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营疗机构的发展方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545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民营疗机构的发展方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民营疗机构的发展方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民营疗机构的发展方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民营疗机构的发展方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民营疗机构的发展方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民营疗机构的发展方向.docx

《浅谈民营疗机构的发展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民营疗机构的发展方向.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民营疗机构的发展方向.docx

浅谈民营疗机构的发展方向

论民营医院的发展

广西钦州市李远烈

一、民营医院发展背景:

民营医院,是中国特有词汇,固名思义,是民办企业或个人自筹资金开办的医疗机构,以营利性为主导,也有极少数为非营利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都是国家主导,统一支出和盈利。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公立医院资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将医疗资金的投入来源盯向了民间资本。

许多地方政府改革卫生医疗体制,允许公立医院通过委托经营、股份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或整体出让的办法,引进社会资本兴办民营医疗机构和养老院,并于1994年2月26日颁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其中包含“国家扶持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

”但此时由于中国对医院实行国有管理,公立医院由当地卫生部门直接管理,民营医院的建立必须经当地卫生部门批准。

虽然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事业,政策上没有限制民营医院的建立,但地方政府的卫生部门出于对公立医院的保护,在审批时对民营医院卡得很严,最使民营医院未能得到的公平待遇,理由是地方政府卫生部门以什么的当地《医疗机构发展规划》死死严加限制民营医疗机构的吹生,社会的民营企业或个人要想进入医疗市场比登天还难。

2001年9月国家为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卫生事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开放医疗市场,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

2003年是民营医院的发展进入了最好的时期。

截至2013年全国民营医院已经发展到10166所,比2012年同期增加1302所,同比增长了14.69%;全国民营医院机构数量占全国医院数量的比例由2012年同期的39.60%提高到43.24%,依然呈现公立医院数量在逐渐减少、民营医院迅速增加的发展趋势。

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民营医院进入的政策壁垒逐渐消除。

2012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要达到总量的20%,而目前仅为5%和10%左右。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一届政府继新医改以来又一重大举措,尤其是医疗服务政策在放宽市场准入、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方面提速明显。

民营医院有望迈进快速发展期。

201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

目前民营医院已成为城镇医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医疗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民营医疗机构在发展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民营医疗机构在目前的形势下很多方面是不能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到同等待遇的,也根本无法并论,

二、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差别

1.性质不同《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规定:

“城镇个体诊所、私立医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一般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

”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民营医院都被定位为营利性医院,因而托管、合资、并购成为许多社会资本迂回进入公立医院取得非营利性医院资格的方式。

尽管以这种方式进入医疗市场的难度比新建一座医院更大,但不少民间资本却乐此不疲,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取得医保定点资格,而且可以合法享受非营利性医院免税的政策。

而没有相关政策硬性规定,公立医院通过以上方式转化成民营医院后,一定要转为营利性医院。

医院投资大,回报周期较长,前期开销大,后期回报稳定,虽然正规的投资者不少,但不排除社会资本投资医院的趋利性,如果社会资本没有很好的退出渠道,将迫使其追求短期效益,选择“一投入就要盈利,一盈利马上又准备退出”的方式。

2.管理体制不同:

民营医院实行企业化管理,上至院长、下至员工均为聘用合同制,从管理体制上确保人员配置合理化、潜能发挥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佳化。

公立医院的一个部门,院长由地方政府任命安排,带有行政级别,员工有所为的编制,人员工资按地方财政标准执行,

3.资金来源不同:

民营医院的资金来于自投,亏损自负,公立医院则为国家或地方政府或其他部门投入和支持,虽然不充裕,但最少不用出租赁房屋费用。

亏损自负有政府支持。

4.经营方式不同:

民营医院可根据病人需求和医疗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服务项目和服务价格,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实惠。

公立医院国家地方政府有一整套的管理规定,服务项目和服务价格按医院等级管理,经营收入按区域人口比例分配。

旱涝保收。

5.税收政策不同;卫生部门已经明确民营医院为营利性医院,税务部门逐渐开始对营利性医院征税。

由于民营医院基本属于新事物,到底应当按什么性质收税,卫生部门和税务部门的政策不统一。

如果按企业收税,那么医院将要上缴毛收入的5.5%,此外还有16种税,医院实在难以承担。

关于营利性医院的免税问题,各地政策也是五花八门。

在2000年年初,国家为了鼓励发展民营医院,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民营医院自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给予下列优惠:

对取得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对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对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

3年免税期满后恢复征税。

但是,部分地方税务部门却认为应当从分类登记之日起就要交税;还有的地方要从医院成立之日开始交税,一家办了10年的医院依照此政策,免去3年的税收,还要补交7年的税。

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税款使医院收不抵税。

公立医院免税,病人多,病源稳定,各种检查灵活由医生决定,收费凭医生良心,形成垄断;而民营医疗诊所收费便宜、药费低廉,属于微利。

一个是航空母舰、一个是小船;所以民营医疗机构根本不具竞争性。

所以有的民营医院采取广告宣传拉病人,有的甚至宣传内容与真实不相符的虚假广告。

三、社会影响

大多数民营医院普遍存在人才“两极化”,知识技能水平较低,人才梯队建设不全,人员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公立医院在科研项目、学术水平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拥有绝对优势地位,这使得民营医院很难引进骨干人才,因此聘请退休专家成为主流,二是近年来公立医院不断扩张规模,导致多家民营医院都遭遇所培养的年轻医生和熟练护士“逆流”回公立医院现象。

要在行业里取得领先地位,民营医院就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提高。

目前民营医院自身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是被普遍反映的自律意识较差、医疗质量不稳定、广告宣传不实等问题,这就是被认同感差直接影响了民营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自身的健康发展。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急功近利和不讲诚信,从主观方面分析,笔者认为重要的是产生这些问题的背后:

除了前面说过的各种外部环境所带来的生存压力之外,从自身角度来看民营医院普遍在决策、管理、创新、发展方面后天不足。

虽然相对于传统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显得更具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普遍注重宣传、价格、服务等市场营销手段的运用,机制也更灵活一些,为自己赢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但这些尚处于较浅的层次,由于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系统与发展观念,所以在战略上缺乏整体性、长远性规划,不注重整体经营实力的培养,在具体运营和管理上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机制,结果自然就表现为急功近利。

实际上民营医院群体生存能力仍很脆弱,经不起风吹草动,难以适应复杂的医疗市场形势。

综合分析,民营医院在经营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整体战略和长远规划。

  民营医院发展的战略问题,就是如何根据医疗市场环境和自身的条件,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为实现此目标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适合的管理结构和机制、制定实施策略和步骤,以其获得有利的市场地位和可持续发展条件的问题。

其特征就是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指导性、共享性。

  没有战略是大多数民营医院难以长大的最根本性的问题,目前民营医院大多数是家族式管理,所谓战略也只是一个仅存在于最高决策人自己脑子里的很模糊的概念,没有经过管理层的集体努力和系统分析,往往是见机行事,说变就变了;有的医院倒是有所谓的战略规划文书,但却没有为实施战略的内部诸要素作任何相应的部署和调整,结果根本进入不了执行层面或者在执行过程中逐渐就无声无息了;有的医院则把具体的一些计划当作了战略。

2004年9月江苏商报报道了南京多家综合性民营医院出售转让的消息,为什么这种情况总是多出现于综合性医院呢?

笔者认为首先是定位问题,一是投资者建院初衷是看到了民营医院的发展前景,但没有分析整体医疗环境的种种制约因素和自身实力条件是否可以在“大而全”方面和实力雄厚的公立医院相比具有竞争优势;二是在实际经营中单凭价格、服务优势不能体现自己的最大特色,形不成医院的主要竞争力。

所以不少综合性民营医院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夭折的命运,而大多数突出专科特色的民营医院也只是在医疗范围上做出了定位,没有整体战略思考,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和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不能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把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即使维持下来,也难以做大。

  二、管理滞后,运营效率较低。

  民营医院的管理者从整体上讲还缺乏现代医院管理理念,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方面明显不足,多为家族式和经验式管理,主要表现;

1.组织结构过于简化,责权不明,一人多职、职权交叉现象较普遍;

2.业务流程较乱,缺乏作业标准及相关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医疗质量方面;

3.管理政策变动性大

4,医院发展过分依赖领导者。

5.资源使用不合理导致成本较高。

虽然民营医院机制灵活,在医院发展初期可能效益较高,但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后,管理滞后必然会成为医院进一步壮大的束缚。

  三、营销手段有限,过分依赖宣传。

  近几年关于民营医院因为违法广告被曝光的事件屡有生,2004年最受关注的如北京新兴医院,乾坤医院等,有人用“成也广告,败也广告”对民营医院兴衰做了概括,笔者不想就民营医院广告是否违法说什么,广告对于民营医院发展的作用之大是毋庸置疑的,但当前的问题是:

1.民营医院经营严重依赖广告的作用,而忽视多种营销手段的综合运用;

2,价格和服务只是在对抗公立医院的初级竞争上有一定作用,是求生存的手段,却不是发展的主要手段,2003年全国民营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数仅占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2.7的事实可以很好的说明问题;

3.单就广告宣传而言也缺乏系统策划,内容单一、投入盲目。

  四、科研技术力量薄弱。

  民营医院普遍规模小,设备简单、技术力量薄弱,虽然其中也有拥有先进检测治疗设备和高技术水平医疗人才的,但笔者认为科研水平和研发新产品的能力才是民营医院获得永续发展的基石和长久立身之本,民营医院不可能永远只靠一两个特效民间药方过下去,但事实是极少有民营医院舍得把资金投入这个具有核心战略地位的领域。

  五、没有人才培养观念,难以形成梯阶团队。

  民营医院发展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依赖外聘人员,没有人才培养观念,忽视自有人才队伍的培养,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多是公立医院退下来的,年事高,坚持下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年轻医技人员中高素质的少。

加上民营医院的酬薪分配政策常常与年轻人关系不大,所以年轻人流动性较大,这样就形成一个人才怪圈:

骨干层的交接总是在一拨又一拨的退休者中进行,形不成人才梯队,这些都限制了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

管理人才、营销人才也同样存在这种问题。

  六、危机应对能力较差。

  已经有无数曾辉煌一时的明星企业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中轰然崩溃。

如今这种情况已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民营医院身上,很多医院在媒体的揭发声浪中或难以自拔或就此一蹶不振。

做为医疗机构,民营医院首先要面对各种医疗风险,作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还面临各种经营风险,以及各种难以预料的社会风险,常常经不起媒体的一个负面报道便很快进入“死亡快车道”。

所提到的那样,要不断提高品质,不断创新产品,不断地完善服务。

过去民营医院都是夹缝中求生存,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

数量多床位少,专科多综合少,投资多利润少。

近年来国家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日益重视,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特别是国务院2013年11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去年的《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有力促进了民营医院的发展。

现在有了政策的促进,民营医院要生存与发展,创新新思路和发展新趋势必然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自身健康越发重视,医疗相关消费也开始突破“有病才医”的观念,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为顺应医疗消费需求的转变,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健康服务业”的概念,指出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服务、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众多领域,并且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将是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等多样化的健康服务。

健康服务不同于医疗服务,后者以生病为前提,而前者则是基于医疗服务的前移和后延。

“前移”可以涵盖健康咨询、家庭保健、中医保健等新兴服务而“后延”则可以包括术后康复、月子中心、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等领域。

相对于医疗服务,这些领域技术壁垒不高,启动资金要求较低,服务性强且是大型公立医院无暇顾及的,因而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快速增长。

  从民营医院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讲,首要的问题是要创新思维,以广阔的视野审视自己,做好既有远见又着眼实际的发展规划,要找准市场定位,在规模经营或特色医疗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卓有成效地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要搞好经营活动和成本核算,确保医院的盈利和对投资者的回报。

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让民营医院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民营医院只有一个良性健康的内部运行机制,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期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的魏则西事件,不断发酵,无疑对民营医院打了一大棒,民营医院在社会上信誉影响更差,如果不坚定不移地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创新新的思路发展,民营医院必然会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发展中腰折。

2016.05.12

 

三、民营医院区别

六、民营医院存在问题

1.民营医院医保定点难;目前全国各地区医保定点虽未排斥民营医院,但在实际执行时存在一定的歧视,绝大多数民营医院很难被确定为定点医疗机构。

二是已进入定点的民营医院反映,医保病人起付标准低于公立医院。

尽管一再有报道称医保要对民营医院开禁,但具体执行政策法规时很难,纳入医保的民营医院还是非常少,完全跟不上民营医院发展速度的大环境。

虽然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并不排斥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只要“规模较大,管理规范”,就有进入的机会,但是民营医院要引进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须经卫生部门审批,每年还有额度限制。

光这一条,就卡死了不少民营医院向大型综合性医院发展之路。

2.民营医院执业医师注册地问题;《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

“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卫生部出台的《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规定执业医师只能单地点执业。

民营医院的医生如果没有医师执业证书,就是“非法行医”,民营医疗机构就要给出说法。

而公立医院新近招聘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没有证书,却可以先培养,再取得执业资格。

民营医院对此也非常无奈,只能招聘公立医院那些“有想法”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招聘不到,就只能“非法行医”了。

3.民营医院政府部门处罚

不少民营医院管理者反映,医院运行时间不长,管理者对相关法律、规范较为陌生,迫切需要得到管理部门的指导、帮助,但一些卫生监督人员存在偏见,工作中指导少、处罚多。

不少管理者真诚希望有关管理部门多帮助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果一旦发生医疗执业违规问题,随时被处罚,停业,吊证,而公立医院全国未尚出现有停业,吊证的情况。

一个卫生院十多个未取得《执业医师证》开展诊疗活动,监督检查发现了,照样平安无事。

七、民营医院发展研究

一、加强软环境文化建设,很多民营医院的投资者都有医疗背景,甚至是医学专家或学者把自己的技术拿出来投资,进行二次创业。

这种医院的特点是一个科技型的专科医院,技术投资者的工作往往是核心,他们的利益就代表了这种医院的利益。

其他人员,不管是一般员工,还是医院骨干,都不怕走掉,因为他们只能带走他们自己的技术,并不能影响医院的发展。

医院是以人为本的,医院的骨干往往是把自己的利益和医院的发展捆绑在一起的。

医院的技术人员或者骨干能够创造价值,就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但很多技术人员或者骨干不仅只看重钱,很多时候声誉对他们也很重要。

所以,投资方在给他们分配利益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到怎么让他们获得声誉。

而这对他们不但是一种尊重,更是吸引和团结他们的好方式。

民营医院一定要注意建设自己的医院文化。

核心价值观和医院文化是决定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民营医院的发展尤其需要形成核心价值观和医院文化。

核心价值观和医院文化的表现,有一些是文字上的表述,有一些是意志、理念、形象的反映,还有就是制度体现,也就是说,在制度层面上,把核心价值贯彻下去。

二、力取进入医保定点医院行列,允许民营医院进入医保定点最大的意义在于:

民营医院赢得了更为公平、宽松的生存环境,患者拥有了更多的就医选择,医保部门拓宽了筛选定点医疗机构的空间。

但并不是每家民营医院都能够获此殊荣。

部分民营医院负责人私下认为,申请加入医保定点,现实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医院基本都没有医保定点资格。

对此,北京市卫生局有关人士并不否认,公立医疗机构依然是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服务主体,由其承担基本医疗保险任务也顺理成章。

而民营医疗机构基本上不承担此项社会义务,它将为那些有不同层次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国内发展

新医改以来重要医疗服务政策

发布时间

政策

主要内容

2009年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2010年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

2010年

《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

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进一步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

2012年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明确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放宽社会资本介入标准,优先支持民办的非营利性医院;明确提出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要达到总量的20%。

2013年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放宽非公立医疗机构市场准入以及完善财税价格政策;提出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

健康服务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发展空间广阔。

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

《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

社会对卫生事业的需求日益增高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过去由国家投资的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中外合资、股份制、外资独资、集体所有、私有医院等多元化投资的医院如雨後春笋出现。

民营医疗机构作为近些年才兴起的新的社会组织,是医疗卫生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多层次需求的重要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