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B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025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B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B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化学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B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化学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B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化学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B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B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B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B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B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安徽省芜湖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B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芜湖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B)试题

1.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苛性钠溶于水B.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C.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D.干冰升华

【答案】B

【解析】分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详解:

A.苛性钠溶于水过程中放热,溶解属于物理变化; 

B.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是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属于吸热反应; 

C.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D.干冰升华需要吸收能量属于物理变化;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7.8g固体Na2O2中, 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4NA

B.4℃时,18g 2H2O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2NA

C.1 mol N5+含有的电子数为34NA

D.用金属铁、Cu片、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当金属铁质量减轻5.6g时,流过外电路的电子为0.3NA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常温下,7.8gNa2O2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在0.1mol该固体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3NA,错误;B.4℃时,18g2H216O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则其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小于2NA,错误;C.1个N5+中含有34个电子,则在1molN5+含有的电子数为34NA,正确;D.用金属铁、Cu片、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当金属铁质量减轻5.6g时,反应铁的物质的量是0.1mol,由于Fe反应失去2个电子,所以流过外电路的电子为0.2NA,错误。

3.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NaF、NH4ClB.NaOH、 NaClOC.CaO、 Na2O2D.MgCl2、 Mg(OH)2

【答案】B

【解析】A、氟化钠中只存在离子键,氯化铵中存在离子键和极性键,A错误;B、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次氯酸钠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B正确;C、氧化钙中只存在离子键,过氧化钠中存在离子键和非极性键,C错误;D、氯化镁中只存在离子键,氢氧化镁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D错误,答案选B。

4.下列有关物质或离子的性质,错误的是()

A.酸性:

H2SO4>H3PO4>H2CO3>HClOB.半径:

K+>Al3+>S2->C1-

C.氧化性:

 C12>S>Se>TeD.氢化物的稳定性:

HF>HCl>H2S>PH3>SiH4

【答案】B

【解析】分析:

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HClO酸性比碳酸弱;

B、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D、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详解:

A、同主族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

S>P>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酸性比碳酸弱,故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故A正确;

B、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Cl->K+>Al3+,故B错误;

C、元素非金属性Cl>S>Se>Te,故单质的氧化性Cl2>S>Se>Te,故C正确;

D、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同主族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

F>Cl>S>P>Si,故氢化物的稳定性:

HF>HCl>H2S>PH3>SiH4,故D正确;

本题答案选B。

5.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普通钢中加入镍、铬等多种元素可炼成不锈钢

B.硬铝、青铜、金箔都属于合金,合金的性能一般优于纯金属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答案】B

【解析】A.在普通钢中加入镍、铬等多种元素可炼成不锈钢,A正确。

B.金箔是单质,不是合金,B错误;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C正确;D.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但由于它在常温下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内层的金属起到了保护作用。

所以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D正确;答案选B。

6.对于反应2A+3B=2C来说,以下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7mol/(L.s)B.v(B)=0.8mol/(L.s)

C.v(A)=7.0mol/(L.min)D.v(C)=0.6mol/(L.s)

【答案】A

【解析】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以同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比较。

详解:

A.v(A)=0.7mol/(L.s);

B.v(A):

v(B)=2:

3,故v(A)=

v(B)=

0.8mol/(L.s)=0.53mol/(L.s);

C.v(A)=7.0mol/(L.min)=

mol/(L.s)=0.12mol/(L.s);

D.v(A):

v(C)=1:

1,故v(A)=v(C)=0.6mol/(L.s);

故A反应速率最快,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7.己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2分解属于吸热反应

B.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C.加入催化剂,可提高正反应的活化能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分析: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催化剂只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C、催化剂只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详解:

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

B、催化剂只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热效应,B错误;

C、催化剂只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加入催化剂,可减小正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图象分析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正确;

答案选D。

8.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验证非金属性:

CI>C>Si

实验室制氨气

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D

【解析】分析:

A.没有构成闭合回路;

B.盐酸易挥发,盐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

C.氯化铵分解后,在试管口又化合生成氯化铵;

D.由控制变量研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可知,只有一个变量。

详解:

A.没有构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装置,则不能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

B.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盐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则不能比较C、Si的非金属性,B错误;

C.氯化铵分解后,在试管口氨气与氯化氢又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应利用铵盐与碱加热制备,C错误;

D.由控制变量研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可知,只有一个变量催化剂,则图中装置可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正确;

答案选D。

9.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K+、Mg2+、SO42-B.Ba2+、Na+、NO3-、HCO3-

C.Na+、K+、S2-、CO32-D.Na+、S2-、ClO-、Cl-

【答案】C

【解析】A.碱性溶液中Mg2+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碱性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碱性溶液中Na+、K+、S2-、CO32-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D.S2-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C。

10.南极臭氧洞是指臭氧的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超过30%的区域,臭氧洞的形成与2O3

3O2有关。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该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该变化一定有共价键的断裂与生成D.该变化一定有电子的转移

【答案】D

【解析】A.臭氧转化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A正确;B.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若能量的变化,B正确;C.氧气和臭氧中均存在共价键,该变化一定有共价键的断裂与生成,C正确;D.该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的转移,D错误,答案选D。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表内。

1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C(s)+CO2(g)

2CO (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O2的同时生成2nmol CO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O2的同时生成nmolC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答案】ACD

【解析】分析: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O2的同时生成2nmolCO,同时生成2n mol CO,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正确;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O2的同时生成nmolC,都体现逆反应方向,故错误;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改变的状态,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所以ACD选项是错误的。

12.室温时,将同种规格的铝片分别投入下列物质中,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0.15mol/L 硫酸8mLB.0.1mol/L盐酸15mL

C.18mol/L 硫酸15mLD.0.2mol/L 盐酸12mL

【答案】A

【解析】分析: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可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以此分析。

详解:

铝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实质是铝单质与氢离子的反应,影响速率的是氢离子的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A氢离子浓度为0.15mol/L×2=0.3mol/L;

B氢离子浓度为0.1mol/L;

C选项中的硫酸为浓硫酸,与铝反应不会放出氢气

D.氢离子浓度为0.2mol/L

故答案为:

A。

13.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中的物质

b 中的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 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C

稀硝酸

Cu

NO2

H2O

D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c装置中应该短管进,长管出,A错误;B、浓盐酸与MnO2制氯气需要加热,且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所以c中收集的气体不纯净,应该在bc之间应添加除去氯化氢的装置,B错误;C、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NO,NO2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水不能完全吸收,C错误;D、浓硫酸可以与亚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c装置中应该长管进,短管出,SO2气体会污染空气,所以要吸收尾气,D正确;答案选D。

14.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Fe- 2e -=Fe2+

C.a和b用导线连接时电子从Cu片流向铁片

D.a和b用导线连接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答案】C

15.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原子是半径最小的原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元素X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答案】C

【解析】分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

W是氢元素,X是碳元素,Y是铝元素,Z是硫元素。

详解:

A项,W的氯化物HCl中,氢原子外层只有两个电子,故A项错误;

B项,碳元素的一种单质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故B项正确;

C项,铝单质和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均可发生反应且都有氢气生成,故C项正确;

D项,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CS2,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6.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

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

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逐渐溶解

D.纯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速率较慢,如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速率加快

【答案】D

【解析】分析:

A.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

B.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C.氨水是弱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

D.构成了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详解:

A.碳酸、亚硫酸的酸性均弱于盐酸,所以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也不会产生沉淀,A错误;

B.铜的金属性较弱,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由于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能把金属铜氧化,所以铜粉溶解,B错误;

C.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产生氢氧化铝白色沉淀,但氨水是弱碱,氨水过量后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所以沉淀不会消失,C错误;

D.纯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速率较慢,如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铁可以把铜置换出来,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因此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

答案选D。

17.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B.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X、Y是同一主族的元素。

X在Y的上一周期,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A.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如HNO3是强酸,但是NH3的水溶液显碱性。

错误。

B.同一主族的元素由于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形成的化合物的碱性也逐渐增强,因此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增强。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可能是Y2如F2、Cl2;也可能不是。

如O2、S。

错误。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可能为+m,也可能不是。

如F无最高正化合价;而Cl最高为+7价。

错误。

18.下列冶炼金属的反应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A.2HgO

2Hg+O2↑B.2A1+3MnO2

2Al2O3+3Mn

C.2MgO

2Mg+O2↑D.3CO+Fe2O3

2Fe+3CO2

【答案】C

【解析】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镁冶炼金属镁,故选C。

19.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 Al3+、Fe3+、CO32-、SO42-、NO3-中的几种。

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NH4+B.溶液中一定含有Al3+

C.溶液中一定含有NO3-D.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答案】ABD

【解析】分析:

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气体是氢气,因此溶液显酸性,则CO32-和NO3-不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存在铁离子;根据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知道,溶液中一定含有Mg2+、Al3+;又因为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继续进入氢氧化钠,沉淀不变,这说明溶液中还存在NH4+,因为溶液中还必须存在阴离子,所以一定还有SO42-。

据此解答。

详解:

A.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溶液中含有NH4+,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溶液中含有Al3+,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NO3-,一定含有SO42-,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NO3-,一定含有SO42-,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本题选ABD。

20.物质的量比为2:

5的锌与稀HNO3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无剩余,则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与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比为()

A.1:

5B.1:

4C.2:

3D.2:

5

【答案】B

【解析】分析:

物质的量之比为2:

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则反应后产物为硝酸锌和N2O,设Zn为2mol,则生成Zn(NO3)22mol,Zn失去电子4mol,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解答该题。

详解:

物质的量之比为2:

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则反应后产物为硝酸锌和N2O,设Zn为2mol,则生成Zn(NO3)22mol,Zn失去电子4mol,设生成xmolN2O,则由(5-1)×2x=4mol,x=0.5mol,则被还原的硝酸为1mol,未被还原的硝酸为4mol,

物质的量之比为1:

4,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2分)

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名称:

②_________;⑪___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⑨与元素⑩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_____。

a.常温下⑨的单质和⑩的单质状态不同

b.⑩的氢化物比⑨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⑨和⑩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⑩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4)②的气态氢化物与HCl在空气中相遇有白烟生成,写出白烟对应物质的电子式_________。

【答案】

(1).氮

(2).氩(3).K(4).Cl(5).b(6).Al(OH)3+3H+ =Al3+ +3H2O(7).

【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出元素名称,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以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①~⑬分别是C、N、O、F、Na、Mg、Al、Si、S、Cl、Ar、K、Ca。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②、⑪的元素名称分别是氮、氩。

(2)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在这些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K;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元素⑨与元素⑩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Cl。

a.非金属性强弱与其单质的状态没有关系,a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⑩的氢化物比⑨的氢化物稳定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b正确;c.一定条件下⑨和⑩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说明二者的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

答案选b;

(3)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铝与⑩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高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4)②的气态氢化物氨气与HC1在空气中相遇有白烟生成,生成物是氯化铵,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22.某同学为验证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I. 

(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最慢;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淡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II.利用下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

Cl>I, 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混合溶液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

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

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

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应用______溶液除去。

【答案】

(1).钾

(2).铝(3).铝(4).S2-+Cl2=S↓+2C1-(5).分液漏斗(6).锥形瓶(7).防止倒吸(8).变蓝(9).NaOH[或Ca(OH)2](10).有白色沉淀生成(11).饱和NaHCO3

【解析】 分析:

I.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判断钠、钾、镁、铝的活泼性,活泼性越强,与盐酸反应越剧烈;根据电子守恒比较生成氢气体积大小;

(2)硫离子被氯气氧化成硫单质,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I.

(1)根据仪器的构造写出仪器A的名称;球形干燥管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

(2)氯气能够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氯气有毒,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盐酸酸性强于碳酸,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盐酸挥发,应排除实验中干扰。

详解:

I.

(1)金属活泼性顺序为:

钾>钠>镁>铝,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激烈的是钾,反应速率最慢的是铝;生成1mol氢气需要得到2mol电子,1mol钾、钠都失去1mol电子,1mol镁失去2mol电子,而1mol铝失去3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铝,

故答案为:

钾;铝;铝; 

(2)氯气氧化性强于硫单质,所以氯气能够与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2-+Cl2═S↓+2Cl-,

故答案为:

S2-+Cl2═S↓+2Cl-。

II.

(1)仪器A为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D能够防止倒吸,可以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因此,本题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