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7768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docx

《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docx

城市化进程中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策略探究

论文写作要求:

1.必须是行政管理专业方面的选题;2.选题宜小不宜大、理论性不要太强;3.不能全文下载、大面积抄袭;4.论文字数不得少于5000字;5.要注明参考文献,至少10篇;6.要拿学位的同学,需自行作论文检测,检测报告一并给我时间安排:

3月31前将论文的选题报给我;4月18-30日交论文初稿;5月1日-6月3日修改,有我“定稿”字样方能打印;论文答辩之前论文未定稿的同学不能参加答辩,延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注意留存每一稿的电子稿,全部完成后要求全部刻录进一张光盘中,放入档案袋

留守儿童问题探究

 

第一篇:

留守儿童思想教育

一、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状况

(一)家庭对孩子思想教育的偏颇

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们只能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管,这些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更多的是不应有的溺爱,且独生子女较多,隔代养育“隔代亲”,对孩子娇生惯养,助长了不少恶习。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极不协调,使得学校教育收效甚微。

(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社会上“斗地主”、“打麻将”等赌博风气对不少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学生中有的利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赌博;还有电视、录像里的黑帮老大之类的镜头和社会上“称王称霸”的不良现象,也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

学生中“拉帮结派”“充老大”,以强欺弱。

这些都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策略建议

(一)家长要关心自己的孩子

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孩子来说,他们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家长关心孩子,不能在物质、金钱上过多给予,否则会变成溺爱,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道德品行给予关心,更应该从情感的角度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多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发展良好的、亲密的亲子关系。

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向上。

根据“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10篇)"我们明白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缺少了这一点,任何其他措施都无助于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二)家庭、社会和学校密切配合,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思想教育问题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是对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校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成立家长学校或召开家长会,对家庭教育给予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再者,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居委会等取得联系,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加强师德修养,教师应多给孩子关爱

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到“爱生如爱子”,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心,多一点呵护,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营造健康活泼的教育氛围。

教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用师爱弥补孩子的父爱母爱的缺失;鼓励他们多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或兴趣小组,使他们在集体中得到关心和温暖。

(四)注重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导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班主任,要与留守儿童沟通。

沟通是交流的基础,交流是教育的手段。

所以,班主任要从交流中去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多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处理他们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这种朋友式的信任教育更能让学生接受,只有学生接受的教育才能促使学生进步。

(五)加强教育实践活动

思想教育是教育与实践结合的过程。

空洞的说教,对小学生来讲收效不大,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组织开展一些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趣味浓厚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参观烈士陵园、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的庆祝、故事会等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教育。

三、总结

总之,关注、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问题,不但是社会,也是我们作为农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要全方位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

邓安平单位:

重庆市万州区余家中心小学

第二篇:

留守儿童研究误区

一、研究对象中的误区:

界定模糊

留守儿童的内涵就应该指因父母双方外出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存家中由其他人员监管的儿童。

其次,根据这个定义,结合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状况,我们所谓的留守儿童应该包括以下这些人:

首先,包括没有上学的儿童,即不符合法定入学年龄的那一部分儿童;其次,儿童还应该包括一部分因各种原因辍学的学生;再次,留守儿童还包括一大部分在学校正常就读的学生。

因此,从学校教育的层面研究留守儿童及其相关问题,不如把对这一部分特殊受教育群体的儿童称之为“留守学生”。

因为,学校教育研究的范围涉及不到那些虽然是留守,但是没有达到法定入学年龄的儿童;同时,学校教育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也不涉及到那些因故辍学的留守儿童及其相关问题。

因此,为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研究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不如把这一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界定为“留守学生”,甚至还可以再细致地区分为“留守小学生”“、留守中学生”更好一些。

二、研究焦点中的误区:

问题宽泛而不明确

从学校教育的层面对留守儿童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焦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留守儿童的监管问题。

根据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情况和具体任课老师的业务素质,不如结合本地学校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发挥任课老师的特长,针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

如针对留守儿童厌学的现状,探索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方法;针对留守儿童作业没有家长监管而造成的学习负担,可以引导老师布置多样化的家庭作业;针对多样化的作业,采取多重的检查方法;根据多重检查方法反馈的信息,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进行相应的作业总结……学习可以改变一切,因此,针对留守儿童诸多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来逐渐地解决。

留守儿童通过学习,随着知识的增加,不仅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而且还会提高自己明是非、辩事理的能力。

因此,农村学校层面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不宜把研究焦点宽泛化。

即留守儿童问题宽泛化的研究既不是农村学校相关管理者和任课老师研究的特长,也不适合从学校的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客观的研究。

三、研究时效性中的误区:

研究滞后于发展

研究留守儿童及其相关问题有两个思路:

第一个思路是指结合目前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在学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探索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研究可以避免目前出现的问题对留守儿童以后健康成长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第二个研究思路是指研究者根据目前留守儿童遇到的问题,结合社会、教育的发展,推测其即将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这样的研究可以减少即将出现新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目前对留守儿童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把这两个思路齐头并进,不能有所偏颇是最好的选择。

可惜的是,目前对留守儿童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却出现了研究滞后于发展的现象。

所谓“研究滞后于发展”是指目前对留守儿童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缺乏对第二个思路的研究。

即没有对其即将遇到的问题进行预知性的研究。

例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小学、中学的进城,留守儿童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即,本来就因为留守而由自己爷爷、奶奶看护的留守儿童,也因各种原因随校进城,进入各种各样的“长托班”、“短托班”进行相应的学习生活。

“长托班”也好,“短托班”也罢,留守儿童在这里面对的不仅是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而且还面对一个新的交际群体,面对一个新的同学群体,面对一个个无任何血缘关系的人际交往。

这些全“新”的因素,不仅增加其内心情感交流的困难,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因其亲情缺失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在最著名的期刊网上,以“留守儿童”为关键词进行相关的论文搜索,几乎搜不到一篇与此相关的论文。

这种现象足以说明目前对留守儿童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滞后于社会、教育发展的现实。

四、总结

研究留守儿童及其相关问题可谓意义重大,对目前留守儿童及其相关研究中的误区进行阐释更可谓是意义非凡。

因此,我们每一位农村中学的管理者,每一位任课老师都有责任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对这些误区给予高度的关注。

作者:

闫凤华单位:

辽宁省喀左县蒙古族高级中学城西分校

第三篇:

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

一、留守儿童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

(一)单亲监管型

不少农村家庭都是父亲作为劳动力外出打工,而母亲留下来照顾家庭,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主要就是由母亲一人承担了。

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是最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但我们需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这造成了家庭劳动力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参与家庭劳动,耽误了学习,另一方面,每年农耕时节,监护人都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这种教养方式将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进而影响身心发展。

(二)放纵监管型

当父母在外打工又找不到合适的监管人,而祖辈又不健在的时候,对留守儿童的教养往往只能采取自由放纵、自我监管的方式,常见于年龄比较大的儿童身上。

由于缺乏监护人,这类留守儿童往往属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常常遭受人身和心理攻击,尤其是女性留守儿童。

这类教养方式,往往是最危险的,不但影响了亲子关系,还容易使留守儿童出现心理缺陷,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的影响

从上面的讨论不难发现,无论是何种家庭教养方式,都极易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影响留守儿童的社会行为。

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儿童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

1、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差于非留守儿童,对学习的信心也相对不足,这是有其原因的,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教养类型,监护人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留守儿童的学习,对于他人监管,监护人往往不在意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方严重缺乏交流,对于放纵监管,留守儿童往往视学习为麻烦。

2、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往往很差,这与家庭教养是分不开的。

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教养类型,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往往需要参与大量的家庭劳动,无暇锻炼社交能力,对于他人监管,留守儿童难以产生归属感,对于放纵监管,留守儿童极有可能完全忽视社交,这都对社交行为造成了不良影响。

3、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比较差,这一方面表现在处理自身的衣食住行上,一方面表现在卫生习惯上,造成这种情况,主要还是留守儿童缺乏适当的约束与管教。

(二)改善不良影响的方法

1、打破城区农村的分离,从体制上改革,弱化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以此减少儿童的留守率;2、鼓励家长带孩子一起外出务工,强化血缘纽带为家庭教养带来的益处,并充分发挥社区这一组织的功能,创建一个留守儿童可以相互之间,或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平等交流的平台;3、再定位农村教育的方向,打破以纯粹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在一开始就使留守儿童能够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在此基础上减少家庭教养不良引发的各种负面影响。

三、总结

不难看出,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使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行为模式、心理健康上出现了巨大差异,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相对困难,在社交上相对内向,在自理能力上相对薄弱,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各方面从各方面入手,减少儿童的留守率、更新家庭教养理念,积极发挥社区功能、再定位农村教育,发挥教学的引导功能,以此来改善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

作者:

吴琼单位: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师范附属小学

第四篇:

留守儿童的生存境况与关爱保护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境况与成长环境

1.家庭生活方面。

留守儿童正处在身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孩子营养健康方面的关注也被疏忽,导致孩子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即使给孩子足够的生活费用,由于孩子在营养搭配均衡方面经验的缺乏,也无法照顾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甚至会将零花钱用于别的方面。

还有些孩子因家庭条件紧衣缩食,得不到父母在健康方面的引导和照料,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

调查显示有88.9%的孩子的有零用钱,并且自己管理。

由于村里经济条件较差,娱乐体育设施也很欠缺,孩子身心得不到锻炼和放松。

调查显示有10%的孩子平时没有感觉到开心或者是根本不开心。

2.受教育方面。

由于监护力度不够,留守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很难保证,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偏差。

一方面,在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往往会给孩子较多的零用钱,孩子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理性,往往浪费在了游戏机和网络游戏上,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另一方面大部分的监护人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这些老人普遍年龄较高,身体较差,文盲比例较高,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已属勉强,在对孩子学习的引导和辅导方面根本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有时候还要依靠孩子帮助干农活。

调查显示学习一般的占42.2%,特别差的占7.8%。

农村学校受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限制,学校与家长之间缺少沟通,出现很多孩子辍学、厌学的现象。

调查显示有50%的孩子对于学习的喜欢程度一般;3.3%的孩子比较讨厌学习,还有6.7%的孩子很讨厌学校。

3.安全方面。

在农村,对孩子几乎都是“放羊式”式的管理,留守儿童更是缺乏监护人的监督和保护。

由于隔代监护人从事农活,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孩子的安全问题交代甚少,从而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溺水、触电等频频发生。

据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高达46.8%,高于非留守儿童13个百分点。

近年来,留守女童的安全问题更加严峻,软弱无助和对生理知识的缺乏,留守女童的性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受到性侵害情况严重。

二、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境况成因分析

在我国留守儿童人数逐年攀升的同时,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成因也自然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李庆丰认为,在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家庭,基本上采取的是隔代监护的方式,又祖辈来监护孩子,容易造成对孩子的溺爱。

这种只重视对留守儿童物质生活的满足,却忽略了对孩子精神上和行为上的约束和引导,造成了孩子性格方面的问题。

吴霓认为,隔代监护人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较为低,在学习方面无法给儿童予以帮助,较少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出现问题。

1.家庭监护不力。

家长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的,家长外出务工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孩子的发展。

家长不能很好的承担其监护人的责任,孩子缺乏父爱母爱,就会表现出一些我们看到的病态现象:

比如心理障碍,难管教,处事极端等。

一般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近亲属或者孩子本身代为行使监护权。

正如之前提到了,隔代监护体现出溺爱孩子,仅仅停留在身体健康的照顾,而忽视了孩子心理、学习的综合发展。

近亲属监护因为权责不明,往往不能完整的行使权利或者放任之或者碍于情面仅保证孩子正常生活起居而同样忽视孩子的其他方面发展。

孩子自己监护更是严重的问题,自己监护等于没有监护,仅仅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而忽视了自己本应当树立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学校教育不力。

从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农村小学老师通常是同时担任多门课程,工资水平不高,教师自身生活压力大,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度也相应降低。

留守儿童在家庭得不到情感交流和心理慰藉和其他方面的关心,也无法从老师处得到。

由于教师资源的缺乏,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应试科目,没有包括音乐、体育等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

单调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压力增大。

学校整体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不高。

学校缺乏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学生缺少对自身权益的认识,自我维权意识薄弱,不懂得自我保护,从而导致孩子更易受到侵害。

3.社会监管不力。

在我国留守儿童聚集的大多数偏远山区仍然没有对留守儿童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由于各地政府部门没有针对留守儿童保护制定相应的政策,此次调研的山阳县有近80%的人都不清楚甚至没听说过什么是留守儿童。

大多数人认为留守儿童问题是家庭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负责人应该是家长。

当碰到留守儿童在一些公共场合的不适当行为,并没有要去阻止或者加以关注的意识。

社会团体和福利机构的力量有限,不能很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大范围、长期的关注。

且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压力大,只能集中于少数,不能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

在农村,广播电视是孩子们最为“安全”的休闲娱乐的方式。

但有的孩子甚至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暴力犯罪行为,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既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发展,更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实现路径

1.政策层面。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出台发展农村经济的惠民政策。

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村就业机会,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使更多农民工能就近务工,从根本上控制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另一方面,减少对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的限制,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带子女一同进城生活、学习,取消一切不合理费用,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还应该加大加深留守儿童保护的宣传力度。

可以由村委会定期举办留守儿童保护的相关问题讲解活动,明确留守儿童监护制度,明确临时监护人责任,避免“监护真空”,强化农村父母在子女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职责。

同时要设立类似留守儿童探亲假等制度,让在外务工的父母可以享受与孩子亲近交流的机会。

2.教育层面。

从此次调研情况上看,农村教育的投入还有待加大,为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教育环境,应当引进更多专业化的青年教师,特别是体育、美术、音乐等科目。

在教学中的设备也有待更新,让孩子们能够享受到多媒体带来的新颖教学模式。

特别是应该增加孩子课外娱乐的投入。

安装专业的体育、娱乐设备,让孩子们可以在紧张的学习过后,放松、愉悦身心。

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确有困难的,地方政府和民政部门也可通过适当补贴及其它措施,保障农民工子女正常接受义务教育,对一些“代理家长”、“托养中心”之类的民间托管形式,要规范其运作行为。

作者:

叶妮翁思洁朱云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第五篇:

留守儿童教育的成本分析

一、教育成本的理论概述

成本是指从事一项投资计划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总和,而教育成本则是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不同的学者对教育成本有不同的划分与汇总方法,一般认同的分类为教育成本是衡量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对教育消耗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基础,研究教育成本有助于确定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合理分配,也有助于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投资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运用教育成本理论分析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成本问题,有助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从而促进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成本分析

1、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里儿童的教育成本太高,主要表现为直接成本。

一方面,送子女到城市读书需要收取高额的转校费;另一方面,城市的生存成本普遍偏高,儿童在城市中的衣、食、住、行等无疑会加大父母工作的压力。

同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附带着很多间接成本,是我们所不容忽视的。

一方面,即使儿童在城市上学,但是却不能在城市参加高考,而城市的教学内容与农村的教学内容又有很大差距,这对儿童的高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让孩子在缺乏亲情、缺乏家庭教育,缺乏正常生活氛围的环境中长大,使得他们对父母的感情淡薄,与父母的感情交流较少甚至存在一定的障碍。

而且,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有发展的关键期,错失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使他们产生一系列的知识学习、道德品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问题,这些都是父母外出打工所要付出的间接成本,所要付出的代价。

2、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资

政府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资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而言,初等和中等教育的社会收益率都是高于高等教育的,但是我国一直有“轻初等重高等”的现象,这是由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投资回报期高于高等教育而造成的。

初等和中等教育对社会的高收益性决定了我们应该加大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投资,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投资。

其次,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是由中国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而引起的,缩小城乡的差距,加快农村的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但是,城乡差距的存在以及城乡发展的进行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是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就能解决的,这就决定了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长期性。

然而,由于留守儿童是农村未来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因此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及早解决对整个社会发展都是有利的。

最后,留守儿童心理、身体的发展与成长有自己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等特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及时性的,如果错过了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机,是没有办法弥补的。

因此,从初等和中等教育的高收益性、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长期性、留守儿童教育的及时性等几方面充分表明了政府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政府解决这个问题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资。

教育的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儿童教育质量、培养农村发展优秀人才的关键。

对教育的投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们也是最先了解到儿童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和情感状况的人。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班集体里的言行举止以及他们的试卷、作业、日记等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态。

因为学生的试卷、作业、日记等都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学生的能力、态度、价值观和性格特征,如果老师能及时的给予学生安慰、鼓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很多老师精通于专业的教学知识,在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的处理以及运用心理学等知识来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上很欠缺,而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于留守儿童身上的严重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老师的培训,不仅是专业教学能力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及时捕捉与解决儿童情感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的的能力,从而让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以帮助,更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因“缺乏家庭的关爱,缺乏正常的家庭氛围”所带来的情感问题和心理问题的阴影,让老师不仅作为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人,更作为他们的“心理咨询师”、“情感倾诉人”。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班集体的影响,建立班集体的良好氛围与文化,比如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让留守儿童在班集体的影响下,在学生与老师的关爱下,把班集体变成一个温馨的家,把老师与学生变成可以倾诉心声的人,从而能够让他们健康茁长的成长。

(2)政府应加强家庭教育培训与咨询机构的建立

留守儿童在学校中的教育一般是在教师的教导下完成的,而在家庭中的教育则是在祖父、祖母等监护人的照顾下完成的。

但是祖父、祖母等监护人的观点、思想等比较落后,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所以政府应更多的建立家庭教育培训与咨询机构,这种机构应该不仅为老人提供新观念、新思想的培训,更是对他们教育方式的培训、关爱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培训。

同时,这里也应该成为儿童除了学校之外的健康成长的乐园,给他们提供父母式的关爱,为他们及时解决问题。

三、总结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严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留守儿童本身应努力调整自己的情感、心理和生活状态,让自己向积极的、健康的方向去发展。

同时,也需要我们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大力关注与密切合作,为留守儿童身心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优质的资源。

作者:

张利博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第六篇:

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表现

1.性格孤僻怪异,缺乏自信,容易自卑,内向拘谨,比较敏感;有的爱逞凶斗狠,有的则胆小怕事。

2.集体意识较差,不喜欢与同学交流、沟通,大多数喜欢独来独往。

3.学习成绩极端化:

有的成绩特别优秀,表现出众;有的成绩较差,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进度。

4.与父母感情淡薄,关系紧张,甚至仇视父母。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从小与父母相隔两地,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太短,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不把自己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