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649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7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

《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 气压带和风带.docx

22气压带和风带

2.2气压带和风带

一、大气环流

1、概念: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包括:

三圈环和季风环流。

2、意义:

①大气环流是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②促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P33页活动内容】

(2)想想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能否维持,为什么?

答:

赤道与极地之间单一经向环流不可能存在,在假设条件下由于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高空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上空,近地面由极地流向赤道。

但是,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大气一经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二、三圈环流

(一)、前提

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

①不考虑地形起伏②不考虑海陆分布

(二)、引起大气运动的影响因素

1、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2、地转偏向力

(三)、形成机制(以北半球为例)

1、低纬环流

赤道地区气温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由赤道上空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成西南风,到达300N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气流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一支向南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下,右偏成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在赤道与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2、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副热带高压向北的一支西南风(盛行西风)

近地面地转偏向力相遇形成600N附近的锋面(极锋)

极地高气压向南的气流东北风(极地东风)

向南的一支在副热带地区下沉形成中纬度环流圈

暖而轻的气流爬升上升到高空

向北的一支在北极地区下沉形成高纬度环流圈

副极地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四)、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分布

注:

1、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2、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

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高气压带、低纬信风带、高纬东风带:

少雨

例题1:

据图1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D.②时盛行西南风

例题2: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图2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l~2题。

(2010江苏高考卷)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B)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例题3:

图7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2006高考卷)

13.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B)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14.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图1图2

(五)、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1、季节移动的原因: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2、季节移动的规律: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就北半球来说,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例题1:

(05江苏地理)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C)

A.aB.bC.cD.d

例题2:

右图为20°经线上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6中A地的降水类型主要是(A)

A.对流雨B.锋面雨C.地形雨D.台风雨

14.以下四个选项所示季节与图6相符的是(C)

 

例题3:

(2010·曲阜统考)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②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 )                  

A.下沉 干燥B.上升 湿润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2.图示月份,下列河流中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C )

A.巴拉那河B.刚果河C.湄公河D.莱茵河

3.受①、②之间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有( C )

A.东非高原B.巴西高原C.撒哈拉沙漠D.马达加斯加岛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引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北半球为例):

一月(冬季)

七月(夏季)

大陆

海洋

大陆

海洋

同一纬度气温

气压中心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注:

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P36页活动课内容】

1、答:

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夏季大陆高于海洋。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重而下沉。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轻而上升。

2、答:

冬季大陆上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

得出结论:

图中气压带被高低压中心切断,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

2、气压中心的形成:

 

夏季:

大陆上形成的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

冬季:

大陆上形成的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高压

冰岛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低压

亚速尔高压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

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因为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且海水物理性质比较均一。

四、季风环流

1、概念: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典型。

2、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重要原因)例如:

东亚的西北、东北和东南季风

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例如:

南亚的西南季风

3、

亚洲季风:

1月(冬季)

7月(夏季)

东亚

南亚

东亚

南亚

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偏北风

偏南风

性质

寒冷干燥(或低温少雨)

高温多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P38页活动课内容】

1、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季风气候比较明显。

(1)分析东亚冬季和夏季各盛行什么方向的风,形成原因是什么?

(2)东亚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请说出判断理由。

答:

①冬季,东亚盛开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寒冷干燥,风力强劲

②夏季,东亚盛开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凶多雨

2、举例说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答:

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

例如:

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由东南沿海各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

例如:

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而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稀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为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

思考:

1、夏季,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一地区?

东南季风呢?

冬季风呢?

答:

夏季,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等地)。

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

通常把这一范围称为我国的季风区。

冬季风影响范围是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等少数地区以外的我国大多数地区。

冬季风影响范围比夏季风广。

2、为什么东亚(含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季风最典型?

答:

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气温

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任何地区显著,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在东亚最典型。

▲我国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地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五、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作用:

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注意: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二)、其他因素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季节交替——主要是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2、大气环流:

在不同环流形势下形成不同的气候。

如:

北纬30°--40°大陆

东岸: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

西岸:

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形成地中海气候。

3、海陆分布:

海洋热容量比陆地大,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大于海洋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别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7月

1月

海洋性

8月

2月

例题:

是否临海地区一定为海洋性气候?

答:

临海地区如风由大陆吹向海洋、沿岸寒流经过等海洋性就不明显。

4、地形:

例如:

迎风坡与背风坡——地形雨

结论:

①迎风坡降水多,半山腰的降水比山脚和山顶的降水多②背风坡降水少,产生焚风效应

例题:

读台湾山脉资料图,有关地形对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A、降水量a>c;a>dB、降水量b>c;b>d

C、气温c<a;a<dD、气温b>c;b>d

5、.暖流与寒流:

①暖流:

增温增湿作用②寒流:

降温减湿作用

例题1:

为什么南极大陆出现世界极端最低气温?

答:

①南极大陆纬度高,太阳辐射斜射,得到的太阳能量少。

②南极大陆的极冰的反射率强。

例题2:

读某区域等压面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近地面气温a<b点

B.近地面气压a>b点

C.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D.从昼夜上说,一般是在夜晚出现

10.当图所示的高压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喜马拉雅山上雪线达到最低B.黄河出现凌汛

C.北冰洋盐度下降D.从季节上说,一般是在冬季出现

【P40页活动课内容】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答: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南北狭长分布。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分布。

六、气候类型判读

(一)、原则

1、以“温”定“带”2、以“水”定“型”

 

(二)、步骤

1、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月份来判断南北半球

2、根据最冷月的气温划分出三个温度带

温带、寒带

亚热带

热带

——————15℃—————0℃——————

 

特例: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

3、参照全年总降水量和各月降水分配特点,判断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型

降水季节分配情况

成因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气候(年雨型)

年降水量>2000mm,

全年降水均匀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

年降水量750—1000mm,

有干湿季之分,

最多月<500mm

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

干季湿季交替分明

南北纬

10°~20°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年降水量1500-2000mm,

且集中在夏季,

最多月>500mm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冬夏季风影响)

全年高温多雨,

有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夏季

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少雨型)

年降水量<125mm,

降水极少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

干燥少雨

南北纬

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年降水量>1000mm,

且集中在夏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夏季风影响)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

南北纬

25°~35°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冬雨型)

300-1000mm,

降水集中在冬季

夏受副高和冬受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气候(年雨型)

700-1000mm,

降水全年均匀。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全年温和多雨

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500-600mm,

降水集中在夏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夏季风影响)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暖热多雨

北纬

35°~55°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少雨型)

<400mm,

降水较少

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大陆气团控制)

终年干旱少雨,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南北纬

40°~60°大陆内部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

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低纬信风带、高纬东风带:

少雨

(三)、四种特殊气候的分布与成因:

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侧、巴西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处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南美洲南段南纬40°--60°大陆东西两侧气候不同:

因为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洲,南美洲南段南纬40°--60°大陆东西两侧距海较近,且均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西侧处于该山脉的迎风坡地带,降水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处于该山脉的背风坡地带,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

a、赤道低气压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

(四)、气候类型的的分布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补充:

世界气候类型与农业生产

一、温带季风气候

有利: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生长;夏季昼较长,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的时间长;夏季晴天多,气温的日较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

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春旱严重,水旱灾害频繁;冬季寒冷,寒潮天气频繁,不利于农作物的越冬等。

策略: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光热水资源的优势,建设商品性的小麦生产基地(如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修建水库,加固河堤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准确预测与预报气象灾害天气,及时做好农业生产的防冻保暖工作;做好防治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的工作;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如滴灌与喷灌)等。

二、热带季风气候

有利:

终年高温,六-九月为雨季,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

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等。

策略:

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光热水资源的优势,建设水稻、黄麻、棉花、茶叶等热带农作物生产基地;修建水库,加固河堤,修建贮水池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等。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

有利:

终年温和多雨,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有利于发展乳肉畜牧业;

不利:

阴雨天气多,光照条件差,不利于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

策略: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乳肉畜牧业;在纬度较低的地方,西风的背风地带,光热条件较好,可适当发展小麦种植业,并根据市场的需要,发展牧羊、种麦混合农业(英国东南部、巴黎盆地)。

四、温带大陆性气候

有利:

夏季高温,光合作用的强度大;降水少,晴天多,光合作用的时间长;气温的日较差大,白天有利于光合作用,晚上有利于养份的积累;高山的冰雪融水为发展绿洲农业提供了重要的灌溉水源。

不利:

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土地的沙漠化、次生盐碱化现象严重。

策略: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葡萄、哈密瓜、啤酒花等耐旱喜光热的农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利用科技手段,培育耐旱的农作物的新品种;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从意识上看,提高水价,培养节水意识;从生活上看,一水多用;从生产上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的工农业;限制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的发展(如水稻),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技术等;把生态用水放在首位,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的沙漠化;;积极建设人工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严禁过度放牧,滥垦草原等。

五、地中海气候

有利:

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光合作用;夏季气温高,有利于水果水份的蒸发,含糖量增加;晴天多,光合作用时间长;气温日较差较大。

不利:

夏季炎热干燥,雨热不同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气候资源的评价及综合利用

气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气候资源主要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扩展。

目前人类广泛利用气候资源的领域有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商业、旅游和医疗等。

应特别关注几种重要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烈,雨热异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温带海洋气候——降水有余、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

策略: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地中海农业(花卉、蔬菜、水果等)。

例题1: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

①白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

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

据此并结合下图,

回答1—4题。

(2004年高考题)

(1).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

A.11-12月B.3-4月C.5~6月D.7-8月

(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B)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3).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C)

A.巴勒斯坦地区B.阿拉伯半岛C.南亚D.中亚

(4).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B)

A.传染扩散B.迁移扩散

C.刺激扩散D.等级扩散

例题2: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C)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

6、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C)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

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

风季

7、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B)

A.半年B.一年半

C.二年半D.三年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