的综合竞赛,选择分阶段分 层次的竞赛能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

因此,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才能有效让学生掌握读图,识图的方法和技巧。

二、    落实好课程中的“字”,“词”,“句”三大内容:

1.         制图中“字”是指点、线、面基本几何元素。

在点、线、面的投影教学中,要加强三等关系和六向关系的基本训练,着重突出空间概念的培养,这是树立空间概念搭起空间架子的起步。

在教学中,要突出空间位置的判断,以点为基础,以点带线,以线带面。

线和面的投影特性和辩认方法是线面分析法的基础。

2.         制图中的“词”是指基体几何体。

基本几何体是组成组合体的单元,抓好基本几何体的投影教学,将为组合体教学奠定重要的基础,在这一节的表面求点这块内容中,教本中缺少归纳总结,讲得有些繁琐,建议采用以下步骤,便于学生的掌握。

(1)根据已知投影点判断空间点在哪个表面上。

(2)判断该表面有无积聚性(是特殊位置的面还是一般位置面)。

(3)采用不同的求解方法:

有积聚性(特殊位置面)——直接采用积聚性求点。

无积聚性(一般位置面)——用辅助素线(截面)法求点。

(4)判断可见性。

在讲解每种基本几何体的投影时,一定要突出三个视图的特征,尽可能使其典型化、公式化,这样有利于在组合体上根据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特征,分解出各个几何体或变形体,这是形体分析法的基础。

3.         制图中的“句”是指组合体,它是投影作图一章的重点内容。

“句”是指组合体,它是投影作图一章的重点内容。

“句”要以“字”和“词”为基础,在组合体的投影作图中,应始终贯彻以形体分析为主,线面分析为辅的方法,形体分析的一般思路是:

(1)       叠加类组合体——应认清在主体的哪个基本体上叠加了哪些基本几何体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分离法。

如图1:

根据视图中线框,先把这个组合体分成4个小基本体1、2、3、4、根据线框形状特征想象各部分的形状分别画成4个轴测图Ⅰ、Ⅱ、Ⅲ、Ⅳ。

分清每个基本体的组合方式,将分离的各基本体,按原方位逐步组合还原。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①分离视图时,要分清各基本体,分别所对应的不同视图(最好用不同颜色粉笔画),②搞清那些基本体是相切或相交。

那些组合面是平齐的。

(2)             切割类组合体——应认清切割前的主体,如何进行切割及切割的位置。

许多机件组合体都是从基本几何体切割出来的,如下面的方形机件。

三、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图样是交流空间机件的工具,而识图和绘图是两个互逆过程,它们都要通过空间想象来完成。

因此,大脑构思图形,切制由图样所表达的空间机件的模型或画出其轴测图,这种训练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另外,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的是形象,动态的画面,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诱发学生产生联想,思考问题,,从而主动地寻求和掌握新知识,进一步地发展和发挥其空间想象能力。

1.         直观性教学

“有所见才有所感。

”直观教学是教师通过实物、模型、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指出: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

制图教学重在实践,不仅要能观察实物,分析实物,而且还要识图和绘图,要充分利用教学模型,而且要求学生利用橡皮泥,萝卜或者瓜果进行切制模型,这样一方面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另一方面锻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自制模型即是以实际动手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自制模型时,首先必须对所表达的物体结构进行充分的想象,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制作出正确的模型来。

如:

在上互相垂直相交圆柱相贯线画法这节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三张较硬纸片A、B、C、(其中A、C孔,尺寸如图2),分别制成圆柱A、B、C(如图3)。

教学时,将B圆柱插入A圆柱的孔中,提问他们相交AB两圆柱相贯线方向如何?

(图4位置)通过观察,学生不难发现A与B的相交线是向大圆柱A的轴线弯曲。

因势利导,老师再提问:

把A位置不变,使A与C相交时,相贯线弯曲方向如何(图5位置),结论是圆柱相贯线向大圆柱C弯曲。

最后根据上述两种情况指导学生归纳出相贯线弯曲变化图(图6)。

对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教学方法来训练和发挥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

自制模型直观,生动形象,可以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实际可见的模型,对理解抽象概念有积极作用,这种方法对观察截交线和相贯线效果较好,图形中难以正确绘制的图线,在实物中能正确显示出来。

因此,在课堂上适时的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而且,当学生做出一个正确的模型时,便会产生一种对模型的自我颀赏感,一种自豪感,学习积极性由此高涨。

进行这部分训练时,需要学生配备硬纸板,橡皮泥和刀片等。

这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效果也就达到了。

2.         运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多媒体技术将声、文、图集于一体,使所传递的信息更丰富形象,因此,多媒体的形式,可以使接受者通过各种感官接受信息,加速理解和接受知识信息,并有利于进行联想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此外,多媒体的形式还可以激发信息接受者的兴趣和注意力。

所有这些因素都大大提高知识信息传递的效率,使得人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知识吸收的比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点:

(1)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引起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3)突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提高教学质量;(4)加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能力;(5)扩大知识领域,激发创造思维。

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教学形象生动,效果明显提高。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

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将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相互贯穿,进而融汇一体,便于学生联想激发创新思维。

所以可以说,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更好的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优化制图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达到制图教学的根本目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技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大量劳动后备军的重任,要把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应用能力作为发展的目标,充分挖掘人的创造才能。

参考文献:

1.《机电工程》浙江省机械工业厅浙江大学王鹏举主编

2.《机械制图》全国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中国劳动出版社

3.《教师的教学板书与教学媒体》国际文化出版社田晓娜主编

4.《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幼龙主编

 

 

郑建明,男,1967年7月出生,原籍浙江省江山市,中学一级教师职称。

1994年8月来温岭市农技校(现更名为温岭市职业中专)工作,现任教于温岭市城南中学。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本科学历,在温岭市农技校工作期间曾任生产实习处主任,工会副主席等职。

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在省市级获奖,并参加《温岭劳技》的乡土教材编写,2004年12月被评为温岭市机电专业骨干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