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一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7693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药师药一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执业药师药一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执业药师药一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执业药师药一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执业药师药一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药一总结.docx

《执业药师药一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药一总结.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药师药一总结.docx

执业药师药一总结

药剂学

第一章药物与药学知识

第一节药物与药物命名

1.药物的来源与分类

①化学合成药物:

小分子无机或有机药物

②来源于天然产物的化学药物:

发酵方法得到的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和半合成得到的天然药物

③生物技术药物:

重组蛋白质药物、抗体、细胞因子、寡核苷酸药物和疫苗

2.常见的药物命名

①通用名:

也称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不可用作商标注册.也是药典中使用的名称.不是最终的药品

②化学名

③商品名:

最终产品,注册和申请专利保护

第二节药物剂型与制剂

一、药物剂型与辅料

1.剂型的分类

按物质形态分类:

①液体剂型②固体剂型③半固体剂型:

软膏剂,糊剂,凝胶剂等液体剂型④气体剂型:

气雾剂,部分吸入剂

按给药途径分类:

①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②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1)注射给药

(2)皮肤给药(3)口腔给药(4)鼻腔给药(5)肺部给药(6)眼部给药(7)直肠、阴道、尿道等部位的给药:

灌肠、栓剂给药

按分散系统分类:

(1)真溶液型

(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

按制法分类:

浸出制剂,无菌制剂等

按作用时间分类:

根据剂型作用快慢,分为速释、普通和缓控释制剂等

2.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①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②可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

③可降低(或消除)药物不良反应

④可产生靶向作用

⑤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⑥可影响疗效

3.药用辅料作用

①赋型②使制备过程顺利③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④提高药物的疗效⑤降低药物毒副作用⑥调节药物作用⑦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二、药物稳定性及药用有效期

1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

物理变化:

①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②结晶生长③乳剂的分层、破裂④胶体制剂的老化⑤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

化学变化:

水解,氧化,还原,光解,异构化,聚合,脱羧

生物变化:

霉败

2.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

①酯类(包括内酯)药物的水解:

普鲁卡因,乙酰水杨酸

②酰胺药物的水解:

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氯霉素、巴比妥类,对乙酰氨基酚,利多卡因

氧化

①)烯醇类:

维生素C②酚类药物:

水杨酸钠,左旋多巴,吗啡,肾上腺素③其他:

磺胺嘧啶钠,氨基比林、安乃近,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

异构化

毛果芸香碱,左旋肾上腺素,维生素A,麦角新碱

聚合

氨苄西林浓的水溶液贮存过程中发生聚合

脱羧

对氨基水杨酸钠,普鲁卡因水解产物对氨基苯甲酸

3.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

处方因素

外界因素

PH值

温度

广义的酸碱催化:

常用缓冲剂磷酸盐、醋酸盐、硼酸盐、枸櫞酸盐

光线

溶剂:

采用介电常数(ε)低的为溶剂降低药物的分解的速度

空气

离子强度μ

金属离子

表面活性剂

温度和水分

辅料

包装材料

4.药物制剂稳定化的方法

①控制温度②调节PH③改变溶剂④控制水分及湿度⑤遮光⑥驱逐氧气或充惰性气体:

CO2、N2⑦加入抗氧剂或金属离子络合剂⑧其他方法:

改进剂型或生产工艺(制成固体剂型、微囊或包合物,采用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加入干燥剂或改善包装

水溶性抗氧剂:

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偏酸性药液

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偏碱性药液

油溶性抗氧剂:

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维生素E、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

5.药物稳定性实验方法

①影响因素试验:

(强化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高温、高湿、强光)的条件下进行。

原料药要求进行此顶试验

②加速试验:

超常条件、原料与制剂均需进,预测产品的有效期

③长期试验(留样观察法):

确定样品贮存期和有效期

6.药品有效期

t0.9=0.1054/kt1/2=0.693/k

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

1.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

①协同作用,增加疗效②提高疗效,延缓或减少耐药性③拮抗作用,以克服不良反应

④预防或治疗合并症或多种疾病

2.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

物理配伍变化

溶解度改变:

氯霉素注射液(含甘油、乙醇、丙二醇等)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析出氯霉素

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

冰片、樟脑与薄荷脑混合时产生的液化不影响疗效

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

化学的配伍变化

浑浊或沉淀:

①PH改变产生沉淀,如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ph为9.5~11),与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5~5.5)使磺胺嘧啶析出

②水解产生沉淀,硫酸锌滴眼液,苯巴比妥钠水溶液

③生物碱盐溶液的沉淀,生物碱盐溶液当与碘、碘化钾、鞣酸、乌洛托品等相遇时产生沉淀,黄芩苷和黄连素在溶液中产生沉淀

化学的配伍变化

变色:

酚羟基的药物与铁盐相遇颜色变深,维生素C与烟酰胺,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逐渐变成粉红至紫色,氨茶碱或异烟肼与乳糖混合变成黄色

产气:

碳酸盐、碳酸氢钠与酸类药物发生中和,溴化铵、氯化铵或乌洛托品与强碱性药物,溴化铵与利尿药产生氨气,乌洛托品与酸性药物产生甲醛

发生爆炸:

硫与氯化钾,甘油与高锰酸钾,强氧化剂与葡萄糖或蔗糖

产生有毒物质:

朱砂不宜与还原性药物配伍

分解破坏、疗效下降:

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合用维生素B12效价降低,乳酸环丙沙星与甲硝唑混合甲硝唑浓度降低,红霉素乳糖酸盐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合红霉素乳糖酸盐效价降低

药理学的配伍变化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增加毒副作用:

异烟肼与麻黄碱或阿托品副作用强

在葡萄糖溶液中不能加入下列药物:

氢化可的松、氨茶碱、卡那霉素、新生霉素、可溶性磺胺药、华法林

3.注射液的配伍变化原因

①溶剂组成改变②PH的改变③缓冲容量④离子作用⑤直接反应⑥盐析作用⑦配合量⑧混合顺序⑨反应时间⑩氧与二氧化碳的影⑪光敏感性⑫成分的纯度

4.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

①改变贮存条件②改变调配次序③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④调整溶液PH⑤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

四、药品的包装与贮存

1.药品包装的分类

I类:

指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如塑料输液袋或瓶、液体或固体药用塑料瓶等)

II类:

指直接接触药品,但便于清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清洗后需要并可以消毒来菌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如输液瓶胶塞、玻璃口服液瓶、玻璃输液瓶等)

III类:

指I、II类以外其它可能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如铝塑组合盖、输液瓶铝盖等)

2.药品存储和养护

①色标管理:

合格为绿色,不合格为红色,待定为黄色

②搬运和堆垛要求

③药品堆垛距离:

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与顶距设施间距不小于30厘米,地面距不小于10厘米

④分类储存管理

⑤温、湿度条件:

冷库(2-10°C)、阴凉库(20°C以下)、或常温库(10-30°C),相对湿度均应保持35%-75%之间

⑥中药材、中药饮片储存

⑦特殊药品在存储

第三节药学专业知识

新药研发中临床试验

I期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20~30健康人

II期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大于100例患者

III期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大于300例患者

IV期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常见病不少于2000例

第三章 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 固体制剂

一、概述

1.固体制剂分类:

①按不同剂型分类,分为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

      ②按药物释放速度快慢分类,速释固体制剂、缓控释固体制剂和普通固体制剂

2.固体制剂特点:

①稳定性好,工艺成熟,成本低

②药物在体内先溶解后被吸性进入血液循环

③剂量容易控制

④贮存、运输、服用及携方便

3.散剂与颗粒剂检查项目

质量检查项目

散剂

颗粒剂

粒度

局部用散剂通过七号筛的细粉重量不应低于95%,中药散剂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通过六号筛的粉末不得少于95%

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15%

外观均匀度

应色泽均匀

干燥失重

减失重量不应超过2.0%

减失重量不应超过2.0%

水分

不得超过9.0%

中药颗粒剂不得超过8.0%

装量和装量差异

应符合药典要求

应符合药典要求

无菌和微生物限度

用于烧伤或者创伤局部用散剂应该符合无菌要求,微生物符合药典规定

应符合药典规定

溶化性

可溶颗粒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泡腾颗粒5分钟内颗粒均应完全分散或溶解在水中,混悬颗粒以及已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颗粒剂可不进行溶化性检查.

4.片剂和胶囊剂质量检查项目

片剂质量检查项目

胶囊剂质量检查项目

外观均匀度

水分

硬度

重量差异

装量差异

崩解时限

崩解时限

溶出度和释放度

含量均匀度

含量均匀度

微生物限度

微生物限度

二、散剂和颗粒剂

1.散剂特点

1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2外用时覆盖面大,有保护、收敛作用

3制备简单,剂量准确,便于特殊群体服用

4包装、贮存、运输及携带方便,但对光、湿、热敏感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2.颗粒剂特点(与散剂比)

①分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引湿性较小

②服用方便,可加添加剂如着色剂和矫味剂,提高顺应性

③采用不能性质的材料进行包衣,可防潮、缓释、肠溶等 

④可有效止散剂各组分由于密度或密度差异面离析

三、片剂

(一)分类:

①含片②舌下片:

避免肝脏首过效应③口腔贴片④咀嚼片⑤可溶片⑥泡腾片

     ⑦阴道片与阴道泡腾片⑧肠溶片

(二)特点

优点

缺点

1.剂量准确、服用方便

1.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2.化学性质更稳定

2.制备工艺较其他固体制剂多,技术难度更高

3.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成本及售价都较低

3.某些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期内含量会下降

4.可以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满足不同临床医疗需要,应用广泛

5.运输、使用、携带方便

(三)片剂质量要求

①硬度:

适中,在50N以上为好②脆碎度:

小于1%③色泽均匀,外观光洁④重量差异

⑤崩解度或溶出度⑥含量均匀度:

小剂量的药物或作用比较剧烈的药物⑦卫生学要求

片剂重量差异:

<0.3g,±7.5%;  ≥0.3g ±5.0%

崩解时限:

分散片、可溶片为3分钟

舌下片、泡腾片为5分钟

普通片剂的崩解时限是15分钟

薄膜衣片为30分钟

糖衣片为1小时

肠溶衣片要求在盐酸溶液中2小时内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1小时内全部溶解并通过筛网等

(四)片剂的常用辅料

常用缩写:

MC:

甲基纤维素  EC:

乙基纤维素

HPC:

羟丙基纤维素HPMC:

羟丙甲基纤维素

HPMCP:

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

HPMCAS:

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

CMC-Na:

羧甲基纤维素钠

CMS-Na:

羧甲基淀粉钠

MCC:

微晶纤维素

PVP:

聚维酮 聚乙烯比咯烷酮

PEG:

聚乙二醇

PVA:

聚乙烯醇

CAP:

醋酸纤维素酞酸酯邻苯二甲酸醋酸

EudragitE:

丙烯酸树脂

 

稀释剂(填充剂)

淀粉、乳糖、糊精、糖粉(吸湿性强)、预胶化淀粉(可压性淀粉)、微晶纤维素(粉末直接压片”干黏合剂”)、无机盐类(磷酸氢钙,硫酸钙,碳酸钙)、甘露醇(常用咀嚼片,兼有矫味作用)

润湿剂和黏合剂

润湿剂:

蒸馏水是首选,乙醇(30~70%)

黏合剂:

①淀粉浆(8~15%):

最常用

②CMC-Na:

羧甲基纤维素钠

③MC:

甲基纤维素:

水溶性好

④EC:

乙基纤维素:

不溶于水

⑤HPC:

羟丙基纤维素

⑥HPMC:

羟丙甲基纤维素:

薄膜衣料

⑦PEG:

聚乙二醇:

水溶性片剂

⑧其它:

明胶液、蔗糖溶液、PVP液

崩解剂

干淀粉、羧甲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交联聚维酮(PVPP)和泡腾崩解剂碳酸氢钠和枸櫞酸组成的混合的)

润滑剂

作用:

助流、抗粘、润滑

种类:

硬脂酸镁(MS),微粉硅胶(粉末直接压片)、滑石粉、氢化植物油、

聚乙二醇类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性片剂)

其他辅料

着色剂,芳香剂(香精、芳香油),甜味剂(阿司帕坦、蔗糖)

(五)片剂常见问题及原因

常见问题种类

主要原因

裂片

①物料中细粉太多,压缩空气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压片后气体膨胀而裂片②物料的塑性较差,结合力弱

松片

①黏性力差②压缩压力不足

崩解迟缓

①片剂的压力过大,导致内部空隙小,影响水分渗入

②增塑性物料或黏合剂使片剂的结合边过强

③崩解剂性能较差

溶出超限

①片剂不崩解②颗粒过硬③药物的溶解度差

含量不均匀

①片重差异超限②药物的混合度差③可溶性成分的迁移

小剂量药物更易出现含量不均匀的问题

(六)片剂的包衣

1.目的:

①掩盖药物的苦味或不良气味

②防潮避光,隔离空气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③隔离药物,避免药物的配伍变化

     ④改善片剂的外观

     ⑤控制药物地胃肠道的释放部位

2.种类:

糖包衣,薄膜包衣(胃溶型、肠溶型、水不溶型),压制包衣

3.常用包衣材料分类与作用

 

包衣材料的种类

特性及应用

常用包衣材料

糖衣材料

隔离层

起隔离作用的衣层,以防止水分透入片芯

①玉米朊乙醇溶液

②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醋酸纤维素酞酸酯)乙醇溶液

③明胶浆

④阿拉伯胶浆

粉衣层

用于消除片芯边缘棱角

滑石粉、蔗糖粉、明胶、阿拉伯胶、蔗糖的水溶液

糖衣层

使其表面光滑、细腻

适宜浓度的蔗糖水溶液

有色糖衣层

片剂的美观和便于识别

蔗糖水溶液+食用色素

薄膜衣材料

胃溶型

在水或胃液中可以溶解

①HPMC:

羟丙甲基纤维素

②HPC:

羟丙基纤维素

③丙烯酸树脂Ⅳ号

④PVP:

聚维酮 聚乙烯比咯烷酮

⑤AEA:

聚乙烯缩乙醛二乙氨乙酸

肠溶型

在胃中不溶,但可在PH较高的水及肠液中溶解

①虫胶

②CAP:

醋酸纤维素酞酸酯邻苯二甲酸醋酸

③丙烯酸树脂类(Ⅰ、Ⅱ、Ⅲ类)

④HPMCP:

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

水不溶型

在水中不溶解的高分子薄膜材料

①EC:

乙基纤维素

②CA:

醋酸纤维素

增塑剂

水溶性

用来改变高分子薄膜的物理机械性质,使其更柔顺,增加可塑性

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

非水溶性

甘油三醋酸酯,乙酰化甘油酸酯,邻苯二甲酸酯

致孔剂

改善水不溶性薄膜衣的释药速度

蔗糖,氯化钠,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

遮光剂

增加药物对光的稳定性

二氧化钛

四、胶囊剂

1.分类:

硬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控释胶囊和肠溶胶囊

2.胶囊剂的优点

(1)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2)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

(3)帮助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

(4)药物缓释、控释和定位释放

3.胶囊剂的局限性:

明胶受温湿度影响较大,成本高,老幼口服在困难

一些药物不适宜制备成胶囊剂:

四水一风一醛

1使囊壁溶化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药物

2使囊壁软化的风化性药物;使囊壁脆裂的强吸湿性的药物

3使明胶变性的醛类药物

4使囊材软化或溶解的含有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的液体药物

5使囊壁变软的O/W型乳剂药物

4.胶囊剂的装量差异限度:

<0.3g,±10.0%;  ≥0.3g ±7.5%

5.胶囊剂的崩解时限指标

剂型分类

取样量

指标

硬胶囊

取供试品6粒,若有不合规定的,另取6粒

30分钟

软胶囊

1小时

肠溶胶囊

盐酸溶液中2小时内不得有裂缝、崩解现象,人工肠液中1小时内全部崩解

结肠肠溶胶囊

盐酸溶液中2小时内不得有裂缝、崩解现象,PH6.8磷酸盐缓冲液3小时内不得有裂缝、崩解现象,PH7.8磷酸盐缓冲液1小时内全部崩解

6.胶囊剂应密封贮存,其存放环境温度不高于30°C。

肠溶或结肠溶明胶胶囊,应在密闭,10°C-25°C,相对湿度35%-65%条件下保存。

第二节液体制剂

一、概述

1、液体制剂特点

优点:

①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

②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服用方便,

③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适用于婴幼儿与老年患者

④减少某些药物刺激性

缺点:

①药物化学稳定性问题

②物理稳定性问题

③液体体积大,携带、贮存不方便

④水性制剂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

2、液体制剂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

均相分散体系

低分子或离子溶液

<1nm

真溶液,热力学稳定体系,扩散快

高分子溶液

1~100nm

真溶液,热力学稳定体系,扩散慢

非均相分散体系

溶胶剂

1~100nm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扩散慢

乳剂

>100nm

动力学和热力学均不稳定体系

混悬剂

>500nm

动力学和热力学均不稳定体系

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剂属于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按给药途径分类:

(1)内服液体制剂:

糖浆剂、乳剂、混悬剂、滴剂

(2)外用液体制剂

①皮肤用液体制剂:

洗剂、搽剂

②五官科液体制剂:

洗耳剂、滴耳剂、洗鼻剂、滴鼻剂、含漱剂、滴牙剂

③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

如灌肠剂、灌洗剂

3、液体制剂的一般质量要求

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非均匀相液体制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

4、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口服制剂、乳剂、含醇制剂及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用琥珀色玻璃瓶,洗剂、滴眼剂用塑料瓶

医院液体制剂内服标签为白底蓝字或黑字,外用为白底红字或黄字

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1、液体制剂的溶剂按极性大小分为:

极性溶剂:

水、甘油、二甲基亚砜

半极性溶剂:

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

非极性溶剂:

脂肪油、液状石蜡、油酸乙酯、乙酸乙酯

2、液体制剂的常用附加剂及作用

种类

常用品种

备注

增溶剂

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等

HLB值:

15~18

助溶剂

无机化合物:

碘化钾等

有机酸及其盐类:

苯甲酸等

酰胺或胺类化合物:

乙二胺等

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聚乙烯吡咯烷酮

多为低分子化合物,形成的组合物多为大分子

潜溶剂

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

如甲硝唑用水-乙醇混合溶剂

防腐剂(抑菌剂)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

适用酸性溶液,与苯甲酸联合使用防治霉变,不适合聚山梨酯类的药液

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适用酸性制剂PH4以下,

山梨酸与山梨酸钾

适用酸性制剂PH4,在含聚山梨酯类的药液仍有较好的防腐效力

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

适用酸、中、碱,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他防腐剂:

乙醇、苯酚、甲酸、三氯叔丁醇、苯甲醇、硝酸苯汞、硫柳汞、脱水醋酸、甘油、氯仿、桉油、桂皮油、薄荷油等

矫味剂

甜味剂:

①天然:

蔗糖、单糖浆、果汁糖浆、甘油、山梨醇、甘露醇、甜菊苷

②合成:

糖精钠和阿司帕坦

芳香剂:

①天然:

柠檬、薄荷挥发油

②人造:

苹果、桔子、香蕉香精等

胶浆剂:

阿拉伯胶、琼脂、明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

泡腾剂:

有机酸与碳酸氢钠

三、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分类

表面活性剂:

指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多为长链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双亲性

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的水溶性高分子,成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甲基纤维素MC、聚乙烯醇PVA、聚维酮PVP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肥皂类:

一价皂溶于水,二价皂溶于油

油酸、月桂酸、硬脂酸

只供外用

硫酸化物

硫酸化蓖麻油、十二烷基硫酸钠

软膏的乳化剂

磺酸化物

十二烷基磺酸钠、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

洗涤剂

阳离子型

季铵盐类

新洁尔灭、杜灭芬

杀菌,外用消毒,防腐

两性离子型

①卵磷脂

②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山梨坦:

司盘(Span)

司盘20,司盘40,司盘60,司盘80

亲油性强

聚山梨酯类(吐温Tween)

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

亲水性强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蔗糖脂肪酸酯

水包油乳化剂、分散剂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卖泽(Myrij)

o/w型乳化剂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苄泽(Brij)

乳化剂或增溶剂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泊洛沙姆或普朗尼克

具有乳化、润湿、分散、起泡

2.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毒性顺序:

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

两性离子型的毒性和刺激性均小于阳离子型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口服一般认为无毒性.

溶血作用顺序是:

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类(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

3.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增溶剂:

HLB15~18

起泡剂和消泡剂.消泡剂HLB1~3

乳化剂:

HLBO/W8~16,W/O3~8

去污剂:

HLB13~16

润湿剂:

HLB7~9

消毒剂及杀菌剂:

两性离子和阳离子

四、低分子溶液剂

溶液剂、芳香水剂、醑剂、糖浆剂、甘油剂、

搽剂:

供无破损皮肤涂擦用的液体制剂

涂剂:

用棉球或纱布涂于口腔与喉部黏膜或皮肤的液体制剂

涂膜剂:

涂擦患处后形成薄膜的外用液体制剂

洗剂:

涂抹或清洗无破损腔道或皮肤用的液体制剂

灌肠剂:

灌注于直肠的液体制剂

五、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剂

1.高分子溶液特点:

①电荷性:

电泳现象②渗透压:

大小与浓度有关③黏度:

与分子量有关 ④高分子溶液的聚结特性⑤胶凝性,固体为凝胶

基本性质:

①稳定性:

加入脱水剂如乙醇或电解质使水化膜破环,从而凝结析出沉淀

②陈化现象:

受光线、空气、盐类、PH值、絮凝剂(如枸櫞酸钠)、射线影响

2.溶胶剂(疏水胶体)

特点:

①稳定性:

结构不稳定性,静电稳定性②动力学性质:

布朗运动③光学性质:

丁铎尔效应④电学性质:

具有电泳现象

基本性质:

①双电层结构②水化膜③添加剂的影响:

电解质的作用,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溶胶的相互作用

六、混悬剂炉甘石洗剂是混悬剂

1.特点:

①有助于难溶性药物制成液体制剂,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②相比于固体制剂更加便于服用

③混悬液属于粗分散剂,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④产生长效作用

2.质量要求:

①沉降容积比:

值越大越稳定②重新分散性③微粒大小④絮凝度⑤流变学

3.常用的稳定剂

润湿剂

聚山梨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磷脂、泊洛沙姆

助悬剂

低分子助悬剂:

甘油、糖浆

高分子助悬剂:

天然:

果胶、琼脂、西黄蓍胶、阿拉伯胶、海藻酸钠

合成或半合成:

纤维素类、聚维酮、聚乙烯醇

硅皂土:

胶体水合硅酸铝

触变胶:

单硬脂酸镁

絮凝剂

ξ电位降低,枸櫞酸盐,酒石酸盐

反絮凝剂

ξ电位升高

七、乳剂:

油相、水相、乳化剂

1.分类

①按分散系统的组成:

单乳:

水包油型(O/W型),油包水型(W/O型)

复乳:

W/O/W或O/W/O

②按乳滴大小分:

普通乳:

1~100μm

亚微乳:

0.1~1.0μm

纳米乳:

10~100nm

2.特点:

①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快、药效快,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

②掩盖不良臭味,可加入矫味剂

③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及毒副作用

④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⑤外用乳剂可改善药物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

⑥静脉注射剂具有靶向性

3.乳化剂

高分子化合物

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明胶、杏树胶、卵黄、果胶

表面活性剂

固体粉末乳化剂

O/W型:

硅皂土、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白陶土

W/O型:

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

辅助乳化剂

增加水相黏度:

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琼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黄原胶、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