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8447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x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18课  三国鼎立

二道中学周淑兰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4、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通过音频《赤壁怀古》,联系语文知识创设历史情景

4、通过设置游戏对地图上错误信息的查找,使学生加深三国时期地理位置的认识

5、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对官渡之战中人心理状态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3、通过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懂得应该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

4、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5、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难点和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

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本课的难点是: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创设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前准备]

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制作好课件,发预习材料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学生——预习第18课,查找与刘备、诸葛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听一段音乐,(多媒体展示《三国演义》主题曲的视频)

这是摘自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大家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吗?

歌曲里涌现的人物大家熟悉吗?

听完这首歌,大家应该知道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吧?

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

回答歌曲的名字。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的话,教师说出答案:

滚滚长江东逝水,由杨洪基演唱的)

 

答:

第18课《三国鼎立》

[讲授新课]

一、官渡之战(bc200年)——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势力日益增大的原因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

经济上:

奖励农耕

实行屯田

军事上:

官渡之战

 

 

显示官渡之战的示意图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

我们一起来穿过时空的隧道,一起来到东汉末年,这时候,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怎样的情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战乱不已,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生产环境,而北方人民的这一个愿望是由曹操来实现的。

我们来看一下曹操的一张肖像图(展示曹操头像)

在军阀纷争割据中,曹操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却能在众多军阀中暂露头角,在官渡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实力很强的袁绍成就了一番事业,曹操实力日益增大的原因是什么呢?

(讲述曹操在政治经济上的措施)

我们先来看一下官渡之战的简略过程(多媒体展示:

官渡之战路线图,简单讲述过程,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大家请看一下书本103页的动脑筋。

同学们都发现到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个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心理因素。

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将士被曹操烧掉粮仓后军心动摇,而相对来说曹操镇定自如,积极寻求战机。

大家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心理因素影响大吗?

能否举出一些因为心理因素而取得成功或者遭受挫折的例子。

可以看到: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我们要吸取袁绍的教训。

过渡:

官渡之战几年之后,曹操统一了北方。

我们说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大家有没有学过他的诗呢?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雄心壮志,那么,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他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呢?

(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

 

答: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战乱不已,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拿出课前查找的曹操的相关材料

通过地图直观感受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形势,带着问题思考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胜利

 

 

 

 

 

 

 

 

学生阅读书本103页“动脑筋”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边看书边抓住课文中的有效信息思考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

思考平时生活中因为心理因素而导致成功和受到挫折的例子

学生回答

 

 

 

 

 

 

 

学生齐声回答:

《龟虽寿》

并背诵诗篇

 

 

回答:

统一南方。

进而统一全国

二、赤壁之战(208)——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刘备、孙权势力的扩张

 

 

显示三顾茅庐图画

 

播放三顾茅庐视频

 

 

 

 

 

 

 

 

 

 

2、赤壁之战(208年)

 

显示赤壁之战的示意图

 

 

 

 

 

 

 

 

 

 

 

 

 

 

 

 

 

 

 

 

3、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显示三国鼎立示意图

曹操统一南方面对的对手是谁?

提到刘备,曹操评价他说:

“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耳”,就是说,天下看得起的只有刘备和他自己,那提到刘备,自然而然会想到谁?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幅图,大家知道画里面的人物是谁吗?

这里面含着一个什么成语呢?

曹操另一对手是孙权。

评价孙权:

曹操认为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手下有谁?

关于周瑜,我们一起来听听苏轼的《赤壁怀古》(播放课件和音频)周瑜少年得志,是赤壁之战关键人物。

赤壁之战时发生在208年,当时曹操统一了北方,实力非常强大,他亲率几十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统一南方,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曹操的愿望实现了吗。

(讲述赤壁之战的大概情况,并引导学生填表格)

作为优秀军事将领的曹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占优势的情况下却失败呢?

同是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根据同学的发言补充知识点。

在学生的回答中总结:

(扩展,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骄兵必败,这个是一个规律性的道理,鲁迅先生说过: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但是这么一个有本事的人,骄傲也会失败的,我们要吸取曹操这个教训,有了成绩不能骄傲,应该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

我们对曹操都比较熟悉,他是三国时期人物吗?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游戏:

我们现在进行一个游戏:

我们这里有两组同学,请根据课文第106页活动与探究,从图上找出地图错的部分。

看哪组同学找得最快最准。

 

 

 

 

 

过渡: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每一国都想暂时还不具备统一中国的能力,于是接下来他们要做什么呢?

回答:

刘备和孙权

 

 

 

 

 

回答:

诸葛亮

 

画中的三个骑马者是刘备、张飞、关羽,后面还跟着一个挑着担子的随从。

他们是去拜访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

这个成语故事就叫作“三顾茅庐”

  学生观看刘备三顾茅庐的视频

回答:

周瑜

与语文教材结合起来,创设历史情境。

从文学作品之中了解周瑜的少年得志

 

 

 

分组讨论,在讨论完毕后举手讲述自己的看法

(1)曹操自恃有20万大军,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2)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在南方容易得传染病

(3)采用战术错误,用铁链把战船连起来。

船一着火就会蔓延很快。

 

(如学生如果提到借东风这个问题的话,就让学生思考怎样评价那天是刮东风)

 

 

 

 

 

回答:

不是,因为曹丕在220年称帝时,曹操已经去世。

学生通过游戏,从地图上找出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从中了解三国的地理位置,加深了印象,提高识图能力。

图上所标魏国“曹操称帝,221年,长安”,错了,应改为“曹丕称帝,220年,洛阳”;蜀国“诸葛亮称王,220年”,也错了,应改为“刘备称帝,221年”;吴国“孙权称帝”,应改为“孙权称王,都城“赤壁”也不对

致力于发展经济,壮大实力。

三、           三国经济的治理和开发

1、曹魏屯田

2、诸葛亮治蜀

3、东吴开发江南

(展示翻车、青瓷等图片)

 

 

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的。

  魏国处于中原地区,农业发达,曹魏重视屯田。

蜀国重视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诸葛亮是我国西部开发的功臣。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卫温曾经到达夷州,即今天中国的哪个地方呢?

  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任何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不会得到成功。

而提到东吴,其对广州的开发也有一定的作用。

(讲述相关情况)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总结:

总的来说,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

为西晋的短期统一乃至隋朝的大一统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

抓住课文中有效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

图片给学生留下感性认识,激发兴趣。

 

 

 

回答:

台湾

(激发起爱国主义感情)

 

 

 

 

 

 

 

学生发言

(认识到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课内提升]

 

 

 

 

 

 

 

 

 

 

显示京剧面谱

我们这一节课提到了很多人物,令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还要数曹操和诸葛亮,那么在众多的人物中,你喜欢哪一个呢?

为什么?

对于曹操,人们用十个字来形容“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对于诸葛亮,令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忠诚,八个字形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家平时很少看京剧。

在京剧里面曹操是白脸奸臣,你认为对吗?

(针对发言作分析)

曹操对于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推动历史的发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同时把历史真实和文学作品区分开来。

 

 

 

学生讨论并发言

使学生对人物的评价有一个客观地认识,并对三国鼎立的历史有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

 

 

使学生了解到文学作品很多时候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往往作品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出发,在大体不违背历史真实的情况下进行虚构,有时候和历史真实是有区别的。

要即以区别,并对人物的评价也要有一种客观的眼光。

[课堂小结]

显示示意图拉线索进行小结

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自我测评]

利用课件,展示练习题,

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